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救亡日报》介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救亡日报》介绍杨小川《救亡日报》是抗日战争时期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主办的报纸,它实际上是由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依靠进步人士主办的。该报于1937年8月24日在上海创刊后南迁广州,继迁桂林,直至1941年2月28日被迫停刊,日出四版四开一张。一在淞沪抗战...  相似文献   

2.
《救亡日报》社及其印刷厂的旧址张子模《救亡日报》是抗日战争时期在国民党统治区内创建的报刊之一。创办地点首始于上海,直接创办人是夏衍、阿英等一批进步文化人士及其仁人志士。最初创办之际正是“七·七”芦沟桥事变发生后,云集在上海的左翼革命文化工作者,本着热...  相似文献   

3.
<正>《救亡日报》是上海市文化界救亡协会于1937年8月24日在上海创办的机关报。社长郭沫若,总编辑夏衍。报纸广开言路,报道各党各派、各种政治力量的抗日主张和活动,宣传坚持抗战、团结进步,反对投降、分裂、倒退。不少著名政治家、学者、文化人为报纸撰稿,很受读者欢迎,影响遍及西南、华南各省与海外。这份报纸从创刊到1941年2月28日停刊,其间复刊二次,三次迁移社址,体现了文化人士坚持宣传抗战保家卫国不屈不挠的精神。《救亡日报》与广州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第一次复刊就是在广州,但相关记载史料不多,现存的描述也简  相似文献   

4.
在五卅运动中,上海出版了杨杏佛创办与主编的《民族日报》。历年来,史学界对《民族日报》专文介绍的很少,故不揣浅陋,特介绍如下。杨杏佛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是国民党左派,甚受孙中山、宋庆龄等人的器重。在五卅爱国反帝运动风起云涌席卷全国的形势下,杨杏佛在宋庆龄和共产党人的支持下,于1925年6月10日在上海创办了《民族日报》。《民族日报》每日4版8开,6月25日出版第16期后,因受北洋军阀的压迫,人力财力见绌,只得遗憾终刊。该报的通信与发行所是上海华界宝山路天吉里35号。  相似文献   

5.
<正>现代著名作家叶灵凤(1905—1975),成名于20世纪20年代上海著名的文学团体“创造社”。抗战爆发后,他随《救亡日报》从上海迁至广州,广州沦陷后又到香港,从此在香港定居直至逝世。20年代末,因文惹祸,激怒鲁迅,导致鲁迅在多篇杂文中对他猛烈批判,为其封了“新的流氓画家”“流氓才子”的尊号。鲜为人知的是,在日本占领香港期间,他这个“流氓才子”却有过一段特殊的抗日谍战经历。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的第一张日报,是1925年6月4日由瞿秋白在上海主办的《热血日报》。《热血日报》编辑委员会由郑超麟、沈泽民、何味辛等人组成,瞿秋白担任主编并题写报名。报纸8开4版,设有社论、国内要闻、国际要闻、紧要消息等栏目。  相似文献   

7.
张颂甲 《百年潮》2015,(2):40-42
《大公报》是我国历史上最悠久的一份报纸,它1902年创刊于天津,跨越了晚清、辛亥革命、大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全国解放、和平建设等历史时期。曾先后在天津、上海、汉口、香港、重庆、桂林、北京等地出版。随着全国各地相继解放,天津《大公报》易名《进步日报》出版;上海《大公报》保持原名出版;重庆《大公报》改为市委机关报《重庆日报》;香港《大公报》维持原样,始终未做变动,至今正常出版。  相似文献   

8.
1905年同盟会成立后,革命党人逐渐将宣传重心由海外移向国内。上海由于有较好的革命基础和出版印刷条件,加上又有租界可利用,成为这一时期革命报刊活动中心。从1905年至1911年期间,革命党人曾在上海租界出版过15种以刊载时事政治为主的综合性报刊,这些报刊中以于右任创办的《神州日报》和“竖三民”影响最大。所谓“竖三民”,即《民呼日报》、《民吁日报》、《民立报》,因三报报名首字均为“民”,且一脉相承,故简称“竖三民”。以下分段叙述这四种报纸的来龙去脉。《神州日报》———“唤起中华民族之祖国思想”1903年至1905年,由…  相似文献   

9.
黄药眠的新民主主义观主要体现于他1946—1947年间撰写的一组政论文章,即后来结集出版的《民主运动讲话》一书中,此外他1939年于《救亡日报》发表的《目前文艺运动的主流》以及1949年在《文艺生活》上发表的《从五四到今天》中也都有所表述。黄药眠早年受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投身民主爱国运动,曾参加《创造社》从事文学活动,后投身革命并到苏联共产国际工作,回国后曾任团中央宣传部长,不久被捕入狱。抗战期间,长期从事抗日救亡的文化宣传工作。抗  相似文献   

10.
1935年12月9日北平爆发了著名的爱国学生运动。×日为探讨救亡大计,沈钧儒、邹韬奋、章乃器、陶行知、李公补、周新民等十人在上海组织以星期聚餐会形式的秘密小组(简称“十人秘密小组”),旨在讨论救亡大计,即救国会的前身。(《救国会》) 12日上海文化界由马相伯领衔,由沈钧儒、章乃器、王造时、李公朴、邹韬奋、陶行  相似文献   

11.
这是我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驱、中国国民党左派领袖之一、杰出的政治活动家、画家、诗人,被1937年7月27日《救亡日报》赞誉为“世界母性之楷模”的何香凝,于1935年10月在她画一幅《梅花》画作上题的一首诗。这首诗,正是何香凝在漫长的革命征途中威武不屈、贫贱不移的高风亮节的生动、形象的写照。  相似文献   

