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壮族是广西主要的世居民族之一,在中国民族历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自1991年广西壮学学会成立起,才十几年的时间,壮学研究已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语言文字、信仰、思想文化、经济、制度等领域,成果颇丰。然而,这些研究多着眼于整个壮族群体,而鲜有从地域划分的角度来分析壮族文化。实际上,根据语言、地域等的区别,广西的壮族可分成南壮、北壮。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壮族民间文学中的英雄崇拜意识为考察对象,对壮族民间文学中的英雄崇拜所隐含的壮民族文化内涵及其对壮民族心理形成和发展的影响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黑衣壮:神性与诗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秀娟 《中华遗产》2007,(12):124-133
"黑衣壮"聚居于广西西部毗邻云南和越南的那坡县大石山区里。这是一个人口五万多人的自称为"布敏"的壮族分支。"黑"是黑衣壮的族群标记,崇黑爱黑是其历经千年而不变的族群特色。黑衣壮至今保持着古老的生产方式和文化生活习俗,被称为壮族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4.
壮锦     
壮锦,是壮族人民织造的“五彩烂然”的、以美丽精致见称的“土锦”(壮族人民自称)。它是壮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壮族文化文明的标志,是载誊古今、留传不衰的一种纺织工艺品。壮族在古代叫僚族、俍族或土族,宋代称为僮,现在又改称为壮。壮族有很古老的历史,世世代代生息繁衍在我国西南部与越南相接壤的广西、云南以及贵州、湖南的  相似文献   

5.
壮家丧歌     
唱起山歌诉悲伤,有人不知说荒唐。肝破胆裂心也碎,只好唱歌诉衷肠。这首山歌,就是壮家丧耿的开篇。人死以后,亲人为其唱歌,哭诉哀思,追念死的生平,寄托后人的愿望,这是乡下一些地方的一大风习。以歌陪葬死,从古流行至今。壮家丧歌是壮族民间歌手、亲人或魔公在堂屋和野外基地演唱的,往往要唱几天几夜,听众都沉浸在悲痛之中。  相似文献   

6.
韦拔群开创新民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韦拔群同志既是杰出革命领袖,又是壮族新民歌的开创。1932年他壮烈牺牲后,留下的革命民歌流传于壮乡瑶寨,扎根民间,历久不衰。经壮族中国民间艺家覃剑萍、黄相搜集翻译整理和韦以强记录壮出版的80多首《拔哥山歌集》,仅是韦拔群新民歌园地里的一束鲜花,它以新颖夺目的光彩荣获1979年——1983年全国民间学优秀作品二等奖。  相似文献   

7.
连山民歌     
连山境内壮、瑶、汉各民族均有独特风格的民歌,内容丰富,流传甚广,有“出门三步起歌声”之俗语。壮族居民用壮话唱的称壮歌.亦称南歌;瑶族居民用瑶话唱的称瑶歌:汉族居民用连山方言唱的称连山山歌。现在,壮、瑶、汉各族民歌也统称为连山山歌。  相似文献   

8.
今年是徐松石先生诞辰105周年,他的一生论著甚丰,尤其在壮学研究领域很有建树。今天,我们广西民族学界、历史学界的学者共同来缅怀他在壮学研究中的功绩。他是比较系统地研究壮族的先行者,是壮学的奠基人。  相似文献   

9.
壮医药是壮族的传统医药,在先秦时期萌芽,经汉魏六朝的发展,于唐宋时期形成包括10多种医疗方法的壮医多层次结构,明清至民国时期进一步发展。20世纪80年代之后,广西对壮医药进行大规模的发掘整理研究,使壮医药在理论研究、人材培养和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等方面都有较大发展。  相似文献   

10.
赵晓香 《神州民俗》2007,(11):35-36
北路壮剧,作为壮族的传统土戏,历史悠久,2006年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再一次大范围的引起了各方的关注。它的艺术传承已经出现了危机,观众老龄化、高龄化的特点非常突出;喜爱和关注北路壮剧的年轻人越来越少。文章探讨了北路壮剧观众的老龄化问题。  相似文献   

11.
《文史春秋》2014,(4):F0004-F0004
韦覃基,生物八桂之上林,壮族,笔名壮人。 1991年获得国画专业学奖,中国文化部举办的高级岩彩班、北京画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  相似文献   

