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礼书所见先秦各种饮酒器中,有一类可称“玉爵”,即如《礼记·明堂位》中所见夏琖、殷斝、周爵及璧散、璧角,同书《祭统》所见玉爵、瑶爵、散爵;玉爵、瑶爵又见于《周礼》。诸玉爵的用途之一是祭祀献酒。根据礼书及注疏,可以推断诸玉爵既非三足爵,也不是青铜器,而都是漆木筒形杯,所谓玉、瑶、璧,指的是漆木爵上的嵌饰物。各种爵的礼制等级关系,是有玉饰的诸玉爵最高贵,其次是“五爵”爵、觚、觯、角、散,它们是无玉饰的漆木筒形杯;再次是废爵、足爵与繶爵三爵,它们是斗形爵。礼书所见圭瓒、璋瓒,与“废、足、繶”三爵同形异名,相当于斗形器被用于裸礼时的特称。  相似文献   

2.
流芳唐墓位于武汉市江夏区流芳镇大邱村。为一“亚”字形墓,是南方地区比较流行的唐代墓葬。出土有盘口壶、碗、双唇罐等青瓷器和鐎斗、洗、盘、勺等青铜器。该墓的发掘为研究两湖地区唐墓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3.
小臣玉柄形器自名为瓒。祼礼中将瓒实于彝器以鬯酒灌之以祀神(或享人),瓒是通名,有圭、璋、璜、及璧、琅、珥诸瓒。瓒是祼玉,而不是象伯公父勺一类的勺形器。伯公父勺自名为爵,也不宜据之改变原来爵与勺的习惯称名。  相似文献   

4.
从青铜爵的来源探讨爵柱的功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爵是夏、商和西周时期重要的青铜礼器之一。爵柱的功能为何是许多青铜器研究者和鉴赏者经常提出的问题。本文根据对史前陶鬶的研究,认为爵、斝皆源于陶鬶,青铜爵的柱是其祖形——“原始管流陶鬶”的流根处的“鸡冠形装饰”的演化,代表了“鸟冠”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社会生活中,究竟什么代表尊贵地位的标志呢?孟子说:代表尊贵爵位有两种,一种是天然的爵位,称之为“天爵”;另一种是人为的爵位,称之为“人爵”。“天爵”就是仁、义、忠、信的道德精神,乐善好施的君子人格等等,是发自人的本性的,天然的,令人尊敬的内在品质。“人爵”古代就是公卿大夫的头衔,现代就是部长局长的级别,这都是后来人为制定出来的。古代君子社会,人们不求“人爵”,只是一心修养自己的“天爵”。等到“天爵”修养到家,“人爵”也就自然而然随之而来,落到他的头上。在那时,修养“天爵”才是根本目的,“人爵”只…  相似文献   

6.
许慎《说文解字》释“爵”字为“礼器也。象爵之形,中有鬯酒,又持之也。所以饮器象爵者,取其鸣节节足足也。”对于其中“象爵”之解,前人争论颇多,然并未解释透彻。详细考证甲骨文、金文“爵”字字形可知:早期的“爵”字为象形文字,是先人们根据青铜酒器“爵”的形象创造的,后经演变,“爵”字字形加入了分别表示手和酒的构件,变成了会意字,而古人造爵的设计灵感则是来源于雀的形体。  相似文献   

7.
截止目前,传世和近年出土而又见诸正式刊物的、铸有“楚子某”的青铜器,有三件。以往的研究者,将“楚子某”理解为楚王某或楚国王子某,这样,“楚子”后面一字的考释就限制在楚王名或楚国王子名这一特定范围,几件青铜器就成了楚王器或楚国王子器。“楚子某”究竟是不是楚王或楚国王子,这不仅仅是对几件青铜器的认识和几个古文字的考释问题,而应是楚史研究中必须弄清的问题,否则,一系列的问题将会由此而生。笔者试图就这一问题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为便于讨论,本文打  相似文献   

