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千百年来,人们总是习惯在陆地上生活,起居,劳作。似乎只有脚踏实地,心里才会觉得安稳。但在某些地方,还有些渔民长期生活在水上,一条船就承载着一家人全部的财产和生活。他们或以捕鱼、拾贝为生,或以船为家,随风飘摇,或生活在鱼滩上,点鱼灯穿鱼皮。他们逐水而居,常年漂泊在海上、江上、湖上,生老病死,婚丧嫁娶都离不开水和船。他们又被称作是“水上部落”或者是“水上吉普赛人”。  相似文献   

2.
《风景名胜》2011,(6):28-29
千百年来,人们总是习惯在陆地上生活,起居,劳作。似乎只有脚踏实地,心里才会觉得安稳。但在某些地方,还有些渔民长期生活在水上,一条船就承载着一家人全部的财产和生活。他们或以捕鱼、拾贝为生,或以船为家,随风飘  相似文献   

3.
威尼斯是一座很独特的城市,开门见水,以河为街。城中除了建筑物和广场外,几乎看不到陆地。威尼斯没有马路,没有红绿灯,是世界上惟一不通汽车的城市。整座城市只有弯弯曲曲的水道,来来往往的船只,以及400多座风格迥异的桥梁。船是威尼斯人必备的交通工具,各家各户的船,就像欧洲其他城市的私家车一样,停靠在自家的门前。一只挨着一只,像水里静止不动的鱼。在威尼斯游览期间,我见识了各种各样的船。威尼斯有“水上公共汽车”——交通船,也叫水上巴士,这种船的体积大,能坐几十人,是游览威尼斯最实惠的交通工具。水上出租船即“水上出租车”,船型…  相似文献   

4.
<正>"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苏州古城和古镇,河道纵横,舟楫泛波。众多的河道上,石桥、石驳岸和石码头(石河埠)堪称"水上石构三宝"。其实,人们容易忽视的是:水上还有第四宝——浮雕在岸壁的缆船石。这些石雕小品,镌刻出一条生动的水巷风情雕廊。缆船石,又称船缆石、系缆石、船扣,甪直船民称为"牛鼻子",黎里船民则称为"象鼻眼"。缆船石通常建在河埠两侧的驳岸上,便于船只系缆泊岸。它的历史源远  相似文献   

5.
我参加热闹婚礼的次数很多,而最富传统习俗,使人兴趣极浓的是鄱阳湖奇特的渔家水上“连家船”婚礼。 鄱阳湖渔民都是“水上人家”。他们世代以船为伴,生活在浩渺的鄱阳湖上。小伙子“成家”在鄱阳湖上,“立业”也在鄱阳湖上。年轻人举行婚礼,至今有些地方还保留着“合船会婚”的“连家船”传统习俗。  相似文献   

6.
从家屋到宗族?——广东西南地区上岸水上人的社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贺喜 《民俗研究》2010,(2):224-246
本文通过对广东西南地区的高雷半岛以及北部湾沿岸上岸水上人祭祖方式的考察,试图回应弗里德曼所提出的问题,即环境的改变会不会引致亲属结构的变化。本文调查的不同地点呈现出了不同的形态。本文引用"家屋"社会的概念来理解水上人以轮流祭祀神明为基础建立的原有社会结构。上岸以后,水上人尝试用宗族的语言来表达对自身的认知,主要体现在同姓、同祖、族谱和祭祖的仪式。但是,向上追溯明确的祖先谱系仍不是影响实际生活的重点,人们更关心的是同辈之间以及后代之间以房子(在水上的时代是"船")为基础的亲疏。  相似文献   

7.
正岭南江河纵横,海岸绵长。在这些水面上,曾生活着一群浮家泛宅的水上族群,当地陆上人俗称其为疍民。他们人数众多,生活方式独特,大多以船为家,一直引起世人的广泛关注。过去对疍民的研究成果不少,但对其姓氏问题却很少有专文探讨。本文抛砖引玉,冀能推动此问题的深入探究。姓氏是人类历史文化的活化石,从远古一直流传至今。"姓"最早来源于远古时代的各种图腾  相似文献   

8.
《广西地方志》2002,(3):17-17
概述第一章 造 船 第一节 民用船舶   木质船    独木舟    木帆船    木驳船    木质机动船   钢质船    拖轮    渡轮    工程 (工作 )船    驳船    交通船    旅游船    客货船    货轮    油轮    渔船    船坞    供水船    水上水厂一体化船 第二节 军用船舶   战斗舰艇    鱼雷快艇    高速护卫艇   军辅船    丙型交通艇    小型登陆艇    扫海测量船    声跟踪辅助工作船    双体气垫交通艇   武警、边防…  相似文献   

9.
在美丽的新安江流域,生活着一个名叫“九姓渔民”的特殊族群。他们逐水而居、以船为家,衣食住行、婚嫁丧娶都只能在船上完成。时光荏苒,今天的九姓渔民早已登陆上岸,散居在不同的村庄过着寻常的日子,但那些一脉相承延袭下来的传统习俗,却在见证着这个水上部落曾经的生活印记。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前半叶,英国轮船来航广州,在中国引发了水上交通工具的变革。香港中文月刊《遐迩贯珍》第1期(1853年8月)序言中称:"火船遇风水俱逆,每一时可行八十余里,中国一无所有。"(松浦章、内田庆市、沈国威编著:《遐迩贯珍附解题·索引》,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年版,第715页)文中所称"火船"即蒸汽船,这是中国交通革命的前兆。其后,欧美轮船悄然开始出没于中国大陆沿海及长江流域。1872年,中国首家轮船公司轮船招商局宣告成立。  相似文献   

