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博》1988,(4)
秦俑博物馆十年馆庆暨秦俑研究第三届学术讨论会,将于一九八九年十月初在陕西临潼召开。本届会议讨论重点是秦俑与秦文化研究,筹备组希望全国学术界同行惠赐佳  相似文献   

2.
今年是秦兵马俑发现十周年,也是秦俑馆建馆五周年。在这个时间,我们召开秦俑研究学术讨论会,就是最好的纪念,也是向我们祖国的汇报。秦兵马俑破土而出,便以它雄奇的风姿,震撼了世界,引起了环球重视。这是我们的骄傲,也是我们的祖先留下的一份重要文化遗产。它的内容十分丰富。十年来,学术界的同志们对秦俑的研究,做了大量的工作,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关于秦俑的专著已有十余种,发表的文章四百余篇。研究的领域涉及到我国古代政治、军事、文化、艺  相似文献   

3.
<正>秦史的研究随着1975年湖北云梦睡虎地秦简的出土,特别是青川秦木牍、龙岗秦简的陆续发现, 呈现出不断升温的趋势。2002年4月于湖南龙山里耶古城一号井(JI)挖掘出的里耶秦简更是推动了这一形势的发展。这批秦简总数在3.6万枚左右,时间断限大约在秦王政二十五年至二世元年,简牍性属于秦地方政府档案文书,内容包括政令,各级政府之间的往来公文,司法文书,吏员簿,物资登记和转运,里程书。当数以千万计的秦简集中出土的消息传出后,引起学界广泛关注,真可誉为“中国学术界的重大收获”。目前,已有学者对先期披露的简牍  相似文献   

4.
20 0 0年 7月岳麓书社出版了吴小强撰《秦简日书集释》一书 ,2 7万字。黄留珠、孙雍长分别写了序。这是一部充分吸收学术界研究成果 ,融学术性与通俗性、科学性与可读性于一体的秦简《日书》的现代汉语读本。1 975年云梦睡虎地出土的《日书》和1 986年天水放马滩出土的《日书》 ,都有甲、乙两种。早在 80年代 ,香港著名学者饶宗颐对云梦秦简《日书》进行研究时就指出 :“日书因为带上日者神秘的色彩 ,向来被视为天书。”但饶先生又指出 :“如果掀开它的外衣 ,结合天文学史的知识 ,加以探索 ,便可发现它在远东古代占星术的研究上应该占有极重…  相似文献   

5.
秦俑研究第四届学术讨论会于1994年8月16日至8月20日在陕西省临潼县召开.这次学术讨论会是继前三次秦俑研究学术讨论会后的又一次关于秦俑与秦文化研究的盛会.它是纪念发现秦俑坑20周年、秦俑博物  相似文献   

6.
秦始皇帝陵兵马俑自发现以来一直是学者们研究的热点,许多专家都做过秦俑面部特征的定性研究,但缺少定量论据。利用人脸识别技术对秦俑面部特征做定量分析,分析过程包括图像预处理、面部检测筛选、面部特征提取、面部特征向量表示、面部特征向量相似度计算、面部特征向量相似度分析等。通过单个秦俑面部相似度Top-N直观分析秦俑面部特征;通过热力图分析多个秦俑面部相似度,发现10个“特征鲜明”的秦俑及10个“大众脸”的秦俑;用直方图可视化秦俑面部相似度分布,揭示了秦俑面部相似度符合正态分布的规律。人脸识别技术为秦俑研究提供了一种定量分析思路,相关思路可以用于秦俑五官单特征、服饰纹理等分析,也为更大规模秦俑面部特征定量分析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7.
今年二月,在陕西省文化文物厅召开的陕西省文物考古第二次科研汇报会上,我同一位新闻工作者谈及秦俑研究时,曾冒昧地说了一句:现在的研究处于低潮,而旅游及普及宣传秦俑坑、秦俑则处于高潮。这句话说了以后,我便觉得这并不是一个全面的评价。现在秦俑坑发现恰值十年,秦俑馆建馆五周年之际,我想,对秦俑的研究情况,做一次检索还是有必要的。 (一) 关于秦俑的研究和普及宣传情况,我曾作了一个不完全的分类目录索引。从索引中的四百多篇文章来看,普及宣传的文章确实占压倒的优势。宣传之广,广至全国各大小  相似文献   

8.
2002年6月在湘西龙山县里耶古城的一口古井(即1号井,简称J1)中发掘出36000余枚秦简(约20余万字),为历次秦简出土之最。在中国古代正史中关于秦朝的记载本甚单薄,故里耶秦简的发现在社会上引起不小的轰动,被誉为“继兵马俑之后又一惊世发现”①,有论者以为其价值“堪可与殷墟甲骨文和敦煌文书相媲美”。②同年7月底,在长沙举办了里耶简牍论证会(“湘西里耶秦简学术研讨会”),多位专家与会,李学勤、朱凤瀚、张忠培、吴荣曾等先生对里耶秦简的的主体性质和学术价值进行了总体估价,③这对里耶秦简的研究起到了前导性作用。由于所公布的资料不多…  相似文献   

9.
秦俑艺术研究——探索方法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俑发现20年了,对它的研究已涉及到了方方面面,更何况能够较直观把握的秦俑艺术,则是多数学者都关注的一个部分.不论在谈什么的文章中,总是回避不了秦俑艺术,单是研究秦俑艺术的文章就可谓洋洋洒  相似文献   

10.
秦俑之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剑鸣的《秦俑之谜》,对秦俑坑的性质提出了又一新的见解,他认为俑坑是表彰统一全国的军功所树的“封”,类似于纪念碑的作用。关于秦俑坑的性质问题,学术界还有另外一些论点。  相似文献   

