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我国就物管理体制展开了热烈讨论。本拟从探讨物相关利益人的权利和义务问题出发,对谁是物所有、谁有权占有使用以及从物中取得利益、谁有权处分物、谁对物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负责等问题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2.
旅游利益论     
旅游和旅游业涉及到社会众多的领域和利益群体,这些领域和利益群体构成了一个相互影响的旅游系统,系统中的各利益群体都在旅游中获得不同的利益——包括国家利益、企业利益、社区和居民利益、旅游者个体利益、社会公众利益等等,在获得利益的同时他们也承担着不同的责任和义务。在发展旅游的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各方的利益诉求,建立均衡的利益分配机制,使旅游系统中的各个利益群体能够真正实现成本共担与利益共享,促使旅游业的和谐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国际政治资源,简言之,是指国际政治主体在国际竞争中用来实现自身利益、贯彻战略目标所使用的物质和精神来源,也是国际政治主体所能发挥、利用、调动的各种能力、手段与工具的总和。本文在提出国际政治概念后,对国际关系理论中的国际政治资源理论和观点进行了梳理,认为国际政治的国际政治资源同权力和利益同样重要,三者的互动复合作用对国际政治的发展和变革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徐金平 《沧桑》2010,(4):185-186
精神利益是以精神需要对象为实际内容的利益类别,是社会评价反映到人,对人以正面的引导,以名誉、尊重、信誉等回馈与人。从利益的和"善"的角度来看,精神利益类别应该有正当精神利益和非正当精神利益,从人的三重属性来看,精神利益的层次又可以分为个体精神利益、群体精神利益和类精神利益。  相似文献   

5.
刘卫红  曹金格 《东南文化》2022,(1):16-22+191-192
大遗址保护规划是系统统筹大遗址保护的综合性管理手段和政策纲领,具有系统整体性、综合协调性、战略引导性、控制约束性等特点。大遗址保护规划的对象是大遗址系统及其保护、利用、管理与发展等使用方式,决定了保护规划的愿景目标、架构体系及统筹协调的内容和行动计划。大遗址保护规划的基本理路是以物为基础、以人为中心,以保证大遗址安全为底线,以重塑大遗址空间保护格局、优化大遗址使用方式、推动大遗址资源资产保值增值为使命任务,通过科学合理的遗址资源配置和空间优化,实现大遗址资源与人、自然资源及其他人文资源的共融共生,大遗址保护利益与区域发展利益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6.
现代旅游发展理念正在由传统的经济效益导向转向综合效益导向,强调旅游开发的所有利益相关者都能够公平地从旅游开发中受益。本文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基础,分析了现代旅游开发过程中利益相关者的构成体系以及各利益相关者所分担的成本、预期的利益,倡导在均衡利益的原则下建立旅游开发的利益分配机制,并提出了实现成本、利益均衡分配的途径,构建起了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基础的旅游开发成本、利益均衡分配的基本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7.
李红杰 《世界》2006,(5):8-9
冷战结束后,随着国内外形势的主客观变化,中国的国家利益在安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了新的变化,反映到中东地区,就是地缘战略利益、能源安全利益、国际政治利益和经贸利益四个方面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李梅 《旅游纵览》2013,(6):108-110
为协调旅游者、旅行社(导游)、旅游商品生产商、旅游商品销售商之间的利益关系,从政府、市场和行业协会三个方面构建利益协调机制,加强政府调控,注重利益传递机制、利益保障机制、利益激励机制和利益约束机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关注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充分发挥旅游购物市场行业协会职能,最终保证河南旅游购物市场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柳红波  王晓晶 《旅游纵览》2013,(3):97-98,127
旅游规划是协调各利益相关者利益诉求,实现旅游和其他部门共同目标的过程。本文从旅游规划的利益相关者角度出发,通过对各级政府部门、旅游企业、旅游规划专家、社区居民、旅游者的利益诉求进行分析,提出政府应在旅游规划中起协调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对旅游企业进行监督,旅游规划专家在制订规划的过程中关注社区居民参与及旅游者的利益诉求,以保证旅游规划的顺利实施及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作者通过对在线旅游预订网站顾客进行实证调研,研究顾客感知的关系利益对顾客忠诚感的影响,以及替代产品/服务吸引力对关系利益与顾客忠诚感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在网络预订环境中,顾客获得的信任利益、社交利益和特殊待遇利益都会对顾客忠诚感产生影响。其中特殊待遇利益对顾客忠诚感的正向影响最大,其次是信任利益,而社交利益会对顾客忠诚感产生负向影响。替代者的吸引力大小对顾客感知的信任利益、社交利益和特殊待遇利益与顾客忠诚感之间的相互关系均有显著的调节作用。论文对研究结果进行了讨论,提出了相关的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11.
论文对中国海外利益及其政治风险这两个概念进行了界定;把海外利益按照类别分为海外安全利益、海外经济利益和海外形象利益;从国家对外资源投资、企业海外并购以及华商海外经营三方面,分析了中国海外利益面临的主要政治风险,认为在新一轮国际格局变动时期,中国海外利益面临的政治风险在加大。鉴于华侨华人是保护中国海外利益的重要依托力量,中国应拓展侨务公共外交的特殊渠道,并提出了未来侨务公共外交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2.
和东红 《攀登》2006,25(3):89-91
本文通过阐述现阶段利益群体多元化矛盾现状、特点,分析了利益群体多元化矛盾的性质和化解利益群体多元化矛盾的意义,提出了化解利益群体多元化矛盾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3.
赵光侠 《攀登》2007,26(5):47-49
利益表达是利益博弈的基础和利益实现的首要环节,也是执政党代表人民利益从事政治实践活动的必要步骤。对弱势群体利益表达的关照与维护,表征着党的利益代表功能发挥的程度与效果。弱势群体利益表达的现实困境,要求执政党不断完善其政治结构的利益表达功能,推动对良好利益表达环境的塑造,以引导弱势群体进行理性合法的利益表达。  相似文献   

