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1988年第三届褒斜道石门学术研究会上,我发表了《关于日本古代道路研究现状》一文.应用空间摄影等技术,在日本各地都发现了古代的直通大道;如果考查现场,还可以看到宽10—15米的沟状通过台地和凿开丘陵的道路遗迹,这些是七一十世纪以古代驿路制为基础而修建的驿路.本文所论述的就是有关驿路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考古遗址出土的种子、果实等植物遗存,包含丰富的信息,有助于探索古代农业和古代文明发生及发展的过程,并可为古代气候和古代植物研究提供重要线索。20世纪80年代中期,植物遗存获取的有效方法——浮选法被介绍到国内,90年代以来,经黄其煦[1]和赵志军[2]等学者的推广,在中国考古学界得到迅速普及。关于我国稻作农业起源和发展的探讨,融合了传统考古学[3]、植物考古学和环境考古学[4]的研究成果,基本认为崧泽文化以来,长江下  相似文献   

3.
19世纪中叶,日本天皇睦仁上台,于国内建立天皇专制政权,大力推行维新运动,使日本国的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发展,并开始走上了一条向外侵略扩张的帝国主义和军国主义道路。到20世纪20年代末,日本军国主义又乘世界经济危机,西方大国无力东顾的有利时机,武装进攻中国的东北三省,妄图排斥欧美各国独吞中国。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扩张行为,  相似文献   

4.
19世纪中叶以前.中日两国同为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19世纪中叶以后,两国的国门差不多同时为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所打开.并从此开始走上了学习西方的富国强兵之路。可是,仅仅过去二三十年.日本竞走*了向外扩张侵略的军国主义道路,悍然对中国发动了震撼远东的甲午战争,并使清军遭到了惨败。为什么拥有四亿多人口和近百万常备军的大清帝国,在“泰尔小邦”日本数万军队进攻之下党“战无一胜”呢阵丈试图从军事的角度具体分析清军遭致惨败的基本原因。一、国防发展战略的失误是甲午战败的首要原因清王朝经过两次鸦片战争失败后.已有创建…  相似文献   

5.
2月21日,宜春市文广新旅局、市博物馆负责人来到宜春市高士南路古城墙遗址现场部署遗址保护措施。2020年6月,这处古城墙遗迹在道路施工过程中被发现,随后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有重大发现。宜春市高士南路古城墙遗迹暴露面积约100平方米,高4、5米,地表散布一定数量的古代青砖。经文物考古部门调查,该遗迹用青砖和夯土组合砌建,体量巨大,符合古代城墙特征。结合宜春地方志等文献材料,该遗迹与宜春古城墙关联较大。  相似文献   

6.
17-19世纪中叶是中日书籍交流最为频繁的时期之一,书籍交流的方式较以往已发生了很大变化.汉籍除了传统的文化交流物品属性外,又增加了贸易商品的特性.本文以地方志为例,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17-19世纪中叶中国输日方志的数量、渠道、价格与利润,探索了中日方志贸易的特性以及日本重视方志收集的原因,进而从一侧面加深了人们对地方志在中日书籍交流史上意义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试论幕末和明治初期日本"洋学"的基本动向冯玮日本近代前后吸收西方文化的历史,大致可以分三期加以考察:(1)16世纪中叶至17世纪中叶的一个世纪。(2)17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叶的两个世纪,即"锁国时代"。(3)19世纪后半的二三十年,即幕末·维新时代...  相似文献   

8.
考据学的兴衰与中日史学近代化的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儒家学术传统的变迁出发,考察考据在明清两代的兴起和发展,及其在德川日本的影响,从比较的角度,检讨中日两国近代史学的传统资源及其不同之影响。考据的方法作为一学术思潮在明清交替之后盛行,则与明代王学之泛滥和清代的统治有关。这一思潮到了19世纪,在中国已呈衰颓之势时传入日本,逐渐主导了日本儒学和整个学术风气。十九世纪中叶以后,日本史学开始迈入近代化,其特征是一方面吸收西方“文明史学”,另一方面又因考据学的兴趣而对德国的兰克史学情有独钟。考据学在清末的衰落和今文经派的兴盛,也直接影响了中国史学的近代化。由于考据学兴衰在中日两国的“时间差”,使得两国的近代学术呈现出重要之不同。[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在日本冲之岛发现23个祭祀遗址,可分岩上、岩阴、半岩阴半露天、露天4类型,年代约为4世纪中叶至9世纪后期。祭祀由当时日本的中央政权主持,当地豪族宗像氏参与,目的在于向统管此海域的女神祈求航海的平安。古代日本与中国交往频繁,这在冲之岛祭祀遗址出土的许多供品上都有反映。  相似文献   

10.
根据文献和考古资料可知,公元1世纪至3世纪初(即东汉时代)西域佛教进入广泛传播时期。佛教何时传入龟兹,史料没有明确记载。龟兹佛教自公元3世纪中叶开始进入兴盛阶段,这从西晋太康五年(284)竺法护在敦煌得到龟兹佛教译文可知。当时龟兹地区大、小乘佛教并行,而以小乘佛教为主。公元4世纪中叶以后,大乘佛教在龟兹地区发展到一个新阶段,一直延续到公元13世纪,龟兹佛教文明才毁于一炬,最终成为一种文化遗迹。  相似文献   

