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藏军区原副政委范明一生可谓充满坎坷,李维汉说他“多才多艺、多灾多难、多福多寿”,他既因职显功高在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又因历史原因和与彭德怀的关系坐过22年牢。但一生中让他最难抹去的还是进军西藏和护送班禅返藏。一提起当年,90岁的老将军不免感慨万千:“那真是千军万马战昆仑呵。毫不夸张地说,那次是自文成公主进藏以来,人类对青藏高原又一次最大规模的征服。”彭德怀推荐、毛泽东亲定,范明带部队从西北进藏与护送班禅返藏1949年8月下旬,彭德怀率领第一野战军兵临兰州城下。一天上午,彭德怀司令员把当时是野战军政治部秘书长兼…  相似文献   

2.
1974年11月29日,彭德怀元帅在“晚上不得天亮,白天不得天黑”之中,受尽了残酷迫害和折磨,悲愤地和他无比热爱的祖国人民永别了!斯人虽云逝,高风劲节存。有些人说,彭德怀是那场历史悲剧的主角,或许是吧。然而,“一时强弱在于力.千秋胜负在于理”(剧作家曹禺语)又何况彭德怀从来就不是一个弱  相似文献   

3.
伯乐、司令与《小二黑结婚》 杨老说,《小二黑结婚》比其作者赵树理(原名树礼)更有名。赵树理生就一派乐天性格,他多才多艺,善敲打锣鼓,还会唱,对艺术有一股子“疯迷”劲。“文革”中,他被打成“黑作家”、“反革命”,株连上了“彭德怀杨献珍这条又粗又长的黑线”。他象彭德怀一样,被打断了肋骨,还照样开批斗会,还照样被逼写认罪交代。1970年9月下旬,他倒下了。 “他比我小10岁,比彭老总小8岁。彭老  相似文献   

4.
李直 《文史月刊》2008,(12):7-7
饥饿的感觉几乎从童年开始就伴随着彭德怀。童年饥饿 在《彭德怀自述》里有这么一段故事:正月初一,富人家喜炮连天,可他家却没有一粒米下锅,彭德怀只好领着二弟去当叫花子,沿门乞讨。走到一个地主家门时,地主高兴地问他们:“你们是招财童子吗?”彭德怀答:“不是,我们是来讨米的。”地主一听,脸唰地一下沉了下来,二弟连忙说:“是的,我们是招财童子,恭喜老爷发财。”地主一听又笑了,立即给了他二弟一碗米饭。  相似文献   

5.
《炎黄春秋》2003年9期上刊登《谈谈为尊者讳》一文说:“《彭德怀自述》中多有彭德怀对各个时期是非得失的检讨,唯独对1958年的军委扩大会议只字未提。”好像是说在这次会上彭德怀“整”了刘伯承、萧克、李达、栗裕等人。笔者当时在林彪那里担任秘书,也是林彪那里的唯一秘书,清  相似文献   

6.
王勇  孔磊 《文史春秋》2002,(2):29-31
看到这个题目,读也许会感到很奇怪:在1959年的庐山会议上,彭德怀元帅为民请命而上书,结果触怒了毛泽东,遭致残酷无情的批判和打击。在围攻彭德怀的这幕历史丑剧中,林彪扮演的乃是一个急先锋和凶恶打手的角色,他怎么会为彭德怀“洗冤”呢?说起来,这段历史要追溯到红军长征时的会理会议。  相似文献   

7.
正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一段时间里,彭德怀家里常有记者和作家来,都是要他谈情况,准备给他写书的。可是,彭德怀总是一句话:"我有什么好谈的?你们另出个题目吧。"不管人家怎么说,他就是不说自己的事,慢慢地,就很少有这方面的人来了。但是,跟彭德怀熟悉的一个摄影家还是经常来。这个摄影家一来,就缠住彭德怀,要给他照相。彭  相似文献   

8.
刘伯承是新中国第一个被错误批判了的元帅,他是在授衔后第3年遭到不公正的批判的。第二位是彭德怀,他是在授衔4年后受到批判。对于彭德怀遭受批判的事我们知道得比较多,然而人们爱戴的刘伯承元帅受到的不公正待遇,人们则知之甚少。其实,战功显赫、举世闻名的战将刘伯承元帅,是我们党在解放后党内第一次错误斗争反“教条主义”的无辜受害者,正直、坦诚,为人友善的共和国元帅莫名其妙地遭受了一场人生磨难,反教条主义者却成为“教条主义”者,叫人啼笑皆非。  相似文献   

