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值傅斯年先生去世60周年之际,为了缅怀傅斯年的学术志业,推动和深化傅斯年研究,聊城傅斯年研究会和台湾大学共同主办了“傅斯年学术思想的传统与现代”研讨会,以此来纪念傅斯年先生。大会于2010年8月27日至29日在美丽的江北水城——聊城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共中央党校、北京师范大学和聊城大学等单位,以及来自美国、日本,以及我国台湾等地的专家学者50余人,共向大会提交论文30多篇。与会学者围绕傅斯年学术思想及相关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以此来告慰这位杰出的学人。  相似文献   

2.
傅斯年先生与明史专家郑天挺先生为北大同学.傅先生于抗战胜利即代理北大校长,时郑先生任北大史学系教授兼秘书长,且负责接收校产及筹备复校。傅、郑的交谊傅斯年先生与郑天挺先生系北大五四时期国文系同学,傅1919年毕业,高郑一班。郑先生自1933年起任北大中文系教授兼秘书长。当时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亦在北平,傅先生又在北大史学系教课,故与郑先生时相往来。1938年,史语所亦与北大同迁至昆明。北大与清华、南开一起组成西南联合大学,但各校仍有独立系统存在。中研院、史语所亦在昆明,因傅先生关系,与北大异常密切,形同一…  相似文献   

3.
谈永康 《神州》2011,(5S):1-1
1950年,台大校长傅斯年先生在《台湾大学校刊》发表文章,题目是《几个教育的理想》。这一年,傅斯年去世。五四运动时的学生领袖、中国语言研究所的创始人、北京大学代理校长,敢跷着二郎腿跟蒋介石指手画脚讲话的一个人留下了怎样的理想呢?其中之一竟是“一个理想的大学,应该办平淡无奇的教育”!  相似文献   

4.
1945年7月1日,傅斯年与褚辅成、冷遹、黄炎培、左舜生、章伯钧六位国民参政员从重庆飞延安,与中国共产党商谈国共团结,共建国内和平问题。由于毛泽东与傅斯年早年在北大相识,所以毛泽东特地安排一个晚上和傅斯年单独交谈。傅斯年离开延安时,毛泽东还曾亲书条幅相赠。关于这段佳话,最近几年不少文章提到。比如岳玉玺写的《国民参政会期间的两件事》(载《傅斯年》一书,山东人民出版社1991年8月出版,第167页)中说:“握别之际,毛泽东将亲笔墨迹一帧面赠傅斯年,那上面的题词是北宋诗人钱惟演的两句诗:‘不将寸土分君子,刘项原来是…  相似文献   

5.
本文刊布已故陈训慈先生保存的友朋书札二通,一为顾颉刚先生所作,一为傅斯年先生所作。前者反映了1943年重庆中国史学会成立之後与四Jil成都地区学术界的关系,後者可见1930年代中研院史语所与浙江省博物馆在文化上的协作。文中引证相关资料,对书札的确切写作年代、具体背景及内容作了分析说明。  相似文献   

6.
北大功狗     
有一次,傅斯年在演讲中说:"孟邻(蒋梦麟)先生学问比不上孑民(蔡元培)先生,办事却比蔡先生高明。"而说他自己则是学问比不上胡适之,办事却比胡适之高明。  相似文献   

7.
拳拳赤子心 悠悠爱国情──记新加坡华侨陈永和先生文\远山△陈永和先生和夫人林瑞琼女士1995年10月14日,河南淮阳,在重修陈胡公墓落成典礼暨陈氏祭祖大会上,记者结识了新加坡陈永和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永和先生。陈永和先生是著名爱国华侨陈嘉庚的族侄,1...  相似文献   

8.
1949年国民党大崩溃之际,著名的国学家、历史学家傅斯年没有选择留在大陆,而是跨海远赴台湾,就任台湾大学校长.1950年12月20日,傅斯年在台湾省参议会接受省议员质询时突发脑溢血,跌倒在了省参议会上.得到消息的“行政院长”陈诚、“台湾省主席”吴国桢、“总统府秘书长”王世杰、好友罗家伦等人都急切地前来探视,蒋介石嘱咐随时报告情形.傅斯年没能逃脱死神之手,一代学人溘然长逝,享年54岁.  相似文献   

9.
《中国泉币学社例会记录》读后三记郭若愚[按:摘编其中二记]程德全纪念银币《中国泉币学社例会记录》1944年8月5日第138次例会,吴诗锦出品有“程德全纪念银币打样”。又1944年10月14日第143次例会,吴诗锦出品“程德全纪念币”。这是吴诗锦先生所...  相似文献   

