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鹏 《湖南文史》2011,(7):47-49
那是1973年,我在山西省人事局任职,一位老首长对我说:“咱们晋察冀有个有名的战斗英雄,叫樊金堂……去延安学习,以后到了东北,现在在辽宁。他挨了好几回整,目前下放某地,想回山西来,你帮个忙,把他调回来吧。”我说:“行。”  相似文献   

2.
那是1973年,我在山西省人事局任职,一位老首长对我说:咱们晋察冀有个有名的战斗英雄,叫樊金堂……去延安学习,以后到了东北,现在在辽宁。他挨了好几回整,目前下放某地,想回山西来,你帮个忙,把他调回来吧。我说:行。会上研究通过,然后发个函,不久,这人就带着  相似文献   

3.
1937年11月,我从兰州八路军办事处,来到革命圣地延安,在军委副官处当理发员。 初到延安,在毛主席身边工作,犹如到了另一个天地,这里的天好、地好、人更好。因为工作关系,我有幸接触中央领导同志,我常给贺老总、萧克等领导同志理发,心里格外高兴。首长们对我们这些“小鬼”十分关怀,见了面常常微笑着抚摸一下我们的脑袋,亲切地问我们想不想家?每当这时,我们的心里总是暖融融的。  相似文献   

4.
那天在八宝山,看到凌子风同志安祥地躺在鲜花翠柏簇拥中,不禁想起许多往事。认识他是在1944年秋天的延安鲁艺,西北战地服务团在晋察冀敌后工作多年,回延安来总结休整,都留在鲁艺工作。他潇洒的大个子,高高的嗓门,笑起来那么豪爽。我们同住在一排向南的平房,我和老伴钟敬之住在靠西头,他和石联星结婚时的新房就在靠东头,作为近邻住了一年多。除了集体活动外,日常工作、起居休息都在各自那不到10平米的小屋里,碰面的机会很多。当时延安生活很艰苦,正开展大生产运动,也要大家想办法搞生产。给我印象很深的一件事是他刻制一个毛主席的圆型小浮雕…  相似文献   

5.
郭化若与孙子兵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百年潮》1999,(5)
郭化若将军,是我的老上司。他可以说是八路军、解放军中第一位孙子兵法专家。还在延安时代,有一次郭化若在毛泽东住的窑洞里遇上从重庆回延安的周恩来,周对郭说:“你写的孙子的文章蛮好  相似文献   

6.
我最后一次见伯父,是在3月1日上午,他已安详地躺在灵床上。父亲本想在二月二“龙抬头”那天回乡探望,为的是日子吉利。不想,伯父没有跨过“二月初一”(2月28日)这道槛。伯父的死虽在预料之中,但噩耗传来时我还是不禁涌出两行浊泪;年近七旬的父亲更是老泪纵横,低吟道:同气连枝各自荣,些些言语莫伤情;一回相见一回老,能得几时为弟兄……后便仰面而泣,几近嚎啕。  相似文献   

7.
“85年左右吧,一美国朋友问我,想不想去美国打球。”王立彬“叭叭”抽两口烟斗说,“想啊,怎么不想,就是不敢。”  相似文献   

8.
徐士泰 《安徽史学》2010,(1):114-117
我是1977年秋季从安徽劳动大学政治系毕业分配到省城工作的,前几年曾经回过母校,今年9月又借到泾县公务之便再回劳大.即使如此,我的心情仍然像诗人贺敬之当年回延安似的,"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保塔山",更像久别父母的游子,恨不得一步跨进家门.  相似文献   

9.
刘少奇说:“中央调我回延安.我走了没有问题.在饶漱石同志、陈毅军长领导下.许多同志一定能团结一致,努力工作。“  相似文献   

10.
我有个很大的毛病,形体上比较疏懒,内心里也不想上进。我从没想过要吃文字的饭。我应该是个很好的手艺人  相似文献   

11.
黎辛 《纵横》1998,(10)
1955年10月,郭小川与我调中国作家协会任正、副秘书长。林默涵告诉我,现在作协要加强领导,你去做副秘书长,只管文件起草工作,事务工作由别人做,你患肝硬化,可以多些时间治疗与休息。我自幼喜欢工作,从延安时期在《解放日报》做文学编辑起,深感文艺工作难做,我的理论水平、业务修养与党性锻炼都不够,难以适应。1955年被调到中宣部文艺处,我向张际春常务副部长表示,在中宣部换个部门工作,张际春说文艺处要你,是工作需要,先干一段时间再说吧。现在让我去作协,虽不想去,估计提意见没有用,又想,丁、  相似文献   

