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 毫秒
1.
《文史天地》2002,(2):30-31
至殷晚期,在青铜器物上铸刻文字的风气已经萌始,厉王时期的“小克鼎”,幽王时期的“宗妇鼎”竟然划格布字,即使无格的,字也安顿得很整齐。可见这是用心经营意匠的。甲骨的“错落有致”,是事出无奈,并非着意为之。研究书法与研究其他学问一样,对那些新出现的细节,切莫粗心放过,因为它可能就是新风格的先兆。  相似文献   

2.
《上海博物馆藏甲骨文字》是一部新近出版的甲骨著录书,拓本精良,优于以往。本文介绍了作者依据此书完成的五组甲骨卜辞缀合,复原了历史遗物,表明收藏于博物馆中的甲骨重出拓本亦对甲骨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甲骨文史略     
甲骨文作为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在演绎衍生生化发展而形成现代汉字以及多民族文字的历程中,为传播、普及、发展、弘扬中华文明与中华文化,促成以及巩固由多民族共同捍卫的,中华民族统一和睦团结复兴的岁月长河里,立下了不朽功勋。  相似文献   

4.
仁言 《南方文物》2012,(3):167-179,183
2011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宋镇豪主编的大型甲骨学商史专著——《商代史》,由下述11卷组成,即卷一、《商代史论纲》(宋镇豪主笔),第二卷、《〈殷本纪〉订补与商史人物征》(韩江苏、江林昌著),第三卷、《商族起源与先商社会变迁》(王震中著),第四卷、《商代国家与社会》(王宇信、徐义华著),第五卷、《商代都邑》(王震中著),第六卷、《商代经济与科技》(杨升南、马季凡著),第七卷、《商代社会生活与礼俗》(宋镇豪著),第八卷、《商代宗教祭祀》(常玉芝著),第  相似文献   

5.
在战国楚系文字中,计量数据用或字来表示半。本文认为、当为别字异体。别与半音近,故可读作半。以别用作半,应是楚系文字的一种用字习惯。  相似文献   

6.
"乞丐"在我国上古文字中,最早是以单音词出现的。"乞"在金文字中的意思是乞求、求讨,同时又可用为反义,指给予。"丐"又作"句"(gai丐)。在甲骨卜辞中多作祭祀用词,指向神灵乞求,如"崇雨,句于河",即雨大成灾,  相似文献   

7.
The present paper is a review of the Morphology of Ancient Chinese Writing by LiuZhao and at the same time puts forward some ideas on theoretical problems of the morphology of ancientChinese writing.Firstly,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on Chinese characters should be based upon thedeep-going study of Chinese characters themselves,and a good grounding in the basic skill for decipheringancient characters constitutes the necessary precondition of constructing theories on ancient writing.Secondly,theoretical st...  相似文献   

8.
马晓稳  李红薇 《文献》2024,(1):77-92
缀合是甲骨研究的重要工作,回顾总结甲骨缀合理念、方法的形成历史十分必要。长期以来学界多认为加拿大人明义士是最早有意于甲骨缀合的学者,通过聚焦1933年之前的文献,可以发现这一认识是不准确的。明义士著作中收录的缀合多非原创,大部分因袭自郭沫若。郭沫若的第一版缀合时间应为1929年甚至更早,其甲骨缀合理念与方法值得系统梳理,学术史价值需要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9.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是收藏大宗殷墟甲骨文的公家单位之一,甲骨数量达2023片①。甲骨的来源与入藏,起自20世纪50年代,与郭沫若主编、胡厚宣师任总编辑的《甲骨文合集》编集岁月前后相系,有着厚重的当代学术史印迹,又隐现着前贤矻矻业绩与殷殷操守。追踪考订这批甲骨藏品的来源、流传与入藏事略,可以使人们对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藏甲骨文的文物与学术史双重价值有比较充分的了解,对前  相似文献   

10.
王宇信 《南方文物》2012,(1):107-123
"随着甲骨学研究的深入,不仅要求甲骨文的材料要多,而且还要求材料要‘全’。所谓‘全’,就是把原来本是一版,残碎后著录在不同书中的甲骨缀合起来,使它们‘重聚一堂’"。"甲骨文经过缀合复原的处理,才能找出各辞之间的相互关系,恢复当时的卜辞文例等等,从而成为我们认识商代社会的  相似文献   