10.
正1912年,湖北军政府都督、中华民国副总统的黎元洪盛邀孙中山先生来汉视察、指导革命。本文即是当时《中华民国公报》记者陈霁云先生对中山先生接受邀请,来汉活动的报道。另据当年上海《申报》报告及《孙中山年谱长编》(陈锡祺主编,中华书局1991年版)记载,中山先生来汉活动实际为4天,即4月9日至12日。本文记中山先生"驻鄂五日"有误,但文中保存了许多重要史料,故此次经华中师范大  相似文献   

11.
1950年12月20日,傅斯年去世,胡适第二天即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发了一电:“傅孟真(傅斯年字孟真)的逝世,中国失去了她最有天禀的爱国者,对于我,则失去了最好的朋友,批评者和保护者。”接着又给傅斯年夫人俞大彩写了封信,信中说:“孟真待我实在太好了!他的学业根基比我深厚,读的中国古书比我多得多,但他写信给我总自称‘学生’,三十年如一日。  相似文献   

12.
60年前,1931年我在北大史学系读书,李济(1896—1979)先生是我的老师,1934年以后,我在史语所考古组工作,李济先生是我的领导。今天纪念李先生诞辰95周年,不禁引起了我深切的怀念!1928年中央研究院成立,在广州设置了历史语言研究所,1929年史语所由广州迁北平,在北海办公,所本部设在静心斋,考古组设在蚕坛。史语所所长傅斯年(1892—1950)  相似文献   

13.
胡逢祥 《中华文史论丛》2012,(3):373-381,401
本文刊佈已故陳訓慈先生保存的友朋書札二通,一爲顧頡剛先生所作,一爲傅斯年先生所作。前者反映了1943年重慶中國史學會成立之後與四川成都地區學術界的關係,後者可見1930年代中研院史語所與浙江省博物館在文化上的協作。文中引證相關資料,對書札的確切寫作年代、具體背景及内容作了分析說明。  相似文献   

14.
南京博物院的前身是蔡元培先生等于1933年倡议建立的前国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迄今已有66年的历史。当年,规划创建一座现代国家级博物院,拟建人文、自然、工艺三馆,后因抗日战争爆发,仅于1937年完成首期建筑工程——人文馆。蔡元培、胡适、朱家骅、翁文灏、傅斯年、罗家伦、张道藩、李济、  相似文献   

15.
正1919年5月4日北京多所学校学生的游行示威,拉开了五四运动的大幕。那天游行示威的总指挥之一和举旗者傅斯年,大家都认为,他随后就退出了运动行列。事实上,傅斯年并没有真的退出,并且遭遇了谣言的攻击,为此他和老师胡适首度联袂作战,开创了师生二人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总是互相支持的先例。  相似文献   

16.
我和张政(苑峰)同志是山东同乡,又是北大史学系同学。我长他一岁,我北大1 935年毕业,他36年毕业。他毕业后即受傅斯年先生之约去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苑峰是个饱学之士,读书多,记忆力强,好像他什么都知道。读书多、博学强记的傅斯年先生非常赏识他,称赞他。苑峰还在北大读书的时候,傅先生就称赞他是“小王国维”。苑峰字写得好。我儿子何芳川六、七岁学写字时的启蒙老师就是苑峰。他写了字,蒙上纸,何芳川在上面描着写。好像这叫作“描红”。在史学界,我和苑峰还是志同道合的魏晋之际封建论者。2 0世纪50年代争论中国社会史分期问题时,我和…  相似文献   

17.
林则徐的《丁亥日记》,素笺,行书,系林氏于清道光七年(丁亥,1827年)二月二十五日至四月三十日所记。笺页纵17.5、横11.5厘米。共三十一页,其中完好二十页,残损十一页。《丁亥日记》为林则徐玄孙林澄墉先生旧藏,1982年,福州市建立林则徐纪念馆,澄墉先生公开了这份珍品的全部内容。  相似文献   

18.
《文史月刊》2013,(11):17-17
傅斯年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国学大师、历史学家、学术领导人,曾任北京大学代理校长、国立台湾大学校长,有着"黄河流域第一才子"、"傅圣人"之美誉,被胡适称为"人世间一个最难得最稀有的天才"。傅斯年不仅博学多才,而且不畏权贵,堪称有风骨、有血性的知识分子的典范。1937年,傅斯年当选为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兼任西南联大教授。任职期间,傅斯年主张抗战,抨击贪官污吏,  相似文献   

19.
姚从吾先生原名士鳌,字占卿,号从吾,中年以后以号行。河南襄城人,生于光绪二十年(1884)。1914年考入北京中华大学预科,1917年入北京大学史学系,师事张相文、陈汉章、朱希祖等教授。同学有傅斯年、罗家伦、张傧生、田培林等。1919年随张相文办《地...  相似文献   

20.
"傅斯年与中国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纪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明贵 《史学月刊》2005,(3):106-110
2004年8月在山东聊城召开的“傅斯年与中国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与会学者讨论的问题涉及到傅斯年的史学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思想、学术思想、社会活动和人际关系等层面,展示了近一时期傅斯年研究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