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笄,是古代人民日常生活中一件必不可少的用品,只要是已成年的男女,人人都要使用它。什么是笄?《说文》云:“簪也”。《广雅·疏证》云:“笄……■也”。注云:说文先,首笄也,俗作簪,先簪,  相似文献   

2.
说笄     
吴爱琴 《史学月刊》2007,(1):134-136
笄是我国古代不论男女都常用的发饰。《说文》释其为“簪也,从竹”。《仪礼·士冠礼》:“皮弁笄,爵弁笄。”汉郑玄注曰:“笄,今之簪。”(《仪礼注疏》卷二,十三经注疏本,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950页)可见笄是一种簪发工具,早期称为笄,大概从战国以后而改称为簪。中原华夏民族是一  相似文献   

3.
陈建平 《收藏家》2013,(12):41-46
步摇是中国古代妇女的重要首饰。附着簪钗一起使用,在装饰各类的簪、钗头上,下缀珠玉金饰,插在头上,随步而摇曳生姿,故曰"步摇"。《释名·释首饰》:"步摇,上有垂珠,步则摇也。"说的就是这种情况。早在先秦时期,己经有步摇这种饰物,战国宋玉《风赋》中就有"主人之女,垂珠步摇"的说法。我们从文献中了解到,这种首饰自汉至唐,在贵族妇女中颇为流行。以后历代沿用。一.先秦步摇之探讨关于"步摇"之名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战国宋玉的《风赋》:"主人之女,翳承日之华,披翠云之裘,更披白之单衫,垂珠步摇"。至于早期步摇之形状如何?没有进一步的文字描述。  相似文献   

4.
贺云翱 《南方文物》2006,(1):127-128,122
近年来,南方六朝文物的发现和研究颇受重视,以六朝都城建业和建康(今南京)为中心的一系列考古发现以及成都等地的佛教文物之发现、六朝瓦当研究、南方各地六朝墓葬、六朝瓷器的考古发现和研究等,使得大批过去鲜为人知的文物遗存得以为今人所知所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已先后有《六朝考古》(罗宗真先生著)、《南京六朝墓葬的发现与研究》(李蔚然先生著)、《南京的六朝石刻》(梁白泉先生主编)、《六朝艺术》(江苏省美术馆主编)、《魏晋南北朝考古》(罗宗真先生著)、《六朝都城》(卢海鸣先生著)、《长江中下游历史考古论文集》(蒋赞初先生著)等一批论著问世,极大地促进了六朝历史与文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本文详细论证了明代束发冠,(髟狄)髻与头面的定名和演变过程。认为束发冠始于五代,明代的男子沿袭宋在方巾下掩冠的作风,但戴冠者并不限于男子。妇女在明代多用的是发罩,其名称应为(髟狄)髻。(髟狄)髻是明代已婚妇女的正装。围绕(髟狄)髻所插上的各种簪钗,应称为头面。头面中的簪钗也各有定名。  相似文献   

6.
许辉、李天石编著《六朝文化概论》(南京出版社,2003年7月)的出版,填补了六朝文化研究领域的空白。《六朝文化概论》是江苏省炎黄文化研究会、南京六朝文化研究会共同主持编著的《六朝文化丛书》中的一种,同时也是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五”规划基金重点项目“六朝社会研究”成果之一。通览全书,笔者认为本书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第一,在结构方面,条理清细,脉络分明,布局谋篇颇具匠心。“绪论”统摄全书,首先界定了“六朝”、“六朝文化”的内涵,进而介绍六朝文化的价值,使读者对六朝文化有一个总体的印象。最后一章《六朝文化的历史…  相似文献   

7.
《簪花仕女图》历来被视为我国仕女画的经典之作,其描绘的是唐代装饰华丽奢艳的五位贵族妇女和一位侍女在庭园中闲步、赏花的生活片段。贵妇们头簪牡丹花、海棠花、荷花、蔷薇花、芍药花,反映出不同的人物地位,展现出较高的艺术造诣,体现了当时的簪花艺术。文章在对《簪花仕女图》进行概述的基础上,对画中的簪花艺术表现进行分析,解析画家运用牡丹花、海棠花、荷花等的意蕴所反映出的人物地位,继而分析古代簪花文化的发展、传播,体会文化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感悟中国传统绘画的无限魅力。  相似文献   

8.
吕兆禧生活于明万历时期,早死,有《东方先生集》和《吕锡侯笔记》传于世,并与姚士麟共辑六朝潘岳等人别集十余种,辑佚之功实不可没。《东方先生集》是明代较早出现的东方朔作品辑本,虽有收录过滥之弊,然搜罗之全、校核之精实优于张燮《东方大中集》。本文钩稽了吕兆禧的生平、著述和交游,指出了《东方先生集》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宋吴淑《事类赋注》是一部用赋体写成的、征引富博、体裁特别的类书,其中引证汉魏六朝赋作颇多,将其与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中所辑和相比勘,出入颇多,或可据以辑佚,或可为校勘之资。  相似文献   

10.
<正>《六朝研究》辑刊(半年刊)是由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和南京市江宁区博物馆(中国东晋博物馆)联合主办、《六朝研究》编辑部编辑出版的专业学术刊物。本刊以繁荣学术研究、促进学术交流为宗旨,力图将其办成高起点、国际化的学术辑刊,努力成为推进六朝研究的平台。现设有"六朝史论""考古发现""六朝政治""六朝都市""六朝经济""六朝艺术""六《《六朝研究》辑刊所和所和南京市江宁区博物馆(中国编辑部编辑出版的专业学术刊本刊以繁荣学术研究、促国际化的学术辑刊,努力成论""考古发现""六朝政治  相似文献   

