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錞于,是我国西南地区古代民族具有代表性的一种乐器。錞于的铸造始于春秋,绝于东汉魏孝武帝被高欢所逼西迁,在那“雅乐废缺”的年代,“自蜀得之的錞于,已成为绝世古物。”但个别民族直到宋代还有铜鼓与錞于合奏的风俗,总之錞于使用的历史时间很长,流传地域也较广,然而汉水流域发现甚少,安康出土的这件虎钮錞于,可谓初见。这件虎钮铜錞于,是一九七四年在安康  相似文献   

2.
今年七月三十日,利川县凉雾区农民方宗田在自己的责任田里发现一件造型精致、保存完整的古代巴人军用乐器——虎钮錞于。此件錞于用青铜铸成,高62厘米,腹径42厘米,重18公斤。顶部虎钮佇立,栩栩如生。经初步鉴定,此件錞于为战国早期巴人遗物,距今2000多年。此件錞于在利川出土为研究古代巴人在鄂西的活动提供了重要实物证据。錞于出土后,方宗田同志主动向  相似文献   

3.
贵州省博物馆藏有一组錞于,是1962年2月于松桃苗族自治县长兴区木树乡出土的。当时共出土錞于五件、残钲一件、残甬钟一件,除其中一件锌于残损过甚,未能保存,其余都由我馆征集收藏。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四川渠县城坝遗址出土的錞于、钲、钟一组青铜乐器做了相关分析,研究发现:这组乐器属铜锡铅三元合金,錞于、钟含有微量砷;均采用范铸法分批、分部件浇铸而成,各部位合金比例不尽相同,錞于的合金比例差别较大。通过微痕信息观察,器身上的部分巴蜀符号为刻划成型而非铸造;器物用途可能仅为陪葬品而非实用器。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四川渠县城坝遗址出土的錞于、钲、钟一组青铜乐器做了相关分析,研究发现:这组乐器属铜锡铅三元合金,錞于、钟含有微量砷;均采用范铸法分批、分部件浇铸而成,各部位合金比例不尽相同,錞于的合金比例差别较大。通过微痕信息观察,器身上的部分巴蜀符号为刻划成型而非铸造;器物用途可能仅为陪葬品而非实用器。  相似文献   

6.
四川涪陵小田溪出土的虎钮錞于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1972年,四川省博物馆、重庆市博物馆及涪陵县文化馆在涪陵小田溪清理和发掘了三座墓葬。小田溪二号墓除出巴文铜器之外,又出虎纽錞于一(见本期《四川涪陵地区小田溪战国土坑墓清理简报》图二一)、钲一(同上图七左)。錞于形制特小,无纹饰。钲亦较小,上有巴文作(?)形,下并列二篆文"王"字。錞于与钲同时出土,过去在安徽宿县和寿县都曾发现过。《国语·晋语》卷十一(赵宣子曰):"是故伐备锺鼓,声其罪也,战以錞于、  相似文献   

7.
最近承蒙湘西朋友告知,在湘西的大庸、吉首、靖县又新发现了一批虎纽錞于,个别錞于上还有一些图案符号.这样,在湘西一带先后发现的虎纽錞于,据统计,其数量近四十件,这些古代青铜乐器在湘西地区的陆续发现,对研究我国古代南方的民族和湘西的古代历史等问题提供了可靠的实物依据.本文试就新发现的这批虎纽錞于作些简要的介绍与论述;并向专家和同志们求教.  相似文献   

8.
1981年8月,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县万溶江公社双合大队第五生产队社员在黄土园的麻园整屋场时,掘出一个窖藏,出土虎纽錞于四件、铜壶一件。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四川境内出土或传世錞于述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川境内出土或传世錞于述略幸晓峰已知四川境内出土或传世障于14件,其中环钮于1件,小障于(明器)1件,虎钮于12件。小于是1986年4月成都无线电机械工业学校基建工地出土。通高7厘米,同出一批战国青铜器,定为明器①。文献记载四川发现于两例。《周书·卷...  相似文献   

10.
1982年6月,北京市文物工作队在朝阳区拣选到一组5件铅质供器。据调查出土于朝阳区,当时已残破。后经修复,收藏于北京市  相似文献   

11.
1960年至1965年间,湖南省博物馆从长沙废铜仓库拣选的文物中,有十六件铜钺,形制、纹饰都显得特殊。1974年长沙树木岭1号墓和1975年长沙南塘冲15号墓中分别出土一件铜匕首和一件褐釉陶三足罐,在数千座楚墓的出土物中也属仅见。这几件文物很可能是东周时期居住在两广地区的越族的文物,特介绍如下。 (一)钏钺:共十六件,分别来自道县、  相似文献   

