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章毅 《安徽史学》2015,(3):129-134
文章利用《汪氏渊源录》和《回岭汪氏宗谱》以及相关元代文集为主要参考资料,研究了元代徽州路的军功家族群体,尤其是其中的典型个案———婺源回岭汪氏。作者认为婺源回岭汪元龙、汪元圭兄弟在宋元易代之际,因为归附蒙元及“保障乡里”之功走上致身荣显的仕宦之路,他们不仅自身建立了可观的权势,而且有效地将之世代传承,以与元朝统治相始终,最终使婺源回岭汪氏家族成为“朱紫满庭”的“新安巨室”。在元代的徽州,类似的军功家族分布广泛,人数众多,深具影响。他们的出现,与元代统治者重视“根脚”的政治铨选原则紧密相关,与那些在蒙元征服战争中出现的“汉军世家”具有相似的来源和特点。  相似文献   

2.
漳县元代汪氏家族墓地是目前国内罕见的元代墓葬群,现在已列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其墓葬之多,墓室结构之特殊,及出土的元代文物之多,国内实属鲜有。从元代汪世显开始的“三王十国公”及众多的达官显贵均葬于此,原有墓葬120余座。葬有200余人(含合葬墓和明代初期重要汪氏成员的墓葬)。  相似文献   

3.
<正>青花釉里红瓷器是元代景德镇窑创造性地将青花和釉里红两种釉下彩工艺相结合而烧成的一个瓷器釉下彩装饰品种。明、清时期的青花釉里红虽延续生产,但由于它的烧制工艺技术复杂、难度  相似文献   

4.
《收藏家》2016,(2)
正瓷器工艺在元朝有非常重要的发展,可以说是中国陶瓷的转折点。元代瓷器在陶瓷历史上有着划时代的意义,尤其是元代青花、釉里红等釉下彩的出现,开辟了瓷器装饰新纪元,打破了过去一色釉的单色局面。青花、釉里红的烧成,使中国绘画技巧与制瓷工艺的结合更趋成熟,具有强烈的中国气派与风格的釉下彩瓷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景德镇元青花的精美成熟让人感叹,伴随着元青花瓷,元代釉里红也放出了异样的光彩。  相似文献   

5.
青花、釉里红均为元代景德镇瓷器的创新品种。釉里红,是以铜红为原料,在瓷胎上进行彩绘,罩釉后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是与青花相类似的釉下彩之一。青花釉里红瓷器,是指用钴和铜红两种原料绘制而成的产品,亦创烧于元代景德镇窑,是元代景德镇窑的重要发明。其色彩青得翠蓝,红得娇艳,二者互相衬托,相得益彰,取得了极佳的装饰效果。它的出现,丰富了我国瓷器的装饰手法,使我国瓷器艺术千姿百态的  相似文献   

6.
汪小红 《丝绸之路》2013,(22):52-53
汪氏文化是漳县独有、突出的文化品牌,在宣传、发展漳县旅游,推动县域经济、文化发展方面有着积极作用。漳县应依托汪氏文化资源优势,争取建成全国唯一的元代王侯文化保护和展示区。  相似文献   

7.
刘光煜 《丝绸之路》2014,(10):17-19
巩昌汪氏家族是跨金、元、明三代的显赫家族,传世最久,影响巨大。1972年,汪氏家族墓葬群发掘出土了大量文物,其中南宋官窑粉青釉葵口长颈多棱瓶尤为珍贵,在陶瓷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对于认识汪氏族源也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王含梅 《丝绸之路》2012,(10):12-13
汪氏家族以军功崛起于金夏战争之际,兴盛于元朝,延续至明代。史学界对此家族的历史褒贬不一。以军功起家的汪氏家族文化特征大致有三点:文化多元,蒙汉一家;文武兼备,重视文教且数代不衰;同时,对陇右文化的推动作用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9.
杨道以 《收藏家》2000,(12):46-49
江西高安以土二十多件器精纹美、色釉皆佳的窖藏元代青花釉里红瓷器精品而饮誉海内外。殊不知此窖藏出土的古瓷精品,除首推青花釉里红瓷之外,亦有一批景德镇窑生产的元代白瓷、浙江龙泉窑生产的元代青瓷等,同样极具文物价值和艺术魅力,其中部分精品在国内外亦属罕见之物。本文仅以《高安窖藏元代白瓷》为题,略述己见,以求教于专家。白瓷烧造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我国古代六朝的北齐,唐代则是白瓷生产的成熟阶段,之后有辽代白瓷、宋代定窑白瓷、磁州窑系白瓷、景德镇青白瓷以及元代卵白瓷、明代甜白瓷、德化白瓷等,形成了我国白瓷系统。白瓷和青瓷、黑瓷,都是同一种原料烧造的,因为所有的制瓷原料,都合有一定量铁的成分。含铁的坯和釉,经过还原焰焙烧  相似文献   

10.
<正>成熟的青花瓷器出现在元代的景德镇。它与釉里红、颜色釉瓷(主要是白釉和蓝釉)一起,成为了元代景德镇崛起的新品种。成熟青花、釉里红瓷器的烧成,使中国绘画技巧与制瓷工艺的结合更趋成熟。在其后的明代至清早期的数百年间,青花瓷器一直成为景德镇瓷器的主流品种,不仅在国内宫廷和百姓生活中广泛使用,并且大量出口外销。元青花瓷的胎由于采用了"瓷石+高岭土"的二元配方,使胎中的SiO和AlO含量增高,烧成温度223  相似文献   