8.
说爵     
西周及其前的青铜器中常见的三足爵在当今普遍被认为是饮酒器或温酒器,而《说文》中载其为礼器。本文就三足爵流长不便就饮、容量小的形制特征,以及当时饮冷酒的习俗,判断其非日常使用;又根据出土爵底部有烟炱和某些爵的结构拢火以及内盛祭神的鬯酒等判断,其实为祭祀中用于歆、的礼器,流行时限可至西周晚期。除三足爵外,另有瓒形爵,用于祭礼;以及稍后出现的雀形爵,因"爵""雀"同音,而进一步强调雀的形象;还有至南宋以后发展出便于使用的杯形爵。此外,爵还作为酒器的通称使用。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古代墓葬中,时常出土一种形制奇特的小型青铜器,该器形似玉璜,研究者称呼颇不统一,主要分为“璜形饰”和“桥形币”两种称谓。究其性质,一直存在佩饰和货币两种观点。最近,一些研究者连续发表论文,论证该器为货币,有学生甚至将其认定为先秦时期巴蜀王国的金属铸币①。笔者认为,有关该器无论是佩饰,还是钱币的观点,均值得商榷。一、铜璜的基本特点就器形而言,该器与工璜相似,可称之为铜璜。从目前发表的材料来看,铜璜流行的年代上溯至春秋晚期,下迄西汉晚期,延续约400年;出土分布地点有四川、陕西、甘肃、内蒙古、河…  相似文献   

10.
关于伏虎形器和“虎子”的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两汉至隋唐墓中,常见一种有提梁的伏虎形器和一种有提梁的圆体形器,考古报告通称之为“虎子”,认为是男性用的溺器。对后一种“虎子”的定性,大家无异议,但对前一种“虎子”,则存在不同看法。有人认为伏虎形器常与饮食器同出,应是水器、酒器或食器、茶具;也有人认为“虎子”因器形不同,用途亦异,有提梁的伏虎形器是水器或酒器,有提梁的圆体形器才是溺器。50年代时,文物考古刊物上曾为这个问题发生过一场辩论,然因此物难登“大雅之堂”,又不合时宜,几篇文章过后便沉寂下去了。70年代以来,伏虎形器  相似文献   

11.
<正> 北方式青铜饰牌主要是指发现在我国北方长城内外铸有动物纹的青铜饰牌而言。由于最早发现于内蒙鄂尔多斯草原以及河套地区附近,所以又称之为“鄂尔多斯”式青铜器。这种动物纹在国外称之为“野兽纹”。具有动物纹和动物立体造型的青铜器,其出现时间很早,至少在商代中期以前就把动物立体造型运用在武器之上了。北方青铜器上的动物纹,一直延续到西汉或更晚的时间。青铜短剑、刀子、马具、带具、饰牌等,都包含在这一类器物中。就北方式青铜器整体而言,青铜短剑、青铜刀子和动物纹饰牌,是北方式青铜器构成的三要素。而青铜饰牌则是这三个要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试论青铜甗(鬲)形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青铜器中,有一种带短流和把手(基本为卷曲的角形把手),而且流与把手之间大致呈90度夹角的器物,其器体多为觑形,也有个别的为鬲形。对于这种青铜器,目前学们尚未有一个较为明确的认识,多是就其有流有把手的特征称之为盂,并且依其器  相似文献   

13.
殷墟青铜礼器组合研究是研究青铜器的重点。前人已指出,殷墟青铜礼器组合是以"觚、爵"为核心的"重酒组合",并随着各期不同器类的流行,产生不同的组合。但青铜器组合反映的都是墓葬等级和社会关系的变化。本文通过观察发现,殷墟青铜器组合可以在此基础上细化,"觚爵成套"和"偶数配列"是殷墟青铜礼器组合的基本形式。  相似文献   