12.
在延安的整风中再次相会1942年的深秋,延安整风运动进入高潮阶段,正在延安民族学院当教育处长的乌兰夫突然接到上级通知,要他到中央党校去学习。孰料,乌兰夫进入党校后,便成了重点审查对象。在学习会上,大家要他老实交代;他为什么把党有深厚工作基础的新三师丢给了胡宗南·使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为什么自己只身回了延安……乌兰夫为自己申辩说:新三师西调和我回延安是执行党中央的决定。有人指着他的鼻子质问道:“你不要往上推,你拿出中央的决定来让我们看看!”当时党中央发给他的电报,为了保密看完后便立即销毁了,现在他上哪…  相似文献   

13.
聆听毛泽东在延安的五次讲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喜从天降”与“西天取经”  1937年11月,王明、康生和陈云三位党中央领导人,从苏联回延安,受到在延安的中央首长毛泽东主席、周恩来副主席、张闻天(洛甫)总书记、秦邦宪(博古)等党政军负责人、机关、学校、部队及延安各界群众的热烈欢迎,并在机场上召开了极为隆重的群众大会。  当时,我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第三期三大队第八队工作,率本队一百多名学员,参加了这次规模盛大的欢迎集会。我站在队前,对回延安同志下飞机的情况,中央首长们的一举一动,毛泽东致欢迎词时热情洋溢的讲话,都看得很清楚,听得很仔细,留下的印象很…  相似文献   

14.
《江淮文史》2005,(3):F002-F002
岳琴“您仁慈、明亮的双眼,和蔼可亲的脸蛋,温柔体贴的心让我终生难忘!没有人知道我在时时刻刻想你,没有人知道我在睡梦中经常呼唤您……”这不是文学作品里的字句,这是一位智障孩子在毕生6年后写给启蒙老师岳琴的一封信。  相似文献   

15.
大漠深处     
大漠深处●胡学农你去过戈壁大漠吗?去过,想不想再去?没去过,想不想去?咋想,由你。4年前,我随新华社、军报等几家新闻单位组成的采访团,曾去过驻守巴丹吉林戈壁大漠深处的空军某部。可我还想再去一次,不知猴年马月才能如愿。旅途中就蛮刺激早上5点多,我们一行...  相似文献   

16.
摄影大师吴印咸在延安吴恒一九九五年九月三日,是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纪念日;九月七日,是我父亲吴印咸逝世一周年的日子。如果他还健在,应是九十五周岁了。他老人家与抗日战争有着一段不同寻常的联系。他说:“1938年我到延安去了,原因是咱们党想拍电影。由袁牧...  相似文献   

17.
时昭晖 《纵横》2009,(4):50-54
在追悼会和遗体告别仪式上,那首催人泪下、令人肠断的哀乐能给所有的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首曲子,是伯父时乐潆在延安期间护送陕北根据地创始人刘志丹遗体回延安途中,发现并沿途演奏的(后来进行了改编)。2008年6月26日上午,我在八宝山参加了一场没有哀乐的遗体告别仪式一伯父时乐漾的告别仪式。  相似文献   

18.
我并不想一五一十画下景物的外观,我更想掌握景物的基本形貌及内在精神,同时赋予它们自由自在却不抽象的感觉。慢慢行走是我的旅游方式,就这样我深深迷上了爱丁堡。  相似文献   

19.
康烽 《南京史志》2010,(1):19-20
妈妈: 您好! 第一次诊断性考试(期中考试)我考得很差,年级排名由上次的100名左右滑到了现在的400多名。我一直很努力,很用功,但现在很泄气,我好怕,我不想再上学去了,我想回家,我想出去打工。  相似文献   

20.
心曲 《南京史志》2014,(12):64-64
你好!我今年读初三,最近很浮躁,不想学习,特别是不想学习语文,因为爸妈要把我送到澳大利亚去读书,我更加想放弃语文了。但是办理出国还有段时间,还要参加学校的考试,每次考试我的语文成绩上不去,爸妈就唠叨,老师也找我,我也觉得成绩不好很丢人,一直很不开心,我也知道他们是为我好,为我以后考虑。我很希望心曲姐姐能够给我些建议。谢谢,真心期待早日回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