12.
《文物》2016,(11)
江苏盱眙大云山西汉江都王陵一号墓出土有一件鸟虫书青铜錞于(M1K16∶395),整体呈椭圆筒形,器形硕大,纹饰精美,属典型的战国时期的越国器。鸟虫书铭文位于筒体边缘脊线两侧,单字印模逐个抑范而成,共4行,每行16字,共计64字。铭文不能通读,仅作为装饰。该錞于为了解战国时期越国的青铜器制造技术,特别是铭文制作方式,提供了新的资料和认识,同时也为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印刷术的活字模技术找到了源头。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在江苏镇江地区各县都陆续零星发现不少青铜器并为我馆所征集,有的经过调查明确其具体出土地点或有伴随出土物,而多数拣选於当地废品收购站。这些青铜器具有浓厚地方色彩,为关注江南青铜器研究的同志所重视,作为原始资料它们尚未正式发表过,这里统一分类加以介绍,供同志们进行研究。 一、器物介绍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浙江海盐黄家山、杭州余杭、半山石塘等多处墓葬出土原始瓷乐器,器形主要有甬钟、錞于、句鑃、镈钟等,礼制瓷乐器作为随葬物,为研究先秦埋葬习俗提供了实物证据。21世纪以来,先秦时期瓷乐器考古现有许多新进展。除浙江贵族墓继续发现外,在江苏无锡鸿山大墓亦有数量可观、质量极佳的瓷乐器,同时遗址中也陆续有出土。瓷乐器考古及分析为其产品产地溯源以及先秦时期礼乐等级制度、葬俗特征、越国音乐文化等维度的研究都提供了新材料。  相似文献   

15.
摇钱树是东汉时期墓葬中的随葬明器,它的出土主要集中于四川地区,在云南、贵州一带也有发现。由于保存不易,仅见残片和树座,而少见完整摇钱树。据统计,目前全国保存完整的仅见四川的七株:绵阳、广汉各两株,彭山、新津、三台各一株。1985年3月,三台县文物管理所从本县灵兴镇供销社废品收购站,拣选出一株摇钱树散片。后经调查,知该物出土于该镇二村3队胡家东汉后期崖墓内。该墓规模不大,单室,长约3.5米,宽约2米。出土时树座已被村民损毁。经修复,配上该地区所出土陶座,即成现貌。该器由树座和树体两部份组成,通高1.41米,体…  相似文献   

16.
錞于述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錞于是我国古代一种青铜乐器,相传春秋左丘明所著的《国语·吴语》上就有"王乃秉枪,亲就鸣钟,鼓丁宁、錞于、振铎,勇怯尽应,三军皆哗,釦以振旅,其声动天地"的记载;《周礼·地官》"鼓人"条有"以金錞和鼓"的说法。而南北朝时,錞于  相似文献   

17.
1989年7月14日,万县甘宁乡高梁村7社村民发现铜器,当地政府报告了县文化主管部门,笔者当即到出土地点调查。甘宁乡东距万县市30公里,瀼渡河从北至南穿过平坦的甘宁坝。这里是三国时东吴甘宁将军故里,故有此名。出土器物为一件青铜虎纽錞于(图一、见封底)和一件四环纽罍盖,发现时被卡在甘宁坝西侧山地溪沟旁的巨石缝隙中。在调查中得知,此处小地名叫六岗口,似与军事活动有关。这是继三十年代万县发现过于后又一次出土同类器物。离此不远的观音岩有一清光绪十二年修路碑,碑文中有“观音岩地属幽径而道居要津,左通三正铺,右达高峰场,下至瀼渡河,实陆路通衢”。  相似文献   

18.
先秦铜铎及其相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铜铎与甬钟、纽钟、鎛钟及钲、錞于一样,是先秦时期先民们创造的一种青铜乐钟。它在历史上出现的时间虽较其他几种乐钟略晚,但沿用的时间并不短。《古今乐录》云:"凡金为乐器有六,皆钟之类也:曰钟,曰鎛、曰錞,曰镯.曰饶、曰铎。"可知在"钟"这个总的名称下,实包含了若干(至少六种)不同的青铜乐器。  相似文献   

19.
位于秦宫遗址西南的长陵车站,在疏浚地下水道时,于排水沟侧壁出土半两钱6.7市斤,共460余枚。这批钱内涵丰富,经逐一实测,获得大量数据(见附表)。长陵车站出土半两钱,规格纷杂,经过拣选,大致可分四类。第一类,制作较整齐,共有330枚。直径最大3.9,一般在3.5厘米左右;枚重最大12,  相似文献   

20.
为了迎接全国文物工作会议的召开,检阅建国以来我国文物工作的成果,文物局委托故宫博物院举办《全国拣选文物展览》。展览的范围是建国以来各地拣选文物的成果,包括古代、近代文物、革命文物、民族文物、外国文物、以及珍贵图书等价值较高或在拣选中具有典型情节、有教育意义的文物。同时在展览中,对拣选文物的有功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