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目次一序言二商文化因素三周文化因素四西戎文化因素五早期秦文化的形成一序言早期秦文化是指西周至春秋前期,或公元前677年秦德公居雍以前的秦文化。秦文化的很多特点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秦文化来源问题引人关注,自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至今,已有八十年的探索历程。从目前发现的考古材料看,早期秦文化大体可分为前、后两个发展阶段,前者主要为西周中期,以清水李崖遗址为代表,其遗存可称为李崖型;后者为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包括礼县西山坪、大堡子  相似文献   

2.
沙窝李新石器时代遗址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沙窝李遗址在新郑县小乔公社沙窝李村西北附近,是一处新石器时代早期的裴李岗文化遗址。据当地群众说,解放前在该遗址西崖边沿上打堰时,就发现有石斧、石铲和陶壶、陶罐等器物,解放后历年来仍不断出土。一九七二年春沙窝李大队第一生产队社员在遗址上平整土地又挖出大量石器、陶器。有的陶罐内还装有虽已腐朽但形状完好的谷粒。有的陶罐内装有小碎骨头。挖出的人头骨、肢骨旁边有石器或陶器,可能是墓葬。当时社员随即将少量  相似文献   

3.
扁扁洞遗址和黄崖遗址是考古工经考古发掘,扁扁洞遗址发现了烧土面和灰坑等遗迹,出土了陶片、石磨盘、石磨棒等具有新石器时代早期特征的遗物.黄崖遗址则仅采集了少量的兽骨,并出土了较多的陶片.以其陶片特征看,其年代与扁扁洞遗址相近.据扁扁洞内采集的人头骨碎片的14C年代测定数据,其年代距今9600~11000年.扁扁洞和黄崖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存的发现为探索山东新石器时代文化的起源及早期发展提供了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4.
<正>毛家坪遗址位于渭河南岸的甘肃省甘谷县西部,是经过科学发掘的为数不多的秦文化遗址之一,对于早期秦的历史文化研究,具有重要的"标本"作用。近年,毛家坪又有新的考古发现,本文拟从文化、族群、历史地理三个角度,对毛家坪遗址的学术意义略加探讨。一、文化意义。近十多年在渭水上游、西汉水上游的考古新发现,使我们对早期秦文化以及与之比邻的"西戎"寺洼文化的分布、面貌等有了新的认识。秦史中的  相似文献   

5.
礼县是秦人发祥地,西汉水流域丰富的史前文化遗址及出土的大量珍贵文物,为研究大秦帝国建国的初创史提供了极其宝贵的资料。本文对礼县早期秦文化研究项目的具体调察、发掘及研究情况作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清涧县李家崖东周秦墓进行了重新分析探讨,认为墓地以战国晚期为界可分为两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为春秋晚期至战国中期,墓地性质为晋系文化遗存。第二阶段为战国晚期至秦统一,墓地性质为秦文化遗存。这一考古现象与文献记载也相吻合。  相似文献   

7.
正济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享誉中外的历史文化名城。它北临黄河,南倚泰山,悠久的历史源远流长,灿烂的文化绵延不息。据历城张马屯遗址、长清月庄、章丘小荆山遗址的发掘资料,早在8500年以前的后李文化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在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繁衍生息。章丘城子崖遗址龙山文化城址的发现,证明了在4600年前中华文明史的序幕已徐徐拉开。水源孕育的悠久文化近二十年来,济南城市建设发展非常陕,我们配合基本建设对古城及其周边进行了大量抢救性考古挖掘。在古城区中,我们进行了二十多次考  相似文献   

8.
河南新乡李大召遗址战国两汉墓发掘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大召遗址位于河南省新乡市西南约7公里的大召营镇李大召村北(图一),是一处包含从仰韶文化到汉代遗存在内的重要文化遗址,其主要遗存集中于龙山与夏商时期。2002年秋,郑州大学考古专业对该遗址进行了发掘,发现了包括居住遗址与汉代墓葬在内的一批重要遗存,获得了大量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遗物。  相似文献   

9.
2003年3~6月,山东长清月庄遗址发掘期间,采集了一批以后李文化为主的土壤样品进行浮选。我们曾简单报道过月庄遗址H124浮选出的后李文化时期炭化稻,这是目前中国北方见到最早的稻谷遗存之一。本文将详细报道全部浮选结果,以期认识月庄遗址先民与植物之间的关系,对于理解全新世早期人类与植物的互动关系、植物的利用以及黄河流域早期食物生产等方面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Tusi Sites土司遗址见证中国西南族群的土司政权统治与文化融合类别:文化遗产标准:(ii)(iii)土司遗址的老司城、唐崖和海龙囤遗址是中国西南地区土司政权统治的证明,尤其见证了土司制度这一来源于中国早期少数民族管理体系繁荣于元明时期的治理模式,清晰地展现了中国西南地区地方民族文化与中央政权所倡导的国家认同之间的价值融合。  相似文献   

11.
论秦墓中的直肢葬及相关问题滕铭予1982—1983年,由甘肃省文物工作队和北京大学考古学系联合发掘了甘肃省甘谷毛家坪遗址①,发现了两周时期的秦文化遗存。其中引人注目的发现是32座秦墓。这批墓葬的年代从西周中期到战国早期,随葬器物的发展变化一脉相承,其...  相似文献   

12.
试论豫东南地区的考古学文化与古农业形态李亚东,宋豫秦,雷兴山,韩建业1992年秋,北京大学考古学系和河南驻马店市文物保管所联合组成考古队,对河南驻马店市杨庄遗址进行了正式发掘,对该市党楼、河泥旺、高楼、刘楼、郭楼等遗址进行了试掘和调查,为研究该地区新...  相似文献   

