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晚明福建瓷器窑业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明华 《南方文物》2010,(1):104-109
<正>明代晚期,福建地区的制瓷业突然有很快的发展,一些地区的窑场如雨后春笋陆续涌现,如德化、漳州等均是在这时期取得发展的白瓷和青花等品种的重要窑场,另外还有许多烧造青花瓷的窑场  相似文献   

2.
杜文 《文博》2007,(2):62-67
耀州窑是中国古代北方生产陶瓷器色釉品种较多的一处窑口,其中心窑场位于北距西安约80公里的铜川市黄堡镇。唐代这里属于京畿道管辖,因此黄堡窑场实际上是京畿管辖下距离唐都长安最近的一处烧瓷窑场。通过近年我们在泾阳、三原一带的实地考察可知,陆羽《茶经》记载唐代青瓷诸窑中位列第二的鼎州窑很可能即为唐代黄堡窑。由于  相似文献   

3.
《收藏家》2017,(4)
<正>一、耀州窑发展概述耀州窑是我国古代北方一座重要的民间窑场,其窑址主要分布在陕西省铜川市辖区内的黄堡镇、陈炉镇、立地坡、卜店村、玉华村及耀县塔坡等地,其中以黄堡窑址面积最大,有"十里窑场"(1)之称,是耀州窑的中心窑场。黄堡镇窑场于唐代创烧,凭借靠近唐都长安的优越地理条件,该窑场不仅生产当时各个窑场普遍烧造的白釉瓷、黑釉瓷、黄釉瓷、青釉瓷等十几个品种的日用瓷器,还专为长安宫殿烧造三彩和琉璃  相似文献   

4.
高立人 《收藏家》2005,(9):70-74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吉州窑,坐落在江西省吉安市,宋时与定、磁、钧、耀、建等窑齐名。吉安古称庐陵、吉州,因吉州而冠窑名。吉州窑是一个窑场系列,窑址分布在赣江两岸数十公里范围内,主窑场有彭家窑、永和窑、临江窑、吴家窑等。其中,永和窑规模最大,最具代表性,24座窑岭如山似岗,密布在永和镇西侧。考古情况表明:彭家窑和塔下窑创烧于唐代中晚期,五代终烧;永和窑五代创烧,元末终烧;吴家窑北宋创烧,元代终烧;临江窑五代创烧,明代末年终烧。整个窑系有一千二百余年的烧造历史。  相似文献   

5.
“窑系”的确立,是以生产某类典型瓷器、中心窑场、产品影响和生产同类的众多窑场等因素构成,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产生了以仿烧同类产品的“窑系”现象,这一现象尽管有损于中心窑场的利益,但它推动了同类产品的发展与竞争,以及对“窑系”现象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宋代官窑制度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宋代是中国古代官窑建设史上极为重要的时期,政府对瓷器生产的介入程度空前提高,官府窑场也开始出现。考察历年来对定窑、汝窑、越窑、湖田窑、修内司窑、郊坛下窑等窑址的考古发掘材料,可以发现宋代官府窑业制度的建设存在一个与历史共进的动态过程。本文拟在现阶段学术界对该问题认识的基础上[1],从考古材料出发,对宋代的官府窑业制度进行更进一步的考察。一官府干预瓷器生产的方式北宋早中期,皇室用瓷主要通过传统的贡瓷和税收来实现[2]。太平兴国七年(982年)以前就有的监越州瓷窑务官[3],是目前所知宋代中央派官员干预瓷器生产的嚆矢。…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镇下白峪窑址发掘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白峪窑址位于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镇,发现于1977年。但长期以来未对其进行科学发掘。2001年11月北京大学中国考古研究中心、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对该窑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发掘材料表明,下白峪窑是一个以生产质量较差的黑釉和青黄釉瓷器为主的唐代窑场,花釉瓷器是窑场中的精品。像下白峪这样的窑场在晚唐时期的广泛出现,是瓷器从主要面向上层贵族变为广大民众普遍使用的一种日用器具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8.
浅谈磁州窑的装饰主要技法与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浅谈磁州窑的装饰主要技法与特点刘天鹰磁州窑是我国宋代北方最大的一群民窑体系。它主要分布于今河南、河北、山西等省,而以河南省为最多,生产的年代也较早。主要窑场有:河北省磁州窑;河南省修武当阳峪窑、鹤壁集窑、禹县扒村窑、登封曲河窑;山西介休窑;江西吉安吉...  相似文献   

9.
邯郸市峰峰矿区出土的两批红绿彩瓷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邯郸市位于河北省南部,峰峰矿区在邯郸市的西南。滏阳河就发源于这里,在滏源沟旁分布着彭城、临水、富田、张家楼等古窑址。这一地区与漳河沿岸的磁县观台诸窑场构成古代磁州境内的两组窑场。历年来,在峰峰矿区多次出土过红绿彩瓷器,有墓葬、窖藏中出土的完整器物和彭城、临水窑址中出土的残片。现将最重要的两批资料予以报告,以使读者对磁州窑中心窑场的红绿彩瓷器生产情况有所了解。  相似文献   

10.
刘茜 《南方文物》2010,(2):159-160
<正>玉山县位于江西省东北部,是江西的东大门,地理位置优越,交通运输便捷,为赣、浙、闽三省要冲,素有"八省通衢,两江锁钥"之称。渎口窑位于玉山县东面约11公里的下镇渎口村,总面积约6000平方米。渎口窑是江西省东部紧邻浙江的晚唐至北宋中期一处中型烧造青瓷器的民间窑场,2004年5月为配合浙赣电气  相似文献   