11.
秦始皇陵兵马俑是秦始皇陵墓的陪葬俑,一经出土,便以其磅礴的气势、宏伟的规模和感人至深的魅力,震惊了整个世界,也引起学者们的广泛兴趣,他们对秦俑进行了多方位研究,并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本文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秦俑形象、秦俑制作年代及秦俑军阵方向等几个小问题进行探讨,以求教于各位专家学者.一 秦俑的形象是自秦俑破土而出后一直多有争议的问题,学者们各抒已见,在此问题上见仁见智.我觉得这实际上是涉及整体和个体的问题,我们既不能过分强调统一的整体而忽视多样化的个体,也不能用个体的特性  相似文献   

12.
朱红林 《华夏考古》2007,(2):112-117
本文把里耶秦简中有关"金布"的史料与《周礼》中的相关记载作了比较研究,发现里耶秦简的记载与《周礼》之间在史料上存在着继承与发展的关系.里耶秦简的记载更加制度化,更加细致,而《周礼》的记载则显得比较简略、分散,比较原始.这一研究,不但有利于对《周礼》史料的理解,而且对战国到秦汉社会制度的发展的探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朱学文 《文博》2010,(4):27-30
1999年,秦俑二号坑出土了一尊非常罕见的绿面俑,这尊陶俑的出土引起了学术界的极大争议。本文在考究其他学术观点的基础上,从秦兵马俑作为秦始皇陵的陪葬品这一性质来探讨绿面俑的含义。  相似文献   

14.
秦始皇陵之谜地学考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始皇陵是总结了中国先秦科学技术最高成就的伟大工程杰作。1974年来,被誉为“本世纪最壮观的考古发现”秦兵马俑和铜车马相继出土问世,引起了中外学术界的极大关注,中国秦俑(陵)学研究会应运而生,秦陵之谜成了中外学术界瞩目的课题。  相似文献   

15.
秦陵第一鼎     
在秦俑博物馆综合陈列大楼前厅陈列的一件弥足珍贵的青铜大鼎,被誉为“秦陵第一鼎”.这件青铜鼎是1999年5月20日在秦始皇陵园东南方向约200米处位于内外城垣之间的一座陪葬坑内挖掘出土的,这一惊人的消息当时一下子震动了陕西考古界.1999年10月6日,伴随着秦兵马俑发现25周年,秦俑博物馆开馆20周年的纪念性综合陈列大楼正式对外开放,青铜大鼎正式与观众见面了.鼎重212公斤,通高60厘米,鼎口内敛,附耳鼓腹,下有三个蹄状足.两耳间宽94厘米,口径65.5厘米,腹部均匀排列着两列六组变形蟠螭纹,足部铸有兽面纹.气势磅礴恢宏,造型精美厚重,纹饰构图饱满,线条流畅纤细,是目前发现体量最大的  相似文献   

16.
秦俑出土以后,研究秦俑主题的论文曾出现过一批。通过秦俑的艺术形象,探讨其主题思想,确是一件有意义的工作。但是,从已发表的论著来看,基本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秦俑的形象都是“不畏强暴、自信、活泼”,秦俑军阵反映了“积极向上”、“秦政权的巩固和强大无比”,“体现着新兴地主阶级武装力量的旺盛的战斗精  相似文献   

17.
一九七四年以来,在秦始皇陵东侧和西侧先后发现了兵马俑坑,出土了大量的秦代兵马俑及两辆铜车马。它是我国古代雕塑艺术的宝库,是秦帝国时代留下的奇迹。秦俑坑和铜车马的出现,不仅引起了考古学界和历史学界的关注和重视,而且也在美术界引起很大的反响。关于秦俑艺术,研究文章已有不少。本文仅就秦俑艺术的渊源和流派问题试加探讨,以期得到专家学者的批评和指正。如果把秦始皇陵兵马俑与咸阳扬家湾出土的西汉早期兵马俑加以对比,就会发现两者显然具有不同的艺术风格。秦俑浑厚高大,似真人般大小,人体的各部比例适中,  相似文献   

18.
1—1新兴的秦俑学埋藏地下两千余年的秦兵马俑重见天日之后,不仅因为它被赞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而引起了寰球性的轰动,而且也给学术界开辟了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可以毫不夸张地讲,正如对名著《红楼梦》的研讨形成了所谓的“红学”一样,对秦俑的研讨,也正在形成一门全新的学科——秦俑学。不难预测,随着秦俑学的形成和发展,它不唯只是单纯的中国式学问,而且将走向世界! 1—2秦之管理是秦俑学重要的一环本文的题目,乍看起来似乎与秦俑无关,其实,这仅仅是一种表象。实际上,那样气势磅礴或雄壮的秦俑军阵,那样栩栩如  相似文献   

19.
秦汉史研究的三次高峰都缘于新资料的发现:第一个高峰是居延汉简,第二个高峰是云梦秦简,目前正在高歌猛进的第三个高峰则是因为张家山汉简、长沙走马楼吴简、里耶秦简的问世,其中里耶秦简还在整理中,走马楼吴简主要是吴国初年的历史档案。  相似文献   

20.
朱学文  赵昆 《文博》2009,(6):45-50
本文通过对秦俑二号坑彩绘秦俑考古发掘的阐述,进一步论证了由此引发的相关问题,通过本文的研究,使我们明晰了彩绘秦俑产生的历史条件、彩绘秦俑所蕴含的历史信息以及彩绘秦俑出土的学术价值与意义。对研究秦俑、秦文化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