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钟先生策划和主持的《中国民俗史》这部六卷本大著,前后历时八年,现在出来了,完满实现了钟先生生前的设想和计划,可以把这本书看作是钟老晚年学术思想的一个结晶。这本书理应是我们民俗学学科的一部支柱性的著作。  相似文献   

2.
今天来参加中国民俗史六卷本的首发式暨研讨会,回顾钟老所走过的学术人生,既感高兴,也感到沉重。我想说:钟老在新中国成立后的53年治学生涯中,对民俗学学科发展所作的贡献主要靠1970年代末至去世前的这20多年时间。  相似文献   

3.
首先,今天参加这个会,我和大家有一个不太相同的,特别和萧放教授比较起来,有点不太一样的感触。面对这套书,我更多感到的是一种歉疚。钟老在安排这套书工作的时候,从开始拟作者名单的时候我都在旁边,他希望我把明清卷承担下来,因为知道我做明清史,又跟他学民俗学,做民俗学意义上的民俗史有点优势,现在这套书的作者具有这种学科背景的可能只有萧放,所以他希望我能承担这一卷。  相似文献   

4.
翻阅着案头《印度尼西亚古代史》一书的样本,心里总觉得这是一部沉甸甸的著作,这不仅由于它的部头大,上、下二册,共计72万字;而且学术性强,是一部有份量的学术专著;更因为这部作品,凝结着作者晚年的全部心血乃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所以,我不能不怀着虔诚和崇敬的心情,向读者介绍和推荐这部在逆境中写就的作品。  相似文献   

5.
《文史通义》是在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一部书,也是我喜欢阅读的一部书,但这书也确实不好读。我喜欢阅读,是因为它有功力,有见识,提出来的问题耐人寻味。说它不好读,因为它涉及的学术领域相当广泛,它有多方面学术渊源的继承关系,还有作者所处时代之特定的政治环境和学术环境以及作者所特有的表达形式和语言。读这部书,是须下不少功夫的。叶瑛教授的这部《校注》,对于阅读《文史通义》,提供了不少的帮助。  相似文献   

6.
从《清儒学案新编》说到中国文化——访杨向奎先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8年3月16日,我们有幸访问了杨向奎先生。近几年来,杨先生正在编撰的《清儒学案新编》工程浩大,史学界关心他工作的进展。我们请他先谈谈这部书的撰写情况。这个话题引起杨先生的许多感慨。他说:我撰写这部书的目的,是要对清代学术思想、哲学思想作一番总结。我认为我应该写成这部著作。不然的话,以后这套学问就恐怕没有人去做了。可是,第一件难事是借不到书。  相似文献   

7.
黄涛 《民俗研究》2009,(1):49-51
刚才翻看这套厚重的《中国民俗史》,看了钟老的序言很有感触。他的语言很浅显,但道理讲得很精辟。比如讲田野调查的重要性,我也多次向学生强调这一点,但是道理总是说不这么到位、这么警醒。  相似文献   

8.
我准备写《洪承畴传》时,对洪承畴并没有一个固定的看法,只是想先翻翻材料再说。通过收集大量资料,我对洪承畴才有所了解,也才逐步形成现在书中的这些观点。当然,在形成观点的过程中,现代清史专家们实事求是地叙述涉及洪承畴和这段历史的文章、著作,也给我以启发和信心。于是,我终于下决心写这部书。书出来以后,得到史学界一些专家的首肯,尤其是清史专家,大多同意我对洪承畴的评价。记得著作出版后,我首先送给一位大学时代教过我的教授,几天之后,就得到他的回信,信中说:“你这部书可以改变世俗的传统观点。”事实也正是这样…  相似文献   

9.
<正>昨天刚买一部书,名为《年华录》。从出生,到离世,一一排列各个年龄里的名人逸事。排到八九十岁以后,逸事殊少,多徒存乡里姓名而已。旧说以为人生七十古来稀,惟仁者寿,故已毋须旁及其他。这部书的作者,是陈桥驿先生的浙东乡前辈,有清一朝的博学鸿儒,宁波人全祖望。听到陈先生去世消息时,我正翻看这部书。  相似文献   

10.
刘浩歌 《神州》2012,(1):60-63
王彦善先生的诗、书、画在大陆省内外不少地方乃至一些外宾、港台颇有名气。说起诗、书、画,我想对王彦善先生的官品、人品首先解读。王彦善先生是一位朴实又有奋斗精神的宁阳人,泰山的灵气泰山之阳的沃土养育了这个农家子弟和宁阳小山村。我曾经不止一次地听到朋友们说,王彦善有读不完的诗、书、画人生。我觉得,并不是这  相似文献   

