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天朝田亩制度》对社会和谐、繁荣和稳定作了很多勇敢的探索,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描绘了和谐社会的蓝图。本文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社会和谐的缺失是颁布《天朝田亩制度》的动因;社会和谐的建构是贯穿《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社会和谐的实现是推行《天朝田亩制度》的归宿。  相似文献   

2.
李永璞同志的《〈天朝田亩制度〉颁行年代初考》(见《史学集刊》复刊号)一文,就《天朝田亩制度》的颁行年代问题,提出与史学界通常说法(《天朝田亩制度》颁行于1853年)迥异的见解,读后教益殊深。李永璞同志虽然否定了史学界似成“定论”的说法,却并未提出确切的依  相似文献   

3.
<正>2016年,何新华先生的新著《清代朝贡文书研究》由中山大学出版社结集出版,该书被誉为国内外第一部系统研究清代朝贡文书的著作,是作者继《威仪天下:清代外交制度及其变革》、《清代贡物制度研究》、《最后的天朝:清代朝贡制度研究》、《天下体系:一种建构世界制度的中国经验》之后,第五本系统研究清朝朝贡制度的专著。作者对清代的朝贡文书作了详细而系统的梳理,史料翔实而丰富。全书共收集了532件朝贡文书,涵盖了清朝与当时世界上的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之间的各种文  相似文献   

4.
朱丹 《神州》2013,(3):232-233
《知新报》创刊于1897年2月22日,是一份由维新派人士在澳门创办的报刊。它前后共出版四年的时间,是我国维新时期出版时间最长的报刊。它旨在宣传变法思想,开启民智,广泛记录了维新变法前后的大量社会史实。本文通过分析《知新报》对维新舆论的引导,透视维新时期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的基本情况,总结该报对晚清维新舆论的建构作用,并从中分析《知新报》对当代主流舆论建构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太平天国政权的性质,是建国以来学术界研究太平天国兴亡史中悬留的最大一桩聚讼公案。本文拟从《天朝田亩制度》到“照旧交粮纳税”作系统的参照辨析,以冀成为解决此问题的一个侧面。一“照旧交粮纳税”缘起1853年,太平天国奠都南京,为实现梦寐以求的“人间天国”,遂于癸好三年十一月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这是一个以土地问题为核心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宗教文化乃至社会生活诸方面的社会改革方案,是近代农民对“中国向何处去?”这一时代课题的答案。它以革命者的权威,宣布废除封  相似文献   

6.
太平天国研究札记二则黄玮关于太平天国的著述很多,笔者发现,在一些基本观点上存在不很恰当的或者模糊的说法,本文拟就太平天国的绝对平均主义表现为什么以及太平天国的失败原因是什么提出笔者的看法。一、《天朝田亩制度》的绝对平均主义并不表现在对土地的分配上一些...  相似文献   

7.
太平天国平均主义思想在《天朝田亩制度》(以下简称《制度》)中最集中最全面地反映出来。如何看待《制度》中的平均主义,史学界有争议。本文就《制度》的均田思想方法和社会产品分配上表现出来的平均主义问题提出个人管见。一均田思想的进步性、革命性及均田方法存在的问题《制度》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无处不均匀”的原则制订了平分土地的方案,把全国的土地收归国有,再平均分配全社会成员耕种。当时全国百分之六十以上的土地集中在少数地主手中,没收他们的土  相似文献   

8.
近年,东德史学界对普鲁士的历史作用重新进行了评价。自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中期,东德史学界着重批判普鲁士军国主义及其在历史上起的反动作用。如一九七四年出版的《阶级斗争——传统——社会主义,德意志人民历史纲要》一书谈到,普鲁士的军国主义具有鲜明的反人民性质,它代表普  相似文献   

9.
张骁鸣 《人文地理》2013,28(6):29-35
大卫·哈维在收录于其《正义、自然与差异地理学》文集中的《从空间到地方,再回看》这篇文章中,对他所谓的马丁·海德格尔"地方建构"思想进行了批判。通过忠实地引用哈维和海德格尔的著作、分析其各自观点形成的背景并提供依据,本文详尽揭示了哈维在勾勒海德格尔思想这一学术工作中的操作细节,即他实际上大量使用了重排引文、重组素材、偷换主题、"视而不见"、模糊处理等做法,"制造"出一个需要批判的所谓海德格尔的"地方建构"思想,从而对自己所要提出的"地方建构"思想加以支持。仅就目前所掌握的文献看,海德格尔有他自己的"地方"和"空间"思想,但并未明确讨论过甚至从没有提到过哈维所关心的"地方建构"问题。  相似文献   

