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九世纪八十年代,非洲的苏丹爆发了一次举世闻名的马赫迪大起义,解放了全苏丹。斗争中打死了在中国镇压太平天国而起家的帝国主义分子英国人戈登,大长了殖民地、被压迫国家人民的志气。因而有的史家认为马赫迪起义“纯粹是反英的”。 本文作者认为马赫迪起义的起因是埃及统治者对苏丹人民的长期掠夺和剥削。起义的初期,斗争目标是反对埃及的殖民统治。在1882年英国侵略埃及、埃及统治者成了英国的傀儡后,英国直接插手镇压马赫迪起义时,斗争的矛头才指向英国侵略者。斗争的矛头所向前后是不同的,要实事求是地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2.
南苏丹问题的缘由余建华南苏丹问题又称苏丹南方问题、南方危机或南部争端。它是殖民主义在苏丹遗留下来的最大的一个历史问题。1956年苏丹独立后,该问题不仅长期末获解决,而且激化演变为连绵不断的南北内战,并成为东北非紧张局势的一个热点。南苏丹是指苏丹北纬1...  相似文献   

3.
姜守明 《世界历史》2004,3(2):78-87
民族国家形成之际 ,也正是英国人大力推进海外贸易和殖民扩张之时。新君主制的巩固、英帝国的萌芽和海外殖民贸易扩张是民族国家形成时期几个重要的互动因素。新君主制和民族国家日益成为新兴市民阶级追求其经济利益的政治保障 ,市民阶级则构成新君主制和民族国家赖以存在与发展的阶级基础。除了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外 ,传播上帝的福音 ,对金银财富的追逐 ,以及民族意识的觉醒和新君主制的建立 ,也构成英国海外殖民扩张的动因。本文拟选取“民族国家形成时期”这个全新视角 ,考察现代“民族国家”和“帝国”之间的关系 ,探讨英帝国形成的内在机制 ,揭示英国海外殖民贸易扩张的根本特点。  相似文献   

4.
在要谈的“西藏问题”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以1949年新中国成立为界,主要可分为两个时期:“西藏问题”的前期是英国制造的,英国东印度公司为开路先锋;后期是美国制造的,美国中情局在幕后主持。(一)英国殖民势力继西班牙兴起后,向东方进行掠夺。英国东印度公司...  相似文献   

5.
太平洋战争时期, 英国殖民当局针对马来亚地区制定了马来亚联盟计划及马来亚联盟公民权计划。英国制定公民权计划主要是由于下列因素的影响: 第一, 主要由华人参与、由马共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受到英国的高度重视, 面对马共提出的政治权利要求, 英国绝不可漠然视之, 公民权计划与此密切相关; 第二, 给予马来亚华人所谓的“政治权利”, 有利于切断当地华人与中国的联系,抵消中国政府对马来亚华人的影响; 第三, 由于马来苏丹不愿承认当地华人的政治身份, 解决华人的政治地位问题成为英国剥夺马来苏丹主权的一个有利的借口。由于华人政策和公民权计划中包含着许多种族不平等甚至容易引起种族纷争的内容, 因此, 英国制定这一计划与其说是要促进马来亚各民族的融合不如说是要在马来亚各民族间制造新的障碍, 也很难说英国制定这一计划是为马来亚自治做准备。  相似文献   

6.
胡荣荣 《安徽史学》2022,(3):123-131
1956年,中国政府提出在香港设立官方代表,是否同意、如何回复成为英国政府“公认的困难问题”。英国外交部、殖民部、英国驻华代办处、港英政府等均参与了讨论。驻华代办、港督存在不同认知,而他们所属的外交部和殖民部考量不同但意见高度一致。外交部注重将其放在冷战格局下的英美关系、英中关系考量,特别是考虑台湾因素的影响。而殖民部主要着眼于香港的内部稳定以及对英国远东殖民利益的影响。从拖延到拒绝,英国的反应是在英美中三边关系下对英中关系进行风险评估的结果,反映了香港在西方阵营中战略价值的提升,折射出英国遏制共产主义又试图维系与中国关系的心态,最根本的原因是英国争夺人心以维护在香港的殖民利益。  相似文献   

