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 毫秒
1.
朱岩 《文史精华》2012,(12):4-10,1
1965年5月14日.中国第一颗空投的原子弹爆炸试验成功。这颗原子弹是在新疆罗布泊核试验场内的靶标上空爆炸试验成功的。这是中国继1964年10月16日第一颗原子弹装置(代号596),在罗布泊核试验场102米高的铁塔上爆炸试验成功仅仅半年后.所进行的第二次核试验。  相似文献   

2.
1967年6月17日,航空兵某师徐克江机组驾驶图-16轰炸机,首次空投氢弹试验成功。这标志着我国核武器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后来中国大胆采用国产轰炸机执行氢弹空投。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尖端科技研究走过了曲折、坎坷的漫漫长征路,如今的科技成果辉煌,举世瞩目,中国人得以扬眉吐气。  相似文献   

4.
一、颐年堂的铀矿石探测表演 1955年1月15日下午3时许,北京中南海颐年堂会议室。与会者不仅有毛泽东、刘少 奇、周恩来、朱德、陈云、邓小平、彭德怀、彭真、李富春、陈毅、聂荣臻、薄一波等中央领 导人,还请来了著名科学家李四光、钱三强和地质部副部长刘杰。会议由毛泽东主持。他开宗 明义:"今天,我们这些人是来当小学生的,请你们这些科学家来,是给我们当老师的,请你 们就原子能的问题,给我们上一课。"  相似文献   

5.
<正>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爆炸成功。消息传出,世界震惊,举国欢腾。当时,我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火车司机,有幸参加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秘密运送任务。虽然46年过去了,可当年的情景至今仍历历在目……  相似文献   

6.
门冬 《名人传记》2020,(4):82-85
张利兴和朱凤蓉,是一对为了我国核武器试验,选择“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少将夫妇。从1964年10月16日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到1996年暂停核试验,我国共进行了四十五次核试验,其中朱凤蓉参加了三十七次,张利兴参加了近三十次。在位于新疆罗布泊的马兰核试验基地,他们一干就是一辈子,连亲人也不知道他们具体在做些什么。近日笔者采访了这对少将夫妇,他们讲述了五十多年来投身祖国大西北的核试验岁月。  相似文献   

7.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爆炸成功。消息传出,世界震惊,举国欢腾。当时,我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火车司机,有幸参加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秘密运送任务。那段往事,犹如心中搁着一瓶蜜罐,久埋心底,却越品越甜,虽然47年过去了,可当年驾车拉核弹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  相似文献   

8.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两弹试验成功,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提高了我国的国威军威。  相似文献   

9.
顾迈男 《百年潮》2008,(12):58-60
2008年10月16日,是中国首次原子弹爆炸成功44周年纪念日,由中国国史学会“两弹一星”历史研究会、中国核学会、中国宇航学会等单位在中华世纪坛联合举行联欢会,把当年“两弹一星”研制工作的功臣请到一起,把在人民大会堂聆听周总理在北京宣布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消息时参加《东方红》大型歌舞演出的一些演员也请了来。  相似文献   

10.
张翔  高芳 《纵横》2014,(12):10-13
核武器与国际关系 核武器问世是人类科技进步与世界战争催生的产物。1945年8月,美国分别在广岛和长崎各投下一颗原子弹,在给日本帝国带来致命性打击的同时,也震惊了全世界。过去人们没听说过原子弹,从这一刻起,它作为一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正式进入战场。也是在扔过这两颗原子弹以后,迄今为止,人类没有再在实战中使用过它。目前,全世界核武器的总量足以将整个地球摧毁十几次。也就是说,如果让地球毁灭,估计1/10的数量扔出来就够了。  相似文献   

11.
白涛 《纵横》2014,(12):F0002-F0002
2014年10月16日,纵横讲堂继续开讲。 半个世纪前的这一天,一声巨响震惊世界——我国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这极大振奋了民族精神,宣告一个曾经落后的大国正在迅速崛起。此后,我国核武器事业取得了举世震惊的成就。它铸就了共和国的核盾牌,奠定了我国国防安全体系的基石。  相似文献   

