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 毫秒
1.
十五世纪,随着印度城市中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在印度教内产生了一些其教义反映着市民阶层对封建制度抗议的教派,这些教派,统称“虔信派”。十六世纪传布于旁遮普的锡克教,就是虔信派的一个支派。锡克教的创始人是那那克(1469—1538年)。他出身于刹帝利种性的一个小商人家庭,早年曾在拉合尔经商,做粮食买卖;后供职于旁遮普总督衙门,管理粮仓。在这  相似文献   

2.
有关创教和起会的历史神话是我国民间教派和帮会共同的现象。合理解读这些神话,既是民间教派和帮会研究的任务,也是进一步探明民间教派和帮会历史的一把钥匙。本文抓住“戏剧化”这一关键环节,对明清民间教派和帮会创教、起会历史神话中的“昏(君)奸(臣)与功(臣)”故事结构模式进行探讨,进而用天地会的历史解析其起会历史神话“西鲁故事”的形成过程,力求廓清笼罩在天地会起源问题上的迷雾。  相似文献   

3.
冈仁波齐,被众多教派认定为世界中心;纳木那尼峰,藏语称之为“圣母之山”或“神女峰”,玛旁雍错,被教徒们视为“圣湖”;“拉昂错”,被称为“鬼湖”,是人们死后灵魂到达的天堂。几个世纪以来,这两山两湖地区被虔诚的教徒们尊为“神山圣湖”之地。  相似文献   

4.
光绪二十一年(189),青海循化地区伊斯兰教花寺门定新老派之间发生教派争执,清廷派员查办,捕杀老教派头目及群众十余人,并“枭城头”,从而激怒教民。老教派群众一轰而起,联合新派及循化、河州一带的其他各门定教徒,爆发了声震西北的河湟回民反清起义。清廷闻报惊恐,便星夜调集兵勇。对义军进行“株连捕杀”、“抄没财产”的大屠杀。起义惨遭失败。义军中有一部分是青海海晏握中上五庄的“托茂”人,他们信仰伊斯兰教,为哲赫林耶和虎非耶两大门宦的教民,起义失败后,他们同其他回民义军一起在哲赫林耶“老人家”(大阿匐)马骥和…  相似文献   

5.
中国基督教是在十九世纪从欧美传进来的,欧美各国的基督教由于种种原因,存在着许多教派。欧美各国的传教士来中国传教时,把他们本身所属的教派也一起带了进来,以致在建国前,我国基督教内教派林立,大大小小有数十个之多。 中国基督教徒对于教派的观念一向相当淡薄,很多教徒信教时接受了某一个教派,带有很大的偶然性。如在圣公会办的大、中学校信教,就入了圣公会,如果在卫  相似文献   

6.
犹大福音     
“犹大福音”,古卷的最后一行如是说,此前,这份文本的内容唯有通过斥它为异端的早期教会领袖才为人所知。它抄写于3世纪或4世纪,录自2世纪的原本。它透露了诺斯替教派的隐情——这个教派的非正统信仰曾经在基督教早期盛行一时,结果销声匿迹。  相似文献   

7.
次多 《中国西藏》2013,(4):68-69
觉鄂仲师徒三尊是公元十世纪的人。指的是上师觉沃杰·班丹·阿底峡,其亲传弟子仲敦·杰瓦迥乃、鄂·列白希绕。在唐卡画、壁画作品中,常以上师居中,两位弟子居左右的形式出现,多见于西藏寺院佛堂中。他们三位是创建于公元十世纪的藏传佛教噶当教派的开山人物,噶当教派从此传承,历经几百年的历史,出现了许多著名人物。噶当教派法系开创了最晚形成、而势力最强的格鲁教派的先河。因此,人们习惯上把格鲁教派称为新噶当派。  相似文献   

8.
黎巴嫩战乱不息的历史缘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巴嫩是中东地区濒临地中海的一个小国。人口约350万,面积仅1万多平方公里。1975年全面内战爆发以来,山河破碎,生灵涂炭,昔日具有中东“瑞士”之美称的黎巴嫩成为世界最动荡的小国。导致黎巴嫩动乱迭起的既有内因外由,更有历史的根源和现实的背景。 黎巴嫩是阿拉伯国家中唯一由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两大教派居民组成的国家。从人口和面积看是一小国,但国内却有80多个大小教派、30多支武装力量和260多个政党团体。全国居  相似文献   

9.
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和安顺地区、六盘水市的一些县区,流传着伊斯兰教门宦之一的哲赫林耶新教。这个教派,是在清乾隆(1736-1795)年间,由回族马明心创传于甘肃省循化、河州,后来发展到宁夏、新疆、云南、河北、吉林、山东、贵州等省的。乾隆末年,传教中心移到宁夏。这个教派,是我国伊斯兰教四大门宦(四大门宦即:哲赫林耶、虎夫耶、戛底林耶、库不忍耶)之一。“哲赫林耶”一词是阿拉伯语的音译,原意为“公开  相似文献   

10.
西藏佛教以其庞大的思想体系,丰富的文化内容,独特的宗教形式,严密的组织结构,受到世人的瞩目。活佛转世制度,政教合一制度,庞杂的神灵系统,无上瑜伽密法,佛苯相吸相容,以及井然有序的修学道次第,名目繁多、丰富多彩的宗教仪轨,自成体系、各具特色的众多教派,构成了西藏佛教与众不同的鲜明特征。 佛教有小、大乘之分。大乘佛教又有显教、密教之别。作为大乘佛教,西藏佛教也于其他地区的大乘佛教流派一样,在显教见地方面,各教派所共同追求的最终目的是大乘中显胜见。如果说  相似文献   

