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1981年5月陕西省兴平县汉武帝茂陵东侧一号无名冢从葬坑内出土"阳信家"铜器,1982年第9期《文物》发表了该冢从葬坑的发掘简报。同时发表了《谈"阳信家"铜器》的文章,对"阳信家"铜器作了深入细致的研究,读后深受启迪。但有些意见,笔者不敢苟同,不揣浅陋,提出来就正于文章作者员安志先生及读者。  相似文献   

2.
秦始皇陵东侧第三号兵马俑坑清理简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物》1979,(12)
在秦始皇陵东侧继第一、二号兵马俑坑之后,于1976年6月通过钻探又发现了第三号兵马俑坑。它位于第一号兵马俑坑的西端北侧,两坑相距25米,东距第二号兵马俑坑约120米(图一)。1977年3月至12月对第三号兵马俑坑进行了发掘。参加发掘工作的有秦俑坑考古工作队及秦俑坑考古进修班的全体学员。第三号兵马俑坑面积较小,约520平方米,仅为第一号兵马俑坑的二十七分之一,  相似文献   

3.
在秦始皇兵马俑一号从葬坑前五方的发掘中,发现鼓迹二处.一处位于二过洞T:战车右前角的淤泥层中.另一处位于五过洞T_(10)彩色战车左骖马的后面.  相似文献   

4.
<正>2012年,青岛市城阳区崂山西麓的安乐社区在实施旧村改造时发现一座墓葬。2012年11月~2013年1月,青岛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墓葬及周边范围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工作。发掘墓葬16座,另有灰坑3个、水井1处。墓葬均为土坑竖穴墓,部分墓底有带殉狗的腰坑或脚坑。葬具均已腐朽,根据灰痕等迹象,推测大部分墓葬的葬具为一棺一椁。墓主骨架亦朽,可观察到葬式为仰身直肢葬。填土均较硬,应是经过夯打。葬2012月2013  相似文献   

5.
茂陵从葬坑出土铜器度量衡刻铭试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1年咸阳地区文管会、茂陵博物馆对陕西兴平茂陵一号无名冢一号从葬坑进行发掘,发现了许多有历史价值的文物,发掘简报已在《文物》1982年第9期发表。出土铜器中有十六件刻有记重、记容铭文,为研究西汉度量衡制度提供了新资料。铜器上刻记重、记容铭文,大概始于战国,也见于秦统一之后,而在西汉时风气尤盛。零星出土的器物不计算在内,就目前所见,成批出土的铜器上刻记重、记容铭文  相似文献   

6.
在汉景帝阳陵东侧第16号从葬坑中出土了一枚鼻钮铜印,印文为“大官之印”。从印文来看,这显然是一枚官印。那么“大官”在当时是一个什么官职,它有哪些职能?“大官之印”又怎么会出现在景帝陵的从葬坑中?下面笔者拟根据史料及考古成果谈一些个人的看法,不足之处,请读者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7.
狮子山楚王墓及兵马俑坑发掘后,考古工作者对陵区进行了详细的勘探调查。2018年,为申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制定考古工作计划,徐州汉兵马俑博物馆对楚王陵区历年考古调查及发掘成果进行整合,并进行补充调查,陵园文物分布及整体布局逐步明晰。其中,羊龟山汉墓以及陵区东部从葬器物坑、建筑遗址的发现与清理,对认清狮子山楚王陵园内涵具有重要意义。经过多年调查与发掘,逐步认识到狮子山陵园规模庞大,由楚王墓、王后墓、陪葬墓、兵马俑坑及陶俑组装场所、从葬器物坑群及各类建筑遗址组成。全面系统地认识狮子山楚王陵园的内涵对于研究徐州地区楚王墓葬乃至全国范围内王侯墓葬及陵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汉阳陵从葬坑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0年以来,汉景帝阳陵的考古工作取得了较大成果,为研究西汉帝陵制度提供了丰富的田野资料。其中数量众多、分布广泛的从葬坑的探明和发掘尤为引人注目。特别是90年代后期帝陵东侧从葬坑的试掘出土了各种身份的着衣式陶俑、成群的陶塑动物、各种质地的生活器皿、生产工具等遗物,还发现了印章、封泥等文字资料。设置从葬坑是秦汉时期大型墓葬的特点之一,以前虽多有发现,但因出土器物中的文字资料相对匮乏,限制了对其全面而深入的研究。而上述文字资料的出土,有助于我们对阳陵从葬坑的分区、分类、设置理念、性质、内涵等问题进行更深入的研…  相似文献   

