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哈萨克族有着特色鲜明的文化传统,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学者对哈萨克族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和研究。本文从哈萨克族族源、经济、宗教、教育、社会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对近三十年来我国学术界有关哈萨克族的研究作了梳理。  相似文献   

2.
在哈萨克族长期的发展进程中,形成了具有哈萨克族游牧经济特色的习惯法文化,这些民族习惯法文化在婚姻方面体现得更为明显,对哈萨克族人民的社会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但是在国家法律体系范围内,这些习惯法的存在和作用对国家法律的普及和实施也产生了不和谐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20世纪哈萨克族历史资料的搜集与研究洪涛贾合甫·米尔扎汗哈萨克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是一个勤劳,勇敢和充满智慧的民族。哈萨克族在缔造统一的多民族的伟大祖国的过程中,做出了较大的贡献。哈萨克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增添了异彩。哈萨克...  相似文献   

4.
薛洁 《丝绸之路》2009,(14):46-48
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塔吉克民族都是新疆的世居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生活实践中彼此相互联系和影响,在婚礼仪式上形成了大同小异、争奇斗艳、交相辉映、和谐共融的模式。本文通过描述四民族婚礼民俗文化事象,探讨四民族婚俗的相互交融和影响,以期对中华民族文化认同、民族团结与和谐社会构建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苗丽 《满族研究》2016,(2):21-24
双语教育是主动应对少数民族语文保护问题的重要手段。蒙汉双语教育的维度比较广,已经形成规范和体系,在传承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起到重要作用。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它依附于语言或其他文化载体。蒙汉双语教育对蒙古族非遗保护而言,提供保护过程中的语言基础,促使非遗活态传承,提供文化安全保障,更是非遗保护的有效方式。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时代化保护,蒙汉双语教育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尹玉华 《神州》2011,(26):133
蒙汉双语教学是蒙古族民族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蒙汉双语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整个民族教育的发展水平。地方高职院校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本地区培养高质量人才。通过在高职护理专业进行蒙汉双语教学的实践研究,探索出适合蒙古族地区,蒙汉双语教学模式和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尹玉华 《神州》2011,(11):133-133
蒙汉双语教学是蒙古族民族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蒙汉双语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整个民族教育的发展水平。地方高职院校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本地区培养高质量人才。通过在高职护理专业进行蒙汉双语教学的实践研究,探索出适合蒙古族地区,蒙汉双语教学模式和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8.
素有“天山第一胜景、瑶池不二仙境”美誉的新疆天山天池国家5A级景区,今年“五一”将推出一座集中展示中国哈萨克族民俗风情的文化旅游景点——天池哈萨克汗王宫,这是新疆最大的一处哈萨克文化旅游景点。  相似文献   

9.
哈萨克族主要居住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国哈萨克族人口为1250458人,其中居住在新疆境内的哈萨克人口占全国哈萨克族总人口的99.57%,而其余的0.43%的哈萨克族人口则分布在全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我国的哈萨克族主要聚居于新疆天山山脉和阿尔泰山脉山间盆地以及准噶尔盆地边缘。  相似文献   

10.
民国时期,生活在新疆的哈萨克族分多批迁入河西地区,因寻觅草场、内部纷争、军民冲突、民族摩擦等原因,在甘青新之间又不断流迁.哈萨克族入迁给当地的社会治理带来了一系列挑战.为了加强对入迁哈萨克族的有效管理,民国中央和地方的军政官吏采取了封官笼络、划定牧场、设置专门机构管理、军事弹压、改变生计方式、遣返回疆等措施以消除哈萨克族迁入带来的负面影响.由于缺乏正确的民族政策作为指导,官民之间、民族之间互信不足,政策难以有效执行,哈萨克族与政府、其他民族的关系没有实现和解,直至民国末期,迁入的哈萨克问题一直困扰着民国各级军政官吏.  相似文献   

