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史博览》2006,(9):40-40
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记载了上起战国周烈王、下至五代周世宗的1562年的历史,全书294卷,还有考异、目录各50卷。其规模之大,令人叹服。  相似文献   

2.
杨雨蕾 《世界历史》2002,(3):113-115
《资治通鉴纲目》(简称《通鉴纲目》)被认为是朱熹改纂司马光《资治通鉴》而成的一部重要的史学作,据《高丽史》的记载,《通鉴纲目》当在13世纪末、14世纪前半期高丽朝末期已传入朝鲜半岛。之后到朝鲜王朝时期,又通过燕行使臣大量传入。  相似文献   

3.
南汉主刘龚(初名岩)于五代后梁贞明三年登帝位于番禺,国号大越,改元乾亨,以广州为兴王府。事见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一百七十·后梁纪五:  相似文献   

4.
5.
根据《说文》和先秦文献用例,"氣"的本义是馈客之刍米,是"餼"的本字,指馈赠客人的粮食。到了西汉,"氣"被假借为"山川之气"、"阴阳二气"之"气"。"氣"字的形体和词义变化,其中蕴含着诸多先秦历史文化的信息。  相似文献   

6.
朱维幹(1893-1991年),莆田市荔城区黄石镇人,终身从事教学和地方史研究。他曾兼任《莆田新报》主笔及《南方日报》总编辑,逝前任福建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研究生导师,长期从事史学研究,原福建师范学院党委书记曾鸣称他是“造诣很深的一位地方史专家,是一部十分难得的活字典。”  相似文献   

7.
"三受降城"是唐朝前期为防御突厥南下侵扰在今内蒙古境内修筑的三座军城,三城遥相应接,东西相距近千里,边防意义非常积极。而唐史研究最基本史料《资治通鉴》卷239正文的记载却把关于"受降城"不同的两件事混为一谈,本文将予以纠正。  相似文献   

8.
司马光作为历史名臣,他继承儒家的传统思想,从前代的历史经验中总结出一套治国安邦的理论。司马光在任期间,反对王安石等人推行新法,因循守旧,对于挽救北宋没有取得什么成效。但是,在他闲居洛阳“独乐园”的15年中,却做了一件流芳百世的大事,这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的文化典籍中,有两颗璀璨的明珠,一颗是被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一颗是与《史记》齐名青史的《资治通鉴》。前者是司马迁编纂,后者是司马光编著。司马迁与司马光,都崇尚名节、光明磊落、忍辱负重、忠君爱国,都为丰富和充实中华民族的精神传统和文化宝  相似文献   

10.
徐宝贵 《考古与文物》2006,3(5):106-107
此字古文字作如下等形体:西周中期央(孟蕊①“需西周晚期再(伯公父匿②春秋时期”字所从)“需”字所从)蔡侯残钟)期三晋系不(《侯马盟书》裤(《侯马盟书》下(《侯马盟书》希(《侯马盟书》示(《侯马盟书》示(温县盟书)楚系香(《包山楚简》194·4) 85·23) 154·l) l·30) l·41) (《包山楚简》(九店楚简) 2) 218)西(《睡虎地秦墓竹简·秦律十八种》16)灭(《睡虎地秦墓竹简旧书甲》21反)曰(《睡虎地秦墓竹简旧书甲》2“需”字所从)秦代(峰山刻石) (《说文》篆文)而而《说文》对其形体及其本义分析为:“而,颊毛也。象毛之形。《周礼》曰:‘作…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之”与“止”在战国文宇中形近而可通假,因此郭店楚简《缁衣》中“言从行之”一句,“之”应释为“止”,句意为言行不一致。今本《礼记·缁衣》亦应作如是解。  相似文献   

12.
广东省新方志编修工作20年,成绩巨大,存在的问题也不少。如今第一届修志基本结束,第二届修志已经开始,认真思考上届修志的经验教训,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将有助于新方志理论的建立与发展,从而使新一届修志工作能与时俱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任何新理论的建立,都离不开前人提供的思想资料。我国是全世界最伟大的有编纂历史传统的国家,积累有非常丰富的编纂经验。  相似文献   

13.
几乎所有的苏诗选本乃至宋诗选本,都不收入此诗。在《宋诗钞》这种收录量相当大的本子里,也没有此作身影。与苏轼那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相比,此诗声名不彰,但却是他的上乘之作。刘道原即刘恕,以史学擅名,曾到过存开关翁源做县令,在司马光的提拔下,成了《资治通鉴》的“副主编”。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枕草子》和《徒然草》中的“つれづれ(徒然)”一词为例,通过其语境、语义的分析,指出“つれづれ”作为日本古典随笔文学中的一个关键词所具有一般属性和特殊属性;探讨了其特殊属性与作家、作品的不同主题、不同题材之间的密切关系;在揭示《枕草子》和《徒然草》两部作品之间的传承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两《唐书》之《卢坦传》均载元和八年西受降城为振武河所毁,因宰相李吉甫请,移兵天德城事。两《唐书》之《宪宗本纪》又记元和七年振武河毁东受降城事,又据宪宗《实录》相关记载,此本为二事,但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二三八唐纪五五元和八年条却将两事混为一谈,其《考异》曰:“三者不同,莫知孰是。”以致混乱。经本文考证,确认两《唐书》记载不误,并理清了事件发生发展的整个过程,对《考异》的模糊认识进行了辨证。[  相似文献   

16.
“三吴”考     
“三吴”为六朝以来典籍中常见的地区名,可具体指什么地方,长期来众说纷纭,迄今未有定论。历史上大致有五说:《水经注》(北魏时)中的“三吴”指吴郡、吴兴郡、会稽郡;《通典》、《元和郡国志》(唐时)指吴郡、吴兴郡、丹阳郡;《十道四蕃志》(唐时)指吴郡、吴兴郡、义兴郡;《历代地理指掌图》(宋时)指苏州、常州、湖州;《名义考》(明时)指苏州(东吴)、润州(中吴)、湖州(西吴)。《辞海》(1989年版)认为《水经注》和《通典》、《元和郡国志》二说较合原意,然亦未作结论。  相似文献   

17.
类书始于魏晋时期的《皇览》,几乎历代皆有编撰,在浩如烟海的古代典籍中占有重要地位。隋唐时期是类书的发展定型时期,作为类书编撰史上的重要时期,隋唐五代类书的总数究竟有多少,现存佚情况如何,是非常值得研究和梳理的。以现今著录隋唐五代类书最多的《中国类书》为例,著录有122种,但详考历代书目可知,隋唐五代曾先后编纂类书达180种,可惜大多已亡佚,今仅残存17种。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梳理先贤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甲骨文和天文官职能的发展、《周易》内容本身三个方面出发,探寻以"易"为《周易》题名的原因,认为"易"字当源自对太阳活动的观察。  相似文献   

19.
高天霞 《丝绸之路》2009,(12):78-81
《广韵》反映的是隋唐时代的语音面貌,其206韵与反映上古语音面貌的30韵部相比,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本文主要讨论了《广韵》屋韵字在上古的韵部归属,认为《广韵》屋韵的一等字在上古属屋、药两部;《广韵》屋韵的三等字在上古属觉、幽、职三部。  相似文献   

20.
王超 《沧桑》2013,(4):60-62
在诸多文献记载中,明朝嘉靖进士菅怀理,往往因为菅、管字形相近,易于混淆,在传抄转刻中被讹为管怀理,更有许多文献误非为是。本文依据地方志、历史文献以及现存的碑刻记载,认为明代的管怀理当是菅怀理,并梳理了他一生的行迹。从中可以看出,地方志可以证补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