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贵州苗族的第一个翰林是宋仁溥。宋仁溥,字体之,号梅堂,公元1731年生于贵州省天柱县白市镇新舟村一个贫困的苗族家庭,父母早亡,靠祖母李氏抚养读书。私塾先生杨宜科慧眼识珠,加以培植,于乾隆三十年即1765年中贵州乡试第一。三十一年即1766年进士及第,乾隆帝钦点翰林庶吉士,是为贵州苗族的第一位翰林,曾任京都主考官、提督学使及江南主考官,后受任为河南卫辉府淇县知县。  相似文献   

2.
宋仁溥(1731-1783),字体之,号梅堂,称学轩居士,苗族,清雍正九年(1731)正月初九日,生于今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天柱县白市镇新舟村。幼孤贫,靠祖母李氏抚养成人,得恩师杨宜科培育成才。乾隆十六年(17!),谢县尊加批取辛未夤试一名。后赴闱不第,复留心命学。三十年(1765),举乙酉科贵州乡试解元。三十一年(1766),赴京会试,中三甲,为17名进土之一。经殿试钦点翰林院庶吉土,成为贵州第一位苗族翰林。获“加五级记录”嘉奖。四十四年(1779)五月二十九日,签补河南卫辉府淇县知县缺。为人质朴,遇事勤敏,居官以…  相似文献   

3.
勤劳智慧的苗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学。对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的影响和贡献,极其显著。苗族文学可分口头文学(民间文学)和书面文学(文字文学)两大类。民间文学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诗歌,一是故事,两者皆兼有说唱。诗歌在群众中运用广泛,影响深远,是苗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素有“苗家是诗歌的海洋”之称。散文式的传说故事,在苗族文学中也很普遍。书面文学也有两种形式,即诗歌和故事,古代  相似文献   

4.
基督教在我省苗族地区流传甚广,在苗族聚居的许多村寨中,人们由信仰传统的原始宗教转而信仰基督教,究其原因,我认为这与基督教传入贵州时,贵州苗族地区所处的政治、经济地位和风俗习惯有着很大关系。基督教传入贵州始于一八七七年(清光绪三年),当时到贵州传教的为基督教  相似文献   

5.
在贵州的彝族苗族同胞中,至今还流传着许多关于远古时代洪水泛滥的传说故事,当你读着这些故事,目光忍不住会投向遥远的古代——面对一场毁灭性的洪水灾难,彝族和苗族的先民们曾经不屈不挠,顽强奋斗,他们不仅没过了洪水却难,而且靠自己的双手重建了家园。这是一种多么可贵的民族精神啊!毫无疑问,这些故事今天仍然具有很高的认识价值和欣赏价值。本文打算从中挑选两部较有影响的作品,即彝族的《洪水纪严和苗族的《洪水滔天歌护,进行一番初步的比较研究,希望通过比较,能对读者了解广泛传播手中国南方的洪水传说提供一点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6.
贵州建省以前,几乎没有文献记载境内苗族生活情况。明永乐年间建省以后,到嘉靖年间始有《贵州图经》、《贵州通志》和万历年间郭子章的《黔记》等问世,对苗族有所记载。清代几次大修志乘,还有私人著述,记载苗族生话才面宽而详。现根据这些文献探讨明、清时代苗族的物质生活及其变化。苗族语言主要分为三大方言,按地理分布,黔东北、湘西、鄂西、川东称为东部方言区;黔东南、桂东北、湘西南称为中部方言区;福泉西部至贵定一线以西到川南、云南、桂西北称为西部方言区。苗族先民,都是髽首,即以麻束发,后来都挽椎髻,不一定用麻了。妇女挽椎髻,在有明以前,部分地区已改变为包头巾,或  相似文献   

7.
苗族是贵州南部地区的主体民族之一。在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苗族就有396591人(1990年统计数),占全州总人口3287565人的12.06%,而且在全州的十二个县(市)中均有苗族居住,其中人口最多的是惠水县,共有77697人,人口最少的是荔波县,只有6413人。从苗族分布的行政区域看,一个县内不仅同时有不同方言的苗族居住,即使是同一方言甚至是同土语区的苗族,其支系在风俗、语言及区域文化上也略有一定的差异。黔南苗族有20多个支系,按方言划分为:一、黔东方言(中部方言)苗族;二、)11黔滇方言(西部方言)苗族;三、湘西方言(东部…  相似文献   

8.
由于贵州苗族90%以上从事农业生产,贫困面积大、程度深,苗族传统习俗在贵州最为丰富、保存相当完好。因此,义务教育在贵州苗族聚居区的普及,除受到来自于影响贫困农村地区义务教育普及的共性因素的制约外,还受到来自于苗族自身传统习俗因素的制约。如果说经济贫困是影响贵州苗族聚居区义务教育普及的根本因素,那么苗族传统习俗则是影响贵州苗族聚居区义务教育普及的深层因素。  相似文献   

9.
邢端这个名字,现今已极少有人知道。其实,他是一位值得纪念的有特色的贵州先贤。 邢端值得纪念,并非只因他是中国最后一科翰林。1904年(光绪三十年)甲辰科殿试,邢端被点中翰林,那年他才二十一岁。1905年,清廷即下诏废除科举,延续1300年的中国科举制度宣告终结,他赶上了封建科举的末班车。  相似文献   