10.
苏辉 《文博》2013,(1):36-41
本文通过对海外回流的一件新莽地皇二年铜量进行分析,从拓片、铭文、器物特征等方面论证本器就是著录在《簠斋吉金录》等书的陈介祺旧藏。铭文中的"上次士"为常乐卫士属下的轮值宿守士兵,"饭帻"为"饭渍"之借,指的是铜量的用途为分配佐餐的酱羹。由器的容量"八升少"可以推算当时一升的数值约相当于今200ml,与以前其他新莽量器的推算数值一致,进而暗示每晚宿卫士兵人数可能是25的倍数。本器的重新出现,弥补了前人只见拓片却无缘目睹原器的遗憾,为进一步研究新莽时期的度量衡制度和宫廷宿值提供了难得的材料。  相似文献   

11.
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传说中的世界末日还没到,我已经开始脑补当天要做什么,是不是要抱着心爱的人学《泰坦尼克号》中的经典场景,像两瓣历经沧桑的逗号,背贴胸地躺在床上,等待洪水滔天。耳边响起的音乐居然是王菲和陈奕迅合唱的《因为爱情》。更诡异的是,这个版本是两位在今年年初春晚上的演唱。事实上,对于这一整年的娱乐事件,我没有借助任何搜索工具,追本溯源想起来的就是这首引起全民吐槽的歌。而歌名也是我对全年娱乐圈热点最直接也最深切的感觉。如果末日是真的,娱乐圈的男男女女都在重新梳理对爱的感觉,寻找他们最合适的姿态。  相似文献   

12.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并不是通过教师传授知识来获得,而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和资料来进行意义建构而获得。在地方本科院校《大学语文》课堂上采用建构主义理论进行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与建构知识体系的能力,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教学理论。本文对建构主义理论在地方本科院校《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3.
张云 《史学集刊》2015,(2):60-70
"软权力"的出现是"权力"从国家领域向社会领域流散的结果,侨民和移民作为软权力资源,形成了原籍国和现籍国在非国家领域的"非零和"权力博弈。华人华侨是中国国家软权力建构的基本资源,族群特征、民族习性、文化传统、文明特性是"软权力"建构的基本常量,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和政治制度是"软权力"建构的重要变量。中国国家软权力的建构是基于"中国价值观"的探索与实践,华人华侨的社会实践在孕育中国价值观、建构中国软权力中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要重新审视华人华侨与中国的关系,改变对华人华侨"血统主义"的传统认知,并在制度设计上赢得华人社团等社会性力量的支持。  相似文献   

14.
建构公共行政伦理的路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度约束与德性激励是建构公共行政伦理的两种路径,国外学者称为外部控制与内部控制。这两种路径的建构必须以对政府组织和公共行政职业的特质分析为背景,制度约束是基于人性假设和公共性特质;德性激励是基于公共行政人员的伦理自主性的建立。在目前公共行政伦理的建设中,制度约束是最重要的,德性激励是其追求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夏远鸣 《神州》2013,(13):33-34
本文利用广东大埔县桃源《钟氏族谱》中的有关记载,描述明末这个钟姓宗族建构过程。钟姓家族后裔钟铭彝获得功名,成为宗族文化建构者。他们以自己家族这一支世系定为大宗,建构了谱系,并成为整个社区钟姓谱系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对马克思主义的史学方法论要重新学习、重新理解苏双碧在《史学理论集》(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一书的前言中写道,史学理论和史学方法是近几年来的热门课题,但过去由于两个方面的问题!史学理论和史学万法未能实行根本变革:其一,中国封建史学对史学界影响很深,就我国...  相似文献   

17.
《女星》(Woman’s Star)由上海广学会创办,受众对象主要是半文盲的中下层妇女。《女星》的内容主要涉及家庭问题,旨在帮助家庭成员使生活更加充实,更好的促进基督化生活,并且要了解和解决家庭中基督教灵修的问题1。当然随着时局的变化,《女星》也对栏目进行了调整,加大了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客观上培养女性社会责任意识。本文就《女星》杂志的基本概况、内容及地位做一讨论,力图展示基督教女报对近代中国女性家庭和社会角色的建构。  相似文献   

18.
在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人们倾向于将"不在场"的乌托邦"在场化",而以"绝对意识"为其价值核心的乌托邦,最大的负面作用是"真实的个人"的丧失。这一矛盾特性导致乌托邦在建构的过程中逐步走向消解。通过瞿秋白的《饿乡纪程》和《赤都心史》,法国本雅明的《莫斯科日记》,法国纪德的《从苏联归来》,以他者的视角来阐述苏俄乌托邦的建构与消解过程。  相似文献   

19.
从《诗经》中的“适彼乐土”,到《札记·礼运》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从东汉末年黄巾军的“黄天太平”,到明末李自成的“均田免赋”;从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到康有为的《大同书》,大同思想,可谓是中国历来有关理想社会的最经典的表达模式。  相似文献   

20.
<正>将田凭称作太平天国的土地证,因为它是太平天国当局发给土地所有者具有法律效力的证明。太平天国奠都天京后不久,1853年冬即颁布以解决农民土地问题为中心的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