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828年,道光帝命图绘40位功臣和4位军机大臣像于紫光阁,并绘制《御制平定“回疆”张格尔叛乱得胜全图》十幅。有清一代,乾隆、道光和光绪三朝都在紫光阁举办功臣画像活动。道光朝功臣像和战图基本沿袭了乾隆朝的形制,并无明显创新。道光一朝,中国社会处于内忧外患的急剧变化时期,紫光阁功臣像产生的社会反响也不如乾隆朝。  相似文献   

2.
中国历史上的许多王朝,都非常重视表彰功勋卓著的文臣武将,不仅将他们的姓名、事迹载入史册,还描绘他们的形象,张贴或悬挂在重要的殿堂内,以资纪念并鼓励后人。如西汉时曾将苏武等人画像置于麒麟阁内,以颂扬抗击匈奴有功的大臣;东汉的开国皇帝刘秀将为他打天下夺得帝位的功臣"图画二十八将于南宫云台",称之为"云台二十八将";唐初的画家阎立本曾经画过辅佐唐太宗李世民的文武功臣《秦府十八学士像》和《凌烟阁功臣像》二十四人;唐代  相似文献   

3.
论明初朱元璋和功臣的关系朱子彦关于朱元璋和功臣的关系,旧史大都认为朱元璋是利用功臣为其平定天下,一旦登上皇帝宝座后,即将功臣视为寇仇、棘刺、必欲翦除灭绝而后快。如清代史学家赵翼就说:"独至明祖,藉诸功臣以取天下,及天下既定,即尽取天下之人而杀之,其残...  相似文献   

4.
聂崇正 《收藏家》2013,(5):55-56
笔者关注“紫光阁功臣像”已经有些年了,每次在文章里介绍新发现的功臣像后,都要说大概不会再有多少了。然而这样的猜测屡屡被事实推翻,总是文章写完未久,又出现了新的原先不知道的紫光阁功臣像的画幅。这一方面说明我们对于已经流入西方收藏界的紫光阁功臣像的情况了解得较少,信息不是很通畅。另一方面还说明,由于近年功臣像在市场上颇多吸引藏家的眼球,原先并未当回事的同类作品,亦纷纷被将画幅携往欧洲者的后裔们,从箱子底翻出来而首次投放到市场上。  相似文献   

5.
冯仑的江湖气质,仅仅是他不得已的姿态,还是一种有意为之的"魏晋风度"?冯仑曾经说过,他有四套话语系统:学术的、官场的、商场的与江湖的。见到什么样的人讲什么样的话,如果对方与你  相似文献   

6.
东汉建立之初,统治体系中地位最高的官职即包括同时任命的骠骑大将军等五位"大"将军,与西汉一朝仅有大将军和骠骑大将军(不并置)的制度差别甚大。云台所图三十二位开国功臣中,担任"将军"者十五人,所任将军号多达十四个,不少是新的有具体名号的"大"将军。"中兴二十八将"在建武年间的任职经历,更为全面地反映了光武帝时期将军号设置的具体情况,仅次于大司马吴汉的骠骑大将军景丹、建威大将军耿弇、虎牙大将军盖延、建义大将军朱祐、大将军杜茂等人作为最高级别的将军参与了大量战争的指挥。光武帝时期共设置了近五十个名号的将军,与西汉一代将军号总数相当,其中加"大"者除"大将军"外有九个名号。这是自王莽居摄以来将军名号泛滥的延续,更与东汉建政之初的政治军事形势有关。建武十三年春平定公孙述之后光武帝立即采取了偃武修文、屏退功臣的重大举措,各类大将军及将军名号大多被罢免,其后光武帝朝十余年仅见很少几个将军号,骠骑(大)将军在朝行大司马,伏波将军马援等受命平定南方沿海越人叛乱,战事一结束即被废罢。  相似文献   