14.
古代青铜器的腐蚀性破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青铜器为什么生了很多锈?为什么有的青铜器光滑无锈;有的青铜器却锈成了一堆,看不出器形?为什么青铜器表皮具有不同颜色的“地子”?铜器的锈又有不同的形状?为什么有的铜器非常坚固;有的铜器却又腐朽不堪,一碰就坏?所有这些问题,都可以用“青铜器的腐蚀”来解释和回答。因此,青铜器腐蚀对文物、考古工作者来说,是一个应该认识、应该了解的重要问题;特别是在博物馆收藏品中,对青铜器保管、保养、修复、复制等技术工作有着密切的关系,更应该了解它,认识它,并进而掌握它。这里,我仅将个人多年从事青铜器修复工作的一点经验、体会介绍出来,作为工作中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文物》2016,(9)
正器鋬是指容器腹部一侧半环状突起供单手握持的部分。青铜器鋬最早随着二里头文化青铜容器而出现,殷墟文化时期直至西周早期,青铜礼器以酒器居多,爵、斝、角、盉等带有单鋬的青铜器占有相当的数量。因此,从二里头文化到西周早期[1]的青铜容器中,带鋬的造型显得特别而突出。在商周青铜器的范铸技术中,外范是器体赖以成形的核心,也是器表装饰依赖的载体。而器鋬、耳等附件由于垂直突起于器壁,需要  相似文献   

16.
湖南已发现的羊纹青铜容器主要流行于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且多在尊、、瓿、鬲、爵等器形上出现,出土地域较为集中。本文对这批羊纹青铜器进行类型学分析,探讨其来源及青铜器装饰羊纹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17.
在秦汉文献中 ,“卿”一般表示官职名称 ,如“三公九卿”、“公卿”等等。但是 ,在张家山汉简中多次出现用“卿”表示的爵位名称。有学者曾对此做了研究 ,并得出如下两点结论 :(1)卿是西汉前期从秦的赐爵制中继承下来的爵名 ;(2)卿也是赐爵制的爵名之一 ,而且在二十等爵制的爵名之外 [1]。对于第一点 ,笔者完全赞同。关于第二点 ,笔者认为 ,卿是二十等爵之内的某些爵名的代称 ,而不是二十等爵之外的一个爵名 ,这不仅可以从张家山汉简本身得到证明 ,也可以在文献中得到佐证。一张家山汉简所见“卿”与二十等爵的关系首先 ,让我们根据张家山汉…  相似文献   

18.
两广出土的先秦青铜容器,从现有材料看,其器类大致有鼎、卣、尊、缶、(?)、鉴、(?)等,以下就这些器类中值得讨论的问题逐一分析.鼎.这类器中的越式鼎.学者们均作了深入研究.不再讨论.而对于两广出土的楚式鼎则需再作分析.有学者认为罗定南门垌和恭城秧家各出土一件楚式鼎,对恭城秧家的一件鼎.有说楚器,也有人认为是“仿中原和楚式”的“越式青铜器”.但观此器形与纹饰,属楚式青铜器,是毫无疑问的.罗定南门垌的一件鼎是否为楚式鼎?笔  相似文献   

19.
在商周青铜器中兽面纹(旧称饕餮纹)极为流行是众所周知的。其结构组织形式也是极其繁多的,它在青铜器中几乎无所不在,无所不有。商晚期特别是西周初期在青铜器鼎、(白厶几又)、甗等器口沿或颈、腰部常常见到由三组兽面额顶旁有“羽状”排列组成的纹样带(图一)。颇具独特风格。这种纹样组成的兽面常常被称作“列旗”饕餮纹。  相似文献   

20.
论傅斯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傅斯年王戎笙本世纪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在我国史学界兴起了一个影响深远的学派。因其主张“考史而不著史”,故有人称之为考据学派;又由于其考据方法不同于乾嘉,有人称之为新考据学派;由于其主张“史学本是史科学”,故有人称之为史料学派;又由于其提倡“以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