13.
一、前言 戴家湾遗址位于宝鸡市东7公里处的渭河北岸,是一处内涵比较丰富的大型古代遗址。现已发现,自旧石器时代已有人类活动于此,遗址中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先周文化及西周、春秋、战国、秦、两汉以至三国、隋、唐等都有大量遗存,说明该遗址上人类已经活动了万年以上。  相似文献   

14.
在阿尔伯塔省南部卡德坞野牛跳崖遗址发掘期间,为开展土壤化学分析,对两个剖面进行了系统取样,并对横切样品进行了磷酸盐环状测试。研究目的是检测野牛跳崖文化事件对土壤剖面产生的影响和辨析土壤剖面中不连续的野牛跳崖事件,同时探索环状试验可否用来确定遗址的边界。对比研究中发现,在遗址以外剖面的样品显示出岩成黑钙土所通常发育的腐殖质层、淀积层和母质层的正常层序;而形成明显差别的是,取自遗址以内主要发掘地点的样品却富集了大量有机物质和磷,并显示出较低的pH值和较高含量的脂肪酸。这些资料表明,源于野牛跳崖事件的有机物质的填入,对土壤的特征和土壤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在这里,一种为测试有效磷酸盐的环状层析法田野实验显示出较高的应用价值,我们认为,这种既快捷又(相对)无破坏性的方法适用于类似遗址的田野调查。土壤化学资料还显示出野牛跳崖事件的连续性,这与从考古学资料推论出的在距今2800多年以来仅有4次明确而断续的野牛跳崖事件形成明显对照。  相似文献   

15.
西汉水上游周代遗址考古调查简报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一、调查经过据《史记·秦本纪》载 ,秦之祖中时就已“在西戎 ,保西垂” ,西周中期孝王时“非子居犬丘” ,为周王室养马有功 ,孝王“邑之秦 ,号曰秦嬴。”多年来 ,学者们普遍认为秦人早期活动的地方主要在甘肃东部 ,但具体的地望并不明了。随着礼县大堡子山秦公大墓及圆顶山秦贵族墓的发掘 ,甘肃礼县的西汉水上游是探索早期秦文化及秦人活动的最重要地区之一 ,已成为学界的共识。 2 0 0 2年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礼县博物馆曾对这一地区作过初步的考古调查 ,发现了不少周代文化遗址。为了更清楚的了解早期秦文化起源、分布、发展、演变情…  相似文献   

16.
《江汉考古》2021,(1):112-119
西河遗址2008年出土动物包括圆田螺、纹沼螺、鲤鱼、草鱼、青鱼、乌鳢、鳡鱼、鳖科、鸟纲、梅花鹿、麋鹿、猪和竹鼠科等;除猪可能为家养动物外,其余均为野生动物。西河以及其它后李文化遗址中都出土数量较多的鱼类遗存,且多为淡水种属;结合不同鱼类的生活习性及各遗址出土的文化遗物,我们推断后李文化先民能够采用不同的工具捕捞不同的鱼类;多数遗址中发现的鱼骨大量集中出土于单个遗迹的现象,可能与聚落中部分先民对鱼类食物的特殊喜好有关。  相似文献   

17.
渭水上游孕育了秦早期文明。本文对武山洛门的东旱坪和与其接壤的甘谷毛家坪等遗址所反映的周秦文化进行了探讨,以期考证甘谷毛家坪遗址与武山东旱坪遗址之间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实地考察和分析考古资料的相关线索,对后李文化诸遗址的地层和地貌现象进行了系统梳理,在此基础上,重建了后李文化时期的地貌特征。后李文化的遗址主要分布在鲁北地区的泰沂山前地带,后李、月庄、西河等遗址旁边均为深切的河谷。后李文化时期的地貌与今天相比有较大的区别。在后李文化之前,河流处于泛滥加积的过程中。这种过程一直延续到后李文化前期。随着地层由黄色粉砂转变为红褐色调的古土壤层,河流已经发生了明显的下切,河道开始固定下来。但此时河流下切的幅度是有限的。总之,当时后李文化遗址的地貌特征是山前地带的河漫滩或者低阶地的位置。在后李文化之后,出现了两种情形:一是继续发育气下环境的古土壤;二是再次被冲积层所埋没。本文最后根据地貌重建的结果,对后李文化时期聚落的地貌位置和特点、后期地貌过程对后李文化遗址的影响以及地貌与聚落和生业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9.
城子崖龙山文化遗址,位于今山东省章丘县龙山镇东的山城庄北面。它是1928年发现,1929年至1931年发掘的。发表有大型考古发掘报告《城子崖》专集。城子崖龙山文化遗址,不仅是我国发现最早的一处龙山文化遗址,而且也是闻名国内外的“龙山文化”的命名地。特别是在城子崖龙山文化遗址中,  相似文献   

20.
城坝遗址在商周时期为巴人分支賨人的都城“賨城”,秦灭巴蜀后于此建宕渠县。2005年3月至6月我们对该遗址进行了发掘,发现有木椁墓、土坑竖穴墓、灰沟、井、灰坑等大量的遗迹现象;同时出土有大量的铜器、漆器、铁器、陶器等。这次发掘和调查,首次揭露出遗址内存在着连续性清晰的文化层叠压关系;也证实了城坝遗址在汉代及更早时期存在过大型城址的史料记载是可信的。为进一步研究城坝遗址和巴人文化提供了新的考古学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