7.
陕西麟游县博物馆藏有宋刻唐代功臣赞像及宋人游师雄题诗碑石。兹简介于后。清光绪九年《麟游县志草》卷二《建制志》云:"学宫旧嵌功臣像,为唐贞观初元上命阎立本图于凌烟阁者,御制赞词为褚登善书"。褚登善即遂良字。唐亡后,这一珍品摹本流传宫外。北宋时,秦凤路提点刑狱游师雄得此摹件于蒲城、华州间。元祜五年  相似文献   

8.
远在战国时期,平定就有了开采铁矿和冶铁铸造的历史,据周人所著《山海经》记载:“白马之山,其阴有铁.”据考证,“白马”这个地方,就是平定北部和盂县东南部一带的山脉.司马迁所著《史记·货殖列传》一章中说:“蜀卓氏之先,赵人也,用铁治富,秦破赵,迁卓氏.”三卿分晋时期,平定地属赵国,赵人卓氏以铁治富,说明春秋战国时期平定便以采矿冶铁发家致富.到宋代,平定冶铁已有明确的记载.《晋乘搜略》载:“庆历二年命河东铸大铁钱,太原境内、五台、平定皆有铁冶.”明成化十二年(1476)抄本《山西通志·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古代有"三人成虎"、"曾参杀人,其母投杼"之类的成语,希特勒纳粹第三帝国的宣传部部长戈培尔也曾讲过"谎言重复一百遍,便成了真理"。据此类推,可知要中伤、诬陷、搞垮一个人,尤其是整掉功臣宿将,最直接和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给他安上"有不臣之心"的罪名,历史上没有哪一位皇帝不吃这碗"迷魂汤"的。你看那历史上的一桩桩屠戮功臣的大案要案(事后证明其中绝大多数属于冤假错案),其罪名不外乎是"有异志""、阴有异志"、"包藏  相似文献   

10.
聚文 《文史月刊》2013,(1):57-60
著名歌唱家郭兰英在《夸土产》中婉转悠扬地唱道:"平遥的牛肉太谷的饼……平定的砂锅亮晶晶。"这首具有浓郁民族风情的歌曲唱红了神州大地,唱彻大江南北。"平定的砂锅亮晶晶",说的就是在海内外享有盛名、在陶制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平定砂器。  相似文献   

11.
曹鸿骞 《文史春秋》2011,(12):64-64
公元前195年,刘邦病死,吕后把持朝政,趁机培养吕氏势力。 诸吕在吕后死后,试图以武力夺取天下,史称“诸吕之乱”,终被平定。在平乱中,太尉周勃功勋卓著。顷刻间成为朝廷内外的大红人。而作为平乱的另一位功臣右丞相陈平。此时却黯然失色。文帝即位,陈平十分知趣,知道自己作为老臣应该让位于周勃,于是称病不朝。  相似文献   

12.
汉兴以来,诸事草创,政局未稳,“诛吕”之变事起仓促,功臣集团起初并无废立之心。后虽迎立文帝,却仍留少帝,以避废立之责。文帝将功臣废立之意公之于众,化解了这一阴谋。其初年废连坐、妖言之令以及试图兴用土德的变革皆有打压功臣之用意。之后文帝又通过废、置北军,重铸虎符,亲征匈奴等一系列政治、军事手段将北军、边军、郡国军整合控于一手,改变了“主弱臣强”的窘况。此外,淮南厉王曾助文帝打压功臣,但因其行为犯忌,在功臣式微后终被废杀。  相似文献   

13.
在留都南京保留一套相对完整的中央政权机构,并且以守备武臣、太监、参赞文臣组成的守备体制加以统领,是明代政治的一大特色,也与明朝大区域控制体制相一致。其人员任职情况,非常明显地反映了明朝统治的两大特征,一是"家天下",二是大区域控制体制内的权力制衡。在南京守备体制中,守备人选集中在功臣世家,尤其集中在开国功臣第一国戚魏国公家,反映了明朝皇权对功臣的倚重及其"家天下"特点。但功臣充任守备时的职权却是任期制的,与其世袭功臣身份相对分离,同时受到守备太监和参赞文臣的制约。明朝太监在文化教育上受过朝廷体制化训练,且经历过阉割奴化,可以很好地充当皇权耳目。参赞文臣出身科举,其权力受到儒家伦理和官僚制的双重引导和规约。总之,南京守备体制内部权力制衡体现在人员任用上就是以任期制制约世袭制和终身制,并且利用文臣、武臣、内臣(宦官)三者不同的政治位格形成复杂的交叉制约。  相似文献   

