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研究国际会议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专家意见对评价体系的各构成指标的重要性进行打分,运用因子分析法调整国际会议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并确定适用的评价指标体系。同时,通过对亚洲上海、新加坡、香港三大城市的实证研究以验证这一指标体系的适用性,指出上海目前在发展国际会议产业过程中还存在的差距。 相似文献
2.
我国旅游产业融合的障碍因素及其竞争力提升策略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产业融合是伴随着信息技术革命和政府管制放松而出现的一种产业创新方式。旅游产业在面临竞争环境巨变和自身生存发展的压力下,也日益呈现出与其他产业融合的趋势。从系统自组织的角度来看,旅游产业天然具有融合其他产业的特性,但融合中存在的制度、企业及需求方面的障碍因素却制约了旅游产业融合效果的更好发挥。本文基于旅游产业融合视角,探讨了融合对旅游产业竞争力的促进作用,并结合障碍融合的因素,提出了提升旅游产业竞争力和促进旅游产业融合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河北省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西北部为山区、丘陵和高原,其间分布有盆地和谷地,中部和东南部为广阔的平原。河北属温带季风气候—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特点是冬季寒冷少雪,夏季炎热多雨;春风沙多,秋高气爽。环抱首都北京,东连山东、天津,紧靠渤海。既有天时又有地利,但缺乏特色。所以本文对河北省旅游产业的核心竞争力进行深入研究,并采取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基于"钻石模型"对青海省旅游产业的竞争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依据波特的“钻石模型”,从生产要素、需求条件、企业的战略与竞争、相关与支持性产业、政府支持、机遇六个方面对青海省旅游业的竞争力进行了分析,以期为正确制定青海省旅游产业发展战略,提升青海省旅游产业竞争力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5.
外部资本投入不足是制约乡村旅游发展、限制旅游扶贫效果的关键因素,发挥政府作用推动资本落地是实现乡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从实践出发,文章将我国乡村旅游投资决策过程中的地方政府划分为主导型和辅助型两种类型,通过构建政府和投资企业之间的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对政府在推动乡村旅游投资中的作用进行理论推导。以W村为案例的模型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在乡村旅游发展初始阶段,拟投资企业对政府开发信念的认知是其制定投资决策的关键,而地方政府的先期投资建设和主导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投资企业对政府开发信念的判断。具体地,地方政府向投资企业传递的支持信息越多,投资企业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参与乡村旅游项目投资的意愿越高。研究认为,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对中国乡村旅游投资中的政府作用和行为具有很好的解释性,大多数中国乡村旅游开发难以得到外部资本市场青睐的主要原因不在于外部资本总量不足或资本市场不活跃,而在于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阶段传递出的主导性信息不够。 相似文献
6.
旅游产业集群培育与调控可以促进区域旅游业健康发展,政府主导十分必要。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分析了旅游产业集群的优势,政府主导进行培育与调控的必要性,认为政府应该立足本地资源,培育集群发展方向,制定集群发展战略,创造机会加强集群成员间的沟通,并要加强监管以及促进集群创新。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上升,旅游产业作为我国的第三产业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成为了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保定市旅游产业的发展和规模的扩大,保定市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的机遇和挑战。本文就当前保定市在发展旅游业中竞争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不同类型产业集群发展中地方政府行为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集群是当今地方政府发展本地经济的主要政策方向之一。本研究首先从理论上探讨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和产业集群中行为动机和特征,其次案例分析内生型的花都区狮岭镇皮革皮具产业集群和外生型的东莞市石龙镇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发展不同阶段中地方政府的行为方式,然后对比发现两种类型产业集群中的地方政府行为方式与产业集群的形成过程和发展特征相协调,最后总结出不同类型产业集群在不同阶段地方政府行为方式的重点领域,以期为地方政府产业集群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10.
