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每天早晨,路过家门口那个小广场的时候,总会听见那银铃般爽朗的笑声。那笑声是她发出的。今天,她穿了一条"打补丁"的浅色牛仔裤,那火红色的T裇衫和那挑染了黄色的头发,无论什么人、怎么看也都看不出,这已经是个年过六旬的老人了。她呀,可是我们那儿的"大红人"。虽然听人说她  相似文献   

2.
她过的是"因背包而不为旅游,因考察而不为艺术"的生活。看看赖小平的行走路线就可以更彻底的理解她这句话。"我就想用我的一生来品尝那一百种人的生活,用那一百种体验笑傲江湖……""生命不会永久,人类不过是地球的过客,我没死过,我不知道人死后会不会永生,如果有的话,那就让我的灵魂永生吧。"  相似文献   

3.
(一)三下罗田为的是寻找余三胜。余三胜是谁?说起来有点远。他是清代中期著名的京剧老生,进宫给皇上唱过戏的人。他的孙子近一点,知道的人也多,那就是"余派"的开宗之师余叔岩。为什么要寻找他呢?说来话长。讲述当年的寻找,方光诚先生起身,从书架上抽出1983年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翻到"余三胜"条目那一页指给我看。在"湖北罗田人"后面,紧跟着一个括弧,里面的文字是:"一说安徽怀宁人"。方先生左手托着书,右手食指点着书页,说:"这是大百科全书啊!连百科全书都不确定,你说要不要搞清楚?"  相似文献   

4.
在一般人的眼里,驴是脾气很犟的动物。比如毛驴拉磨,它会一条道跑到黑……再比如"犟驴"不让人骑,它会不断地把主人掀翻在地……然而,我对驴的认识却与众不同。记得那是我在小学写过的一篇作文,在那篇作文里,我力排众议地为驴"鸣了一把不平",顺便还痛斥了那种"卸磨杀驴"的人。结果,我那篇作文不仅没有挨批评,还被老师做了范文……这更坚定了我对驴的喜欢。其实,说起我对驴的喜欢,应当是从小就有好感的。"我有一头小毛驴,从来也不骑,有一天……"这是我在幼儿园第一次学唱的儿歌,每唱起它我脑海中总  相似文献   

5.
提到"太岁",人们马上会想到那句流传了数千年的俗语:"太岁头上动土。"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太岁"是一种神秘莫测、法力无边,能给人带来大福大祸的"凶神恶煞"!因此,很多人谈"太岁"而色变。那么,"太岁"究竟是一种什么东西?在中国古代,"太岁"被传成一种地下的"凶神",谁碰到它谁倒霉,不  相似文献   

6.
来信     
高处不胜寒?本期封面在刻画赵本山正面形象的同时,使用了"江湖"两个字,实在可圈可点。江湖的描绘,会让人民艺术家变得有些尴尬。那前呼后拥的架势和自得,那据说是与生俱来的霸气,身边人对他的那种肃然,那种敬畏,还有那低调的奢华,真让人刮目相看。  相似文献   

7.
纪中展 《环球人物》2021,(7):110-110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出自李白:的五言组诗《月下独酌》,写他怀才不遇的心境:他一个人在月下花丛独酌,突发奇想举起酒杯,对着当空明月共饮。这"三人"便是李白、明月以及李白的影子。从一人到三人,场面顿时热闹起来,也刻画出李白豪放乐天派的底色。那这里的第三个人。  相似文献   

8.
正提到"德育",就会让我们感觉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如果德育的内容与形式可以经过审美化改造,成为"一幅美丽的画"、"一首动听的歌",那与这幅画、这首歌相遇的人就会在欣赏中自由地接纳这幅画、这首歌所表达的内涵。那我们的生命是不是更美丽动人?  相似文献   

9.
中国人对头发向来注重,所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那是轻易动不得的。长久以来,国人"束发"为俗,需要不时梳理,故很早便有"理发"的行当。有学者考证,中国在南北朝时期就出现了专业理发师。而说到"剃头",那就是较为晚近的事了。满清入关前,没有"剃头"一说,或许只有蓬头稚子才偶尔修剪一番。满洲入主  相似文献   

10.
荣天玙 《百年潮》2002,(11):44-51
"女神"哟! 你去,去寻那与我的振动数相同的人; 你去,去寻那与我的燃烧点相等的人. 你去,去在我可爱的青年的兄弟姊妹胸中, 把他们的心弦拨动, 把他们的智光点燃吧!  相似文献   

