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隋大兴城无大兴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隋大兴城无大兴寺京洛隋文帝开皇二年,于汉长安城东南龙首山川原秀丽,齐物滋阜处另建新都,名曰大兴城。“殿曰大兴殿,门曰大兴门,县曰大兴县,园曰大兴国,寺曰大兴善寺”(《历代三宝记》卷十二)。由此可知,笃信佛教的隋文帝在营建新都的首批重点工程中就有大兴善...  相似文献   

2.
峨眉山伏虎寺,在报国寺右,经来凤亭右上行1公里左右。寺何以名伏虎?其说有二。一曰以寺后山形如虎仆伏,山名伏虎岭,寺因山而取名。一曰宋代寺周多虎,常伤行人,行僧士性募猎者除之。并于虎溪北岸尊胜石幢,以志其事,寺因以得名。但以唐代寺即名伏虎,则以前者为是。 《峨眉山志·寺观》云:“伏虎寺在伏虎山下,行僧心庵开建”,据唐代末叶、四川人唐求《赠伏虎寺僧》诗云:“不知名利苦,念佛老峨眉”。可知峨眉山伏虎寺,在  相似文献   

3.
永祚寺,俗称双塔寺,东西各一塔,位于太原市迎泽区郝庄村东南,距市中心四公里。 永祚寺的创建年代不详。据寺内《重修双塔寺观音阁记碑》载:“唐高祖定鼎关中后,以太原为发祥之地,建寺树塔于其上,锡××曰永祚”。  相似文献   

4.
<正> 《长安志》卷九常乐坊下载:“南门之西,灵花寺。”自注云:“《酉阳杂俎》曰:本曰大慈,大历初,僧俨讲经,天雨花,至地咫尺而灭,夜有光烛室,敕改为灵花寺。俨即康藏之师也。”《唐两京城坊考》沿袭《长安志》文。今所见吕大坊《长安图》残石则在常乐坊南门之西标为“云  相似文献   

5.
欧阳斐<集古录目>卷四<正解寺碑>曰:"隋昌刘鼎卿撰,不著书人名氏.寺本后魏宣武帝以七庙所立,谓之七帝寺.至周被废.隋文帝时,复兴佛法,定州赞治崔子石舍以为寺,赐名正解."郑樵<金石略>卷中录作<正解寺造像碑>,谓撰者刘升卿,余同欧目.  相似文献   

6.
(一)宝通禅寺习称宝通寺,位于武昌洪山南麓,是武汉四大佛教丛林之一。洪山古名东山,故寺原名东山寺。关于宝通寺最早的记载见于《洪山宝通寺志》:"按稽鄂渚黄鹄山之东十里许有山,名东山,乃三楚第一雄峰。上有黄鹄亭,相传刘宋时始建寺。唐贞观间,额曰:弥陀寺,面南,山门西向。"由此可见,武昌东山于南  相似文献   

7.
四会县始建于秦代,是岭南古邑之一。佛教从晋代传入四会,迄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据史料记载,四会佛事鼎盛于唐宋年间,历史上曾建有般若寺、六祖寺、宝林寺、莲花寺、宝胜寺、宝华寺、龙华寺、龙福寺等,先后共有235所佛寺,故四会素有“佛土”之称。正如清代贡生何其钫有诗曰:  相似文献   

8.
<正>尊胜寺位于五台山风景名胜区西南50千米处的虒阳岭南坡,为五台山南门道上的巨刹。这里距五台县城20千米,历史上曾经是去往台怀镇的主要通道,故有“五峰咽喉”“台山门户”之称。尊胜寺创建于唐代,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据寺内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石碑记载:“始创寺曰翠岩山院。”唐仪凤元年(676年),印度高僧佛陀波利前去朝台,曾路经此寺。唐嗣圣元年(684年),  相似文献   

9.
李裕群 《考古学报》2012,(1):63-82,131,136
目次序言一刻经碑的内容二刻经碑的镌刻年代三刻经碑与灵裕的护法思想四娄睿与大留圣窟五结语序言河南安阳宝山灵泉寺是北朝隋唐时期邺城地区著名的佛教寺院,原称宝山寺,东魏武定四(546年)由地论师道凭所创建〔1〕。北齐时,东安王娄睿成为该寺施主,并出巨资,由道凭弟著名高僧灵裕重加营构。隋开皇十一年(591年),隋文帝出资助营山寺,御赐寺额曰"灵  相似文献   

10.
广州光孝寺     
广州市的光孝寺,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老佛寺。它的兴建年代最早可以追溯到西汉初期。南越王赵佗第三代孙赵建德(前112—前111年在位)的故宅就建在这里。三国时,吴国贵族虞翻在这里讲学,种了很多诃子树(亦称苛子树),称为"诃林"。他死后,家人施宅作为庙宇,名为"制止寺",  相似文献   

11.
《沧桑》1993,(1)
清乾隆乙亥(1755年)重镌版《蒲州府志》,是运城地区现存的唯一一部完整的府志。1985年运城行署组织力量标点重印了这部志书,这对保存旧方志史料,以更好地为现实服务,无疑是一件大好事。可惜这次出版未作较勘,故原版中一些误镌之处仍未得以刊正,再次起了传讹的作用。卷之三《古迹·寺观》门“普救寺”条的记载即为其一。《府志》曰:“普救寺,在郡城东六里。唐时名西永清院。五代时汉遣郭威讨李守贞于河中,周岁城未下。威召院僧问之,对曰:“将军发善心,城即克矣。”威折箭为誓,翌日城果破,乃不戮一人,因改院曰“普救寺”。明初,并广化、旌勋、藏海、乾明四寺入焉。寺有窣堵  相似文献   

