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武敏 《文物》1962,(Z2)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考古队于1959年10月至1960年11月,先后在民丰县尼雅遗址古墓葬区、吐鲁番阿斯塔那村北古墓葬区进行了几次清理发掘,出土的随葬品中有  相似文献   

2.
王秀玲 《收藏家》2011,(9):59-62
色彩给人的是一种视觉感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色彩审美标准。但在封建社会,色彩也要受到制度的约束。  相似文献   

3.
定陵出土的丝织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纺织品在我国历史悠久,考古发现原始社会繁荣时期,就有了编织物.经过几千年的发展,由最开始的麻、葛织物逐步发展为棉、丝织物.到了明代,纺织业已领先其它行业率先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说明纺织业发展规模很大.……  相似文献   

4.
5.
出土丝织品类文物的延续性保护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研究课题,同时也是文物保护中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其所保护、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发掘出土的不同历史时期、不  相似文献   

6.
严静  王丽琴 《江汉考古》2008,(2):109-114
由于本身的"弱质"及埋藏环境的影响,使得考古发掘的丝织品出土时强度很低、甚至腐烂糟朽。为了满足收藏、研究和陈列的要求,需要对丝织品进行必要的加固以增加其强度。目前常用的加固方法主要有三大类: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本文通过对比分析、结合具体加固实例的介绍,阐述了几种加固方法的特点,揭示了国内丝织品加固的基本现状,该研究对延长考古出土丝织品的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一、引言法门寺出土的丝绸纺织品,由于在地下埋藏年代久远,产生氧化作用和水解作用,从而使丝绸物品腐朽十分严重,粘接在一起,外形看很象牛肉干一般。又由于是整箱贡奉,不但粘连很结实,而且已是半灰化状态,纤维素已损坏了  相似文献   

8.
1975年10月,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在银川市郊贺兰山麓的西夏陵区,发掘了一○八号墓(正献王墓),发现了一些丝织品残片。这些丝织品有素罗、纹罗、工字绫、异向绫和茂花闪色锦等,显示了十一、十二世纪我国丝织手工业的精湛技艺;其中扎结丝线染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西亚新发现的早期伊斯兰织锦的艺术风格,从青海都兰吐蕃随葬品中分辨出一组以鹰纹和凤纹图案为特点的伊斯兰织锦。这个发现进一步证明,伊斯兰艺术不仅受拜占廷、波斯和粟特艺术影响,而且得益于遥远的中国文化,伊斯兰艺术中的凤凰就源于唐代艺术。  相似文献   

10.
《收藏家》2021,(3)
正文字是人类用来记录表达信息的工具,是一种赋予特殊意义的符号,要使这种符号实现其价值则需要得以传承的物质载体。从考古发掘和文献记载来看,中国传统文字的记录载体主要有陶器、青铜器、竹简、木牍、丝帛、纸张等。中国作为最早开始桑蚕养殖业的国家,丝织品作为文字的记录载体出现的年代也比较早。丝织品作为文字的载体有很多种,除专门用作书写材料的丝织品外,还有通过织造、印染、刺绣等方式在织物上记录生产信息或表达美好愿望的作用。采用书写、印染、  相似文献   

11.
我国素有丝国之称,我国古代纺织品以其织工精美、花色艳丽而著称于世。  相似文献   

12.
都兰吐蕃墓出土的动物形银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吐蕃是以藏族为主体建立的政权。这个政权在鼎盛时期,曾辖有青藏高原诸部,势力达到西域河陇地区。统一强盛的吐蕃经历了200多年时间,在我国古代史上占有重要一页。公元663年,吐蕃攻灭了建都青海的吐谷浑,吐谷浑王  相似文献   

13.
西夏丝织品的保护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宁夏贺兰县拜寺沟方塔废墟出土了一批西夏时的丝织品,质地有绢、绫、纱、罗、织锦等;工艺有绣花、补花、印花、锁边等。其中有一块残长50cm、残宽40cm素绢包巾。墨书三个西夏文字,我们先在墨书的局部做了点滴试验,进行了固色处理,采用了无水有机溶剂,去除了色素沉淀物、污迹,终于恢复了包巾的本来面貌。  相似文献   

14.
法门寺塔唐代地宫出土丝织品的灭菌剂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门寺地宫的丝织物出土时所面临的问题 1987年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出土的文物轰动了世界,其数量之大、品种之多、规格之高确属罕见。据法门寺地宫出土的记物帐记载,仅唐代皇室供奉该寺的各类纺织物共计七百余件。金银器一百二十余件,此外还有大量的漆器、竹  相似文献   

