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4到16世纪是中国瓷器贸易的又一个崭新阶段。在保留原有贸易瓷器品种的基础上,青花瓷此时作为中国贸易瓷器艺苑中的一枝奇葩,逐渐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从它第一次出现在国际市场,即元代中期,大约在1325年间,一直到18世纪,无论从实用亦或审美角度而言,青花瓷都无庸置疑地成为当时的主流产品,满足广大社会需求。而且无论它出现于何处,其高超精湛的制作工艺都会对当地制瓷业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德化窑是我国南方著名的非官窑窑场之一,主要以烧制白瓷为主,同时兼烧青釉瓷及釉下彩。其烧制瓷器的历史源远流长,但真正形成自己独特烧制瓷器风格当属宋代以后。在此时期,德化窑在不同朝代的不同地区虽然都烧制白釉瓷,但不同阶段烧制出的白釉瓷的瓷胎、釉层的质地和颜色均有细微的不同。文章主要以已发掘的德化窑址及出土器物标本作为对象进行研究,总结德化窑瓷器胎釉原料、窑炉及窑具的发展和演变规律,以揭示宋代以后德化窑瓷器发展的科学技术内涵。  相似文献   

3.
董亮 《收藏家》2007,(3):80-82
景德镇青花瓷艺术发展至晚明(嘉靖至崇祯末年),出现了民窑大发展的全新局面,特别是晚明后期的天启、崇祯时期,官窑生产基本停顿,民窑进入更加自由的发展阶段。此时期青花瓷上的蟹纹装饰突然  相似文献   

4.
张琴  刘仕毅 《收藏家》2012,(7):6-12
上世纪50至70年代,成都地区发掘了一批明代墓葬,主要包括城东净居寺、胜利公社、前进机器厂.城南红牌楼、衣冠庙;城西三座坟;城北白马寺、五块石等地区发掘的明代墓葬。从墓葬中出土的墓志或者买地券来看,墓主大多是明蜀王府太监,有些墓葬还有准确纪年。  相似文献   

5.
江西陶瓷文化源远流长,一万多年前的万年仙人洞的先民就烧制出了世界上最早的绳纹红陶,商周时期的吴城遗址和角山窑址成功地创烧了原始瓷。此后,青瓷的制作和生产在江西从未间断过。本文以洪州窑的兴起、兴盛和发展为线索结合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和墓葬材料阐述了江西地区六朝时期各个阶段瓷器的基本特征和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6.
孙强 《史学集刊》2007,6(2):20-26
商人借贷利息率的高低对商业性借贷的发展有直接的影响。晚明商人借贷的利息率总体上以低于年息36%为多,这一利率既大大低于消费性借贷的利息率,又低于市场平均利息率,一般均在法定利息率的范围之内。虽然商人借贷的利息率相对较低,但在风险机制的作用下,放贷者向商人放贷的积极性不会受到减损。又由于利率较低,商人借贷通常有利可图,因而商业性借贷能够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7.
家庭筹资是晚明商人获得资本的直接而简便的方式。家庭成员较容易在家庭单位内获得经营资本和解决资金不足的困难,商人的筹资活动也可能从家庭单位向家族范围扩展;家庭财产向商业资本的转化没有严重的障碍,为商业经营目的可能集中起家庭的一切财产。家庭筹资的畅通造成了晚明民众大举经商,使商业的发展有了广泛的民众基础。  相似文献   

8.
家庭筹资是晚明商人获得资本的直接而简便的方式。家庭成员较容易在家庭单位内获得经营资本和解决资金不足的困难,商人的筹资活动也可能从家庭单位向家族范围扩展;家庭财产向商业资本的转化没有严重的障碍.为商业经营目的可能集中起家庭的一切财产。家庭筹资的畅通造成了晚明民众大举经商,使商业的发展有了广泛的民众基础。  相似文献   