11.
许晨 《南京史志》2014,(12):22-22
记得小时候看过一本手绘书,书中记录着一个小女孩在成长过程中和妈妈之间发生的一些事情,但是却只画到了女孩开始上小学,后面就都是一些空白页,这本书……没有结尾? 我对此很是疑惑,不解的我曾拿着书去问过妈妈,妈妈只是笑着抚摸着那些空白页,对我说:“会有的,以后就有了。”我总觉得妈妈的话也许有着什么意思,但年幼的我真的体会不出。渐渐地,那本书被埋没在了生活的种种喧嚣里。  相似文献   

12.
陈宇 《神州》2011,(24):61-62,60,63,113
苏东坡说,"论书兼论平生",这是中国式文艺批评的一种方式,因为中国艺术讲求积累,讲求艺如其人,所以这种品评模式就变得非常适合评论中国艺术了。我非常注重一个艺术家的出身,这倒并不是说注重他的身份,而是注重他的艺术与学术的经历与门径。我觉得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一个人的学术门径与经历往往会产生独立与独特的艺术观念。说起张维忠,我们最早相识于在四川成都举办的"世纪书  相似文献   

13.
我看到前言,就感觉到有些内容钟老在当年就跟我们讲过。我有三点感言: 第一,这套书的出版,奠定了民俗学学科的基础,填补了传统历史学科的空白。传统的历史学科关注的是历史的重大事件重大人物,日常生活反复出现的生活事象往往被忽视。这个问题不仅在中国有,西方也有。  相似文献   

14.
此所谓“再论老子”,不是说我过去曾论述过老子之为人及《老子》这部书,是指自本世纪二十年代初到三十年代中叶,有许多著名的学者曾经讨论过老子这个人和《老子》这部书的年代及其思想内容。虽然如此,但有关问题并没有彻底解决,建国以来,关于《老子》这部书所表现的思想内容,大家意见也并不一致,所以现在我“再论老子”。在本年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第二期中有李尚英同志整理出我的《论基础科学》一文,曾经论及老子,其中说: 申和吕是先楚而称王的国家,不是始于西周而是更早。申吕,太岳后,姜姓;而楚  相似文献   

15.
汉画研究的力作———读黄明兰、郭引强著《洛阳汉墓壁画》冯其庸黄明兰、郭引强同志的《洛阳汉墓壁画》出版了,这是汉画研究方面的一件大事,也是学术界的喜事。我匆匆地读了这部书,越读越感到有兴趣。我有三点感受:第一,这部书的学术性较高,概论部分是一篇非常有见...  相似文献   

16.
正亲爱的心曲姐姐:你好!我是上初二了,父母很宠爱我,可是最近我觉得他们对我不似从前好了,昨天中午他们让我午休,可是我没有马上做,而是看了会漫画书,爸爸过来就把书给撕了,还说我看的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我可是借的同学的书,怎么跟人家交待啊?我当时很生气,就和他们吵架,爸妈也很生气,他们说我不懂事、  相似文献   

17.
心曲 《南京史志》2014,(10):72-72
亲爱的心曲姐姐:你好!我是上初二了,父母很宠爱我,可是最近我觉得他们对我不似从前好了,昨天中午他们让我午休,可是我没有马上做,而是看了会漫画书,爸爸过来就把书给撕了,还说我看的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我可是借的同学的书,怎么跟人家交待啊?我当时很生气,就和他们吵架,爸妈也很生气,他们说我不懂事、  相似文献   

18.
《百年潮》2016,(6)
正1984年,我从北大毕业,在北京化工学院(现为北京化工大学)管理系资料室工作。一天,系主任蔡建新把我叫到办公室,指着一个高大健硕、温文尔雅的老师向我介绍说,这是成思危老师,刚从美国回来,化工部财务司请他帮忙从美国买了一万美金的英文原版书,大约300本。主任给我说现在这些书已经海运到了天津新港,需要我们用车把书从那里拉回来,系里  相似文献   

19.
《百年潮》2020,(4)
正最近,有幸得到一本由欧阳坚同志主编的《南梁革命根据地史》,翻阅开来,深深被这部难得的革命史书所吸引、打动,在三天内一气呵成地读完,一扫之前对南梁革命根据地历史的乏知,在精神世界里立起了一座南梁丰碑,油然而生对这一神圣革命福地的敬仰之情。我深切感到,这是值得广大党员干部、青年学生、普通读者认真阅读的一部革命史书。梳理一下读《南梁革命根据地史》的认识与感受,觉得其既具诸多革命史书的共通性,  相似文献   

20.
“很多人跟我说,你就差一部戏,这句话说了7年了。自从我演完《白蛇传》里的小青,就在摇摇欲坠地等这部戏,可这部戏7年来都没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