12.
1945年8月6日.美国在日本广岛投下了第一枚原子弹.核恐怖的阴影从此开始笼罩在人类的头上。新中国成立以后,美国和苏联这两个最大的核武器国家曾多次给予中国核威胁。在朝鲜战争、台湾危机、试爆核武、珍宝岛冲突等一系列重大历史关头,中国的上空战云密布,多次承受着挨原子弹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试论美国对中国核武器研制的评估与对策(1961-1964)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美国政府最新解密材料,对1961-1964年间美国对中国进行核试验的时间、地点、核原料及运载能力的侦察情况进行了阐述.并对美国对中国研制核武器的评估和对策进行分析,其评估与对策是建立在过分夸大中国核威胁的基础之上的.中国研制核武器是为了保卫中国人民免受核威胁,而且,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  相似文献   

14.
核武器与新中国60年发展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抗日战争时期的"原子弹是纸老虎"到20世纪50年代对"蘑菇云"的追逐,中国领导人对核武器态度的变化只发生在战术方面,而战略上的积极防御以及在国家安全诉求之外对民族复兴、外交独立、国际认可和尊重、追赶先进、实现现代化等多方面的诉求,才是这一过程中不变的主旋律,同时也是中国发展核武器的根本动因。从追逐"蘑菇云"的"革命国家"到积极参与防止核扩散的负责任大国,核武器对新中国60年发展历程的政治意义大于军事意义。  相似文献   

15.
何瑜 《贵阳文史》2011,(5):67-68
七六一矿所在地白马洞,真正作系统详细的地质勘探工作,还是从解放后开始的。那时国家先后派了四批地质队在此进行地质勘探。  相似文献   

16.
本文依据近年来美日两国政府的解密档案,探讨美日对中国研制核武器的认识与对策.20世纪60年代,中国研制核武器的进程引起美日两国的高度关注.美日两国对中国研制核武器进程认识的根本特点,是低估中国的核科学技术水平和中国拥有核武器在军事战略领域的意义,强调中国研制核武器对亚洲非共产党国家的政治心理影响.在美日两国谋划遏制中国政策的过程中,美国放弃了在日本本土部署核武器、摧毁中国核设施、美苏联合清除中国核能力、向日本转让核武器等种种构想,转而承诺向日本提供核保护和宇宙空间技术援助.日本政府则自觉选择了依赖美国核保护和美日宇宙空间技术合作的战略方针,同中国进行对抗与竞争.这种态势乃是美日关系和亚洲冷战进程中出现的新特征.  相似文献   

17.
蒋秋林 《风景名胜》2011,(11):32-67
罗布泊、阿尔金山、可可西里、藏北羌塘是中国乃至世界上少有的成片的四大无人区,它独有的地理位置及特殊的地质结构一直深深地吸引着我。早在2003年,我就将目光牢牢锁定在这片广袤的、沉寂无边且充满神奇魅力的土地。我的脚步也曾不止一次涉足其中两块领域。  相似文献   

18.
80年代以来,我国学术界对原子弹轰炸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呈现出十分活跃的局面,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研究主要集中在美国使用原子弹的原因和动机、原子弹轰炸的历史作用、原子弹轰炸的后果和影响、原子弹轰炸的正当性问题以及关于日本败降的决定因素等问题上。  相似文献   

19.
中国境内出土的拜占庭金币及其仿制品已达50枚左右。①但至今未见中国境内出土拜占庭银币的报导。2005年2月“大话西域网站”(http://www.coin—xiyu.com)上,署名“火山”的币友贴出一则“待考出土银币”。因我平时比较关注拜占庭币,所以顿时感到眼前一亮,意识到这可能是一枚颇不寻常的拜占庭银币。下载币图(图1)后,仔细观察。初步判读如下:正面查士丁头戴束发盔褶衣佩甲右胸像。币文:DN·IVSTI□NV□·PP·AVI。特点是币缘为大珠圈。背面查士丁头显光环面右站像,右手持权杖(或长矛)左手持十字球。前方有模糊芒星。币文□LORIA□·…  相似文献   

20.
1953年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为了争取中国对他的支持,以便在苏共中央权力斗争中战胜对手,改变了斯大林在核技术上对中国极为吝啬的做法,从对中国和平利用原子能提供援助,发展到对中国发展核武器提供援助。此后,随着中苏矛盾的激化.苏联最终停止了对中国发展核武器提供援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