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物》2021,(7)
老虎洞遗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闻堰镇老虎洞村北部。2013年3~7月,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杭州市萧山区博物馆对其进行了发掘,清理墓葬34座。其中M1为南朝刘宋时期纪年砖室墓,墓砖上有"会稽永兴西乡相藏里许督自书之"等文字,这是萧山在六朝时期称为永兴的第一个实物证据。M1不仅发现了纪年铭文砖,还有纪地铭文砖,且该墓形制明确,出有青瓷标形器,信息量丰富。M26为东吴晚期砖室墓,墓前排水沟造型特殊,所出青瓷均为越窑产品,器物组合丰富,质量上乘。两墓的发掘为研究东吴、南朝时期的社会制度和丧葬制度提供了新材料。  相似文献   

2.
<正>钱郢孜墓群位于安徽省淮南市唐山镇乳山村钱郢孜自然村南。墓群地处八公山脚下的坡地上,南临淮河的一级支流东淝河,地理位置优越(图一)。为配合基本建设,2015年12月至2016年7月,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淮南市博物馆对该墓群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实际清理战国晚期至唐代墓葬360余座,出土各类器物580余件(套)。其中,M180和M370两座北朝时期墓葬形制特殊、随葬器物丰富。现将两墓的发掘情况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3.
《文物》2018,(12)
正小黄村墓群位于安徽省肥东县包公镇文集乡小黄村,东北距小黄村约80米,西北距合宁高速约400米,南距合宁铁路约100米(图一)。为配合基本建设,2014年7~10月,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墓群进行了钻探和发掘,共清理汉代至清代墓葬20余座。其中M10、M11方向一致,形制相近,年代均为西汉时期,出土器物较为丰富。现将两墓发掘情况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4.
水漾坞明墓位于杭州市萧山区闻堰街道水漾坞,2015年7月至10月,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萧山博物馆在此发掘了战国至明代的古墓葬34座。其中明代墓葬7座,石室墓3座,砖室墓4座。M15出土一合圹志,M23出土大量金银首饰。它们的发现为研究明代的丧葬习俗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5.
《文物》2016,(11)
正冢刘墓群位于郑州航空港区,原属新郑市孟庄镇冢刘村。墓群位于原冢刘村北部,紧接村北边缘(图一)。2013年6~11月,为配合南水北调支线工程项目建设,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对郑州航空港区冢刘墓群进行了考古勘探与发掘,清理战国、汉代及晋、唐时期墓葬150座。其中,战国墓2013ZZM9(以下简称M9)保存相对完整,现将其发掘情况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6.
程凹两汉墓群,位于淅川县县城西北约1.5公里的上集乡程凹村西的黄土梁上。1975年春发现,同年8月进行了钻探,1976年元月,县文管会组织人员对这批墓葬进行了清理发掘。共发掘墓葬14座,出土百余件珍贵的汉代器物。现将发掘情况简报如下: 一、墓葬形制这批墓葬结构简单,均为中小型土坑竖穴墓。墓长2.20—2.80米不等。14座墓葬的方向大体一致,除M4南偏西17°,M2、  相似文献   

7.
辽宁朝阳袁台子西汉墓1979年发掘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物》1990,(2)
袁台子古墓群位于朝阳市西南10余公里的大凌河南岸台地上,西北距西汉辽西郡柳城遗址约1公里,东北毗邻凤凰山,四周为绵亘起伏的丘陵。墓群被朝阳至建昌公路分为东、西区(图一)。1979年8~10月,我队对此墓群进行了第一次发掘,发掘春秋战国至西汉墓葬共200余座。墓葬按区依发掘  相似文献   

8.
2010年1月28日至2月4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对位于四川荥经县六合乡古城村寺经坪的高山庙西汉墓群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发掘墓葬11座,包括9座西汉土坑竖穴墓、1座东汉残砖室墓和1座清代砖瓦墓。其中M5规模最大,出土了一批陶、铜、漆木器。高山庙西汉墓群的发掘,为以严道古城为中心的聚落考古学观察增添了新材料。  相似文献   

9.
郑洪全  吴公勤  耿建军 《文物》2023,(4):4-13+2+98
<正>骆驼山墓群位于江苏省徐州市云龙区骆驼山东坡,北邻和平路,东南距狮子山楚王陵约300米(图一)。2008年12月至2009年2月,为配合基本建设,徐州博物馆对该墓群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清理竖穴土坑墓19座、砖室墓1座、石椁墓1座(另发现一座石椁墓石板),其他墓葬仅存墓底或部分陶片,编号为08X骆M1~08X骆M34(简称M1~M34)。其中M29保存较好,出土器物丰富,现将发掘情况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0.
麦沱墓群位于重庆市巫山县城以西约1公里的长江北岸。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从1997年起进行了多次发掘,其中1998年度发掘的M47是一座十分重要的墓葬。  相似文献   

11.
张光辉  赫志刚 《文物》2022,(1):35-42
官地壁画墓位于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沙塄河乡官地村东南800米处,地处紫荆山自然保护区莲花山北麓,西北距朔州市区27公里,北距马邑墓群33公里,东南距神武墓群2公里(图一)。2019年6月,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联合朔州市朔城区相关文物部门对此墓(编号M1)进行了抢救性发掘。现将发掘情况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2.
2010年5月下旬至7月底,湖北文理学院襄阳及三国历史文化研究所对位于河南省淅川县仓房镇侯家村的李沟墓群进行了发掘,清理墓葬61座,其中TS90E14M13、TS44E32M48两座小墓出土陶、铜、铁器等随葬器物52件(枚),时代为西汉晚期至东汉早期,是李沟墓群中较具代表性的墓葬。  相似文献   

