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汇文厂是个小厂,却别有特点我工作的第一个单位是汇文印刷装订厂,那还是在1972年。这是一个蕞尔小厂,人不满100,机不足10台,在当时武汉100多家印刷厂中,真是上不了台面,拎不上筷子。它唯一有一个特点还颇值得一提,那就是厂里工人中有不少的"出家人"。汇文厂坐落在汉口保华街27号。这保华街也蛮有特色的,它既是与中山大道平行,又  相似文献   

2.
一直以来,人们对武汉三镇的认识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因为汉阳铁厂等一批近代工业,汉阳是武汉工业的发源地;因为有武钢,武昌青山是新中国红色工业的重地;因为有汉正街,汉口则是武汉乃至中国的商贸重镇。而通过对万里茶道起点汉口制茶历史的挖掘,才发现汉口才是武汉近代工业的起点。近一个半世纪前,随着顺丰砖茶厂、新奉砖茶厂、阜昌砖茶厂等一大批现代制茶工业企业在汉口腹地设立,它们率先引进蒸汽机生产  相似文献   

3.
“下汉口”     
在我的故乡公安县,把去武汉称为"下汉口"。汉口代表了武汉。说起某镇热闹,也说是"小汉口"。记得上世纪60年代,我母亲来武汉贩烟叶,对人说是"下汉口",显得神圣而又神秘。仿佛下一趟汉口就是去往世界一个最美的地方,就是出国。一条波光粼粼的长江,该承载了我们少  相似文献   

4.
没有人知道它是谁,也没有人知道它是一个人还是一群人,但它有一个名字:"菲律宾猴子"。就是这个"猴子",差点导致美国与伊朗开战。险些点燃波斯湾战火1月6日凌晨两点,霍尔木兹海峡,美国海军第五舰队的三艘战舰正在航  相似文献   

5.
都市的乐园     
一个叫刘友才的人1917年,环球百科出版公司出版了一个叫菲尔德维克的英国人所写的一本书,名为《现时远东印象及在国内外都有名的人》。书中,对汉口的名人刘友才作了这样的介绍:[刘友才少将]一名刘春霆,是汉口稽查处  相似文献   

6.
开始武汉糖果厂并不大,只有200多人,后来在职职工发展到500人,退休的也有300人,将近800多人了。它是新香港食品厂、汉口食品厂、东参洋奶糕厂和其他几家私营食品厂合并起来的。1979年吴官正市长说:"你们是不是在汉阳找一个厂房,扩大一下呢?"后来,红光印刷厂、缝纫机台板零件厂又合并进来了。红光印刷厂那边面积小,只能做什力宝乳酸饮料;缝纫机台板零件厂在马场角小路,有一万多平米的厂房,糖果厂就搬到那里去了。  相似文献   

7.
湖北新式工业的出现,始于汉口开埠后的19世纪70年代,起初的创办者都是外国来汉商人。如1873年前后在汉口英租界开办的顺丰砖茶厂,1876年在汉口兴办的机器制革厂,都分别是由俄国商人和英国商人投资兴建。由中国官府投资兴办湖北新式工业.肇始于19世纪90年代,这是与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联系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8.
冯都 《神州》2008,(6):94-97
新中国的航天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经历了半个世纪的沧桑。我国自己制造的第一架飞机,是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诞生地南昌东南秘密诞生。这里距省城仅5公里.最后名称叫国营320厂,对外称"洪都机械厂"。建厂初期有职工一万多人.是江西最大的工厂,由直属中央二机部领导.我有幸亲自参与了当年第一架飞机的制造。  相似文献   

9.
新象祠记     
<正>象祠,这是贵州人不应当忘记的一个名字,更是中国人不应当忘记的一个名字。象祠,又称"安氏宗庙","安氏祠堂","罗祖庙","夷王庙"。它坐落在贵州黔西县素朴镇灵博村有百里画廊之称的乌江岸边青翠欲滴的九龙山上。这里所供奉的神,不是别人,就  相似文献   

10.
提到近代武汉的工商业,张之洞、宋炜臣、刘歆生这几个名字是无法回避的。张之洞在湖北兴办实业,留下的遗迹和研究的文献颇多,无须赘言;而刘歆生则是拥有汉口1/4土地的土地大王,如今全国最长的商业步行街——江汉路,当年便是他的产业,只是那时它叫歆生路而已。时光飞逝,近百年过去了,刘歆生当年修建的一些门面房现在仍是江汉路上靓丽的风景,并仍在产生效益;离歆生路不远,有座当年汉口最高的建筑——汉口水塔,它的业主便是宋炜臣。  相似文献   