7.
郭家宏 《史学集刊》2007,2(2):50-56
从美国独立到拿破仑战争结束这32年时间内,英国调整了对印度的殖民统治政策。受工业革命以及福音教派运动的影响,英国政府改变了过去那种赤裸裸的殖民掠夺、殖民压迫政策,而在表面上代之以为土著人殖民地建立良好的政府,消除暴政、杜绝腐败、发展教育,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殖民地经济文化的发展,从而“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英国对印度殖民新的统治体制的形成,对于英帝国的发展壮大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姜守明 《史学月刊》2002,2(6):96-104
在从中世纪封建社会向近代资本主义过渡的历史转折时期,即民族国家形成时期,英国殖民思想经历了一个从盲目到自觉、从感性到理性的发展过程。殖民思想与民族国家思想合流,是英国民族意识觉醒的反映,对英国海外殖民扩张活动产生了积极影响,它们共同推动着海上活动的蓬勃发展。托马斯·莫尔从人文主义道德观出发,提出建立海外殖民地的最初设想。理查德·哈克卢伊特是英国早期最重要的发现史学家,他为英国的北美殖民活动进行辩护。在海外殖民扩张问题上,弗朗西斯·培根竭力赞成英国拓展海外殖民地,建立新英格兰帝国。  相似文献   

9.
1873年9月,英国殖民大臣金伯莱训令新任驻海峡殖民地总督克拉克:“为了它们与英国政府长期而又密切的联系和英国殖民地本身的利益,女王陛下政府认为有责任运用它对当地王公的影响,尽可能将这些丰饶多产的国家从毁灭中拯救出来”,指示他“认真调查每一邦的实际情况”,“特别要考虑是否可向每一个邦派驻一名英国官员”。金伯莱的这一训令被西方学者认  相似文献   

10.
自东汉末年以来,我国北方、西北方少数民族纷纷内徙,形成汉族与少数民族杂居的局面。西晋以后,南北分裂,民族矛盾尖锐,这在南北史学中也鲜明地反映出来。当时北称南为“岛夷”,南呼北云“索虏”,表现出南北双方统治者及史家的深刻的民族偏见。如北齐魏收撰《魏书》中,有《僭晋列传》、《岛夷传》述东晋南朝历史;沈约《宋书》有《索虏传》、梁萧子显《南齐书》有《魏虏传》述北魏历史。《宋书》、《南齐书》又有《夷蛮传》、《蛮传》述南朝南方少数民族史。这种情况在当时毫不足怪。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民  相似文献   

11.
英国殖民撤退过程中的军事条约和协定张顺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高涨,英国被迫不断进行殖民撤退,到60年代末期,英国的绝大多数殖民地已获得独立,昔日的“日不落”帝国仅残存一些零星的小块殖民地了。在这个殖民撤退过程中,英国为了维护自身的...  相似文献   

12.
刘辉 《民族译丛》2005,(6):17-26
苏丹南北内战是北方的阿拉伯主义和南方的非洲主义之间的冲突。其原因在于苏丹国家民族主义意识成长不足及国家领导人试图同化苏丹南方黑人的阿拉伯化和伊斯兰化政策。该问题的最终解决取决于苏丹国家现代化的发展及当权者的民族平等政策。  相似文献   

13.
1854年12月3日晨,一阵激烈的枪声打破了巴拉腊特附近尤里卡金矿场黎明前的寂静。英国殖民军队包围了金矿场工人武装组织所在地,双方展开了一场殊死的搏斗。这场战斗持续约半个小时,25名矿工被杀死,一百名矿工被捕,工人们的“南方十字星座”旗也被踩在地上。尤里卡金矿场工人武装  相似文献   

