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文献和考古资料可知,公元1世纪至3世纪初(即东汉时代)西域佛教进入广泛传播时期。佛教何时传入龟兹,史料没有明确记载。龟兹佛教自公元3世纪中叶开始进入兴盛阶段,这从西晋太康五年(284)竺法护在敦煌得到龟兹佛教译文可知。当时龟兹地区大、小乘佛教并行,而以小乘佛教为主。公元4世纪中叶以后,大乘佛教在龟兹地区发展到一个新阶段,一直延续到公元13世纪,龟兹佛教文明才毁于一炬,最终成为一种文化遗迹。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近年来新疆中部库车一带(古龟兹国境内)考古发现的原始彩陶、岩画、墓葬资料,结合相关历史文献记载,重建了湮没无闻的龟兹史前文明,探讨了史前龟兹人的社会形态、生产模式、生活状况、审美习惯等,并提出了"古龟兹文明在起源阶段就与中华文明有了紧密的关系"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脱库孜萨来寺院遗迹位于现在新疆图木舒克市,是古代疏勒国和龟兹国交接之处.20世纪初,法国学者伯希和在该遗迹发现几件佛教故事塑像,至90年代,由法国学者考证其内容.这些塑像为研究佛教故事图在丝绸之路的流行提供了重要材料.本文将这些佛教故事塑像的题材内容和造型与龟兹境内的克孜尔石窟壁画进行比较,试图探讨西域佛教交流的一端.  相似文献   

4.
西汉时期,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陆上丝绸之路;又派遣黄门译长率领船队远航南亚,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海陆丝绸之路互相交汇,不仅促进了岭南的经济发展,而且使这个地区的社会面貌和文化形态发生了重大变化。其表现之一,便是岭南的主要汉语方言——粤语的形成。反过来,粤语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可以见证海陆丝路之交汇。  相似文献   

5.
王建梅 《世界》2013,(6):2-2
土耳其是国人时下最热衷的旅行目的地之一。 除了东部。 能对这片土地略有了解的人,大概很多都拜Lonely Planet的土耳其英文版封面所赐。照片上,内姆鲁特山那些罗马时期的石雕人头和蓝色清真寺一样,已经成为土东乃至土耳其的象征。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在近代遭遇了与西方文明的一系列碰撞,发生了"三千年未有之巨变"。在此背景下,中国的仁人志士以种种努力不断寻求对西方的理解,以看清自己身居何处,中国文明在世界文明进程中的地位。与此同时,西方的汉学家们也在尽力探究对中国文明遭遇与出路的了解,为了更准确地把握和理解近代中国发生的一切巨变以及面向未来的可能方向,他们往往选择了回到过去、检视历史的路径中。美国汉学家芮沃寿(Archur F.Wright)就是在这样的强烈现实关怀下,把目光转向了两千多年的中国佛教史,写出  相似文献   

7.
正一龟兹是以今新疆库车为中心的西域古国,史称屈支、丘兹、屈茨等,也是古代西域佛教文化和艺术中心之一。龟兹地区自古以来就是西域丝绸之路北道必经之地,中西文化在这里交流荟萃,留下了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人文遗存,今天龟兹境内保存的佛教石窟遗址就达10余处之多,主要集中在库车、新和及拜城三县境内。其中,位于拜城东部的克孜尔石窟壁画最为丰富。龟兹壁画艺术始于东汉末年的公元3世纪左右,延续至约11世纪的宋代,经历了七八个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中国石窟艺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这一点甚至是印度佛教艺术也望尘莫及的。但要真正了解中国佛教石窟艺术,必须了解佛教石窟艺术之源─—龟兹石窟艺术。全文从这种观点出发,论述了龟兹石窟艺术模式。  相似文献   

9.
"舍利"一词,为梵文Sarira音译,又称"设利罗"、"室利罗",中文意译为"遗骨"、"灵骨"等.通常指佛陀之遗骨,称佛骨、佛舍利,后亦指高僧之遗骨.舍利信仰是佛教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舍利信仰,实质上是对佛陀的敬仰与怀念.佛涅槃后,佛教徒基于对佛陀的思念,将佛陀的遗骸珍藏起来,表示对佛陀永远的缅怀和寄以亲近佛陀的意愿....  相似文献   