15.
丝织品文物经长期地下埋藏,出土时普遍存在严重糟朽、层间黏结的状况。为对丝织品文物进行有效的保护,根据自分层理论,研究出一种在降低丝织品文物层间黏结强度的同时,可以很好地增强丝织品文物本体力学强度的揭展剂。通过AFM、SEM对揭展剂成膜性、渗透性能进行表征,证明了自分层揭展剂分层效果、渗透性良好;使用机械强度、色差仪、硬挺度作为织物性能指标对揭展效果进行评价,证明揭展剂对古代黏结、脆弱丝织品具有良好的揭展、加固效果。应用该揭展剂成功揭展了安徽南陵出土宋代脆弱丝织品文物。  相似文献   

16.
江陵马砖一号墓中出土的大批珍贵的战国丝织品,是我国继马王堆一号汉墓以后在古代丝织品方面的又一次重大发现。本文拟对这批丝织品作一简略的介绍和分析。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和织造丝绸的国家。从考古资料看,早在商代,我国就有了采用较先进纺织技术织成的丝绸。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社会制度的变革,我国的缫丝和纺织技术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据文献记载,当时的丝织品已有罗、纨、绮、縠、锦、绣等品种。几十年以来,河南、湖北、湖南楚墓中发现的战国  相似文献   

17.
湖北江陵马山砖厂一号墓出土大批战国时期丝织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浩 《文物》1982,(10)
1982年1月上旬,湖北荆州地区博物馆在江陵县马山公社砖厂的取土场中发现一座小型墓葬,即派人进行发掘(图一)。经过三十多天的努力,初步完成了田野和室内的清理工作,获得了一批珍贵的丝织品和其它文物。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科学技术研究所、中国历史博物馆、文物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历史研究所、湖北省博物馆、江陵县文物组及有关单位协助、支持了清理工作。现将情况简报于后。  相似文献   

18.
夏晓伟 《江汉考古》2003,(3):68-72,67
楚人有“尚红”之俗,以红色为贵。本文以楚墓出土的丝织品为主要考察对象对楚人的“尚红”习俗进行了进一步探讨,认为红色在楚人的色彩观念中占据重要地位,以红色为贵,明确带有政治和社会功能,表现了鲜明的等级观念,可以说,红色是楚人上层社会的标志之一。我们不能把”尚红”简单地理解为楚地流行红色或以红色为主。  相似文献   

19.
李磊 《丝绸之路》2014,(24):27-31
青海新出铜印“广纳戍印”可能出土于青海都兰北朝—隋时期墓葬。广纳当为南朝广纳县,故地在今四川省通江县附近。“戍”是北魏统一北方后为保卫边防而置于关隘的军事机构,广纳戍在广纳县境内。“广纳戍印”是南朝齐国印章,在青海发现当为传入品,传入时间最有可能是在南齐时期(490年或更早),即吐谷浑国第十二代王拾寅、十三代王易度侯或十四代王伏连筹在位期间。“广纳戍印”对研究南朝与吐谷浑的使节交往和交通提供了实物证据。  相似文献   

20.
关于丝织品     
今年一至四月,我国文物、考古工作者在长沙马王堆发掘了一座西汉墓葬,即"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这座汉墓的随葬品极为丰富,从丝织品、漆器、竹木器、陶器到粮食、食品、明器等,达一千余件。墓主的尸体历二千余年仍然保存完好。这座汉墓的发掘,为研究我国汉代的纺织、髹漆、服饰以及文化艺术等,提供了十分可贵的实物资料,同时,为医学上也提出了若干值得研究的问题。因此,引起了考古学界、历史学界、艺术界、医学界和其他科学技术部门的兴趣和重视。我们为了交换意见,推进对这座汉墓及其随葬物的研究,于九月间邀请有关部门的部分同志举行了几次座谈,还请了一些同志笔谈,这里发表了座谈和笔谈的内容,还发表了一组关于马王堆一号汉墓的专题文章。对马王堆一号汉墓的研究,目前还只是开始。本期发表的座谈、笔谈内容和专题文章,仅是初步意见。我们相信,在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指引下,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方针指导下,对马王堆一号汉墓以及文化大革命以来出土的极为丰富的文物继续进行深入研究和多方探讨,将不断取得新的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