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辽宁朝阳重型机器厂辽金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朝阳重型机器厂位于朝阳市区西北.这一带地势较高,是朝阳市区内墓葬发现较多的地区之一,曾发掘过多座三燕、北魏、唐、辽、金等各代墓葬,为研究朝阳的历史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相似文献   

2.
朝阳发现的三燕文化遗物及相关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慕容鲜卑公元3世纪初进入辽西后,经过近百年的发展,4世纪起先后建立了前燕、后燕、西燕、南燕、北燕(建北燕的高云、冯跋虽非鲜卑人,但均已鲜卑化,而且北燕又是在后燕基础上所建,所以也归入慕容燕),成为五胡中建立政权最多的一个民族。从慕容鲜卑入居辽西到公元436年北燕被北魏灭亡,慕容鲜卑经营辽西二百多年。龙城(今朝阳市)曾先后为前燕、后燕、北燕的都城,留下了大量的具有鲜明地方色彩的三燕文化遗存。如大型墓葬多随葬成组的鎏金铜马具、鎏金带具及金步摇,流行石椁  相似文献   

3.
三燕瓦当考     
公元4世纪中叶至5世纪中叶,崛起于辽西地区的慕容鲜卑及鲜卑化的汉人冯氏先后建立了几个以“燕”为国号的地方政权,其中前燕、后燕、北燕前后相继,均曾以龙城(朝阳)为都,历时近百年,故朝阳有“三燕故都”之誉。“三燕”即是上述三个燕国之省称。  相似文献   

4.
从汉墓材料透视汉代乐浪郡的居民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地分析了乐浪汉墓在形制、棺椁和随葬器物上表现出来的土著文化因素、故燕文化因素、东北地区汉文化因素和东南沿海汉文化因素.从乐浪汉墓文化因素的构成情况看,汉代乐浪郡居民渊源和成分不一.结合文献记载分析,汉代乐浪郡居民主要是由战国汉初东夷后裔、战国燕民后裔、东北地区汉民和东南沿海汉民组成的复合体.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朝阳地区出土不同时期金属覆面的特征,推测:三燕时期的金属覆面属于丧葬装饰物,不具备覆尸功能;辽代早、中、晚不同阶段的金属覆面面部特征呈现出不同的特点;金代金属覆面逐渐减少,覆尸功能逐渐消失。再结合邻近地区所出遗存,推测我国东北部地区金属覆面的起源可能与游牧民族中东胡族的一支有关,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朝阳所出金属覆面数量丰富、特点鲜明,为研究古代丧葬习俗,了解东北地区各民族之间的融合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实物证明。  相似文献   

6.
砖瓦是北魏平城时期遗存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往的工作,发现了大量制造精良的板瓦和筒瓦,其中尤以磨光瓦最具特色。文章对北魏平城时期多个遗址出土的板瓦和筒瓦进行归纳和分析,初步总结了北魏平城时期板瓦和筒瓦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东晋十六国是我国佛教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前燕、后燕、北燕(以下简称三燕)三个地方王朝,先后与石赵、二秦、北魏相争,且与江南东晋、辽东高句丽有密切关系,为当时北方佛法隆盛之地。关于三燕佛教,迄今尚无专文论述,现略作考证,疏漏难免,请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8.
北魏佛教受凉州佛教及其它十六国佛教影响,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在文成帝复兴佛法直到北魏灭亡,佛教持续兴盛.以云冈、龙门等为代表的大量石窟寺的营建,以及其它佛教遗存都是北魏佛教发展和兴盛的实证.泰州一带,麦积山石窟也开始大量开凿,终成为陇右地区规模最大的石窟寺,也成为陇右佛教的中心.史料中高僧的活动、地方官员的奉佛以及佛教势力的增长等,都表现出秦州佛教的发达,并且与麦积山石窟的开凿有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朝阳袁台子墓地中分属凌河文化与燕文化的墓葬分期与年代问题的重新研究,结合文化因素分析,对凌河文化墓葬中诸类因素的消长及其动因进行了简要概括,并对与袁台子墓地凌河文化墓葬相关的和尚沟B、C、D点墓葬的性质及战国时期燕国对朝阳地区的经略情况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就2004年美国纽约"Ritual objects and Early Buddhist Art"展览所见画像石榻的形制规范、画像内容、图像程序、制作年代及葬具主属作了初步研究。无论形制规范,还是图像题材,抑或艺术风格,纽约石榻均具明显北魏遗风,为北魏画像石葬具典型作品,而且是北魏画像石葬具制作盛期——宣武至孝明年间(500~528年)"东园"遗物,其规格极高,应为北魏后期魏廷诏赐"东园秘器"中之金饰葬具遗存。  相似文献   

