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阙维民  沈昌洪 《文献》2002,(3):274-287
题记 2000年春,我在英国剑桥与几位清末民初英国入华传教士的后代的接触中,获得英国入华女传教士埃米莉·M·尤因斯(Emily Marry Ewins)的《辛亥家书》①,由尤因斯的长子H·M·拉滕伯里(H.Morley Rattenbury)于1989年12月编辑作注成册,共辑录尤因斯从中国汉口、武昌英国租界循道会(Wesleyan Mission)发回英国的八封家书,分别写成于1911年10月15日、10月17日、10月29日、11月9日、11月19日、11月26日、12月10日和1912年11月3日.  相似文献   

2.
眼界     
《南方人物周刊》2008,(8):14-15
大兵哈里英国国防部2月29日发表声明说,由于哈里王子在阿富汗的行踪被媒体披露,出于安全考虑,英国军方决定立即从阿富汗撤回哈里王子。3月1日,哈里王子到达英国南部牛津郡的皇家空军基地,在阿富汗赫尔曼德省南部服役10个星期后回到英国。  相似文献   

3.
刘子玉 《史学集刊》2020,(2):118-128
1955年9月,日本正式加入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以英国为首的14国对日援引关贸总协定第35条,拒绝给予日本最惠国待遇。为同英国签署通商航海条约,获得最惠国待遇,日本与英国展开了长期艰苦的谈判。谈判迁延日久,英国缺乏尽快缔约的动力,日本则缺乏推动缔约的筹码。1950年代末日本政府推动贸易自由化的决定直接推动了谈判进程。为与英国达成协议,换取英国最惠国待遇及其撤销对日援引第35条的承诺,日本不得不在保护条款与敏感清单这两大问题上做出让步。1962年《日英通商航海条约》构建了日英经贸关系的稳定框架,扫清了战后日英关系发展道路上的最大障碍,日英关系进入一个新阶段。该条约提升了日本的国际地位,但却是在日本做出重大让步的前提下缔结的,日本经济外交在收获了重大胜利的同时,也显露了自身的局限。  相似文献   

4.
英国伦敦大学历史研究中心主任迈尔斯·泰勒(Miles Taylor)教授是著名的英国史学者,主要致力于维多利亚时代英国及帝国史的研究。2010年11月25日至30日,泰勒教授在南京大学讲学期间,作了题为“现代英国形成”的系列讲座,主要论述了1750年至1914年问现代英国的发展历程。讲座涉及工业革命、城市化和英帝国三个方面,并对国际英国史学研究领域长期以来的观点作了修正性重构。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港督是代表英国女皇对香港进行殖民统治的最高行政长官。在英国统治香港的150余年中,曾先后委派过28位总督对香港进行直接的殖民统治。1843年4月5日,英国维多利亚女皇签署《香港宪章》(通称“香港授命状”),宣布香港正式成为英国殖民地,委派石本甸乍爵士为首任香港总督,受命于美国殖民地部。同年6月26日,石本甸乍宣誓就职。港督同时是香港驻军总司令。在1859年之前,港督兼任英国驻华全权公使、英国驻华商务总监两职。石本甸乍担任港督期间,英国对华鸦片贸易继续扩大。他支持这一掠夺性贸易。1844年5月7日,石本甸乍爵士离…  相似文献   

6.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的1941年12月23日,中、美、英三国在重庆召开联合军事会议,讨论对日作战.24日,蒋介石表示他希望团结三国的力量,制定出包括香港、马来亚、缅甸在内的全亚洲范围的对日作战计划,并向英国提出,可派遣远征军进入缅甸与英军协同作战.但英国代表魏菲尔顽固地认为:“如由贵国军队解放缅甸,实在是英国人的耻辱.”他还表示,英国需要的只是“借用”一些途经缅甸进入中国的美国援华物资“就可以了”.在会议结束的第二天,英国驻香港总督杨慕琦打着白旗到九龙半岛酒店日军指挥部向日军投降,英国对香港的百年统治由日本取而代之.  相似文献   

7.
新词     
《南方人物周刊》2011,(3):16-16
北京镑 截至2010年12月28日,中国游客在英国已花去约10亿英镑(约合112亿人民币)。这一现象引起了英国人的关注,英国媒体把该现象称为“北京镑”。  相似文献   

8.
傅敏 《民国档案》2002,(3):81-87
自从近代以来,作为西方主要大国的英国在远东地区,特别是在中国拥有诸多权益,因此对于日本在华势力的扩张一直极为关注。然而,直到七七事变之前,面对日本在华势力的渗透和侵略活动,英国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而一直采取纵容政策。七七事变的爆发以及日本侵华战争的扩大,终于使英国认识到了日本企图全面控制中国并排挤其他西方国家的野心,英国对日政策由此转向强硬,并在八一三事变中达到顶峰。英国对日政策的转变,是整个国际形势和中国战场形势发展的必然结果,它对于中国的抗战事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本将对七七事变与英国对日政策的转变过程及其原因进行探讨,以深化我们对于抗战时期英国远东政策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太平洋战争前十年间英国对中日战争的态度和政策萨本仁本世纪30年代初至40年代初,英国在远东对日本,在欧洲对德国,在地中海地区对意大利奉行全球绥靖战略,而对日绥靖的起始早于对德、意的绥靖,终结也晚。从九一八事变到七七事变,英国实行旁观袒日的政策,纵容日...  相似文献   