11.
姜雪 《丝绸之路》2012,(16):35-36
从《史记》开始,正史中就出现了有关哈萨克族的记载,但这些记载都是关于哈萨克族的族源或组成其民族的部族,《清史稿》中才出现明确的有关哈萨克族的记载。这些记载为我们研究哈萨克族的历史问题提供了珍贵史料。据此,我们还可以研究古代史家的民族观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有清一代,达斡尔族在满族文化的影响下逐渐形成了较为广泛的满达双语文化现象,并逐渐形成了在满文字母基础之上的“达呼尔文”文学语言,由此开创了达斡尔族的书面文学之先河。清代达斡尔族的书面文学作品保留至今不多,但从目前所保留的一些作品语言中我们可窥探清代满族文化对达斡尔族文化影响之一斑。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通过对具有多民族杂居特征的新疆巴州焉耆县维吾尔族高中生的维、汉文化认同进行调查发现,在双语教育的背景下,维吾尔族学生具有明显的本民族文化认同与汉文化认同,且对汉文化的认同比较高。文化传播途径主要来自学校教育。说明在新疆开展双语教育是维护民族团结、稳定和谐最有效的举措。  相似文献   

14.
余强 《民族译丛》2008,(1):50-56
从各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双语教育情况来看,西班牙的实践是成功的,并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不过,西班牙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育的发展情况并不平衡。在西班牙少数民族地区中,加泰罗尼亚地区和巴斯克地区借鉴加拿大的少数民族语言浸入式双语教育模式(以下简称“浸入式双语教育”),双语教育制度健全、规模宏大、成效显著,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新中国60多年来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的成就,促进了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在现代化转型中,哈萨克族由传统的逐水草而居的游牧劳动逐步转向半定居、定居的生产生活方式,与之相适应,哈萨克女性生产生活也随之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本文通过对新疆哈萨克族女性民俗变迁的梳理和探讨,分析其民俗变迁的动因,并充分肯定哈萨克族女性在民俗变迁中的作用。这对于促进哈萨克族女性的发展,实现社会性别公平、公正,共同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哈萨克族服饰讲究款式、色泽、图案及实用价值,透出简明、淳朴的乡土气息  相似文献   

17.
朱敏兰  王全德 《攀登》2014,33(4):124-128
本研究采用自制《少数民族青年文化习性量表》对生活在青海省的560名藏族青年和341名蒙古族青年的文化习性进行了对比检验,结果显示藏族青年与蒙古族青年的文化习性无论大、中学生还是男、女群体,在"主流文化态度"以及"宗教信仰"维度均检验出特别显著的差异,在"风俗习惯认同"及"民族语言认同"维度不存在差异。研究藏族及蒙古族青年的文化习性群体差异,对于探寻民族教育中文化认同及文化适应力培养,具有一定的理论及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我国有55个少数民族,族名各异。其由来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一、源于本民族的历史传统。如西北的哈萨克族,其族名是白天鹅的意思,传说白天鹅是他们的始祖。二、反映所从事的生产事业。生活在东北深山密林中的鄂伦春族的族名是使用驯鹿的人;而生活在同一地区的达斡尔族,其族名意为耕耘者,反映他们从事农业的悠久历史。  相似文献   

19.
哈萨克族历来就有“诗歌民族”的美称,阿肯弹唱是哈萨克族的骄傲,是“诗歌民族”的代表。阿勒泰地区阿肯弹唱的演变、历史、弹唱形式以及今天阿肯弹唱艺术给草原人民带来了巨大的震撼力和感召力。  相似文献   

20.
我国东南地区在远古是越族的活动舞台。越族先民所创造的新石器文化,在苏南和浙江地区有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嵩泽文化、良渚文化、北阴阳营文化等,在江西和粤北地区有仙人洞文化、青塘洞穴群、山背文化、石硖文化等,在福建台湾有昙石山文化、大坌坑文化、圆山文化、凤鼻头文化等,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有西樵山文化、贝丘遗址等。 东南地区的古越族从历史记载看,商朝时的蛮或荆蛮大概也包括了越人在内。西周时,越族在东南地区有越、于越、闽等。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越族最先进的一部分在江浙一带建立了强大的越国,共传八代历一百六十多年。战国晚期,有扬越和百越:扬越指分布在扬州地区的越族,即今淮南、长江下游及岭南的东部地区,有时也扩大包括了整个岭南地区。百越和扬越一样,是对当时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