11.
博览·文化     
《神州》2004,(6)
苏童:我不是"红粉"作家日前,作家苏童在同济大学与大学生们进行了一次互动座谈会。座谈上苏童表示,他并不是只写女性作品,也写过大量男性形象。他认为自己只会写女性这个错误印象是影视作品造成的。其实他写过大量以男性为主角的小说,而且自己也很满意,但碰巧被改编成影视剧的几乎都是女性小说,如《妻妾成群》、《红粉》、《妇女生活》、《米》等,今年下半年《另一种妇女生活》也将被拍成电影。  相似文献   

12.
宋吴淑《事类赋注》是一部用赋体写成的、征引富博、体裁特别的类书.其中引证汉魏六朝赋作颇多,将其与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中所辑赋作相比勘,出入颇多,或可据以辑佚,或可为校勘之资。  相似文献   

13.
南京,消失的黑簪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南京是六朝古都,有着悠久的历史,留存下许多历史文化遗迹。1992年和2002年,南京曾经两度制定《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但是随着城市的发展,房地产开发的推进,传承历史、经济、文化、民俗历史信息的南京历史街区成片成片地消失在以旧城改造为名的推土机的隆隆轰鸣声中。2006年6月20日,南京老城南的颜料坊、黑簪巷、牛市、洋珠巷、牙檀巷等23处历史街巷出现在南京市房产管理局发布的拆迁公告里,引起学者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专家学者们奔走呼吁,南京民众慨叹惋惜,虽然反对声不断,但都未能挽回这些历史街巷被拆的厄运。南京老城南依稀留存下来的历史风貌而今已成残留的瓦砾,历史的光影也随之从人们的视线中消散……昔日的黑簪巷,留下的是令人永远找不回的城市记忆。[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走马"、"簪袅"二词,并见于传世和出土文献,然二者之问究竟是什么关系?尚无定论。新近出版的《里耶秦简(壹)》中一方木牍上有"走马如故更簪袅"的记载,据此可以论定"走马"与"簪袅"的关系是:"走马"使用在前,且兼为官称和爵称,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前后,"走马"作为爵称被废止,而"簪袅"作为爵称才开始使用。  相似文献   

15.
整理、网罗亡佚的六朝地理图志是学界辑佚工作重要的领域之一。今人刘纬毅的《汉唐方志辑佚》是目前辑录六朝地志较为全面的著作,但仍存在漏网之鱼。笔者从敦煌类书中筛选出三则对六朝地志书籍的征引,可补扩刘书之失。  相似文献   

16.
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余杭博物馆所撰《余杭小横山东晋南朝墓》,公布了小横山墓地发掘清理的东晋南朝墓葬121座,汉、明墓葬9座,在六朝考古及历史研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意义。121座六朝墓葬没有出土墓志,据此可推断该墓地应为六朝时期吴郡钱唐县临平一带的土著地方豪族家族墓地,墓主有可能为临平范氏。此外,砖印壁画、文字砖以及六朝地方豪族社会等方面的研究尚有较大的空间。  相似文献   

17.
小林正美氏的《六朝道教史研究》 (日文版 ,创文社 ,1990年初版 ;李庆中译本 ,四川人民出版社 2 0 0 1年版 )是研究六朝前期道教经典、思想与历史的一部道教学专著。六朝时期佛、道二教开始盛行并深深影响到中国社会 ,这也是六朝隋唐历史发展的重要方面。另外 ,六朝历史文献传至今日者屈指可数 ,而《道藏》中大量的六朝道典则是尚待中古史研究者发掘的另一庞大资料宝库。因而本书无论对于专门的道教学者 ,还是亟欲扩展六朝文献阅读视野的中古史学者 ,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然而 ,此书又是近十年来国际道教学界颇有争议的一部著作。至今 ,日本…  相似文献   

18.
福克纳是美国著名的南方派作家,其主要著作《喧嚣与骚动》反映了他的妇女观以及旧南方传统道德观和清教主义教条。在当时社会环境下,南方妇女过着非正常的生活。通过从不同角度研究《喧嚣与骚动》中的康普生夫人和迪尔西的不同命运的细节可看出福克纳的女性观:他深刻地同情以迪尔西为代表的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女性,赞扬拥有简单的人性、爱和同情心美德的女性,但也痛恨以康普生夫人为代表的顽固不化、保守落后的女性。  相似文献   

19.
2002年魏晋南北朝史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0 2年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呈现出令人可喜的局面 ,仅出版的著作就有卫广来《汉魏晋皇权嬗代》(山西大学出版社 ) ,谢宝富《北朝婚丧礼俗研究》(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 ,李书吉《北朝礼制法系研究》(人民出版社 ) ,汪波《魏晋北朝并州地区研究》(人民出版社 ) ,范子烨《中古文人生活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 ) ,梁满仓《汉唐间政治与文化探索》(贵州人民出版社 ) ,李文才《南北朝益梁政区研究》(商务印书馆 ) ,章义和《地域集团与南朝政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卢海鸣《六朝都城》(南京出版社 ) ,张承宗《六朝民俗》(南京出版社 ) ,王永平《…  相似文献   

20.
关于六朝都城建康的研究,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就有朱希祖、朱侯父子和刘敦桢等前辈学进行过探讨。但是,由于六朝人留下的第一手史料较少,除正史外,仅在六朝的学作品和笔记小说中有一些记载,或散见于唐宋的类书和地理书籍之中。有关的专史,只有唐人许嵩追记的《建康实录》以及南宋人张敦颐所的《六朝事迹编类》二书。现存的有关方志,最早的也不过是南宋末年的《景定建康志》。20世纪以来考古发现的有关遗迹和遗物等实物史料,除陵墓以外,也很贫乏,迄今尚未发现与建康城址所在地及其变迁的直接有关的资料。因此,在进行这项研究时,有着相当的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