12.
《国风》创办于九一八事变之后,终刊于全面抗战爆发的前夕1936年.其作者主要是柳诒徵、张其昀、竺可桢、秉志等身处南京、上海等地的东南学人.他们在国难非常时期,积极投身公众领域,围绕《国风》提出了人文与科学并重的救亡主张,尽到了他们"对于国家之应尽责任".《国风》认为日本对华侵略不会仅满足于东北三省,其对中国的全面侵略必将爆发.对此中国必须发扬固有文化,振兴民族精神;开展独立的科学研究,提高国力;注重加强国人的国家观念,动员民众,以巩固国防.与北方的《独立评论》相比,《国风》或有不及之处,但它的救亡主张注意到了民族文化与广大民众对民族救亡的重要,这又是其独特所在,也是其优于前者的地方.  相似文献   

13.
1905年同盟会成立后,革命党人逐渐将宣传重心由海外移向国内。上海由于有较好的革命基础和出版印刷条件,加上又有租界可缓冲,成为这一时期革命报刊活动中心。从1905年至1911年期间,革命党人曾在上海租界出版过15种以刊载时事政治为主的综合性报刊,这些报刊中以于右任创办的《神州日报》和“竖三民”影响最大。所谓“竖三民”,即:《民呼日报》、《民吁日报》、《民立报》,因3报报名首字均为“民”,且一脉相承,故简称“竖三民”。  相似文献   

14.
民国时期,上海的《明星日报》首次发起了评选“电影皇后”的活动,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  相似文献   

15.
正"卖报卖报!新华日报!"还记得这熟悉的报童声音吗?这响彻抗战救亡年代的声音,通过众多影视作品,已刻在几代人的脑海中。《新华日报》是抗战时期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唯一公开出版的大型日报,曾给予前方将士和后方民众极大鼓舞,吹响了抗日统一战线的号角。鲜为人知的是,《新华日报》就诞生在武汉的一栋民居内,并在武汉会战的炮火中度过了一段光辉岁月。炮火中的287期报纸《新华日报》现为中共江苏省委机关  相似文献   

16.
冯玉祥是一位爱国名将 ,在战场上叱咤风云 ,为世人熟知。“七七”事变后 ,冯玉祥赠给郭沫若三首诗 ,据查 ,这三首诗在冯玉祥的诗歌选中没有选进去 ,见于郭沫若任社长的《救亡日报》1937年 9月 12日、13日、14日。1937年“七七”事变后 ,蛰居在日本的郭沫若毅然别妻抛子 ,回国参加抗战。 7月 2 7日 ,郭沫若回到上海后 ,立即由中共长江局为他恢复党籍 ,受周恩来等直接领导 ,以无党派人士的面目开展抗日民主救国的革命活动。9月 7日 ,郭沫若坐车抵达昆山 ,就上海抗战的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趋势采访陈诚将军 ,恰巧陈诚到前线去了。郭沫若不期遇到了…  相似文献   

17.
文武全才的战地女兵作家谢冰莹,1926年冬考入黄埔军校武汉分校,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批女兵中的一员,后被编入北伐军叶挺独立团参加北伐战争。1937年抗战中,担任"妇女战地服务团"团长带领服务团参加淞沪战役,谢冰莹不仅要指挥做好战地伤员救护、后勤运输等工作,还担任了《大公报》《救亡日报》等多家报纸的特约记者,及时撰写战地消息,历尽坎坷的谢冰莹在抗日烽火中演绎自己的人生传奇。  相似文献   

18.
侯波良 《收藏家》2005,(11):35-39
于右任是中国近代报业史上的著名报人、民主革命政治家、杰出诗人和书法大家。于右任(1879-1964年),字诱人,后以“诱人”谐音“右任”为字,以字行,号骚心、髯翁,晚号太平老人;室名有半哭半笑楼、独树斋、鸳鸯七志斋等。祖籍陕西泾阳,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举人。早年参加反清斗争,被清政府通缉后潜逃上海。1906年东渡日本加入同盟会,追随孙中山推翻帝制创立民国。清末民初在上海先后创办《神州日报》、《民呼日报》、《民吁日报》;辛亥革命前夕,三创《民立报》,撰文揭露清廷的昏庸腐败,抨击列强肆意掠夺中国主权,以国家、民族、言论独立、国…  相似文献   

19.
影像志(10)     
《炎黄春秋》2023,(10):49-52
<正>夏光亚,1921年5月生于江苏省泰县,其父早年担任上海《中华日报》发行部主任,1933年病故后,夏光亚随母亲从上海迁回老家。由于生活所迫,读至高一放弃学业,进入于右任创办的《神州日报》当练习生。他受《西行漫记》的影响,一心想投奔共产党。  相似文献   

20.
胡文虎,福建永定中川人,不仅是一位以经营虎标良药著称于世的“万金油大王”,而且是一位古今罕见的、以创办星系报而蜚声中外的“报业巨子”。从1923年至1952年的近30年间,他在国内外先后创办了《缅甸晨报》、《仰光日报》、新加坡《星报》、《星洲日报》、汕头《星华日报》、厦门《星光日报》、新加坡《星中日报》、广州《星粤日报》、重庆《星渝日报》、香港《星岛日报D、《星岛晚报》、《星岛晨报》、按榔屿《星按日报》、福州《星闻日报》、香港《英文虎报》、新加坡《英文虎报》、泰国《星退回报》、《星暹晚报》,并接办了新加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