10.
王立教 《神州》2012,(11):22-22
本文旨在通过对贵州施洞刺绣工艺品的价值分配来探讨两种不同的社会过程,第一个过程是贵州农村传统文化遗产商品化。第二个过程,贵州苗族文化遗产的象征资本积累。从象征性资本价值分配的角度研究苗族文化遗产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1.
<正>贵州素有"衣冠王国""服饰大省"之美誉,而苗族服饰,则为其中之蔚为大观者。贵州省苗族人口400多万,占全国苗族人口的50%,是中国苗族聚居的大本营,因而也成为苗学研究的沃土。由于这些得天独厚的条件,"中国苗族服饰库"即创建于贵州省博物馆,其藏品的装饰技艺及其所表达的文化内涵,已引起学界较为密切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
贵州后山苗族的芦笙文化积淀了黔北、川南、滇东苗族芦笙文化的精华,与东南亚、美国苗族风俗一脉相承。1996年,贵州省文化厅将后山定位为"苗族芦笙艺术乡"。  相似文献   

13.
《文史天地》2008,(8):I0001-I0003
贵州后山苗族的芦笙文化积淀了黔北、川南、滇东苗族芦笙文化的精华,与东南亚、美国苗族风俗一脉相承。1996年,贵州省文化厅将后山定位为“苗族芦笙艺术乡”。  相似文献   

14.
一、名称的由来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与华夏族有着共同的起源。燕宝所著《苗族族源探》认为.操川黔滇方言的苗族,是量尤的摘系。贵州丹寨的西部地区.自古被苗民称之为“尤人居住之地”〕。他们以农历十一月第一个牛日为岁首.称之为“吃尤”或过太年。传说.尤这个人是苗族的祖先.苗年十日祭祖就是祭尤。民族史家亦认为被苗族代代祭记的这个苗族先民尤,就是传说远古时与黄帝逐鹿中原的、长着两p牛角的量尤。在苗族古歌、神话和传说中.尤其是苗语称为“贾”的苗族文化史诗《道理书》中.多载有为生存需要而由苗族先民嘎里、嘎对等人…  相似文献   

15.
在贵州近现代史上,任可澄先生是一个值得大书特书的人物。他不但在贵州创办了多所学校,被称为一代宗师,而且还当过北洋政府的教育总长,对编纂(民国《)贵州通志》也有突出的贡献。任可澄(1878—1945年),贵州著名文人、社会活动家。原名文火荣,字志清,别号匏叟,贵州省安顺县人。他出身于世宦人家,祖父任焕煃,当过翰林,官居江苏吴县知县;父亲任毓桢,光绪十四年(1888年)举人。任可澄幼年受祖父之教,19岁考取拔萃,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以第四名考中举人。次年试授内阁中书,供职不久,丁忧回籍来到贵阳。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受贵州巡抚岑春煊委为…  相似文献   

16.
贵州是个民族聚居的省份,全国人口总数在万人以上的民族有13个,满族是其中人口较多的民族之一,总人口近两万人,其主要分布在贵州金沙、黔西及安顺三个县。解放后,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国家先后在满族聚居的地方成立了民族乡,这些民族乡计有:黔西县的金坡苗族彝族满族乡,金沙县大贤苗族满族乡、宋坪苗族满族乡、新化苗族彝族满族乡、木杉苗族彝族满族乡,大方县黄泥彝族满族苗族乡。 定居贵州的满族,在远离故土的他乡,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含辛茹苦,将当地的穷山僻壤开垦出来,为发展贵州经济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同时,在长达几百年  相似文献   

17.
苗家芦笙     
杨正光 《文史天地》2004,(12):61-61
雷山方祥高排芦笙队屈原的《楚辞·天问》(阚子篇)称:“楚笙冠中国,楚人吹笙天下第一。”屈原所指“楚笙”就是苗族芦笙。《苗族简史》载:“湖北随县曾乙侯墓葬出土的文物中有笙,经专家鉴定是公元前的成品,其形式、构造与现代苗族的芦笙相同。”当今贵州雷山苗族的芦笙系古代承传之物,有一些已进一步完善和提高,成为当今独特乐器。高排芦笙,这是方祥地区苗族的芦笙,是世界上最高的芦笙。最高的五六米,最小的也有一米多,而且由多支组成,一般七支为一组,多的达二十支,甚至三十多支同堂吹奏,声音高吭宏亮。方祥高排芦笙制作考究,形式美观,每支…  相似文献   

18.
苗族分布在祖国的贵州,湖南、云南、广西、四川、广东、湖北等省区。现有人口四百余万,是我国人口较多的一个少数民族。苗族又是一个历史悠久、受压迫较深而又富有革命斗争精神的伟大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苗族人民为了民族生存,不仅披荆斩棘地同大自然作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而且前赴后继地同历代封建王朝和国民党反动派推行的民族压迫政策作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但是,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这些斗争都一次又一次地失败了。自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后,苗族人民的革命斗争开始了新阶段,是苗族发展史上的  相似文献   

19.
赫章苗族原始宗教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贵州赫章苗族文化的重要内容--宗教信仰,是一种建立在万物有灵观基础之上的原始宗教,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是它的两大基本形态,赫章苗族现当代的基督教信仰中,仍有多种崇拜的成分.赫章苗族原始宗教保存完好的根本原因在于其整体的封闭落后和赫章苗族尤为突出的困厄的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20.
梁玉绳,字曜北,浙江钱塘人,清代著名史学家和考据家。其所著《史记志疑》三十六卷,被清代学人誉为“龙门功臣之作”。乾隆二十七年(1762),梁玉绳曾随其父入黔,生活八年之久,对贵州苗族人民的风俗习惯有一定的研究,写下了许多有关苗族的诗文。如《苗人择婚记》一文,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多处订正了贵州史志中关于苗族婚俗的一些误记。尤其可贵的是,在其关于苗族的诗文中,我们很少看见封建文人那种任意污蔑少数民族的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