11.
先向读说明一点,拙题目借荐于一份德国的钱币刊物。 既然说是“一千零一夜”的古钱币,那么这种钱币就应该与之存在密切的联系。大家或许都知道,“一千零一夜”是一本闻名世界的中近东地区的古代民间故事集,它在中国又被称为“天方夜谭”。根据故事内容和其中所反映的习俗、社会特性等,可以确定它的流传始于公元8世纪中叶到9世纪中叶.即阿巴斯王朝前期直至16世纪,“一千零一夜”书名来自故事开头的引子,讲述的就是古代印度和中国之间有个萨桑岛所发生的离奇故事。在麦加城内有座古寺,称为“卡尔白”,意为立方体,亦称“天房”,意为真主之屋(古兰经)。中国自明代起称阿拉伯地区为“天方”.“天方”实为“天房”之误读,“天方夜谭”之名由此得来。本所介绍的古钱币正是打造并流通于这一时期的货币。[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2005年11月16日至18日,复旦大学历史学系举办了“正仓院与中日文化交流”国际学术研讨会,正仓院是日本建于八世纪中叶的东大寺附属仓库,为收藏皇室与寺院珍宝的专门仓库,由日本宫内厅管辖。正仓院收藏的珍贵文物,来自世界各地,其中最主要的是来自中国唐朝,是古代中日文化交流的  相似文献   

13.
日本劫购徐则恂东海楼藏书始末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午战争后,日本对华侵略野心不断膨胀,对中国文献觊觎也日甚.继陆心源"丽宋楼"被日本静嘉堂整批收购后,杭州徐则恂东海楼藏书又惨遭日本劫购,舶载而东.有关徐则恂及其东海藏书楼,近年出版的有关藏书史、图书馆史与中日交流史的著作,如严绍瀑<汉籍在日本的流布研究>[1]、<浙江省图书馆志>[2]、彭斐章<中外图书交流史>[3]、李雪梅<中国近代藏书文化>[3]等,多有提及,但由于国内留存下来的史料实在太稀少,各书的论述多仅数十字,语焉不详,且迄今未见有专论.在此,笔者主要利用在日访学期间收集到的日本外交档案资料,对日本秘密劫购东海楼藏书的过程进行考述,并就其中的地方志被劫情况作一访查,以明历史事实之真相.  相似文献   

14.
肃慎、挹娄是我国古代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相关研究无论是从名称、居地、文化、二者关系等各个方面,还是从文献记载、考古发掘等不同的角度来看,都相当深入而且广泛。一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40年代的肃慎、挹娄研究从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40年代可视为肃慎、挹娄研究的第一个时期。  相似文献   

15.
浡泥,是位于东南亚今加里曼丹岛北部文莱一带的古国。加里曼丹岛旧称婆罗洲,淳泥是该岛上的一个主要国家,13世纪时共辖14州,由酋长统治。15世纪初,伊斯兰教传人,建立了苏丹国。16世纪中叶,葡、西、荷、英等国殖民者相继入侵,1888年沦为英国的“保护国”。1941—1945年被日本占领,日投降后再次沦为英保护国。1971年获内部独立,称文莱苏丹国,1984年1月1日正式独立,名文莱达鲁萨兰国,简称文莱。但古代淳泥国与现今文莱的具体范围不是完全相同的。  相似文献   

16.
《文物》2017,(12)
<正>一"河南屯古城"位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龙市八家子镇河南村,地处海兰江南岸,与西古城城址南北向隔江相望,两者间的直线距离约为4.5公里。"河南屯古城"为学术界所注意,缘于20世纪20年代日本学者鸟山喜一的调查[1]。20世纪40年代,斋藤优[2]、李文信[3]先后调查了该城址。三人对该城址的称谓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7.
东胡人种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中国古代文献的记载,至少在战国后期,燕国以北的辽阔地域上曾经活动着一支定居性较弱、以畜牧业为主要经济生活方式的人群——东胡。关于何种考古学文化为东胡遗存的问题,曾经在中国考古学界引起诸多争议,至今尚未有定论。早在20世纪60年代,朱贵就提出,出土东北系曲刃青铜短剑的墓葬的族属应为东胡族[1]。后来,靳枫毅又提出“夏家店上层文化东胡说”[2]。20世纪90年代初,林对靳枫毅的观点提出质疑。他从考古学、文献学、人类学等资料出发,论证夏家店上层文化不应属于东胡遗存,并且对进一步探寻东胡遗存的工作,提出了他的见解[3]。由于…  相似文献   

18.
重新认识“锁国”政策对日本吸收西方科学文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我国史学界,迄今为止,对日本17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叶的所谓“锁国”时代,仍存在一种望文生义的因袭的理解和解释。如近年出版的,解放后由我国大陆学者撰写的第一本《日本通史》就作了如此论述:“从1639年颁布最后一次锁国令到1853年美国叩开锁国大门的200多年时间里,日本在国际环境中完全处于孤立状态。”“锁国政策的实施,堵塞了日本人了解世界,学习世界先进科学技术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14世纪中叶至16世纪中叶是东亚海域史中倭寇的活跃时期,学术界把14世纪中叶至15世纪的倭寇称为前期倭寇。文章考察了高丽、明朝围绕前期倭寇,与日本南北朝以及室町幕府之间的交涉活动,认为高丽在14世纪后期与日本南北朝以及明朝之间,在倭寇情报和防范、解救被掳他国人口、帮助缉捕海洋犯罪逃犯等方面,开始有了初步合作。而到15世纪,随着明朝与朝鲜王朝、明朝与日本室町幕府之间封贡关系的建立,在防范、控制和打击倭寇活动方面有了进一步合作。因此,15世纪的朝贡体系曾是维护东亚海域秩序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20.
袋状坑[1]是田野发掘中经常碰到的一种遗迹现象,相对于直上直下的筒状坑壁而言,袋状坑所呈现的遗迹现象有一定的"迷惑性"。正确认识袋状坑,不仅有助于我们发掘好一座灰坑,亦有助于对其它遗迹现象的处理和相关研究的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