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 毫秒
1.
<正>后屯村位于凤凰山西北方向,凤城县附近,需要绕过几个大岭才能进村。山路蜿蜒盘曲像一条卧龙,进山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两颗系有红绳的粗壮老柞树,像两位守护神,在悬崖峭壁旁默默见证、记录着沧桑岁月。这两棵柞树据说都已百岁高龄,红绳是山里人系上去的,祈望得到神树庇佑。过了老柞树就进入了群山的怀抱,阳光不时被云层遮挡,变幻的区域光  相似文献   

2.
臧红专 《旅游纵览》2014,(12):52-53
<正>朱鹮洁白的羽毛,红红的羽翼,艳红的头冠,黑色利剑般的长嘴,使它被誉为鸟中的"东方宝石"。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它却销声匿迹了,而等它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时,我们不得不感叹其生存力量的伟大。失而复得的"东方宝石"2012年我开始接触鸟类摄影不久,第一次认识了朱鹮。那年3月末我和朋友一起到陕西汉中的洋县拍摄野生鸟类。在拍摄地潜伏时,一只展开红色翅膀的大鸟噙着树枝从我头顶上飞过,它优雅地拍打着羽翼,双腿笔直地伸向后方,长长的喙看上去就像一把利剑。我一下  相似文献   

3.
德治 《旅游纵览》2012,(2):82-85
<正>随着摄影艺术的大众化,喜欢生态摄影的人愈来愈多。然而,有许多人还不甚了解什么是生态摄影,为什么要搞生态摄影,怎样进行生态摄影等等。应生态摄影爱好者的要求,从本期开始漫谈生态摄影。  相似文献   

4.
德治 《旅游纵览》2012,(9):86-89
<正>生态摄影技法中的"三求"是指求精、求特、求价。"三求"是摄影造型追求的目标,是摄影作品成败的主要因素,"三求"的能力体现着摄影人的技艺修养水平。一、求精1.追求精彩瞬间精彩瞬间是指被摄主体出现极其短暂的动作、行为以及陪体等自然景物出现稍纵即逝的现象。拍摄精彩瞬间要求摄影人具备:(1)预见的能力;(2)手疾眼快的本事;(3)了解被摄物种的习性或规律。在拍摄野生动物时抓取精彩瞬间不是轻而易举的,除了上述三点外还需要有足够的耐心。《拥抱太阳》这幅作品是当太阳快落山时,来到事先选定好的拍摄位置,等待归巢的鸟儿经过太阳的瞬间,按动快门。  相似文献   

5.
“所谓科学方法,一曰不忽细微,一曰善于解剖,一曰必有证据。”“所谓博学者,谓明白事理多,非记事多也。”  相似文献   

6.
<正>生态摄影是近年来中国摄影艺术中新兴的一个主题创作形态,生态摄影人通过各种艺术手法创作出大量形形色色的生态摄影作品。通过这些生态摄影作品,我们可以更直接地观看到人类所处的各种环境  相似文献   

7.
20世纪的1964年至1966年,我参加了两次“四清”运动。那些时日,铺天盖地的政治运动连绵不断。我供职的某单位每次都“抽”我们几个最听话的人下乡参加搞运动。由于连年下乡,没有轮换,无任何补助,给我们生活造成极大困难,因为一旦下乡,个人就要带走全家生活费的三分之一。那时,工资普遍低,生活十分清苦。  相似文献   

8.
德治 《旅游纵览》2012,(3):84-87
<正>四、生态摄影附件生态摄影主要以纪实为主,不需要像搞艺术摄影那么多样化,但是,它十分强调附件的品质,现分述如下:1.三脚架。有相当一部分人对三脚架不以为然,其实三脚架对摄影而言绝不是可有可无的,不能单纯地把它理解为只是用来支撑和稳定照相机,它对于锁定目标主体、稳定构图、实施反光板预升、长时间曝光、离开机位做辅助工作和遥控摄影等等都是不可或缺的。配置三脚架要考虑三个因素:  相似文献   

9.
姜南 《旅游纵览》2014,(12):90-93
<正>从接触生态摄影开始,不到两年时间,杨明先后赴尼泊尔、非洲大草原、四川、新疆等地进行长期拍摄,在莽莽林区与湿地中穿行,拍摄到大量野生鸟类,在动感题材拍摄上,有了突飞猛进的收获。今年,他又开始风光题材的探索与拍摄,经历川西、神农架、新疆等独有的地貌,拍摄了一批个性鲜明的风光作品。许多作品在湖北、武汉等地摄影展览中展出。业内专家对他的评价是"勤奋敬业、收获成功、进步惊人"。一个人的镜头,也可将人们保护自然的意识唤醒"试着想象你跟一帮最喜欢的朋友与亲人,围坐在一起,然后拿出一箱  相似文献   

10.
从兰州的宁卧庄宾馆就要出发了。我数了数,一行12部车,其中5辆豪华旅游大巴,还有警车开道,好不威风。  相似文献   

11.
布雷顿森林体系与"特里芬难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国际货币体系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对战后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布雷顿森林体系是英美为争夺战后国际货币体系控制权进行斗争和达成妥协的产物,它具有难以克服的内在矛盾和弱点.早在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特里芬难题",揭示了这些矛盾与弱点.20世纪70年代初,布雷顿森林体系爆发危机,西方国家相继实行浮动汇率制.在浮动汇率下,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改革迈出了缓慢而艰难的步伐.几十年来,改革并没有取得决定性的成果.在当今金融危机加重的时刻,如何改革和重建布雷顿森林体系,又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最重要的话题.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竹林”文化意义的阐释,“七贤”之间性情品格巨大差异的分析,有关“竹林之游”时间的考证,认为“竹林七贤”这一名士群体并不是一个真实的历史存在,而是东晋士人根据自己的审美理想进行加工再创造的产物。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The deposition of Early Neolithic material within tree-throw hollows in described, and the possible role of fallen trunks as places of occupation, settlement foci and landscape markers is discussed. Having implications for the interpretation of ubiquitous later Mesolithic pit dwellings, the evidence suggests a continuity of forest 'identity'. Accordingly, patterns of clearances are also explored in relationship to modes of occupation, and the employment of 'big wood' in Neolithic monument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7.
18.
Solitary ascetics in the twelfth century were renowned for their ascetic practices, among them the wearing of hairshirts and loricae. These were not merely items of neutral ascetic value but could contain social symbolism. The varying possible social meanings of ascetic clothing are here explored particularly through a comparison of the Vitae of the two well known English holy men Wulfric of Haselbury and Godric of Finchale. The hagiographers of these holy solitaries used their ascetic clothing as one means of highlighting their subjects’ social roles throughout their lives, but it is also argued that the solitaries’ ascetic clothing was perceived during their own lives as marking their distinctive relationships with the world around them, and that these relationships were remembered through miracle stories.  相似文献   

19.
吴琼 《民俗研究》2020,(1):60-69
磨镜人是一个存在时间比较长的职业,其最早何时产生暂不可考,但至少汉魏时就已经出现。作为诸多行业之一的磨镜匠,其营业方式多为走街串巷摇响器招徕买卖。文献记载中,除了市中贩夫走卒的身份,磨镜人还拥有道教神仙、医家、隐逸高士等多重身份。这些身份经历了长期的建构,密不可分、相互影响的同时又有各自的发展脉络。明清时期,磨镜人的诸多形象已经基本成熟,同时存在于各类文本记述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