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郭炜 《文史天地》2010,(4):68-70
这是几则耳熟能详的故事,但经作者一串联,便活生生地展现出了一幅蔚为壮观的封建官场的伪装术。那么,这些装的本事在今天的官场是否还有用武之地呢?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历史为线索,对“四库学”的源起、发生、发展的历程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评述,对“四库学”的研究范围和研究内容作了界定和总结,对1949年以后两岸三地四库学的发展情况作了综合介绍,对四库学的未来发展研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3.
贵州历史文化资源丰厚,但挖掘远远不够,从课堂内外两个方面来着手,可以将贵州地方历史资源有效地应用到高校的"纲要"课的教学中。  相似文献   

4.
如果没有当年的大规模建设,使西部的工业、交通和科技基础状况得到改善,今天中国东部与西部地区的差距将更加悬殊。  相似文献   

5.
正确地解读历史,是历史教学的应有之意,也是人生成长的需要。历史材料需要解读,历史事件需要解读,历史人物的活动也需要解读。培养学生正确解读历史的能力,才能达到历史教学的根本目的。不仅名词概念需要准确的解读,人类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活动也需要解读。不仅历史事件的真相需要解读,处在历史事件中的各类人物的行为方式和行为动机也需要解读。不仅历史人物的活动需要解读,历史上丰富的思想理论遗产也需要解读。解读历  相似文献   

6.
我们都知道,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因为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殊不知,在中  相似文献   

7.
2006年12月,根据中日两国领导人之间达成的共识和两国外交部间达成的实施框架,中日两国各10位学者组成中日共同历史研究委员会,就中日历史问题进行研究。2009年12月,委员会宣布第一阶段研究工作结束,并公布了研究报告。研究报告由中日两国学者就共同确定的题目而分别撰写的论文构成。人们一般认为:历史问题是影响中日两国关系发展的重要障碍之一,但什么是历史问题?历史认识的分歧点在哪里?历史认识的分歧是否可以解决?如何寻找解决历史认识分歧的方法?许多问题需要历史研究者予以回答。而此次中日共同历史研究则是回答上述问题的一次尝试,或者说迈出了解决中日历史问题的第一步。本刊拟分两期约请各界学者对中日共同历史研究及其研究报告以笔谈的形式发表意见。  相似文献   

8.
2010年10月31日至11月1日,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历史研究》编辑部和南京大学历史系联合主办的第四届历史学前沿论坛在南京召开。本届论坛的主题是延续与断裂:全球视域下的历史变迁。来自中国各著名高校和科研机构的近50位专家学者围绕论坛主题,展开了激烈而又理性的学术论争。  相似文献   

9.
2011年10月29~31日,备受史学界年轻学子关注的第十二届"两岸三地历史学研究生论文发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成功举办。本次会议由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香港珠海学院亚洲研究中心和台湾政治大学历史系联合主办。来自中国大陆、港澳台地区及日本东京大学的70余名研究  相似文献   

10.
张刃 《炎黄春秋》2014,(10):34-39
说起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报纸,《大公报》当之无愧。但对于《大公报》的评价,却曾有过极大的反差。1949年以后的近40年里,《大公报》被冠以“国民党政学系机关报”“对国民党小骂大帮忙”“一贯反动”的罪名,“清算”、改组。文革伊始,更是首当其冲,封馆停刊,被“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直到80年代中期,才有人解放思想,开始为《大公报》辩诬、正名,首倡者首推李纯青先生。  相似文献   

11.
杨飞 《文史天地》2011,(7):4-10
中国历史上曾有过12个"共产党",这史实知者不多。革命如洪流,真是大浪淘沙!1917年11月7日发生于俄国的"十月革命",使饱受帝国主义列强欺凌的中国人民感到"格外沉痛,格外严重,格外有意义"。在其影响下,为了独立、自由、文明和富强,一部分觉醒的中国人逐渐倾向于社会主义,纷纷效仿俄国组建"共产党",中国遂成各种思潮、运动和体制的试验场。大浪淘沙,在岁月的砥砺下,这些"共产党"有的凤凰涅槃、  相似文献   