11.
本稿着眼于北朝佛传雕刻的托胎灵梦、树下诞生、七步、灌水四个场面,论述了佛传图由西北印度经新疆,向中原北方传播期间呈现的东方化过程。北魏中期的佛传图以吸收西方因素为特征,诸佛传场面的表现大体可以在犍陀罗雕刻中找到祖形,克孜尔石窟壁画反映了佛传图在新疆初步东方化,传播到中原北方以后东方化程度加深。北魏晚期及其以降,佛传图在北魏中期基础上适应汉文化环境进一步东方化。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户县现存两尊北魏、北周时期佛教石刻的介绍,谈陕西境内北魏、北周时期佛教造像的几个相关问题,分别从遗存情况、遗存少见的原因、艺术特征对隋唐佛教造像的影响以及造像的保护问题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3.
江苏连云港朝阳遗址发掘简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连云港朝阳遗址的发掘,北辛化时期遗存较少,龙山化遗存相对丰富,并可分为早、中、晚三期,为了解这一地区史前化面貌增添了新材料。  相似文献   

14.
河北张家口市宣化区燃料公司地点战国墓M3系2011年发掘,该墓具有战国中期燕文化墓葬典型特征,出土器物较为丰富,既有鼎、豆、壶、盘、匜等较多中原式仿铜陶礼器,又有北方文化因素的双耳鼎形罐等,文化因素构成较为复杂.该墓的发掘对于丰富燕文化遗存,深入揭示燕文化及其与其他文化的关系,厘清本地区东周时期历史等提供了重要材料.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北魏迁移民活动为视角,结合北魏立国初期积极接纳汉文化这一历史背景,探讨以平城地区为中心的“平城体”书法艺术的发展过程。同时,“平城体”魏碑发展中影响最大的河北地区及南朝“投化客”也是文章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1965年,辽宁省朝阳出土的北魏刘贤墓志,是北朝时期的重要碑刻。笔者试据碑志所载,就刘贤的族属问题,谈谈个人意见,希望方家不吝赐教。志文如下:  相似文献   

17.
朝阳十二台乡砖厂88M1发掘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二台乡砖厂88M1于1988年5月发掘,出土金、银、铜、铁、陶、石、骨、漆类文物300余件(套)以及纺织品和皮革等残片。其中数量最多,最引人瞩目的是成套的装饰精美的马具,包括甲骑具装1套、铜鎏金鞍桥2套以及当卢等。三合成墓葬出土的99件随葬品中,也发现制作精细的铜鎏金鞍桥和各式马具。以上两墓均为三燕时期的前燕文化遗存。这批三燕文物尤其是马具的发现,对研究慕容鲜卑文化和我国马具的历史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1995年10月17日至19日,辽宁省考古学会在朝阳召开第四届代表大会暨三燕文化讨论会。全省文博单位及大专院校的会员代表57人参加了会议。会议收到论文35篇,其中涉及三燕(前燕、后燕、北燕)文化的17篇,其它内容的18篇。会议审议通过了辛占山同志代表第三届理事会所做的工作报告,讨论并修改了学会章程;选举了辽宁省考古学会第四届理事会组成人员。理事37人,常务理事11人,名誉理事  相似文献   

19.
<正>以古长安为中心的陕西地区在中国宗教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地位,也留下了大量文物遗存。咸阳博物馆收藏的造像数量众多,现遴选其中三件较有特色的造像碑介绍如下。1.北魏造像碑咸阳博物馆旧藏。沙石质。高85、宽55厘米。已残,现存残块为长方形,右上角缺失。正面上半部雕刻佛像,分为八层。上部四层及最下一层每层应刻七尊佛像,现最上层仅存三  相似文献   

20.
与同时期龙门古阳洞、宾阳洞和巩县石窟等相比较,北魏永宁寺木塔出土的塑像尽管由于雕造时间早晚或材质的原因,表现出一些内容和形象上的差异与变化,但寺窟主要构造、造像形式、内容题材和表现手法却是基本一致的,它们展示了北魏都洛以后佛教在这一时期发展到一个高潮阶段的所有重要特征,代表着这一时期佛教造像内容与风格的主流.由此得出结论,北魏时期佛教的传播与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继承传统且逐渐丰富的过程,其都洛时期主要造像风格与内容题材渊源于北魏建都平城时期的寺窟造像是毫无疑问的,但同时也存在着汉文化影响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