14.
戈登在苏南     
戈登(CharLes GeorgeGordon,1833—1885)是英国对外侵略,争夺霸权奴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的急先锋,是屠杀东方人民的刽子手。自从英国军官学校毕业后,便开始了他罪恶的生涯,为使英国在近东利益不受损失,他积极地参与了克里米亚战争;1860年来华,参与进攻北京和焚毁圆明园的罪恶勾当;但不久,清朝统治者又与戈登握手言好,“借师助剿”,共同镇压太平天国,犯下滔天大罪;后又在印度、苏丹等地奴役土著居民;1880年再次来华,进行所谓“调停”伊犁事件,使中国大片领土割给俄国。但是,罪有报应,恶贯满盈的戈登终于在1885年1月26日清晨被苏丹马赫迪起义军用长矛刺杀、结束了他肮脏卑鄙的一生。反过来,戈登对英国帝国主义来说却是一位功臣,无怪于他的墓碑上还刻着“不列颠帝国的拯救者”的歌功颂德的字样呢?被资产阶级学者称为戈登一生最富传奇性的事迹是“中国戈登”在苏南,他疯狂地屠杀和镇压太平军。  相似文献   

15.
1926年“六·十万岁”运动是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朝鲜工人运动迅速發展的基础上爆發的一次人民群众的反日斗爭。全民性的反日运动——“三·一”运动之后,日本帝国主义者为了进一步加强殖民統治,挂起了所谓“文化統治”的招牌,用極其殘酷、惡毒的手段来压榨和剝削朝鮮人民。朝鮮人民陷于忍無可忍的境地,民族矛盾和社会矛盾也随之变得更加尖銳  相似文献   

16.
20 0 4年 5月 1 7至 1 9日 ,中国英国史研究会第 8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在江苏淮安市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英国史研究会、南京大学历史系和淮阴师范学院历史系联合主办。来自全国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学术刊物的 6 0多位代表出席了这次会议。这是该研究会继 1 987年南京会议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会议 ,共收到论文或详细发言提纲 30余篇。与会者围绕“英国制度创新及其对世界的意义”这一主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现将会议论文及会议发言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1 .英国殖民主义和非殖民化问题英国曾经是近代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 ,英国殖民…  相似文献   

17.
在美国历史上,有两位最受美国人民爱戴的总统,一位是华盛顿,一位是林肯。华盛顿赶走了英国统治者,建立了美国,是开国之父。林肯进行了南北战争,消灭了南方的叛乱分子,避免了美国的分裂。同时,他还解放了黑奴。美国许多书籍在谈到林肯时,都称他是“最大的美国人”。  相似文献   

18.
霍仁龙 《近代史研究》2023,(5):101-114+161
近代英国所建构的中印边界殖民话语是其蚕食中国藏南地区领土的重要借口。在察隅地区,英国从19世纪初期至1914年以非法调查和地图测绘为手段,以山地部族的历史归属及山地部族与藏人的边界位置为对象,逐步建构和发展了有利于其侵略扩张的中印边界殖民话语。与此同时,英国不断将中印边界线向中方一侧推移,最终于1914年提出了非法的“麦克马洪线”。它在察隅地区的走向,对此后的中印边界争端产生了重要影响。通过对近百年间英国蚕食中国察隅地区领土的历史过程的考察,可以驳斥英国和印度非法侵占我国藏南地区领土的所谓“证据”。  相似文献   

19.
1936年5月,日本殖民统治者在东北搞了一个撤消“治外法权”的举动,随之在国内外大肆张扬,吹捧日本对伪满洲国的“宽仁”,标榜伪满洲国从此成为一个“真正独立”的国家。直到今天,当年的某些战犯和在伪满政府任过重要职务的右翼分子还津津乐道此举,称之体现了“民族协和和日满不可分之精神”。那么,撤消“治外法权”究竟给伪满政府和东  相似文献   

20.
法属印度支那地区位于东南亚印度支那半岛的东部,包括法属东京、安南、交趾支那、老挝和柬埔寨等地(相当于现在的越南、老挝和柬埔寨)。 印度支那地区,古称“安南”。19世纪末叶,英、法两国殖民统治者完成了对印度支那半岛的瓜分。其中英国占据了印度、缅甸等西部地区,法国则占领了越南、老挝和柬埔寨等东部地区。双方还于20世纪初签定条约,以暹罗(泰国)为所谓“缓冲区”,分别对西、东部进行殖民统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