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百年潮》2000,(12)
沉痛悼念胡绳同志胡绳同志走了。这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特别是理论、文化战线的重大损失。胡绳同志是本刊顾问。从筹备之日起,本刊就一直得到胡绳同志的支持和关怀,因此,本刊同人对他的逝世尤感哀痛。为了表达对这位老革命家、老文化人的悼念和追思之情,我们特在本期推出一个专栏,发表龚育之、魏久明等五位同志的文章和挽  相似文献   

2.
1957年,陆文夫、高晓声、陈椿年、方之、叶至诚等一批江苏作家酝酿创办一个文学社团"探求者",并计划出版一份同人刊物《探求者》,以突破当时文学创作中千人一面的状况。当他们满心欢喜地宣传筹备,怀抱着知识分子的美好憧憬去改造文学时,反右斗争正迅速在全国铺开。"探求者"社团还没有成立,同人刊物还没有出版,仅仅一个月时间后,  相似文献   

3.
耿云志先生主持的"近代中国文化转型研究"作为中国社科院的重大课题,历时7年,经课题组同人的共同努力,已分9卷由四川人民出版社2008年出版.这是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新近产生的一批重要成果,也是自上个世纪80年代开创中国近代文化史研究以来的一次重大进展.  相似文献   

4.
《反攻》半月刊介绍戴茂林《反攻》半月刊是东北救亡总会的会刊。于1938年2月1日在武汉创刊,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后停刊。《反攻》共出版了19卷94期,可分为武汉、重庆和东总被取缔后这三个阶段。一武汉时期的《反攻》半月刊《反攻》由东北救亡总会宣传...  相似文献   

5.
本刊自一九五一年元月创刊,到现在已有三年的时间了。在这三年的过程中,除了一九五二年二月到六月,因本刊大部分编辑同志响应中央号召参加土改覆查与五反运动,休邗五个月,其余的全部时间,我们虽然面对着客观的种种困难与主观能力的不足,但仍坚持了自己的编辑工作,在新史学的教学研究工作上作了微末的贡献。因此,在本刊出版三周年的今天,我们首先应该感谢中国共产党与各级人民政府对我们的教育与关怀,河南人民出版社同志对我们的大力帮助,以及读者与作者同志对本刊的爱护支持与批评;没有党、政府首长与群众对我们的指导与帮助,那末,光凭我们编辑部同志少数人的能力,要维持这个刊物到今天,是绝对不可能的。在本刊的创刊号上,我们曾提出这样的出版目标:「把我们的研究工作与当前大中学的历史教学工作连(?)起来,一方面克服教学中的困难,另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史志书刊发行工作情况汇报河南省地方史志编篡委员会编者按:新编志书出版日益增多,出版频率大大加快。在目前的形势下,如何抓好发行工作,改变“新志书只在方志圈内打转转”的局面,是各地都面临的问题。今天,本刊选发了苑广才同志的文章及河南省地方史志编委会...  相似文献   

7.
1933年1月创刊的《中等算学月刊》,是以中等数学为内容的期刊,为当时国内所首创,该刊总社设在南京南捕厅钟英中学内,由武汉大学出版部印刷发行,16开本,全年10期,每期正文48页,特刊则多达86页,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报纸价格飞涨,且不易买到,不得已该刊不能按时出版,这一年只出了5期,且最后一期(第5卷第5期)于当年12月出版,其时日本侵略军已兵临城下,在这一期的编后语中,是这样结尾的:“目下时局紧张,下期能否继续出版,暂无把握,不过本刊同人誓竭其全力以维护此唯一之算学定期刊物,一俟时局敉平…  相似文献   

8.
2012年3月1日,本刊编辑部举行编委座谈会。编委们从各自研究领域围绕当前国内值得关注的史学理论与方法问题以及如何进一步办好刊物,更好地适应和引导史学理论学科发展,满足社会对史学需求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探讨。编委们的发言和建议对编辑部工作很有帮助,以下选登其中一些发言,希望能对读者有一些启发。同时,编辑部也诚恳希望广大读者、作者和学界同人,为更充分地发挥本刊的作用,积极提出意见和建议。毕竟,杂志是我们共同的学术园地。  相似文献   

9.
在近代中国,救亡和启蒙的关系并不是对立的,不是谁压倒谁,而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救亡是启蒙之后的觉醒。没有启蒙,救亡无从谈起;另一方面,救亡深化了启蒙,赋予启蒙新的内容和特点。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启蒙与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紧密结合,构建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启蒙话语体系,推动启蒙事业在中国历史语境下继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0.
《国风》创办于九一八事变之后,终刊于全面抗战爆发的前夕1936年.其作者主要是柳诒徵、张其昀、竺可桢、秉志等身处南京、上海等地的东南学人.他们在国难非常时期,积极投身公众领域,围绕《国风》提出了人文与科学并重的救亡主张,尽到了他们"对于国家之应尽责任".《国风》认为日本对华侵略不会仅满足于东北三省,其对中国的全面侵略必将爆发.对此中国必须发扬固有文化,振兴民族精神;开展独立的科学研究,提高国力;注重加强国人的国家观念,动员民众,以巩固国防.与北方的《独立评论》相比,《国风》或有不及之处,但它的救亡主张注意到了民族文化与广大民众对民族救亡的重要,这又是其独特所在,也是其优于前者的地方.  相似文献   

