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福建泉州先民入台时,把家乡所信仰清水祖师、观音请进台湾奉祀,历代相传。泉台两地民众独特的清水祖师、观音信仰及其深厚的文化内涵,有力地弘扬了泉台文化的优秀传统,密切了海峡两岸民众的骨肉亲情。  相似文献   

2.
叶涛 《民俗研究》2004,(3):100-111
泰山香社是指以泰山神灵为奉祀主神、以到泰山朝拜为结社目的的民间信仰组织。泰山香社兴起于唐宋,繁盛于明清,一直延续到21世纪的今天。我们对泰山信仰中民众进香行为的研究,离开了泰山香社则无从谈起。历史上,  相似文献   

3.
城隍信仰在中国的形成和流播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唐宋以来,泉州的城隍神位越发显赫。特别是明朝倭患的加剧,当地民众更尊城隍为城市的保护神。明末清初,台湾海峡形势发生深刻变化,城隍信仰随着移民的足迹分灵台岛,城隍庙成为台湾官祀的四大庙之一。本文就清廷治台、日本据台、台岛光复的几个历史时期,对台湾城隍庙作些简述,从中分析城隍信仰在泉州与台湾关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福建旅游》2004,(12):19-19
泉州通淮关岳庙是奉祀关羽和岳飞的庙宇。它位于通淮街(即涂门街)中段北侧,乃闽南最负盛名的民间信仰活动场所之一。关羽与岳飞,一位以忠义浩然正气闻名于世,一位矢志抗金,民族气节传千古。皆为我国古代“重量级”的英雄人物、贤人圣哲。人们奉祀他们,体现对他们的尊崇也体现一种对于已经辞世了的贤哲继续给后人带来福佑的传统的美好祈愿。  相似文献   

5.
黑神信仰是贵州一个独特的神明信仰,在明清至民国期间兴盛达近六百年之久.其以唐代将领南霁云为神祇,并建庙宇忠烈宫祀奉之,其中影响卓著者首推贵阳忠烈宫.因贵阳忠烈宫在清末民初逐渐演变为黔省近代文教重地达德学校,故有必要从时间与空间两个维度对之进行探究,从而明晰当地黑神信仰的源流、嬗变及其实质.藉此可知,在明清时期,黑神信仰通过官方引导、民间自发两种途径传播与兴起,积极服务于当地的社会控制与社会整合.进入近代,达德学校作为忠烈宫的后继者,在对黑神信仰所彰显的传统美德予以传承的基础上,以科学民主教育对黑神信仰进行了超越.是故,贵阳忠烈宫无疑在过去数百年间对当地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6.
南京下关天妃宫在历史上称为龙江天妃宫。自从郑和下西洋回国,以海上平安,为天妃神灵感应所致,奏闻于朝,建龙江天妃庙之后,沿江沿海一带,如太仓、长乐、贤良港、泉州、湄州等地,普遍建立天妃庙宇,并遣使致祭。在明代,南京奉祀天妃的庙宇,共有三处,一在下关,一在上新河,一在大胜关,而以下关天妃宫规模最为宏丽,廊下宫内都画满了精美的壁画。  相似文献   

7.
<正>薛城古社位于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淳溪镇薛城村,是当地民间信仰活动中最为重要的空间载体。古社内供奉了祠山菩萨、五猖神、邢天大王、龙王菩萨、土地神、生育神等民间神祗,这些神祗的作用与民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在特定的时间,对这些神祗的祭祀活动,表达了当地民众祈福禳灾的美好愿望。当地民间信仰体系保存较为传统,具有自发性、地域性、多元性、世俗性等特点。2014年5月至6月,笔者在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淳溪镇薛城村进行了为期28天的民俗调查,现将薛城村薛城古社  相似文献   

8.
泉州蟳埔渔村有关于"小矮人墓群"的传说,其是否系传说中的"小矮人"呢?笔者根据多年来收集到的线索,从历史传说、文献记载、墓丘葬式、随葬文物发掘等方面进行研究发现,蟳埔古墓葬只是出于当地风俗信仰的一种"二次葬"习俗,是泉州沿海地区的一些民间信仰和习俗的产物,与"小矮人"无关。  相似文献   

9.
明清时期,山西忻州地区民间信仰内涵十分丰富,既有对自然神、历史人物的崇拜,也有对宗教神灵、其他民间神灵的敬奉,这一现象在当地的碑刻资料中记载甚为详尽。民众对神灵的信仰集中体现了功利性、自发性以及地方性的特点,透过这些特性,可以窥探到明清时期忻州地区干旱少雨、战争频发的地理、社会环境。而民间信仰在保护自然环境、稳定社会秩序、调节民众心理方面亦生产了一定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0.
张亚子为何被追封为“文昌帝君”谢焕智梓潼县七曲山大庙是全国文昌宫的发祥地。主神“文昌帝君张亚子”曾在全国各地立宫奉祀,海外华人聚居的地方亦以“梓潼文昌帝君”奉祀,可以说影响遍及全球。笔者就张亚子为何被追封成“文昌帝君”作些探索。一、张亚子姓名的由来张...  相似文献   

11.
“梅妃”,一个历史上广为流传的人物,近年来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主要通过对浦口宫的调查,初探“梅妃”在当地民间信仰中的影响,以及由此在当地形成的一些独特习俗。  相似文献   

