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左雅洁 《神州》2013,(21):274-275
一、公民社会的涵义 近年来,随着公民社会这一问题讨论的深入,公民社会这一概念的应用日趋频繁。现在,我们中国学者使用的“公民社会”是由英文词组civilsociety翻译过来的,这一译名是对civilsociety的政治学意义的强调,即公民民主参与的政治功能和公民社会对国家权力的制约。现代意义上的公民社会在分析范畴上是与政治国家互相对应的。按照现代社会政治哲学的观点,公民社会的基本内涵可以界定为: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契约文化为中轴,以尊重和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为主旨的社会自主领域。它是相对于政治国家而言,建立在现代化大生产和发达市场经济基础上的社会成员的物质交往方式及社会自主的生存样式。  相似文献   

2.
张瑜 《神州》2013,(14):176-176
一、公民教育的概念界定(一)公民概念的梳理公民是一个古老的概念,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曾指出,"公民"这一概念不仅历史渊源较长,而且在不同时期、不同社会条件下,被赋予了不尽相同的含义。公民概念最早产生于古代希腊,古希腊的"公民"(polites)一词来源于"城邦"(polis),原意是"属于城邦的人"。公民是"参加司法实务和职权机构的人",是城邦中的少数。拥有参政权,对国家、社会的形成承担公共作用和责任,这一现代意义上的公民概念形成于15世纪前后。现代意义上的公民概念,已完全超越了其最初的内涵,现在意义上的公民是指:具有一国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从事管理社会和国家等公共事务的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二)现代公民教育的概念界定由于研究者观察、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界定的公民教育  相似文献   

3.
唐佳佳  武彩精 《沧桑》2014,(4):73-76
随着我国公民民主要求的提高、权利意识和法治观念的增强,公民监督权,不仅局限于对防治官员腐败、净化政权有着重要意义,更在于它是增强公民对政府信任感、认同感和服从意愿的有效路径。公民监督权是将公民对强力的被迫服从转化为对权威的自愿遵从的重要手段,能够提高政府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湖南汨罗龙舟竞渡习俗的研究来阐述“点化”这一概念,它的理论体系与人类学的仪式研究一脉相承。借助这一概念,试图阐述静态的各种“状态”是如何在“触媒”的作用下,通过“点化”来完成“状态”“过渡”的。“点化”这一概念适用的广泛性,不仅能够使持续几百年的“历史状态”发生转变,同样,也能够让日常仪式的“状态”发生转变。通过“点化”,各种“状态”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一跃”。相对于以往的人类学研究,“点化”这一概念清晰地揭示了两种“状态”在转换过程中的玄机,它展现了在当今的社会中,静态的各种“状态”是如何动态地实现过渡的。通过对“点化”这一概念的实证性研究,我们还能够发现这一过程所必需的条件以及它通常发生的情境。试图将这一概念运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使之能够解释我们生活中许多生动而复杂的现象。  相似文献   

5.
正目次一概念二实践三启示四结语一概念美国考古学家戈登·威利的《秘鲁维鲁河谷的史前聚落形态》一书在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的支持下终于译成中文,即将出版。原著于1953年面世,距今已有六十五个年头。但是,这本书在考古学史上的地位怎么评价也不过分。布鲁斯·特里格在其《考古学思想史》  相似文献   

6.
既然我们承认市场经济的合理性,那么也要承认利益集团的必然性,承认利益集团的真实存在。利益集团的影响力并不会消失,其负面影响却只会愈演愈烈。由于利益集团这一概念迟迟走不上前台,也就难以受到真正的监督和批评,导致利益集团成了隐形的影子武士乃至影子杀手。  相似文献   

7.
平等权是指公民依法平等的享有权利,不受任何差别对待,要求国家给予同等保护的权利。城乡二元结构下农民的公民权利不平等状况是一个值得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仅是体制建设的不完善,也是法律保护的缺失。本文以公民权利平等为核心,分析了农民遭遇的不平等状况及其原因探析,并提出了几条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新石器时代考古研究的两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关于考古学文化的理论考古学研究的实物遗存常因时期不同而发生变化,不同地域的实物遗存也有明显的差异,而在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范围内,却往往表现出很大的一致性。为了表示这一客观存在的事实,在史前考古学研究中出现了"考古学文化"这一概念。  相似文献   

9.
一直以来,对民俗特性的分析侧重其作为民众创造、享用、传承的结果即“俗”的一面,却并未体现这一创造的过程,“俗”与“民”之间的关系问题并未解决。高丙中对民俗的概念做了生发,他引入了“生活世界”这一概念。这一概念的提出,不仅扩大了民俗外延,更是对民与俗之间关系的一种阐释?在此基础上,刘铁梁进一步提出了“标志性文化统领式”的民俗志书写模式:事实上,身体是民俗学规训的首要对象,更是民俗传承的主要途径,身体性可以而且应该成为民俗的基本特性。  相似文献   