9.
1994年,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喜事重重。3月,是秦俑发现20周年;10月1日,是秦俑博物馆开馆15周年;10月中旬又添一喜──秦俑2号坑发掘现场对外开放。发掘仅七个半月即开放迎宾10月14日上午,在新近建成的秦俑2号坑保护陈列大厅东门外广场,一个将被载入中国文化史册的盛大仪式,世所瞩目的秦俑2号坑发掘现场对外开放典礼举行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李铁映从北京专程前来为开放仪式剪彩。文化部副部长徐文伯、国家文物局局长张德勤和陕西省、西安市负责人以及各界人士千余人,满怀喜悦地出席了开放盛典。2…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为深入了解秦始皇帝陵的整体布局和当时的陵寝制度,对陵园及道路、门阙、墙垣等进行了系统勘探,对K9901、陵寝建筑、从葬墓及兵马俑一号坑等进行了发掘。这些考古工作为认识秦始皇帝陵丧葬礼仪与建筑结构体系等提供了新材料。  相似文献   

11.
什邡荥经船棺葬墓地有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最近出版了由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辑的《四川考古报告集》①,其中发表了《什邡市城关战国秦汉墓发掘报告》和《荥经同心村巴蜀船棺葬发掘报告》,另外还有《涪陵小田溪9号墓发掘简报》和《广元市昭化宝轮院船棺葬发掘简报》。在小田溪以往曾发掘过两批7座墓葬②,此次发掘的9号墓从各方面看与“前两次发掘的一样”。其为巴文化墓葬已无疑问。昭化宝轮院共清理9座墓,“与1954年所出船棺葬处在同一个墓葬区域”。出土器物也“都与该地过去发现的船棺葬所出器物相似”。1954发掘的船棺葬属巴文化③,所以此次发掘的船棺葬属巴…  相似文献   

12.
什邡船棺葬出土一枚"十方雄王"印章郑绪滔1992年元月,在什邡县丝绸厂工地上,发掘21号船棺葬时,在葬坑中除发掘出一批其它珍贵文物外,特别令人惊异的是发掘出一枚"十方雄王"铜质方形印章。这枚印章,长宽为3.5厘米,厚度为0.2厘米,呈方形,背有小园穿...  相似文献   

13.
汉阳陵帝陵从葬坑遗址保护展示厅常年的高湿度环境(空气相对湿度为95%±5%)容易使遗址文物发生霉变等病害。为此本研究以从葬坑遗址保护展示厅15号坑为研究对象,根据基本假设,建立了从葬坑文物保存区域空气流动的二维数学模型,并采用标准k-ε两方程湍流模型和SIMPLE算法进行了数值计算。研究了风幕送风速度和送风仰角对风幕隔离性能的影响,并确定了15号坑适宜的送风速度为1.5m/s、送风仰角为10°。研究结果对高湿环境下如何营造风幕隔离及富氮低氧环境提供了依据,对坑式遗址文物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张军 《文博》2008,(5):11-14
秦兵马俑1974年被发现,1978年发掘工作正式开始,经过二十余年的辛勤努力,考古工作取得了巨大成果:遗址坑总计发掘14520平方米,出土陶俑、陶马约2400余件.其中一号坑发掘8000甲方米,出土陶俑、陶马2000多件,战车20多乘,兵器4万余件[1].二号坑发掘6000平方米,出土陶俑陶马约300余件[2].  相似文献   