12.
凉州松涛寺     
松涛寺位于武威市城北3.5公里的金羊镇松涛村。始建年代不详,但从大雄宝殿梁架题记得知:“大明正统己未(1439)年九月重建,大清雍正九年岁次辛亥(1731)年三月重建。”寺内松柏参天,轻风吹拂,一片涛声,故名松涛寺。清代武威著名诗人陈炳奎有诗曰:“匝...  相似文献   

13.
明代东林党人顾宪成,曾以南京永济寺的一副对联“松声、竹声、钟磬声,声声自在;山色、水色、烟霞色,色色皆空”为蓝本,为江苏无锡的东林书院撰写了一副对联,联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相似文献   

14.
正唐代史官韋述《兩京新記》已佚,後人1補甚多。有曹元忠據鮑崇城刻本《太平御覽》卷六五七1關於唐長安靖安坊崇敬寺石像的記載一則(《兩京新記》時稱之爲《西京記》)。此條記載爲:又曰崇敬寺有石像一軀,高五尺,製作粗惡,甚有靈驗。傳云是阿育  相似文献   

15.
胜地查叶巴     
岗夫 《中国西藏》2013,(5):66-67
在拉萨生活了多年,可在拉萨附近、名声显赫的查叶巴寺却没有云过。藏族有谣谚曰"西藏灵地在拉萨,拉萨灵地在叶巴;到了拉萨不去叶巴,等于做件新衣忘了做领子。查叶巴寺距拉萨市36公里,位于达孜县帮堆乡叶巴村叶巴沟,拉萨河的东北面,全与建筑都紧嵌在山崖峰壁间,据说始建于公元7世纪,至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是西藏历史上有名的寺庙之一。  相似文献   

16.
~~独乐寺观音阁壁画调查@纪烈敏$天津历史博物馆!研究员~~[22]沈从文《中国服装史研究》图一六六转引明万历《御世仁风》插图。 [23]康熙《蓟州志》王于陛《独乐寺大悲阁记》:“……迄今久圯,二三信士谋,所以为缮葺计,前饷部柯公实倡其事,感而兴起者殆部乏焉。柯公以迁秩行,予继其后,既经时,涂之业斯竟。” [24]康熙《蓟州志》王弘祚《修独乐寺记》:“乃寺春山游来,讯予曰:是召棠冠社之所凭也,忍以草莱委诸。予唯唯,为之损赀而倡首焉。一时贤士大夫欣然乐输,而州牧胡君毅然劝助,共襄盛举,未几,其徒妙乘以成功告。” [25]朱彝尊《…  相似文献   

17.
万固寺是山西省很有代表性的寺庙园林之一,位于永济市西南13公里蒲州镇鹿峪村附近的中条山北麓。北魏正光三年(522)敕建,赐额“万固寺”。明洪武年间,将石佛、竹溪等寺并入万固寺,合称丛林,号称“中条第一丛林”。嘉靖三十四年(1555)毁于地震,万历十三年(1585)再次重建。清代曾予补葺,但保持了明建规制。现存照壁、山门、钟鼓楼、大雄宝殿、药师洞、禅院、僧舍及塔院、无量殿、罗汉殿等建筑。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万固寺座东面西,依山而建,寺左清泉潺潺,寺周林竹茂密。峰峦耸翠,台榭凌霄,俯视河流,心目豁然。唐耿有诗曰:“云开半夜千村…  相似文献   

18.
欧阳修(公元1007—1072年),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改号“六一居士”,江西庐陵(今江西永丰县)人。北宋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欧阳修卒于颍州(今安徽省阜阳县)私第,熙宁八年(公元1075年)葬于新郑县旌贤乡刘村(今新郑县辛店乡欧阳寺村)。建国后,欧阳修墓地尚存六个大墓冢,后夷为平地。墓中曾出土有石猪和青石板以及墓志铭等。欧阳修墓地附近现有石碑十余通,墓前祠堂大殿三间、门厅及东西厢房数间,均为清代重修建筑。据清乾隆十八年编撰的《新郑县志·祀祠志》记载:“在县西二十八里自然山北,其西有寺曰:‘欧阳寺’,即宋敕建以守墓者也。苏子由所撰神道碑已仆。寺外别有石高而方篆曰:宋郑太夫人墓志铭盖公生前为  相似文献   

19.
《高逸上人诗碣》考证顾永新《北京图书馆藏中国历代石刻拓本汇编》宋代分册各6695号为《祈泽寺高逸上人诗稿》,题注曰:北宋建中靖国元年(1101)八月七日刻,石在江苏江宁①,拓片高62厘米,宽115厘米,赵孟远行书。(41册第39页)此书的顾874号又...  相似文献   

20.
正位于拉萨市达孜县境内拉日宁布山麓上的扎叶巴寺,是一处背倚绝壁、洞寺结合、佛殿错落分布的建筑群,其最高海拔4300多米。藏族民谚曰:"西藏的灵地在拉萨,拉萨的灵地在叶巴;到了拉萨不去叶巴,等于做件新衣忘做领。"由此可见,扎叶巴寺在藏族人心目中的殊胜地位。汽车顺着蜿蜒的山路沿叶巴山沟前进,头顶上方不断有五彩经幡交织飞舞,空中有矫健的神鹰盘旋而过,隐入拉日宁布山间不见踪影。扎叶巴,既是风景这般宜人、清凉自在的修行胜地,也是藏族历史文化荟萃、诸多故事流传的地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