13.
《文物》2015,(12)
<正>2008年5月,为配合基本建设,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大同市考古研究所联合对大同市南郊仝家湾村南的10座北魏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1](图一)。其中,M7是出土遗物最多的一座墓葬,M9是唯一保存纪年文字和壁画的墓葬。现将M7、M9简报如下。一M71.墓葬形制M7位于墓群中部,坐北朝南,方向200°,为长斜坡墓道砖构单室墓,由墓道、过洞、天井、甬道、墓室组成(图二)。墓道位于甬道南端,全长19.9、宽1.2~1.3、  相似文献   

14.
正皇冠山位于福建省南安市丰州镇桃源村(图一),东侧与西华村交界,南坡面向晋江,遥对紫帽山,东、西两侧延绵的山丘与皇冠山、紫帽山形成环绕之势。墓群在皇冠山南坡,因20世纪50年代初期开垦梯田,现为多级高低不一的台地。为配合福厦高速铁路的建设,2006年8月至12月及2007年12月,我们对该墓群进行了两次抢救性发掘。现将发掘情况简报如下。发掘方法为先用探沟寻找墓葬,然后对墓葬发掘清理。探沟内地层堆积简单,仅  相似文献   

15.
山东海阳嘴子前村春秋墓出土铜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78年2月,海阳县盘石公社嘴子前大队社员在村东取土,发现一东周墓群及随葬器物。县图书馆派人收集了出土器物,并将墓葬按发现先后编号为M1、M2、M3、M4、M5。嘴子前村位于海阳县城东北25公里,地处山区(图一)。该村自1959年建水库搬迁以来,形成了东、西两个自然村,墓群处于东嘴东北50米处的阳坡梯形台地上,地名养军场(图二)。现将M1及出土器物简述如下。 M1为土坑竖穴木椁墓,墓向330°。墓口长4.80、宽2.70米,坑壁略斜,坑底距现  相似文献   

16.
安山窑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进化镇大汤坞村席家自然村西南处的山坡上。2005年9~12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杭州市萧山区博物馆对窑址进行了发掘,清理东周时期龙窑3座,出土大量原始瓷和印纹硬陶。根据地层关系及出土遗物差异将安山窑址的原始瓷和印纹硬陶分为三期:第一期年代为春秋晚期,上限或可至春秋中期;第二期年代为春秋末期至战国初期;第三期年代为战国早期。安山窑址Y1火膛两侧的护窑土墙在同时期的窑址发掘中尚属首次发现。安山窑址的发掘对于研究东周时期原始瓷及印纹硬陶的窑业技术、生产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一、概述1998年10月,为配合昌樟高速延伸段———胡付(高安胡家坊———樟树昌付)高速公路建设,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樟树市博物馆联合对樟树经楼南家明清墓葬群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墓群位于樟树市区西北约14公里经楼镇西北部胡家村西侧的田畈中(图一),是南家村宗族墓地,约80余座,均保存有封土堆,墓碑大部分尚存。部分墓葬早年被盗。墓向大体东向。为便于记录与整理,采用布探方的方法进行发掘,计开10×6m2探方4个,方向正北,发掘面积240m2,清理墓葬11座(图二)。除M2、M5为明墓外,余为清代墓葬(…  相似文献   

18.
严辉  张鸿亮  卢青峰  宋云涛  刘俊卿 《文物》2011,(9):4-31,1,97
洛阳孟津朱仓东汉帝陵陵园位于邙山东汉陵区帝陵区和陪葬墓群的交会地带。此次发掘的M722、M707均为"甲"字形明券大墓,墓冢封土规模庞大,周围有大范围的建筑遗存,出土器物有陶器、铁器、铜器、瓷器、玉器、石器、银器等,可分为建筑材料、生活用具、装饰品、生产工具、兵器等,器物组合、形制均与东汉墓葬、城址出土的器物有所不同。通过考古学对比并结合文献记载,推测M722、M707为东汉帝陵。  相似文献   

19.
白光 《文物》1999,(11)
1990年4月,河北省文物局进行全省重点文物复查工作中,在丰宁满族自治县土城镇东窑村东沟道下调查时,发现人为破坏古代墓葬严重。文物复查组抢救发掘了其中一座暴露在外的石板墓(图一)。一墓葬位置及形制石板墓群位于土城镇东窑村东2000米,  相似文献   

20.
西昌洼垴、德昌阿荣大石墓群均位于四川省凉山州安宁河东岸。2004年下半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单位对这两处墓地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在已发掘的6座墓葬中,洼垴M1和阿荣M3保存最为完整,其中洼垴M1的年代为汉代,阿荣M3的年代上限为战国早中期。大石墓的特征是在墓葬四壁竖立巨大的石块,墓顶也盖以巨石。这种墓葬的规模较大,总长度多在8米以上。墓内的随葬器物不多,且以陶器为主。关于大石墓的族属,发掘者认为就是文献中记载的“邛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