12.
“壮族住水头。”在这个农耕民族中,稻米的吃法各式各样,新颖奇特。每到稻花飘香,壮乡田野一片金黄,壮族人开始收割,将沉甸甸的金黄稻穗运回谷场时,壮族人最高兴了。稻米是他们的主要粮食,他们将米饭做得五彩斑斓,香气扑鼻,特别是壮味宴席上,更少不了令人眼花缭乱的彩色食品。壮族人的彩色食品有色、香、味俱全的五色饭、绿粑  相似文献   

13.
南乡壮歌     
南乡壮歌唐择扶贺县南乡镇是桂东地区唯一的一个壮族聚居乡镇,有3万多人口,与广东连山县壮区隔萌洁岭相望.其民间文化既与当地汉.瑶族有融会,却又具自己的个性.南乡壮族的歌场对歌有别于贺县称作本地人的汉族和瑶族的坐歌堂,只在正月初一到十五的夜里进行,也有时...  相似文献   

14.
韦拔群进行革命活动的地区——东兰、凤山等地是少数民族聚居的边远山区,除了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壮族和少数汉族以外,还有约占人口百分之四的瑶族同胞。壮族大多数居住在平原、田垌及生产条件好、交通便利的弄场;汉族居住在右江沿岸,也有部分居住在山谷和弄场,少数与壮族、瑶族杂居;瑶族居住在缺水和土地贫瘠的大石山区,他们受到的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最深重。“东兰民族,分土、客、瑶三种。土人来历,相传系从狄青来,居征服者地位,多住田洞,均操壮话。  相似文献   

15.
《文史春秋》2014,(4):F0002-F0002
韦保建,男,壮族,1954年5月生,笔名韧学、龙水人、壮翁,自号三怡斋主。研究生学历,副研究员。现任中国生产力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广西政协书画研究院副院长兼秘书长、广西生产力学会副会长、广西书法家协会理事、  相似文献   

16.
笔者故乡,在桂西北汉壮杂居区。幼年时大人们就经常告诫我们,说人壮族人家不可食东西,于壮乡路上见异物或草结之类不可手触、跨过,须以某术禳之,否则即会“中蛊”。据长辈说,壮族妇女中有不少人会“放蛊”,此种“蛊”是培养而成的,如何培养则不知。该“蛊”总要以血食为生.故养蛊者须放出害人.设若久未放出,则会在其自家作怪.云云。问中蛊者症状若何,  相似文献   

17.
壮族聚居地的忻城县,地名类型众多,主要可以分为历史地名、山水地名、移民地名,而且壮语地名众多,不少地名以“那”、“弄”、“板”、“拉”等壮语词汇为开头,这些地名构成了忻城地名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18.
天神树     
很久很久以前,壮族就居住在靠山近水的平坝里,种着水稻、黄豆,放着鸭子,在河里捕鱼捞虾过日子。那时,太阳神向平坝施舍着大量的光和热,催发着庄稼的生长,火辣辣的阳光把壮家人一个个变得干筋骨瘦。壮家人到田里干活的时候,太阳神的热劲儿叫人实在受不了,有些体弱的人晕倒在地边,就再也起不来了。  相似文献   

19.
丛宪生 《世界》2006,(8):52-57
广西靖西地处西南边陲,南与越南接壤,总面积3331平方公里。辖八镇十六乡,居住着壮、汉、苗、瑶等11个民族的人民,其中壮族人口占99.4%。在150多公里的边境线上,有龙邦和岳圩两个陆路口岸,4个边民互市点,是大西南通往东南亚各国的重要陆路通道之一,具有优越的沿边优势。这里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平均气温接近20摄氏度,素有气候“小昆明”的美称。靖西也是壮族地区有名的自然山水、田园风光、民俗资源大县,其境内以溶蚀高原地貌为主,山明水秀,奇峰异洞随处可见,又有山水“小桂林”之美誉,是旅游度假和避暑的理想胜地。  相似文献   

20.
捉猴王     
听老人讲,从前,我家门前的这几座石山上,有很多猴子。有年春天,米甲家在半山腰砍了一块火地,栽了满满的一块玉麦。玉麦抢生荒,都长得又粗又壮,到了七、八月,每株背双苞,苞苞有牛角那样长,那样粗,爱死人喽。这时,成群的猴子下山了。猴子很精灵,哪苞玉麦大,就拣哪苞吃,一天吃一塘,两天吃一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