10.
杜晓帆 《世界遗产》2011,(2):102-107
回顾1987年12月11日,在第11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中国的故宫博物院、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泰山、长城、秦始皇陵和敦煌莫高窟首次进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时候,媒体几乎没有任何反应,民众更不知世界遗产为何物.23年过去了,世界遗产在中国的境况已不可同日而语.为了更好的了解世界遗产这一概念,让我们先来回顾一下这一概念产生...  相似文献   

11.
基于孙中山宣誓观的影响以及对基层社会管控和公民行使"四权"前提的考量,南京国民政府多次颁布相关法规对公民宣誓的条件、程序、誓词和仪式作出规定。在推行地方自治和选举国民大会代表过程中,公民宣誓呈现明显的阶段性。但在党治文化的影响下,公民主体难以培育,公民意识无法培养,这使得公民宣誓的效果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12.
关于电子书的概念及其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在,人们已经越来越多地谈论关于电子书的话题,似乎大家对此都已耳熟能详。但实际上,人们对于电子书这一概念的理解,却往往有着非常大的差别。本文试析了电子书的概念,同时对电子书的历史发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四十年代,郭沫若同志著《青铜时代》一书,提出了“青铜时代”这一史学概念,以代指我国的商周时期。但他对“青铜时代”这一概念的文化义蕴并未作具体的阐释。此后,这一概念在我国学术界得到承认并被广泛使用。然而,学者们对这一概念的文化义蕴的理解和诠释,却是见仁见智,各持其说。其中,具代表性者大体有二说:其一,认为青铜器是我们商周时期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4.
“半殖民地半封建”概念形成过程考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半殖民地半封建”概念形成过程考析陈金龙“半殖民地半封建”是一个用来概括中国近代社会性质的完整概念。关于这一概念的内涵,史学界早几年有过热烈讨论,认识基本上趋于一致。至于这一概念的形成过程,史学界尚无专文考察。特别是究竟何时开始使用“半殖民地半封建”...  相似文献   

15.
章在对中国西南地区多条古驿道探索的基础上。针对西南丝绸之路这一概念使用上的模糊与混乱。指出不能将这一概念等同于“蜀身毒道”,提出西南丝绸之路应该是一个具有较大的时空涵盖性的概念,是中国古代对外交流的一个纵横交错的多元立体的交通网络。而且在秦汉以后的各个时期都有不断的开拓和变迁。具有多功能的显特征。  相似文献   

16.
关于“辽东”的考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着重对历史上“辽东”这一概念的不同层次关系作了考证。文中认为,战国燕国置辽东郡以前,历史文献有关于“辽东”这一地理概念的运用,有其一定的地理范围,可称为“古辽东”。燕置辽东郡后,历经秦汉以后沿置约达700年。不论作为地理概念的“古辽东”或“行政区划的“辽东郡”,据可靠史载考析,其东部界线均在朝鲜半岛的清川江、大同江北部一带,或者说大部时间应在这一带地区。至于历史文献中出现的“辽东”这一概念的所指,不应一概论之,要具体分析。文中着重指出,联系箕子到达朝鲜半岛创业这段史实,不难看出,我国中原地区早就同朝鲜半岛信息相通,联系密切。燕国的辽东郡建置,是将“古辽东”顺理成章地正式纳入行政辖区。文中还对中外某些著述对“辽东”这一概念的错误认识作了廓清  相似文献   

17.
1983年美国发动格林纳达战争,美国总统里根和他的政府工作人员认为他们做出干涉格林纳达的决定是出于保护在格林纳达的美国公民的需要。美国公民在格林纳达的安全真的受到威胁吗?格林纳达政府对于美国公民的态度又是怎样?这都是本文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广谱革命是国际学界农业起源研究的一个重要理论概念,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被广泛用来指导中石器时代人类觅食策略和经济形态的变迁研究,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在后来的半个世纪里,这一概念被不断的检验、充实和提高,并不断受到新材料的挑战。目前,过渡阶段的经济变迁也日益受到中国考古学界的关注,深入了解这一概念的发展,有助于我们提高研究水准,为我国的农业起源研究提供有益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9.
公民大会是古代斯巴达重要的权力机构。在不同的历史时段,公民大会所拥有的权力与地位并不完全一样。大体上,斯巴达国家建立伊始,斯巴达公民大会已经产生。但直到公元前7世纪初,它一直是贵族统治的装饰物。在这之后,公民大会在斯巴达政治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与监察官一道构成古典时期斯巴达立法机制的核心,使得斯巴达政制成为特殊的民主政治。自公元前4世纪初,斯巴达公民大会逐步失去了政治意义,至公元前3世纪,完全退出了斯巴达政治舞台。  相似文献   

20.
董平 《神州》2013,(15):84-84
公民知识教育是公民教育的核心内容,而现阶段对这一问题的关注仍较少。文章就从科学指导、丰富资源、优化方案、密切合作四个方面加强公民知识教育,丰富公民对公民知识的了解,为公民能够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而提供知识准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