11.
12.
高智慧 《丝绸之路》2012,(16):30-32
宋代中国被西方历史学家称为"世界经济中心"。这一时期,人们生活相对安定富足,艺术思想、审美情趣空前活跃,商品货币经济高度发达。这一时期的货币,不仅是中国货币,也是亚洲货币,东南亚、日本、朝鲜均使用宋钱。宋代是中国货币史上最复杂的时期,钱币文化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宋朝的钱文书法多样,篆、隶、行、草、楷五体皆备,且多出自名家之手,还有皇帝亲笔的"御书体"。宋钱无论是数量、种类及文化都创造了中国古钱之最,对后世各朝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3.
李淑芹 《文物春秋》2011,(1):77-78,81
1993年2月,平乡县平乡镇东郭桥村一座古墓葬被盗,平乡县公安局破案后,将追回的被盗文物移交平乡县文物保管所。这批文物共15件,均为元代磁州窑瓷器。本文介绍了其中以书法、文字为装饰题材的6件文物,包括白釉黑花题"蝶恋花"词罐、白釉黑花诗文罐、白釉黑花"仙酒"盘等。  相似文献   

14.
铃木敦  刘正 《南方文物》2008,(3):124-129
现在,根据日本国际标准化委员会(简称ISO)和日本国际电器标准学会(简称IEC)下属的合同技术委员会(简称JTCI)制定的国际性的文字编码规格——“国际符号化文字集合”(简称ISO/IEC10646),来收录全部甲骨文字中的可供选择的文字群进行符号化处理的准备工作,正在由上述该合同技术委员会(简称JTCI)下属的一个叫做“表意文字记录小组”(IdeographicRapporteurGroup,简称IRG)的研究小组进行着①。  相似文献   

15.
台阁体书法是明代的一种特殊文化现象,以字体方正、光洁、乌黑,大小一律为特点。从明代台阁体看,政治对书法的冲击作用巨大,台阁体书法是明朝专制统治的产物,科举制度是台阁体书法形成的催化剂,统治者的好恶是台阁体书法形成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郭沫若和傅抱石是分别驰骋在我国现当代文学和国画领域的两位风云人物,他们一个以诗集《女神》、剧作《屈原》等名作著称文坛,一个以国画《江山如此多娇》、《大涤草堂图》等巨作闻名画坛,而且各自在文学史、美术史上建立了显赫的地位,深受世人瞩目。他们自结识后,惺惺相惜,肝胆相照,彼此尊重,互相合作,历经岁月的考验,建立了深厚的情谊。而傅抱石艺术生涯的后期在中国画坛大有作为,又与郭沫若的支持与激赏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7.
吕强 《巴蜀史志》2011,(5):61-62
建筑及室内设计随着技术和工艺的发展则趋向多元化,表现在当代设计应用中的书法也走向多元化的趋势。其传统书法、现代书法以及美术字体是应用在当代艺术设计的三个主题特征。  相似文献   

18.
金科 《江淮文史》2008,(2):97-101
2007年中秋时节,我应母校淮北煤炭师范学院的邀请,前去为巾文系的学生作题为《人在他乡的文学情怀》的演讲。在母校见到有着“安徽郭体(郭沫若书体)书法第一人”之誉的郜锦强先生时,他一下送给我好几本近年出版的书法著作:《郜锦强书法作品选》、《书法创作指要》、《行书创作概要》、《梅花颂——郜锦强书咏梅诗词名句选》,真令我叹为观止,颇有“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之感。  相似文献   

19.
刘智源 《东方收藏》2022,(12):36-38
写经书法是中国书法艺术中相对独立的书体,西夏佛教文化的活跃,带动其写经书法的兴盛。西夏与敦煌同处“河西走廊”,时空的差异与统一为这两种文化带来区别与联系。本文着眼于西夏写经书法,通过比较西夏与敦煌写经在笔法、结构与书法风格中的异同,进而探寻西夏文写经书法中的敦煌遗风。这是根植传统,立足创新的过程,揭示了西夏文写经书法对于多民族文化的汇聚与趋同。  相似文献   

20.
章草及其书法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草是汉代出现的一种字体。两汉、魏、晋是我国古文字向今文字转变的重要阶段。秦汉之际,秦篆的俗体演变为早期隶书——古隶,古隶的正体逐渐发展为成熟的隶书,即八分;而其草写的俗体则发展为草书,即章草。章草大致形成于西汉宣、元之间,兴盛于东汉、三国及西晋。至东晋,作为今文字新体的行书、楷书、草书全面成熟,隶书及其俗体——章草遂被取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