10.
龟兹古国是古代中国西域举足轻重的大国,位于丝绸之路的枢纽地段,是西域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中心。古龟兹地域境内早在新石器时代就留下了人类活动的足迹,在过去的考古发掘中,采集和出土了大量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遗物,如石斧、石镰、石犁、砍砸器、磨石等石器工具。这些器物被考古学界定名为"砾石文化"的代表性器物,揭示了古龟兹地域史前文明的辉煌。此外,在古龟兹地域的古墓葬中还发现了大量石铜时代的陪葬器物,这也是破解古龟兹地域史前文化的重要实证。此外,在山区及河谷地带还分布着为数众多的古城、城堡、烽燧、佛寺和古代冶炼等遗址,成为中原王朝治理古龟兹地域的历史证据。  相似文献   

11.
魏文斌 《丝绸之路》2014,(15):67-80
佛教及佛教石窟寺是古代印度与中国最有特色的文化交流.也是丝绸之路上最能反映东西交流的文化及文化遗存。受印度佛教艺术的影响,中国自公元2~3世纪也开始了佛教艺术的创作。但在较长的时期内(1~4世纪),中国内地的佛教艺术一直受印度的影响,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如四川及南方出土的汉晋时期的佛教造像,明显受到秣菟罗佛教艺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藏族同胞是祖国勤劳勇敢并有着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兄弟民族之一。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创造了极为丰富多采的本民族文化艺术,是祖国文化  相似文献   

13.
故龟兹(今新疆库车县)是西域36个诸邦国中的一个大国,历史悠久。据史记载:“龟兹有户6 970,口81 317,兵21 076,并设有各部长千长等官职,已建立了一个较完备的官僚统治机构”。公元前60年,西域正式划入汉朝版图,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4.
王磊 《黑龙江史志》2011,(20):38-40
兖州兴隆塔是历经千年的隋塔,近期由于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如佛骨舍利而闻名于全世界,也再一次掀起了人们对佛教的兴趣,本文就从兖州兴隆塔的悠久历史来验证兖州为佛教圣地之渊源。  相似文献   

15.
高昌与龟兹回鹘风格的佛教遗址中出现的六遭轮回图,在内容上着重表现"三恶道"中的地狱、饿鬼两道,在表现形式上呈现出多样性,并且具有地方性的特点,与早期律藏中的记载相去甚远.回鹘佛教的地狱观念深受中原地藏菩萨救赎思想的影响,而高昌回鹘文《地藏菩萨本愿经》与《十王图》的发现为轮回思想在当地的流行提供了有力证据.地狱图像在高昌与龟兹盛行的原因除了受到佛教的地狱救赎思想影响外,还受到摩尼教地狱观念的影响.回鹘在信仰佛教之前所信仰的摩尼教,也有地狱的观念,佛教的十王思想与摩尼教的冥府思想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
提起新疆,人们总会与广袤的沙漠,浩瀚的戈壁,高耸的山峦,茫莽的草原、稀少的人烟联系起来。是的,这确是新疆地区主要的地理景观。  相似文献   

17.
公元4-5世纪是龟兹佛教的一个兴盛时期,具体表现在有很多著名的地面寺院的修建以及石窟的开凿,而且有些寺院在此之前就已经存在。石窟方面,尤其是大像窟的开凿,更使龟兹佛教艺术达到了一个高峰。另外,这一时期方形窟和中心柱窟都有开凿,而且在绘画上一开始就呈现出相当成熟的绘画技法,出现两种画风并存的局面。龟兹佛教的兴盛与末法思想在当地流行有关,由于贵霜王朝境内佛教的衰落,导致东来的高僧在龟兹停留并传播佛法。佛教得到龟兹王室的大力支持,国王以转轮王的角色出现,护持佛法。  相似文献   

18.
19.
寇正勤 《陇右文博》2003,(1):52-59,69
合水县位于甘肃省最东部,地处子午岭主脉中段。优越的自然环境为佛教艺术提供了十分良好的条件,北魏太和年间佛教便迅速地在子午岭区发展起来,久盛不衰。一千多年来,佛教艺术在这里形成了具有地域特征,丰富多彩,延续完整的艺术风格,是陇东地区佛教艺术中一个主要环节。  相似文献   

20.
《华夏人文地理》2005,(U09):28-31
公元420年到589年中国历史上形成南此对峙局面,称为南北朝南朝从420年刘裕代晋到589年陈亡经历宋、齐、梁、陈四代。北朝从439年北魏统一北方开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