15.
双庵的西周晚期人头骨是1977—1978年间由西安半坡博物馆考古队在陕西省歧山县双庵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时出土的。这具头骨标本出自第Ⅳ发掘区第6号探方中。据发掘报告,其葬具为一棺及一椁,随葬品计  相似文献   

16.
汉茂陵“阳信家”铜器所有者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阳信家"铜器出土于汉武帝茂陵东边一号无名冢之南的一号从葬坑。从报告所示的位置图看,一号无名冢应是茂陵的一座陪葬墓,一号从葬坑可能是这座陪葬墓的随葬坑。这批"阳信家"铜器,是继1962年汉长安城西南郊今三桥高窑村发现的"上林"铜器之后的又一次重要发现,它理所当然地受到了人们的注意。编写报告的同志推定这批铜器属于武帝之姊阳信长公主家之物,其说可从。但报告过于简略,论证似欠充分,所以想写一点补充,希望有助于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正> 1976年,在《曙光》集体农庄(顿涅茨克州斯塔罗别舍夫区)修筑水利灌溉设施的地带,在进行保护性发掘期间,发现了一个有趣的晚期游牧民墓穴群〔1,第310、311页〕。在坟丘(直径13米,高1米)的0.15——0.25米深处发现了大量的中等大小的石砾〔见图1〕,它们复盖着坟丘的中心。呈圆形边角的矩形葬坑(2.6×1.8米)位于坟墓的中部,西南至东北走向,呈梯形,槽口不深。梯蹬宽度0.5米,位于葬坑以北,深度距墓表层1.75米。梯口(残余部分高度为0.5米,宽度为0.08—0.12米)修在葬室的南部。墓表层至葬坑底部的深度为2.33米。  相似文献   

18.
秦俑馆在对第二号兵马俑坑正式发掘的同时,对二、三号俑坑间的“四号坑”(原探名废弃坑)的西北隅也进行了清理发掘.保护了发掘遗迹;并对坑的范围作了明显的保护标志.这对于保护遗址遗迹和对秦兵马俑坑一组的全面研究,深入探讨,无疑是一种科学的措举.这个坑钻探发现后,未作过正式报导.袁仲一先生和我在《秦始皇陵东侧第三号兵马俑坑清理简报》结语中写了:“在二,三号俑坑间,还有一个未建成的废弃坑,面积4600平方米,仅有土扩,未发现木构建筑遗迹及铺地砖,也未见陶俑,陶马等文物.这有可能是拟议中的一个军阵.因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暴发,而未能建成.”  相似文献   

19.
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自1980年发掘以来,已有十七年了。其间考古工作者对该遗址进行了多次的发掘和整理,收获很大。特别是1986年夏秋之际,一、二号坑的重大发现①引起了各方面人士的极大关注。当一、二号坑的发掘清理简报公布以后,已有不少专家学者对其年代、性质、意义,乃至一些器物的解释等问题作了一些研究②,并取得了一定的共识。但从近两年诸家的研究情况来看,有些重大问题还存在着不同的看法。现就争论较多较大的问题予以介绍和讨论。一、关于一、二号坑的时代问题关于一、二号坑的时代问题,除一、二号坑发掘简报报导的时代分别…  相似文献   

20.
武夷山竹林坑西周原始青瓷窑址是全国100处第三次文物普查重要新发现之一。2011年,经过抢救性考古发掘,揭露一处保存较好的西周原始青瓷窑炉遗迹。为全面了解竹林坑一号原始青瓷窑址窑业技术遗存状况,2014年,又对作坊区域进行发掘,揭露一处作坊遗迹和一处窑炉遗迹。本文通过2014年考古发掘情况介绍,探讨竹林坑一号原始青瓷窑址作坊遗迹的性质与年代、产品装烧技术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