11.
霍尔王的传人雍仲嘎瓦巴桑罗布""在藏语中叫"雍仲",是象征坚固不摧,永恒常在的符号,是酉藏本教祖师顿巴辛绕所创教派的标志。西藏自治区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主任中,有一位引人瞩目的人物─-雍仲嘎瓦。雍仲嘎瓦先生出身于煊赫隆盛、锦衣鼎食之"霍尔王...  相似文献   

12.
噶举派是西藏佛教后弘期形成的一个颇具影响的教派。“噶举”是藏文的音译,又译作“噶居”等。“噶”是佛语或语旨之意,“举”是传承之意。可解释为一切护持佛法之三藏四续的传承,就是佛语继承者之意,也可旨教授传承者之意。第一种解释可通指佛教的一切传承和流派,因为佛教总源于佛陀之语录。第二种解释专指西藏佛教噶举派,因为噶兴派的四大语旨教授(又译四教诲)等殊胜教法源于底洛巴祖  相似文献   

13.
青帮的辈份制及二十四个辈字之由来一直是帮会研究中悬而未决的问题 ,罗教、大乘教的道统和辈份制问题则是民间教派研究中尚未被注意到的空白点。本文将明清历史档案资料、民间教派宝卷与当代调查资料相结合 ,进行深入考证 ,解决了上述问题 ,并为揭开青莲教、金丹道、一贯道道统由来之谜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14.
阎泽川 《文史月刊》2012,(10):41-41
“班禅”是西藏喇嘛教黄教教派的两大领袖之一(另一个是达赖)。  相似文献   

15.
风中的祷文     
印有经文的“风马”经幡,据说最早出现于噶举教派寺院的旗绳上。藏传佛教主张信徒循环往复地诵念经文,特别是六字箴言(即观音神咒“嗡、嘛、呢、叭、咪、哞”),因为这六个字被认为是一切经典的根源,只要反复诵念,便可以积累功德,功德圆满时就能够得到解脱。当印有六字箴言的“风马”经幡被风吹起时,发出“哗啦哗啦”的声音,仿佛在诵念经文,所以无论寺  相似文献   

16.
对中国宝卷研究有很大影响的学者有两位:一是郑振铎先生,他在《中国俗文学史》第十一章《宝卷》中,把宝卷分为“佛教”和“非佛教”两大类,并认为宋代瓦子(公众娱乐场所)中的“说经”就是最早的宝卷。①另一位是李世瑜先生,他认为宝卷是民间教派的专用经卷,起于明代正德年间罗清的《五部六册》,否定了佛教宝卷的存在。②两位前辈的结论,都与中国宝卷产生和发展的历史不符。  相似文献   

17.
广州协和神学院(CantonUnionTheologicalcol lege)是清末至民国年间广东唯一的一所专门培养基督教高级神职人员的学院 ,在全国10多所与之相类似的神学院中 ,也是较有名气的神学院。一广州协和神学院成立于1914年 ,原名广州基督教高等协和神道学院。设立这一学校的背景是1913年的“穆德会议”。穆德(JohnRaleighMott)是美国人 ,基督教新教国际组织领导人之一 ,毕生致力于基督教各教会教派的合作 ,曾获1946年诺贝尔和平奖。穆德于1913年在上海召开中国基督教全国大会 ,设…  相似文献   

18.
马寿春 《丝绸之路》2005,(12):59-60
人们一定还记得,在美国影片《目击者》中,由好莱坞明星哈里森·福特扮演的警长所保护的小证人和他的母亲,他们衣着素净简朴,言行与众不同,住在与世隔绝的乡间农舍。他们就是拒绝美国现代文明的爱米希人,他们的“世外桃源”位于宾夕法尼亚州南部的兰卡斯特。爱米希人是欧洲瑞士山区孟诺教派的新教徒,为了逃避宗教迫害,于18世纪移居美国宾夕法尼  相似文献   

19.
吐鲁番出土的草编粽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出土的草编粽子,现藏于旅顺博物馆。该馆收藏的新疆地区出土文物,全部系日本大谷光瑞(净土真宗西本愿寺教派第22代长老)派遣的“中亚探险队”先后三次(1902~1904年;1908~1909年;1910~1914年)在我国西北地区,主要是吐鲁番一带采集发掘品。大谷探险队的这批文物因历史原因分散于日本、韩国和中国。留存于中国的文物,除了  相似文献   

20.
关于新疆维吾尔族伊斯兰教教派性质问题 ,学术界有人认为 ,清代前期是苏非派居主流地位 ,而晚近以来的逊尼派是由苏非派转变而来的。本文不赞成此种观点 ,认为有清一代新疆维吾尔社会如同今日一样 ,都是传统逊尼派性质 ,不存在苏非派曾居主流之势 ;清前期的和卓家族虽出自苏菲神秘主义教团 ,但并未改变当地伊斯兰教的传统逊尼派属性 ,进而认为现代新疆那种在宗教礼仪等方面与传统逊尼派有明显差别的苏非派(狭义依禅派 )是清末民初出现于南疆的 ,此前没有此类教派存在的明显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