11.
从洛阳西行40余公里的新安县铁门镇上有一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国惟一的古墓志博物馆———千唐志斋。那是一座古墓志的宝库,一座石刻书法的宝库,它的创建者就是张钫先生。张钫的名字对现在的大多数人都已很陌生了但若在七八十年前,这却是一个在中原大地上几乎妇孺皆知的名字。当他的母亲70大寿时,蒋介石偕同43位军政要人为其祝寿,并亲自撰写寿序。为什么?因为他是功高望重的辛亥革命元老。辛亥革命先锋反袁护国斗士张钫,字伯英,号友石,河南省新安县铁门镇人1886年(清光绪十二年)7月27日生。父亲张清和是清朝拔贡,历任陕西省鄜州、朝州…  相似文献   

12.
汉口的第一个租界虽然不是俄国人首开.但汉口的俄租界却是俄国人在中国开辟的第一个租界。在此前,俄国人在中国并无租界。选择汉口作为自己在华的第一租界,对于俄国人来说,理由也不复杂,是因为茶叶。  相似文献   

13.
正北京天安门广场西边的人民大会堂,是党和国家召开最重要会议的场所。但它是由谁起名而叫"人民大会堂"的呢?流传甚广的,说起名者是时任人民大会堂结构审查组组长的茅以升,有文章这样描写:1959年9月24日当"万人礼堂"落成、巍然屹立在天安门广场后,周恩来总理特地邀请国内一批专家进行参观视察,深情地提议大家给其起个名字:"咱们给万人礼堂起个什么名字好吗?"然而大家都说:"请总理给起个名字吧。"周总理笑着答道:"还是大家起名好,集思广益  相似文献   

14.
1861年汉口开埠,大批外国人涌人,带动了汉口及周边地区人们着装的变化,特别是1911年的辛亥革命,加剧了汉口着装的西化,一时富商巨贾、达官显贵、社会名士都穿起了西服,正如广东番禺人罗汉在《汉口竹枝词》中所说:“西人服尚亦分时,修短裱纤自合宜。寄语效颦须讲究,莫教嗤病笑东施。”生动地描述了西服在汉口流行的盛况。  相似文献   

15.
正历史的细节时常不忍卒读,如果从宏大叙事着眼,往往会得出一个"历史必然趋势"的结论,而笔者更关切的是历史跌宕里个人的体验。那些在历史上只留下一个名字,甚至更多连名字都没留下的人,他们的命运如何,他们的生活是如何被裂变的时代所改变的?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历史学副教授谭凯  相似文献   

16.
略说南厂     
南厂,这个在辛亥革命中立下汗马功劳的地方,不仅有金戈铁马的英武之气,它的大坝及其周边,还弥漫着中华传统文化的氛围。从纪念塔往陈家坡方向上去不远,就是贵阳有名的南厂。南厂是群山环抱的一个大坝子,与猴场坝毗邻。这里自清末开始都是驻军的地方,从来没有厂矿。"南厂"之得名,有人说是因为这里坝子很大,能供很多人活动,按"厂"字的涵义,即"无壁之屋","多人聚集之所",因而叫"南厂"。这种说法有理,但不太合情。因为在过去,一个地名的产生,大都是老百姓的口头创造,他们不会去先查《辞海》,然后按字义  相似文献   

17.
江汉村     
在汉口老里份中.说起江汉村或者六也村,人们总是露出赞叹的表情。同声说它是最高档的里份。因为它紧邻汉口最繁华的商业街——江汉路,又是近代汉口老里份中建造几乎最晚,因而也是吸收各家之长,设计最新颖、设备最完备的一个里份。  相似文献   

18.
正自1858年《天津条约》允许英、法等国人持护照往赴中国内地始,汉口街头出现了西方人的身影。1861年汉口正式开埠通商,英、德、俄、法、日先后在汉口旧城区下首滨江地段上设立租界,由此,更多的西方人涉洋前来通商、传教或游历,并留下了大量文字记载,使我们得以从另一种角度了解当时汉口的面貌以及西方人对于中国人聚居的华界的印象。明成化年间,汉水改道,汉口凭借"南行控巴蜀,西去连鄢郢"这样得天独厚的地  相似文献   

19.
我们厂是1984年创办的.要讲我们厂创办的经过,不能不提高洪太.现在,湖北全省大大小小的锣厂有13家,都是在武汉锣厂退休员工的主持或者参与之下开办起来的.而武汉锣厂的前身是高洪太锣厂.黄陂是铜锣之乡,甘棠铺附近,有很多制作铜响器的匠人世家.民国以前,在汉口王恒昌的作坊里,全是黄陂师傅.王恒昌的外甥高清安,高家河人,壬午年(1882年)出生,幼年家境贫寒,到  相似文献   

20.
二里头,本是一个地处中原腹地洛阳平原的普通村庄的名字。和中国千千万万个村落名一样,它朴素得不能再朴素。但就在它的身后,在绿油油的麦田下,却隐藏着3000多年前华夏民族的一段辉煌的历史,直到50年前它进入了考古工作者的视野,才从此跻身于中华文明史乃至世界文明史的殿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