11.
王维胜 《丝绸之路》2012,(19):27-30
如果说,黄河商人是用"足"行走于崇山峻岭之间运送货物的英雄好汉的话,那么,黄河筏子客则是在水上,确切地说是行走在黄河的激流险滩之上的大胆勇士。他们用水上交通运输工具——黄河筏子,谱写出了一部部敢于同大自然英勇搏击的壮阔历史。《后汉书》中曾记载了古代匈奴人"乘马革渡河"和护羌校尉邓之川在青海贵德"缝革囊为船"载兵渡河的情景。宋《武经部要》一书中说:"浮囊者,以浑脱羊皮吹气令满,系其空,束于腋,以人浮以渡。"  相似文献   

12.
南岛语族是一个造船技术高超、航海知识丰富的海洋民族,船既是他们驰骋太平洋的重要交通工具,也是他们岩画中经常出现的一个重要文化元素。在南岛语族分布区中,多种风格的"船"形岩画,不仅反映了这个民族丰富的海洋文化内涵;同时,也显示了岩画创造者在几个世纪之前的民族迁徙与文化扩散。  相似文献   

13.
每年的清明节期间,江苏省水乡古镇溱潼,都要在溱湖国家湿地公园展开清明大会船——最大的水上狂欢。 这“会船节”是怎么来的?原来有一段传说。  相似文献   

14.
桑梓 《风景名胜》2010,(10):122-125
漕舫是一种在京杭大运河上行驶了1000多年的特有船只。作为高级别官员的水上交通工具,在漕舫船上可以吃饭,休息、听戏等等。历代文人骚客时常在桨声船影中咏叹运河两岸城市的繁华。  相似文献   

15.
《福建旅游》2005,(6):6-7
国内罕见的水上丹霞奇观。被誉为“天下第一湖山”。船行金湖,浩瀚幽深的湖水与千姿百态的丹山翠峰完美结合,白鹭滑翔、鱼儿悠游,加之镶嵌沿岸的岩寺古刹、渔村山寨,让心放松,让心安慰。  相似文献   

16.
正夏天是个十分炎热的季节,水上乐园是小朋友避暑清凉戏水的最佳去处,当然,我也是哦!下午骄阳似火,天气高温很热,但我心情很开心——因为爸爸要带我去水上乐园游玩。来到水上乐园,一看人山人海,我早就迫不及待了,拉着爸爸"挤进"了水上乐园。我们穿好游泳衣先来到水上滑滑梯那里,我闭上眼睛和捏住鼻孔"哗"地一下滑下去,虽然水溅一身,我感觉却十分地爽。接下来我要展示一下游泳  相似文献   

17.
敦煌石窟虽然处在陆路丝绸古道上,但其壁画却为我们保存了非常丰富的水上交通工具舟船的形象。据笔者的实地调查、核对,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榆林窟等石窟的北周、隋、唐(盛唐、中唐、晚唐)、五代、北宋、西夏时期的50多个洞窟中,有70余幅画中绘有约计100多只舟船,在敦煌藏经洞保存的绘画中也有舟船。其中有的是一至数人划桨摆渡的一叶扁舟,有的是扬帆出海的商船。以造型来看,有飘板、椭圆形船、无帆小船、帆船、双尾船、楼船等数种。敦煌壁画及绢画、纸画中的舟船大都出现在"观音经变""报恩经变""贤愚经变""佛教史迹画"及个别"金刚经变"、"密严经变"和"尊胜经变"中。其中"观音经变"中出现的大都是帆船,尤以莫高窟盛唐第45窟的航海船描绘的清晰,在大帆船桅杆的顶部清楚地画出五级挂帆扣,以示该船可根据风力随时调整行进速度,这是在敦煌石窟所  相似文献   

18.
史志新书     
《人文三水》出版由姜堰市方志档案、文化旅游等部门专家学者撰写的《姜堰三水文化丛书》第一辑《人文三水》正式出版。姜堰因水而生,长江、淮河、东海三水在姜堰汇聚,故称"三水"。《人文三水》主要介绍三水由来,阐释三水文化内涵,提炼三水精神,共收录姜堰天目山先民扼水建城、南宋岳飞溱湖大败金兵、姜仁惠父子率民筑堰、溱潼会船水上竞技、  相似文献   

19.
西班牙5枚     
费尔南多·埃查瓦里/安东·帕斯(西班牙)帆船多体船托纳多级冠军。在雅典奥运会中,他们只获得了该项目的第八名,此次夺冠,使他们成为该项目的最大"黑  相似文献   

20.
正疍家棚的来源清雍正朝以前,疍家人背负着贱民的族群身份,不被允许上岸居住生活。他们以船为家,日常生活均在船上,船就是疍家人的屋,屋就是疍家人的船。宋代周去非之《岭外代答·外国门下·蜑蛮》说:"以舟为室,视水如陆,浮生江海者,蜑也。"当时疍家人的船多为篷船,篷的大小与船的大小相应,船篷是由竹篾所织造构成,弯成拱形,做成瓦状,漆以桐油,以防水遮阳。篷船一般都有三至五片,船舷两傍,相对立柱四至五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