11.
<正>一引言闽南地区,本文所指为宋元时期的泉、漳二州。闽南地区的制瓷手工业,可以追溯到晋江磁灶南朝时期的溪口山窑,历隋、唐、五代的发展,至宋元时期达到新的水平。主要表现有:制瓷地点大为增加,各地窑场分布较为密集,产量大大提高,制瓷技术也得到很大发展。这一时期,闽南地区进行过较多考古调查并做过发掘工作的窑址,主要有:泉州德化窑、南安南坑窑、晋江磁灶窑、同安汀溪窑、漳州漳浦窑等。它们基本代表了该地区宋元时期制瓷手工业面  相似文献   

12.
王瑾 《四川文物》2020,(4):65-79
芝麻钉装烧是我国唐宋时期烧制瓷器时采用的一种重要装烧工艺,陕西、河南、北京、四川等地的多个窑口都采用过这一技术,尤以北宋晚期的汝窑最为著名。这种装烧工艺的使用可追溯至魏晋十六国时期北方的低温釉器烧造,且和二次烧成有密切的关系。五代黄堡窑对这一技术进行了革新,并以新的面貌传承到了汝窑、修内司官窑、郊坛下官窑、张公巷窑等举世闻名的窑场。这一技术的变革与窑工烧造经验的积累及供瓷制度的推动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五代是黄堡窑场上承唐风、下启北宋的重要阶段,也是以黄堡窑场为中心的耀州窑系的萌生和初步形成时期.黄堡窑陶瓷一改唐代多品种烧造的特点,形成以青瓷烧制占主导地位,器物造型趋于精巧、隽秀、轻盈.典  相似文献   

14.
《故宫博物院院刊》2020,(7):72-90+110-111
早在宋代,安溪就已开始生产青瓷、青白瓷。明清时期安溪制瓷手工业得到快速发展,窑址数量众多。自明代中期开始,安溪就有窑场模仿景德镇窑生产青花瓷,是福建最早生产青花瓷的窑场之一。明代晚期至清代,安溪制瓷业生产达到鼎盛,与德化窑、东溪窑成为我国明清时期外销青花瓷的重要产地。为全面梳理安溪窑业技术发展脉络及内涵,2019年9月至12月,福建博物院联合厦门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安溪县博物馆对安溪县龙涓乡庄灶村下尾林窑址进行了考古发掘。清理窑炉遗迹4座,出土了一批瓷器及窑具标本,为研究明清时期闽南窑业技术发展演变以及外销青花瓷器产地等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实物材料。  相似文献   

15.
耀州窑遗址考古收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在中国古代的著名窑场中,耀州窑是北方青瓷的代表.该窑亦曾兼烧黑、白、褐、黄、花、酱釉瓷及唐三彩等,它是中国古代北方烧制陶瓷品种最为丰富的一处综合性窑场.  相似文献   

16.
隋代是白瓷的创烧和初兴时期.相州窑、巩义窑和邢窑为这一时期最重要的三处白瓷窑场,其技术特点和产品面貌存在区别与联系.此时新出现的白瓷产品消费数量、范围和使用阶层都较为有限,其消费地主要在窑场周边区域、都城及邻近地区和经略要地附近.数量较多的白瓷明器在隋代白瓷产品结构中占有较大比重,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出白瓷在此时的奢侈品属性.  相似文献   

17.
鹤壁窑是我国古代一处重要的民间窑场,其刻划花和釉下彩达到了一个较高的艺术水平。刻划花是宋金时期鹤壁窑产品的主要装饰技法,而金元两代则是鹤壁窑釉下彩的兴盛期。鹤壁窑的装饰往往十分简练,题材则皆为大众所喜闻乐见。其装饰作品大多具有清新自然或热情奔放的风格,而绝少造作拘谨之姿。  相似文献   

18.
景德镇湖田窑考察纪要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一、关于湖田窑湖田窑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窑场。遗址在今江西省景德镇市东南四公里的竟成人民公社湖田村生产队境内(图一)。湖田村位于南山与南河之间的一个台地上。南山柴草茂密,可作窑用燃料;  相似文献   

19.
北宋是海外陶瓷贸易相对平缓的一段时期,但贸易活动并未中断。北宋早中期,贸易陶瓷在五代宋初基础上渐进发展,越窑青釉瓷和景德镇窑青白釉瓷构成了稳定组合。北宋中期晚段是贸易陶瓷的转变期,闽广地区以外销为主的窑场迅速兴起并占据了海外市场的主体。其中广州、潮州、泉州窑场主要面向东南亚及西印度洋地区,福州窑场主要面向日本。北宋末期,闽南、广西窑场青白釉瓷繁盛,龙泉窑青釉瓷崛起,潮州、漳州产品亦见于日本。此时,东西方贸易陶瓷品类组合都趋于复杂化。  相似文献   

20.
2013年11月—2014年1月,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繁昌县文物局联合对安徽省繁昌窑窑址、窑包分布情况进行了专项调查,调查覆盖范围约30平方公里,全面摸清了繁昌县境内五代—北宋时期青白瓷窑址分布情况,确定了繁昌窑规模最大的窑场——柯冲窑的窑包数量。调查摸索了一套适合南方地区规模性龙窑窑址、窑址群调查登记的有效方法,初步建立起繁昌窑系列窑场分布与发展的时空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