12.
甘肃河西地区黑河流域民众的水神信仰由来已久,抛开信仰活动中的迷信成分不难发现,当地水神信仰一方面体现着人们对掩藏在水问题背后的水规律的敬畏,另一方面反映着民众在生产生活中对维护、遵守水利秩序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杨鸿光 《民俗研究》2023,(1):137-145
南霁云为安史之乱睢阳保卫战中的殉国唐将,因乞师断指留有忠义之名,殒后受到朝廷封赐,且长期作为张许二公“双忠信仰”的配祀存在。明代以降,南霁云逐渐独立成神,其庙曰“南将军庙”或“黑神庙”等,其神职为救火禳灾、启梦捉凶与护境安民。该神在贵州奉祀最谨,这是“父代子荣”、讹音误传等因素作用的结果。此外,湘西、川东、江淮、陇地亦有黑神信仰分布,这与移民迁徙、故地情怀及国家敕封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4.
公元581年(大约),后梁孝明帝萧岿的女儿萧氏出生于后梁国都江陵。但由于当地的习俗认为,凡是二月出生的女孩,皆为克父之相,所以萧岿只好将这个女儿交给堂弟萧岌收养,可没多久,萧岌过世,萧氏又被转送到她的舅舅张轲家。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的乡村寺院之社会作用有别于那些在城市或"名山"中的寺院。鉴于在古代中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乡村民众的信仰成了宗教在社会存在的基础,所以乡村寺院对佛教的社会作用至关重要。这些乡村寺院和当地社会互相影响,寺院作为地方民众的重要公共场所,促进了农村的文化经济、习俗信仰和慈善事业,地方社会则影响寺院的僧人和信众之素质、宗教形态,甚至寺院建筑。  相似文献   

16.
淮安地区的天妃宫最早建于南宋,来源于福建籍军士征戍两淮的地域流动,此后天妃宫庙在淮安地区的空间展布与当地河道变迁密切相关。山阳、清河的个案研究表明旧城天妃宫曾作为一亦游亦祀的胜境,国家漕粮的转运导致了淮安地区天妃信仰中心的转换,清口惠济祠逐渐成为运河沿线的重要天妃宫庙,从天妃宫到惠济祠的转移,与山阳、清河城市变迁的轨迹基本一致。官方对天妃神灵的标榜和塑造,使惠济祠内呈现泰山娘娘与天妃混祀的信仰生态,而对其庙会的分析则显示出民间信仰意涵的延展。  相似文献   

17.
朱坤 《文史月刊》2012,(Z3):4-6
九华山是地藏菩萨的道场.道场形成后,地藏信仰开始在九华山民间传播,与本土信仰和文化相融合,成为九华山民俗的信仰核心.地藏信仰渐渐深入影响到九华山民众的日常生活,丰富了九华山民俗活动的内容,形成了以地藏菩萨为中心的民俗活动,其祭祀方式也因此与众不同.作为地藏菩萨的道场,九华山自然成了民间组织和开展民俗活动的基她,寺庙是民俗活动的主要场所.在九华山民众的日常生活中,地藏信仰逐渐积淀成为一种审美心理,形成了九华山民俗的独特审美观。  相似文献   

18.
长白山信仰是具东北特色的山神信仰文化之一,也是长白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长白山信仰经历了万物有灵的自然崇拜时代,发展为物格神崇拜、人格神崇拜,历史上帝王封禅、民众祭祀是推动长白山信仰不断演化变迁的推动者。近代以来,长白山信仰发生了变化,从官方信仰空间转换为民间信仰空间,其发挥了调节心理、整合地方、规范道德等社会功能。以民间信仰与民众生活关系为视角,考察近代长白山信仰的发展及内涵的变化,发现在长白山区一带,广泛存在对长白山山神的祭祀和崇拜,其对普通民众的生产、生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山东省阳信县秦台红马是一种原生态的线构立体剪纸艺术,它以日常的叙事方式隐秘地讲述着民间信仰得以生发的神圣空间、构造的生命形式和超验的秘传神力。作为集历史时空、民俗信仰、审美风格等多重元素为一体的生命活体,红马借助秦台这个恒久的"交往地带",与民众实际的行为活动进行象征式的互动,丰富了民众"神游冥想"的精神空间,其中的超验意味构成并形塑了民众精神生活的"自由空间"。这种生命的自由空间形式丰富了民众的精神想象,激活了原生态剪纸的创新活力并推动了本地文化产业的再发展,成为解读当地民俗信仰文化的重要材料。  相似文献   

20.
王立阳 《民俗研究》2016,(1):99-106
民间信仰因缺乏统一教义和组织形式而被杨庆堃先生归为分散性宗教,但是这种分散性的信仰形式却与世俗社会的制度和结构紧密联结在一起。以闽南保生大帝信仰为例,当地民众宣之于口的三个信仰观念——"灵""份"与"缘"以及相关实践,从信仰观念的共享和实践的角度,展示了民间信仰神明与庙宇网络的形成以及民间信仰的弱关系与地缘、血缘强关系的结合,从而围绕神明信仰形成了超越社区、地域甚至跨国的信仰共同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