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于丹  刘刚 《中华遗产》2007,(11):102-113
昆曲,作为中国传统戏曲艺术形式,究竟有什么样的梦幻能够让我们蓦然心惊?在梦幻里面,我们究竟能触摸到什么?它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还有意味吗?谈昆曲,我们就从它的“梦”说起……  相似文献   

2.
人必须接受自己是孤独的 只要人的心里有不安全感存在,就一定会有信仰,人们需要相信些什么 也许我们走得太快了。但是我们担忧有什么用呢?它永远都不会慢下来了  相似文献   

3.
姬海英 《神州》2012,(10):280-280
在新课程面前,有几个问题值得深入思考:我们该怎样理解新课程?教和学的关系发生了哪些变化?有效的课堂追求什么?如何才能帮助学生达到最佳学习状态?如何激活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4.
傅国涌 《江淮文史》2012,(1):133-150
早在10多年前,我便开始思考推动社会进步的最重要的抓手是什么,有什么可以成为我们通往未来更美好、更合理社会的一个抓手?市场经济、公民社会、民主政治都是,但是建立市场经济、公民社会、民主政治,或者创造一个合理的公正社会的前提是什么?我想到,可能我们探讨一两百年,中国的核心问题,从起点上来说还是言论自由的问题,首先要给人有说话的自由,  相似文献   

5.
中国史书中有数处注明郑和下西洋时曾经建立了最少两个“官厂”,如须文答腊(苏门达腊岛亚齐市附近)及满剌加(今马甲)都有“官厂”的设立。但是它们真正的遗址何在?它设立的目的是什么?它的性质是什么?新加坡国立大学的伟介夫博士说它是明朝的殖民地,是明朝向外扩张领土的军事基地。到底他的论调的可信度有多大呢?马六甲“官厂”的设计与面貌如何?六百年后的今天,它又有什么新面貌与新任务?以上所提的这些问题是本文所要探讨的。我们虽然花了数年时间,从多方面来考证,也有不少收获。希望把我们的发现与大家分享,更欢迎各位专家能为我们提供宝贵意见,以便将来能作修正。  相似文献   

6.
王良 《神州》2011,(5X):141-142
人们经常谈论小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其原因何在?其表现形式如何?我们认为可用四个字来概括——机械重复,中学尤其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主要表现何在?或者说教师该负什么责任?我们认为有两点值得特别注意,“无节制的扩展知识面”。  相似文献   

7.
刘言  耿艺 《中华遗产》2009,(8):28-43
今天是什么日子?适宜结婚、搬家、公司开业吗?两千多年来,上至皇族,下至百姓,都笃信着“黄历”中标注的“吉凶宜忌”,至今,选好日子的传统仍在默默地影响着老百姓的生活。这其中有什么奥妙?我们还要从古代人仰看天空说起……  相似文献   

8.
郝丽娜 《神州》2012,(7):365-365
“农村”在我们的潜意识里仍是落后的代名词,落后的不仅仅是生活质量和医疗水平,更甚者是教学水平。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该如何解决?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什么?对象是什么?这些问题是不容虚视的。  相似文献   

9.
《中华遗产》2009,(6):20-23
科举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一种考试制度。它与今天的高考一样都是以分数取人。科举有积极意义吗?古代的科举给今天的我们留下了什么?让我们来听听专家的意见。  相似文献   

10.
《风景名胜》2010,(8):67-81
这是一种叫做蹴鞠的游戏,它和今天的足球有什么渊源?两千多年里,它的规则经历了哪些变化?而曾经兴盛一时的蹴鞠,为何悄然消失在历史之中?让我们认识蹴鞠,这个曾经属于中国人的游戏。  相似文献   

11.
王佩 《风景名胜》2010,(8):92-92
我最不喜欢看游记,因为世界上绝大多数游记在我看来都很枯躁:几时乘坐哪种交通工具出发,沿路风光、天气如何,有没有遇到有趣或麻烦的事儿?晚点没有,城市第一印象如何,住什么地方?当地菜有什么好吃的,有什么风景,有什么奇遇?几点几分乘坐了哪种交通工具返程,回家的心情感受如何?  相似文献   

12.
静默的时光里,我常常会想,人真的会有下一辈子吗?假如有,下一辈子会是什么样子呢?我们还会在一起吗?请原谅我偶尔偏离,偶尔弱智,偶尔天真,去想那么不靠谱的问题,好吧,尽管我不好意思承认,但事实上我真的想过。  相似文献   

13.
卫海卿 《神州》2013,(19):153-153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我们普通高中教育改革正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发生巨大转变,高中生在数学学习中出现了不平衡,学生发展不平衡的原因是什么?高中生个体之间存在着很大差异,原因又是什么?现在的高中生学习数学心理又是怎样的?本文就针对这些问题展开探究,以有效解决这些困扰我们广大高中生的心理问题,以提高我们高中数学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14.
《中华遗产》2010,(6):18-29
文物,是历史的记忆。有着深厚历史记忆的中国,究竟有多少文物家底?它们是怎么被发现的?文物的认定标准是什么?有哪些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文物?在以“文化遗产在我身边”为主题的中国第5个文化遗产日到来的时候,不妨让我们跟着这期杂志,跟着近百年文物普查的脚步,去找一找答案。  相似文献   

15.
《中华遗产》2010,(6):30-39
中国的文物家底究竟有多少?历时五年且尚未结束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也许可以给出一个答案。但是,这些数字准确而有代表性吗?文物数量颇多的陕西、河南一定是文物大省吗?透过这一个又一个的数字我们又能看到什么?带着这些疑问,本刊记者走访了国家文物局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办公室刘小和副主任,请他为我们解惑答疑。  相似文献   

16.
在考古工作中,我们经常发现有缺失人头的现象。这种现象是怎么起源的?它的意义如何?究竟在当时的社会起什么性质的作用?这些都是需要我们考古工作者做出解释的。发掘消逝在历史雾霭中的风俗习惯,对研究当时的历史无疑是有极大的帮助。一、史前考古中所见缺头现象本文...  相似文献   

17.
贺晓娜 《神州》2011,(7S):144-144
看到这个题目,你也许会觉得好笑,阅读题不考阅读考什么?这也有什么可值得一提的。其实不然,不信我们举个例子让大家看一看,看完你再下结论。下面是江苏某地一道四年级期末阅读考试题。  相似文献   

18.
10月1日,是夏俊峰的“头七”,他的家人为他举行了葬礼。至此,这个延续审理4年的惨案,在法律程序上基本了结。让我们想一想,3条生命的代价,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教训?我们有能力避免类似惨案发生了吗?很明显的是,发生夏俊峰案的逻辑并没有变。  相似文献   

19.
何谓龙袍?     
《中华遗产》2012,(2):158-159
在人们一般的印象里,身着龙袍是帝王的标志。而上期我们已介绍过,中国历史上,帝王的礼服为冕服。“龙袍”,顾名思义即有龙之图案的袍服,它是何时为帝王所专门穿用?它又有什么讲究呢?  相似文献   

20.
祝伟慧 《风景名胜》2009,(10):28-28
2008年奥运会期间,北京市朝阳区区委书记陈刚曾表示:“北京有什么地方值得关注?我希望大家能记住我们的口号:长城、烤鸭、79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