12.
正2013年5月11-13日,由中国世界近代史研究会和河北大学历史学院联合主办的"中国世界近代史研究会2013年春季学术研讨会"在河北大学召开。来自全国30所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学术刊物和出版单位的近50名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会议。大会共收到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既有老一辈学者的经年心得,也有青年学者的新锐之作。会议围绕"全球化的历史研究:理论、途径与个案"这一主题展开了广泛且深入的探讨,现撷其要点述之。  相似文献   

13.
由中国华侨历史学会、中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所主办的"中国侨联华侨华人系列讲座"于2013年3月27日在中国侨联新闻发布厅举行。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亚非研究所所长、中国华侨历史学会副会长李安山教授应邀作题为"国际政治中的中非关系:历史、现状与展望"的讲座。中国侨联主席林军,副主席李卓彬,顾问庄炎林、朱添华、李祖沛等出席讲座。中国华侨历  相似文献   

14.
《环球人物》2013,(1):22-28,30,32
2012年12月7日,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23天的习近平首次离京赴外地考察,来到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广东省,第一站选择了深圳。此行一路,他轻车简从,与群众直接接触、亲切交流。12月8日,他来到深圳莲花山,在众多游客注视下,向邓小平雕像敬献花篮。随后,习近平走到人群中,与群众握手,  相似文献   

15.
吴成良 《环球人物》2013,(33):44-47
李敦白的名字对于中国的年轻人来说可能有些陌生,但在上了年纪的人眼里,这位美国人可是大名鼎鼎。他曾在中国生活、工作35年,与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交往甚密,被称为"跻身中共高层核心圈的美国大兵"。  相似文献   

16.
曾鲲化编译的《中国历史》,是20世纪初实践新史学方案之一,不论体例、内容还是插图,皆大量取材于日本明治时期各种支那史、东洋史教科书,贯彻以汉族为中心的民族主义宗旨,在编史架构、新词入史、图像入史等方面深刻影响辛亥前十年国史改造的基本取径,在同类文本中尤具示范意义。曾鲲化是近代中国最早在历史叙事中编织黄帝东迁故事和绘制黄帝肖像者,对20世纪初年"黄帝热"形成具有先驱作用。曾书的时代性很强,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史学的脉动,不仅是一部史学作品,也可视为政治教育读本,然而它本身并没有提供多少新知,只是共享了那个时代的思想资源,最终摆脱不了时尚者易过时的尴尬处境。  相似文献   

17.
2007年,诺贝尔基金官方网站公开了部分诺贝尔奖候选人的资料,在1901—1951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候选人提名的科学家中只有一位华人,他便是被誉为"防疫泰斗"的中国现代医学先驱伍连德。伍连德毕生从事及推动医疗、检疫、医学教育等方面的工作,他把精湛的医术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祖国和人民,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相似文献   

18.
<正>"我们身处其中的这个世界究竟出了什么问题?中国人又如何为解决这些问题作出贡献?"2014年1月,笔者带着这两个大问题,开始了第二次欧洲之旅:在德国不莱梅的雅各布大学,讲授《大历史导论》和《中国古典哲学文献选读》。前一个问题是由"大历史"提出的;后一个问题正契合中国人由来已久的"大同梦",尤其是近来为人们所热议的"中国梦"。尽管这两个问题产生的思想根源不尽相同,但它们之间却存在着某种必然联系,而将它们联系在一起的,正是对人类未来的关切之情。不  相似文献   

19.
傅礼初在《剑桥中国晚清史(1800—1911)》中西藏部分的论述中,沿袭伯戴克“保护关系论”的思路,提出了清朝在西藏仅拥有象征性权威的观点,并基于此观点对相关史事进行了片面化的解读。本文通过对书中观点和史事解读的分析,在吸取傅氏观点和缺憾的基础上,从历时性研究和制度史两方面对清朝的国家构建路径的研究进行了再思考。  相似文献   

20.
类型学是考古学最基础的方法论之一,区系类型学则是中国考古学中一个关键乃至核心性概念。可以说,几乎一切的研究——尤其是像考古学那样首先要面对一堆古代的遗物与遗迹的研究,都由分类和比较开始。但是,明确地将古代遗存类型的演变与人、社会及文化的进化联系在一起而成为考古学的基本方法的类型学,是考古学发展史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