11.
作为列奥·斯特劳斯的追随者,艾伦·布卢姆的名字是因斯特劳斯于1973年逝世后他发表的那篇《纪念斯特劳斯》的文章而为我们所知道的,因为他在那篇文章的最后说了这样一句话:"我相信,下一代人对我们这代人的评价,将很可能取决于我们如何评价斯特劳斯。"  相似文献   

12.
正我们知道,眼睛是人心灵的窗户。那是因为透过人的眼睛,可以看到一个人的喜怒哀乐。因此,看一个人的眼睛,就能够了解这个人的内心世界。文章也是有眼睛的。文章的眼睛就叫题眼。所谓题眼就是指题目中的一些关键词,它往往能透露出题目的核心内容。比如"写什么,怎样写"就是作文题的"题眼",每道作文题,都有一个"题眼",是作文题中最关键的标明主要限制的词语,是写作内容的"重心"。它不仅反映着文章的主题,决定着文章的内容,而且  相似文献   

13.
老迈克,在广州的外国人圈子里是个响亮的名字。其实他并不老,用中国人的说法叫"70后",但他的生活已向老年过渡,并计划再干两年,就正式安享"晚年"。我认识他是在一个聚会上。那天,朋友神秘兮兮地说要带我去参加"轰趴"(家庭宴会,由英文Homeparty而来)。那是我第一次去这种聚会,主办人就是这个叫做"老迈克"的美国人。  相似文献   

14.
影路随想     
<正>又一次来到白洋峪,是因为在平顶峪拍长城时接到了秦皇岛市摄影家协会狄主席打来的电话.告之他们已到达那里并询问上次住过农家院的电话。难怪,那名为"白金"的农家饭太让人怀念,那  相似文献   

15.
发生在30年前的那桩"三·五"、"三·二五"事件的真相,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上海新闻志>中作了记载,那是<文汇报>和上级领导部门派人参与详细的调查、核实后认定的.我作为当时<文汇报>的报纸编辑主管,亲身经历了这次事件,虽然事隔多年,但往事犹历历在目.  相似文献   

16.
卸甲风之谜     
正在夏天穿过厚重衣服的人,对于那厚重衣服所带来的闷热感,想必应该不会陌生。由于衣服厚重,身体活动所产生的热量和汗液无法正常排出,在周身不断累积,从而让人感到闷热无比。而稍懂医学的人应该都知道,在身体大量出汗的情况下,是绝对不能马上吹风的。而在许多演义小说中,也提到一种很可怕的致死疾病,那就是"卸甲风"。所谓"卸甲风",就是古代军人们在进行长时间作战后,贸然脱甲,因而导致中风。在小说作品中,这种疾  相似文献   

17.
<正>"扎尕那"藏语意为"石匣子",是一座完整的天然"石城",俗有"阎王殿"之称。优美独特的风景,让人感到如临仙境,流连忘返。在这里,所有的语言都苍白无力,唯有云白风清,心旷神怡,物我两忘。  相似文献   

18.
采访最前线     
离家不远对于印度尼西亚的火山文化,摄影师约翰·斯坦梅尔并不仅仅是个看客——他每天都生活在这种文化之中。"我住在一个拥有两座活火山的小岛上。岛上几乎每个人都按照巴厘的传统,头朝神圣的阿贡火山睡觉。"他对火山的痴迷不下于一个土生土长的巴厘人。"火山那惊心动魄的规模和威力会提醒我,我自身是多么微不足道,而世界是多么让人惊叹。"  相似文献   

19.
<正>"扎尕那"藏语意为"石匣子",是一座完整的天然"石城",俗有"阎王殿"之称。优美独特的风景,让人感到如临仙境,流连忘返。在这里,所有的语言都苍白无力,唯有云白风清,心旷神怡,物我两忘。  相似文献   

20.
在一部好莱坞大片里,男主角从斐济买回一个水晶球,送给妻子作纪念,那里面装着天堂般的美景。电影中没有描述那位妻子看到水晶球后的感受,但她一定会以为,那是个只有神仙才能居住的地方。斐济人就是那群"神仙"。斐济是南太平洋地区的交通枢纽。由于180度经线贯穿其中,因而斐济成为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