9.
刘伯承是新中国第一个被错误批判了的元帅,他是在授衔后第3年遭到不公正的批判的。第二位是彭德怀,他是在授衔4年后受到批判。对于彭德怀遭受批判的事我们知道得比较多,然而人们爱戴的刘伯承元帅受到的不公正待遇,人们则知之甚少。其实,战功显赫、举世闻名的战将刘伯承元帅,是我们党在解放后党内第一次错误斗争反“教条主义”的无辜受害者,正直、坦诚,为人友善的共和国元帅莫名其妙地遭受了一场人生磨难,反教条主义者却成为“教条主义”者,叫人啼笑皆非。  相似文献   

10.
山高路远沟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这是1935年10月毛泽东书赠彭德怀的诗章,以高度赞扬他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无畏的作战精神。70年过去了,这首诗仍在人民群众中广为流传,“成为不仅是对当年的彭德怀”,而且“也是对彭德怀一生的最简洁又最鲜明生动的写照”。  相似文献   

11.
张雷 《环球人物》2013,(13):79-81
他认为,如果一味按照指定的东西研究,就是歪曲文化,误导文化的传承2005年前后,香港科技大学举办的《重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讲座录像在网络上流传,其中沈志华的"中苏同盟——毛泽东和斯大林"、"抗美援朝——新中国第一场战争"和"波匈事  相似文献   

12.
马世民这样描述他与李嘉诚的相处:“我们一同做很多事情,他对我说,听着世民你不想做的,我们不做;我不愿意的,我们也不做;只有当我们俩都想做一件事时我们才去做。开车的人是我,而他坐在后座,告诉我应该去哪儿”  相似文献   

13.
《文史春秋》2005,(7):51-52
彭德怀“伸手要权”1947年初,彭德怀到延安王家坪的窑洞会见毛泽东,提出:“贺龙同志忙于晋绥事务,远离延安,陕北现有的几个旅,加上后勤部队也就2万多人,是否由我先来指挥一下?”停了停,他又补充:“等贺龙同志返回延安,仍由他来指挥。”  相似文献   

14.
余玮 《文史精华》2004,(10):4-8
徐肖冰,著名新闻电影艺术家、革命摄影家。他青年时走向红色之都延安,命运从此与“红色摄影”相连。毛泽东主席在抗大讲《论持久战》、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时的《挥手之间》、毛泽东阅读“南京解放”号外,以及朱德总司令骑马、百团大战彭德怀指挥作战等著名照片就是出自徐肖冰之手。《回首“红镜头”话当年》一文讲述了当年拍摄的经过及轶事。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60年代,彭德怀曾任“大三线”建设第三副主任。他在当时人们的印象中,十分随和、平易近人,但是有一次却拒绝了和同志们合影的要求。至今,很多经历过那件事情的人仍不知道其中的内情。  相似文献   

16.
1940年8月,八路军第129师、第120师在彭德怀的统一指挥下,在华北地区发动了“百团大战”。“百团大战”的消息传到日本,日本朝野震惊,他们纷纷指责华北驻屯军总司令多田骏,说他失职,没能遏制华北抗日部队的发展。因为日军已经占领华北多年,华北竟然还存在如此强大的抗日力量。  相似文献   

17.
简略地说就是揣摩当权者的心思,说他想说而他自己不便于说的话;做他想做而他自己不便于亲自做的事。有的辞书注“承望”为“料到”,有点意思,但太简单,不足以概括古人说这个词的全意,故以“承望者现象”名之。  相似文献   

18.
散木 《文史精华》2004,(5):9-14
1945年中共“七大”前后,在延安同时召开的一次为期43天的“华北座谈会”,总结华北敌后抗战的工作。但因康生打横炮及彭德怀自身的缺点和失误,这个座谈会却发展成为对彭德怀的批判及对其历史问题的“清算”。虽然彭德怀作了自我批评,但会议造成的后果一直延续到1959年庐山会议上对彭德怀的全面否定。详情请看《彭德怀与华北座谈会》一文。  相似文献   

19.
1951年10月中旬,彭德怀的夫人浦安修到东北参观。参观即将结束,参观团的负责人习仲勋对浦安修说:“这里离朝鲜很近了,你到朝鲜去看看彭总吧。”浦安修旱就听说彭德怀曾因敌机轰炸,几次险些遭难,心里十分挂念,自然同意。  相似文献   

20.
1969年4月1日,彭德怀期待的这一天终于来到,当他在囚室里听到院外群众游行,高呼庆祝“九大”开幕的口号时,激动得不禁痛哭。这是被监禁以来,他第一次滴下英雄之泪。“九大”开了24天,他深深失望。他对自己的生命早已置之度外,但他不能不担忧党和国家的命运。哨兵的日记上记着,彭德怀在看到这次大会的公报后,常常彻夜不能入睡,有时叹气、流泪、摇头,有时“呆坐发愣”,“兀自笑起来”。在看“九大”公布的中央委员会及政治局委员名单时,他“扳着手指头数”,“流泪4次”。“九大”开会期间,哨兵日记每天都有他叹息、流泪的记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