本文以成都古镇为例,分析了古镇旅游开发的外部性,以及对其外部性的对策研究。分别从其外部性的正经济性和不经济性两方面来阐述古镇旅游开发,并对不经济性进行了详细的对策研究。一、古镇旅游的概念及兴起(一)古镇的定义在成都,人们只要一提起古镇游,可能首先会想到的就是平乐、黄龙溪、洛带、街子古镇等几个著名的景点。它们都具有丰厚的文化遗存,年代久远的建筑、居民古朴的生活方式对 相似文献
11.
我国旅游产业市场化进程中的政府职能探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我国旅游产业市场化进程的深入、旅游产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政府的职能应有所调整,其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将趋向于运用经济的手段和间接的方式进行调控。 相似文献
12.
爱尔兰的国际旅游硕士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旅游硕士是近年来国外的热门专业。本文介绍了爱尔兰国际旅游硕士的课程设置和教育特色,通过分析其教育方法,汲取相关的经验,为我国旅游高等教育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国际政治理论是关于国际社会弱势群体为争取和维护自身正当权利、追求国际社会正义和人类进步的一种国际政治理论。从权利的角度看,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近代西方永久和平思想与民权思想以及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思想等因素对毛泽东国际政治理论的产生有着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中国乡村旅游发展产业升级问题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近年来游客对乡村旅游的需求渐热,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在经历了一轮较快的原始积累阶段之后,遇到了一定的瓶颈.本文通过对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情况的综述和总结,在分析国内乡村旅游发展形式和国外部分发达地区经验的基础上,从产品、营销和市场拓展三方面提出针对我国目前乡村旅游产业的升级建议和设想. 相似文献
15.
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国际旅游业影响的传导机制是什么?对其影响进行科学分析与预测的指标是什么?其影响的状况与特点是什么?其影响的趋势及我国的对策又是什么?本文运用国际经济学与旅游经济学原理,收集分析世界经济与世界国际旅游业发展的统计资料,对具有代表性的旅行社、旅游饭店与旅游景区点进行调查研究,同时对我国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世界著名旅游城市香港进行比较研究,从而回答上述问题。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1)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国际旅游业发展影响的传导机制与分析预测指标的构建与验证;(2)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国际旅游业发展影响的现状、特征与趋势,以及我国的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16.
17.
从银行立法看30年代国民政府与沪银行业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世纪30年代,围绕<银行法>、<银行收益税法>和<兑换券发行税法>、<储蓄银行法>等有关银行法规的颁行,南京国民政府与上海银行业之间进行了一系列交涉,这不仅从一个特殊角度体现了国民政府金融统制政策的形成,揭示上海金融业与国民党政权的关系,客观上也表明这一时期金融市场的运作、金融业务的开展乃至金融体系的构架,都不能离开法制手段. 相似文献
18.
旅游管理教育与学科建设的国际经验与我国问题及发展设想--以上海财经大学发展目标与特色为例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旅游业已发展成为世界最大产业,发达国家的旅游管理教育与学科发展也有100多年历史。本文以世界著名高等学校旅游管理教育与学科建设的国际经验为参照,以我国旅游业发展对旅游管理教育与学科建设的需要为导向,依据上海财经大学将努力创建成具有“现代化、国际化、信息化”特色的一流大学的目标,提出了上海财经大学旅游管理教育与学科发展的设想。由于上海财经大学是上海市第一个设立旅游管理博士点的院校,因此,这一设想对我国旅游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中的制衡机制失衡与政府规制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中发生的种种矛盾,归根到底是相关利益者之间利益的冲突,为此政府必须建立平衡各方利益的制衡机制。我国制衡机制的失衡,突出表现为:企业的制衡力过于强大,原居民、社会组织、从业人员的制衡力过于微弱。制衡机制失衡必然导致利益分配失衡,强势方获得超额利润。建议从三方面优化规制:重构政府的旅游资源管理体系与制度,严格执行旅游资源开发项目的“审批权”;健全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法规,编制并严格执行旅游规划,提高依法规制的合法性、科学性与严肃性;推进相关利益者制衡机制建设,对旅游资源实行全民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