11.
湖田窑考古新收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着重介绍了景德镇湖田窑元代遗址最新考古发掘的材料,并通过对这些新材料的研究,认定湖田窑址所代表的窑场可能是元代浮梁磁局所属的官府瓷器作坊之一.除日用瓷外,建筑用瓷也是其主要产品。在釉色品种上,有青白釉器.卵白釉器、白釉器、黑釉器、青花、釉里红和低温彩瓷等。  相似文献   

12.
1980年11月高安县博物馆在江西第二电机厂扩建工程中发现一处窖藏文物。窖藏位于高安县城的锦江南岸的斜坡上,窖顶端距地表1.6米,窖穴呈圆形,直径1.3米,深度约0.8米。这是一处规模较大的窖穴,内有陶器1件,铜器4件,残铁器2件,瓷器240件。瓷器中有青花瓷19件,釉里红瓷4件,龙泉青瓷168件,钧瓷3件。高安窖藏文物是非常珍贵的,特别是景德镇生产那23件青花和釉里红瓷器的发现,不仅是我省,同时也是国内的一次重要发现。“完整无缺的元代青花瓷在世界上是为数不多的,据说有二百件左右”。建国以来我国出土的元代青花瓷器,见于报导的仅30多件。江西在此之前见于报导的元代青花瓷仅13件。此次,高安县一次出土青花及釉里红瓷器23件,确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为祖  相似文献   

13.
杨道以 《收藏家》2000,(7):56-59
1980年11月发现的江两高安元代窖藏,在中国陶瓷考古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它不仅为世人展示出非常罕见的中国元代景德镇窑创烧成功的成熟肯花瓷,釉里红瓷以及青白瓷、卵白瓷的迷人风采,给无数观赏者以高档的审美享受,为研究元代景德镇陶瓷生产工艺提供了极为宝贵的实物资料,而且此窖藏还同时出土168件元代青瓷,经专家鉴定均属浙江龙泉窑产品,其中大部分属国家珍贵文物,其历史、艺术、科研价值均不可小视或低估。为此,笔者仅以“高安窖藏元代青瓷”为题,  相似文献   

14.
元代京兆贺氏与其他汉人官僚家族仕宦之比较吴海涛京兆贺氏是元代至为特殊的一个汉人世家。然迄今为止,笔者尚未发现有对此家族进行专题研究的著述。因此,笔者试着将京兆贺氏家族与元代前期其他汉人官僚家族的仕宦情况加以比较。从蒙元时代特色去观察贺氏家族的兴盛,将...  相似文献   

15.
《新安旌城汪氏家录》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汪庆元 《文献》2003,13(4):28-35
<新安旌城汪氏家录>为元代徽州家谱,藏安徽省博物馆.该书已为<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史部>著录,但学界对其内容尚不甚了解.本文在此略作介绍,并就其编撰体例、史料价值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1972年在甘肃漳县出土的汪氏家族墓葬的文 物作了简要梳理,并对其族属问题进行了讨论,进一步突出了其研究 价值。  相似文献   

17.
甘肃漳县,位于甘肃中南部,古称武阳,最早建县于东汉建初元年,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县内遍布从新石器时代到红军长征几千年间的文物遗址百余处,特别是元代“三王十国公”汪氏  相似文献   

18.
王承旭 《收藏家》2013,(3):47-52
(二)窖藏其他瓷器艺术研究元代作为中国陶瓷发展史上一个承上启下的时代,景德镇瓷器生产进入最繁荣的时期,这一时期景德镇工匠除了创烧出举世瞩目的青花瓷外,还创造出釉里红瓷、卵白釉瓷、霁蓝釉瓷等新产品,都具有里程碑的意义。繁昌元代窖藏不仅出土了15件珍贵的元青花,更是出土了比元青花更为稀少的3件霁蓝釉瓷器和4件卵白釉瓷器,同样风格独特,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研究价值。1.元代霁蓝釉瓷器:元代景德镇成功创烧的高温霁蓝釉,为高温石灰碱釉,是用和青花相同的钴料,直接拌入釉中,施于器物表面,一次性烧成。  相似文献   

19.
浙江龙泉市出土的元代胡堂墓志涉及王氏高丽史籍有载的梁载、洪彬、崔濡等三人以及元末处州集团重要人物胡深及其家族发展史迹,对于研究元丽关系史、元代浙东地区士人家族发展史等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三)元代景德镇瓷器简述过去人们对于元代瓷器,多认为粗糙而不加重视,其实这是一种片面的看法。元代瓷器一般说来,可以说是"粗者甚粗,精者颇精"。这种情况和宋代瓷器粗精并存基本上是一致的。例如北方一些地方窑的产品,象白地黑花、白釉及黑釉器皿很少有过去那样精美,但是南方的景德镇窑和龙泉窑等不仅未断烧造,而且在以前的基础上有所发展。特别是景德镇窑在当时没有受到很大的破坏,同时又集中了各地的工匠,在技术上更加全面。产品中以青花、釉里红、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