14.
陆俊元 《人文地理》2001,16(6):69-72
冷战后,亚太地区地缘政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中国的主导作用和地位进一步加强,中国在亚太的安全利益向纵深发展。同时,随亚太格局变化产生的国际矛盾斗争,对中国的安全利益构成严峻挑战。政治安全利益、军事安全利益、经济安全利益是中国在亚太地区安全利益的核心成分。政治安全利益内容广泛,包括国家统一、民族关系稳定、反对宗教势力渗透、维护政治稳定等;军事安全利益着重表现为捍卫祖国统一、维护领土完整、防范军事威胁以及军控和防止核扩散;经济安全利益涵盖金融安全、稳定的资金来源和良好的投资环境、资源安全特别是能源安全、市场安全、运输线安全、海外投资安全等。  相似文献   

15.
滕帅 《安徽史学》2010,(3):61-67
第二次柏林危机爆发之后,英国从自身利益出发,把柏林和柏林问题的解决看作是一个利益博弈的场所和过程,主张用和平和谈判的手段,乃至妥协的方式加以解决,反对法国和西德的对苏强硬立场,更反对美国"有限使用武力"的军事应急方案。英国首相麦克米伦通过他的访苏之行,为东西方间的谈判创造了条件,开启了会议谈判的大门。在英国政府的斡旋之下,美、英、法、苏四国外长会议得以召开,四大国首脑会议亦纳入日程,对柏林危机的缓和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李岚焘 《旅游纵览》2023,(19):139-141
每一个产业发展都涉及多个利益相关者,各方面利益协调是产业有序良好发展的条件。本文首先探讨利益相关者理论及其在旅游区开发中的应用,其次分析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区利益相关者的博弈,包括政府部门、旅游经营企业、当地居民、旅游者,论述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与协调方式,最后提出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区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统治者代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阶级的利益,这是大家所接受的。事实上真的是这样吗?如果真的冷静下来好好想一想并非如此,从中国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改革,包括国民党政府的主张都不是一味强调某个阶级的利益。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欧洲法律的制定也不是重点偏袒哪个阶级。笔者认为统治者最根本是代表统治者阶层的利益,从而客观上代表了全体人民的利益,全体人民包括各个阶级的利益。统治者的任务就是协调好各个阶层利益的关系,从而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8.
和东红 《攀登》2007,26(3):92-94
本文通过阐述我国新时期利益群体矛盾的表现形式,动态地分析了利益群体矛盾的成因,提出了正确处理新时期利益群体矛盾的指导思想、原则和对策。  相似文献   

19.
论利益表达与构建和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戴卫平 《攀登》2005,24(5):65-67
社会的转型、体制的转轨,不同社会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大量出现,必然要求妥善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和谐社会就是一个有能力解决和化解利益冲突,并由此实现利益均衡的社会.利益表达和利益博弈乃是维系和谐社会利益均衡格局的两大制度性基石.建立起畅通有效的利益表达机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首要环节.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以广州恩宁路为例,通过定量统计比较了不同利益群体对于街道空间意象的感知差异,研究揭示了居住者、旅游者、经营者三类利益群体对街道空间意象感知的显著差异性。基于对街道空间的使用目的的不同,各利益群体在街道评价中均对自己需求的功能表现出一定的不足;其次,在空间感知方面旅游者对于街道空间的感知均优于居住者、经营者,且更贴近于历史街区的要素特征;再次,认知地图方面,居住者、旅游者、经营者对街道功能有着明显的选择性偏好,从而导致三类群体在街道空间认知层面的相对扭曲与变形。研究最后提出,在全球性流动空前提高的时代,基于本地居民福祉的场所是维系地方持续发展的动力,更应引起规划师和政策制定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