11.
编辑部收到各地寄来的许多优秀稿件,对各位作者的大力支持我们表示深深的感谢。为了做好编发工作,有些事项要再作说明。一、我们特别欢迎原创性、有真知灼见的学术文章。二、请作者注意我们刊物的性质。有的来稿虽然很好,但由于与本刊性质不符,这些稿件也难以采用。三、本刊一律用脚注,即注文在每页之下。作者来稿前,请仔细阅读刊物的《稿约》。四、来稿务必附上中、英文摘要、作者单位、邮编及联系地址、电话号码(包括手机号码)。刊物实行匿名审稿制,有关作者的情况介绍,请另纸书写。五、来稿务必核对引文出处,包括作者、版次、页码、出版…  相似文献   

12.
本刊所发文章均由著作权人授予本刊专有使用权,包括重新汇编成书出版的优先权。不经本刊授权,国内外任何报刊及出版单位均不得以任何方式(如转载、摘登、汇编或翻译出版)使用本刊文章。对此,本刊虽已一再郑重声明,但迄今无视本刊及作者权益而任意使用本刊文章的情况仍屡屡发生。最近,我们发现北京某出版社,甚至不注明出处地径自将本刊文章汇编入书,公开出版,更已构成严重侵权行为。为此,本律师授权要求有关侵权单位,尽快采取有效措施纠正错误,挽回影  相似文献   

13.
商务印书馆百岁纵谈□陈原今年2月11日,商务印书馆庆祝它创业100周年。在近代中国,一个文化出版机构能够度过风风雨雨的一个世纪,这不能不说是难能可贵了。这个出版机构几次濒于危殆,终因社会的支持和同人的奋斗转危为安,这就更加难能可贵。正是这个机构,至今...  相似文献   

14.
谈谈近代中国的史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救亡图强的爱国主义思潮民族危机的时代感近代,从1840年到194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是民族危机严重的时代。我们离开这个时代不过三十多年,这个时代和这个时代的史学对我们还是有影响的,有时甚至有很大影响。研究中国近代史学的发展历程,是中国史学史上的一个重要课题。关于1919至1949年间,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我们已另有专文在本刊今年第一期发表,本文就不再重复了,打算谈谈另外的一些问题。现在先从十九世纪中叶开始出现的民族危机的时代感谈起。  相似文献   

15.
<正>亲爱的读者:双月刊彩色版杂志《美成在久》顺利出版了。我们诚挚希望将本刊办成中国最好的杂志之一,并通过这份杂志与读者一道欣赏品鉴历史文化传统,从中得到启迪。您的支持与建议是我们办好杂志的智慧与动力来源。期待您以电话、微信、电子邮件或直接写信等方式,及时将您对本刊的评价和想法反馈给我们。对于提供反馈意见的读者,我们将持续寄赠杂志,以示相互鼓励。  相似文献   

16.
##正##亲爱的读者:双月刊彩色版杂志《美成在久》顺利出版了。我们诚挚希望将本刊办成中国最好的杂志之一,并通过这份杂志与读者一道欣赏品鉴历史文化传统,从中得到启迪。您的支持与建议是我们办好杂志的智慧与动力来源。期待您以电话、微信、电子邮件或直接写信等方式,及时将您对本刊的评价和想法反馈给我们。对于提供反馈意见的读者,我们将持续寄赠杂志,以示相互鼓励。  相似文献   

17.
《救亡日报》,本是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的机关报。由于日寇亡我之心不死,他们在占领上海、南京之后,继续南侵,因此,《救亡日报》也几经南迁,最后落户桂林。  相似文献   

18.
1936年西安事变前后,东北军、17路军及各抗日救亡团体先后在西安创办了许多救亡报刊.这些报刊积极宣传张学良、杨虎城的救国主张和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广泛报道西安及各地动向,及时指导民众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从而在推动西安事变的爆发及和平解决直至善后处理方面都发挥了重大作用,也为后人研究西安事变积累了珍贵的历史资料.  相似文献   

19.
2005年8月3~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华中师范大学、政协武汉市委员会和江汉大学在武汉联合召开“救亡与发展: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法国、日本、香港和大陆各地的学120余人参加了会议,提交论80多篇。本次研讨会的主要议题有如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本刊自创始以来,深受广大读者关注。既蒙抬爱,赐稿纷至。凡有价值稿件,编者愿尽量见刊。然篇幅所限,割爱之事,仍所不免。幸各地同仁努力开拓园地,或在地方金融杂志开辟专栏,或编辑增刊,或出版杂志,其它有关刊物,亦常见有钱币论文发表,已是“十步之内,必有芳草”。惜各地泉友限于条件,很难尽收。本刊特辟专栏,于群刊中采撷精华,或可补海内外渴望之万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