9.
明代晚期是整个明代政治斗争最为激烈的一个阶段,浙党、魏忠贤阉党、东林、复社,彼此之间的政治党争呈现错综复杂的形势。其中,鲜明的地域性派别成为晚明党争的一个重要特征。在党争中所体现的地域扶持和异派倾轧,与各个政治派别的人员构成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通过对这些派别主要成员的籍贯的地理分布的研究,可以对当时的某些政治现象作出更加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0.
高明 《民俗研究》2008,(1):193-202
进入明代中后期,江南地区的商品经济不断深入发展。发达的商业与印刷及造纸业,星罗棋布、交织成网的大小市镇与其间顺畅的交通,开放新派、自由多元的各种文化思潮,文人、书商与城市居民的热情参与,这些都促成了明代中后期江南地区图书市场的蓬勃发展,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忽然发现他们已置身于一个书籍的海洋之中。与此同时,江南地区的社会风气和乡风民俗也发生了一系列地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论述了中国明清两代输往葡萄牙外销瓷的史实。作者在论证中结合了西方有关的档案文献及目前存世的考古发掘与官私收藏的外销瓷实物,并重点介绍了早期存在于葡萄牙的外销瓷和纹章瓷。文章指出广彩在中外贸易和文化交流中不可估量的贡献,而澳门是整个贸易过程的最重要的环节。最后总结出外销瓷具有极高的历史和科研价值,如今存世不多的葡萄牙人在华定制的“纹章瓷”是中葡关系的历史见证。  相似文献   

12.
青花是我国古代瓷器中最具有民族特色的一个品种。它以明净素雅和永不褪色的优点深受人们喜爱。青花的创烧改变了宋元以来单色釉的传统地位,而成为我国彩瓷生产的主流。景德镇是青花瓷的主要发祥地和生产中心。自元代中期开始,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瓷。  相似文献   

13.
高阿申 《收藏家》2009,(4):71-76
五.青花发黑的原因 青花瓷是指“应用钴作原料在瓷胎上绘画,然后上透明釉,在高温下一次烧成,呈现蓝色花纹的釉下彩瓷器”。釉下钻蓝的优点是“着色力强,色泽鲜艳,窑内气氛对它影响小,制成范围较宽,呈色稳定。”因此,想让“制成范围较宽,呈色稳定”的釉下青花料,在窑内人为地逆转,变“蓝色花纹”为“暗黑色”花纹,通常情况下,是十分困难的。  相似文献   

14.
高阿申 《收藏家》2009,(3):79-84
一.引言 明初景德镇窑的洪武青花瓷,与元青花瓷相比较,除纹饰上有巨大差异外,呈色上的差别亦非常明显。即:前者釉泽泛黄,青花灰暗,深沉厚重;后者釉泽清亮,青花靓蓝,浓翠蓝艳。  相似文献   

15.
Under the stimulus of developing commercial economy and overseas trade, the social customs characterized by prevailing luxury and extravagance was gradually formed in Fujian Province from the mid-Ming Dynasty on. The transformation started from the material culture and later spread to people—s mental attitudes including the public ethics and human relations. Compared with what happened in the Jiangnan area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the change in Fujian Province was less profound and thorough, but it highly surpassed the North China society, where many sub-prefectures and counties remained unchanged till the end of the Ming Dynasty. However, there were also some coastal or interior regions in Fujian which continuously maintained a simple and unspoiled social atmosphere for the unbalanced economic development. Translated by Zhou Weiwei and Chen Cheng from Zhejiang Xuekan 浙江学刊 (Zhejiang Academic Journal), 2007, (5): 34–44  相似文献   

16.
李祥仁 《东南文化》2000,(9):102-104
本文对明清瓷器的装饰与信仰民俗的关系作了一定的论述。  相似文献   

17.
刘淼 《考古》2012,(4):84-91,109
明代前期厉行海禁政策时,中国瓷器的海洋输出主要是在朝贡贸易体系下,以琉球人船只为中介的中国、琉球及东南亚多边贸易关系格局中进行。国外沉船及遗址出土资料显示,瓷器输出品种以龙泉青瓷为主,景德镇、福建及广东等地的民窑产品也通过走私途径参与。但总体来说,中国瓷器在当时的东南亚市场仍然匮乏。  相似文献   

18.
周长源 《收藏家》2010,(2):71-72
二十多年前,笔者曾在扬州城区发现一件明釉里红缠枝牡丹纹碗(图1),光阴荏苒,2009年4月,又在扬州宝应发现一件明洪武釉里红莲菊纹菱口盏托(图2-4)。笔者在扬州从事文博工作四十余载,先后两次在本地民间发现明初瓷器珍品,真可谓是因缘聚合。  相似文献   

19.
June 28,2003, saw theopening of the Exhibition ofMing and Qing Dynasty Chi-naware in the Tibet Museum. A total of 103 pieces were on display, an overwhelming majority produced by the Jingdezhen Official Kiln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1368-1911) and the remainder by the Zhejiang Longquan Official Kiln.The Tibet Museum is the first modern museum of the Tibet Autonomous Region, with a rich collection of cultural relics, including some 2,000 pieces of porcelain produc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