14.
正"距古巴90英里。"佛罗里达州墨西哥湾中的西礁岛是美国大陆最南端,岛上南大街和怀特黑德大街汇合处有一个倒置的巨大陀螺,作为美国大陆最南端的标志物,其上刻着这句话。90英里相当于144公里,大致是北京市中心到天津市中心的距离。岛上有诸多以"古巴"为招牌的店铺,其"古巴情结"也因美国作家海明威的一段经历而更为浓烈——1939年,海明威从西礁岛来到古巴首都哈瓦那,并在那里度过了他一生中超过1/3的光阴。他曾经这样描述古巴:"我热爱这个国家,感觉像在家里一样。一个使人感觉像家一样的地方,除了出生的故乡,就是命运归宿的地方。"  相似文献   

15.
李克明 《沧桑》2011,(3):54-57
平定书院的正式出现,据光绪《平定州志》载,始于元初,但其孕育胚化要追溯至北宋末年和金代。书院的持续发展为平定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书院的学术研究提升了平定文化理论思维高度,书院的藏书、刻书事业促进了平定文化的发展,书院培养造就了大批人才,为平定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基础与动力。  相似文献   

16.
他是一位屡次平定战乱的保国功臣,更是一位历经仕途坎坷的“心学”宗师纵观王阳明的一生,作为军事家和政治家,立下不世之功,彪炳史册;作为思想家,开创儒学新天地,成为一代“心学”宗师。正如梁启超对王阳明的评价:“他在近代学术界中,极其伟大,军事上政治上,亦有很大的勋业。”但他的一生,又坎坷波折,历经贬谪、受诬、辞官、病老等人生中的不幸。  相似文献   

17.
我是一位幸运的女性,不仅有一对可爱的双胞胎儿女,而且有一批又一批像孩子一样的学生。曾经有个学生天真地问我":老师,你是喜欢我们,还是喜欢你的孩子?"我笑着告诉她":我会像爱孩子一样地爱你们,也会像  相似文献   

18.
魏源作有《西师》诗六首,自注写作时间为“道光十年”。初读此诗以为它是一般咏史之作,了解了魏源曾经参加过平定新疆博巴克之乱的事迹以后,觉得这几首诗不仅记述了当时清军出征的情况,还表露了魏源关心国家统一,加强边防建设的爱国思想,诗的内容很重要。因此将它略加考释,以供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19.
秦汉之际,社会上出现了没有世袭贵族身份的平民也可以因有"功"、"德"而称王的思想,这种思想为刘邦建立汉王朝,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平民皇帝提供了法理依据。刘邦建汉以后,为了稳固其统治,推行分封诸侯的政策,以示"与天下同利"之"德"。为了进一步彰显其"德",他又将分封制扩大到了依照帝国格局规划建造的帝陵布局中,将这个微缩的帝国以陪葬墓园的形式分封给诸侯、功臣,这当为汉陵陪葬墓兴起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正自诩为贼李勣(公元594—669年),原名徐世勣,字懋功。唐高祖李渊赐其姓李,后避唐太宗李世民讳改名为李勣,汉族,曹州离狐(今山东菏泽东明县东南)人,唐初名将,与李靖并称,被封为英国公,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早年从李世民平定四方,后来成为唐王朝开疆拓土的主要战将之一,曾破东突厥、高句丽,功勋卓著。李勣一生历事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出将入相,深得朝廷信任,被倚之为干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