10.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日本法西斯在中国的侵略扩张不仅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也损害了英国在华的殖民利益;英国本应与中国携手同力结成反日统一战线,制止日本法西斯的侵略扩张;但英国却奉行了一条以牺牲中国,谋求把自身损害降到最低的对日妥协、退让的绥靖政策。探求英国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推行对日绥靖政策的原因,总结其经验教训,对于正确处理当今国际关系仍有其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国联会议召开前,英国确定了对李顿报告书的态度:赞同国联通过报告书;赞成报告书的意见,即“满洲”恢复原状是不可能的;模糊地表示不承认“满洲国”,但不承诺永远不承认。在国联会议审议李顿报告书期间英国的态度经历了从“袒日抑中”到对日让步、到基本主持“公道”的变化。英国的远东政策——积极维护和扩展在中、日的贸易利益和避免对日战争,是英国在国联会议上审议李顿报告书时所持上述态度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2.
试论《南京条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近代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遭受了沉重的灾难。溯本追源,1842年8月29日在英国军舰的炮日下订立的中英《南京条约》(即《江宁条约》就是中国近代一切灾难的开端。故当时《南京条约》作认真的剖析。(-)《南京条约》签订的背景1.英国资本主义发展急需打开中国大门产业革命后英国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对海外资金、原料和市场的需求日甚。他大物博的中国在英国殖民者眼中是“从未充分勘查过的黄金国。”①为打开中国大门,英国费尽心机,使出了各种手段。1787年英国任命加茨喀特为首任使华全权大臣,他的使命是要中国解除…  相似文献   

13.
王中天 《文史月刊》2009,(11):M0002-M0002
1997年7月1日零时,香港回归,举国欢腾。 在商定政权交接仪式时,中英双方在“一秒钟”问题上发生了分歧。英方要将降英国国旗和演奏英国国歌持续至6月30日最后一秒才结束,要求中方推迟一秒,  相似文献   

14.
眼界     
《南方人物周刊》2014,(45):22-27
英国 12月22日,英国威尔特郡.狂欢者彻夜未眠,在巨石阵等待冬至的第一束阳光。冬至对中国人来说是团圆的节日,对英国人来说.则意味糟黑夜渐短,白天渐长.星希望与改变的开始。  相似文献   

15.
2009年11月2日至11月23日,我随江苏省教育厅组织的幼儿园管理者赴英培训团,来到英国的曼彻斯特市,并在这里的苏曼国际教育发展中心进行了为期三周的学习和考察,英国具有浓厚本土特色的学前教育给我们带来了颇多思考与启发。  相似文献   

16.
焦绪华 《世界历史》2003,(4):122-123
20 0 2年 9月 2日至 6日 ,英国埃塞克斯大学爱德华·黑格斯教授应邀到南京大学进行了为期 5天的访学。在这期间他作了 4次报告 ,论及了几个热门话题 ,如 ,英国国家的发展、信息国家的兴起、英国的贫困和福利制度、英国的档案和立法等。其中不乏新颖别致之处 ,现概要介绍如下。民族国家的发展是近年来历史研究领域的热门话题。教授主要从行政机构的发展这一层面来论述英国国家的发展 ,即从分权向中央集权转变的过程。近代早期英国国王依赖地方封建领主执行他们的意愿。行政管理基本上是教区和各个郡的事情 ,而非国家一级的 ;国家立法通常是地…  相似文献   

17.
温宪 《环球人物》2020,(3):11-11
1月31日,经过3年多折腾的英国终于正式脱离欧盟。此前一天,欧洲议会表决通过英国脱欧协议,许多议员唱起《友谊地久天长》送别英国。而英国首相约翰逊说:“这并非结束,而是新的开始。”接下来,英国进入为期11个月的过渡期,要与欧盟和美国谈判贸易协议,也要稳住经济。  相似文献   

18.
演出     
《世界》2010,(5):175-175
1日,英国爱乐乐团2010年上海东方艺术中心奏响。英国爱乐乐团是世界著名的乐团之一,被公认为是英国最主要的乐园先驱,他们通过高水平的演奏,独特的接近观众的方式,驻团演出,音乐教育以及高科技的应用来满足全球观众对音乐的需求,  相似文献   

19.
英国起草的“中日北京专条”及与正式本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起草的“中日北京专条”及与正式本的比较王庆成1984年春,我在伦敦英国国家图书馆发现了一件英国驻华使馆起草的“中日台湾条约”草稿。这是过去未知未见的。1874年5月,日本政府借口琉球漂民在台湾被“土番”杀害,出兵侵入台湾,烧杀焚掠,企图霸占台湾的...  相似文献   

20.
一二八事变与英国对中日冲突的立场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观念建构利益的基本观点,本梳理了一二八事变中英国对于中日冲突的立场的曲折转变过程;分析了在这种转变背后,英国内部在如何规范其在华利益上,传统殖民主义观念与现代国际关系准则的交织与冲突;评估了这种转变在英国的远东均势构想、制日集体安全机制的形成以及中英关系的转型方面的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