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龙门石窟的革创,据现存最早的一些纪年造像推测,当在北魏孝文帝太和年间。这些纪年造像中,有古阳洞北壁始平公像龛一铺,风格尤为古老。由于该龛在龙门早期造像中占有重要地位,清季以来国内学者每每有所涉及。但因其题年残损,各家在该龛纪年问题上颇见分歧,大率有太和二年、十二年、十九年、二十二年等数种说法。笔者认为,搞清该龛的绝对年代,对于龙门石窟的始创等一系列问题当有它的实际  相似文献   

2.
2004年8月8日至12日,龙门石窟研究院建院50周年大会暨龙门石窟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河南省洛阳市东山宾馆举行。来自日本、美国、德国、意大利等12个国家和地区的35名专家及90名国内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会议,其中有龙门石窟、敦煌石窟、云冈石窟、大足石刻艺术博物馆、麦积山石窟等10多家石窟单位的代表。 龙门石窟研究院的前身是1953年经文化部批准成立的龙门文物保管所。之后,龙门石窟保管所先后升格为龙门石窟研究所和龙门石窟研究院。50年来,龙门石窟在石窟保护与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丰  相似文献   

3.
《风景名胜》2011,(3):22-22
龙门石窟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也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龙门泉又是龙门石窟一道靓丽的景观,龙门石窟景区内分布有禹王池,珍珠泉等泉眼,流量充足,水质良好,水温常年在24℃至26℃,已经流淌了千年,从未枯竭,是游人驻足赏玩的著名景点。  相似文献   

4.
龙门奉先寺卢舍那大像龛始凿年代考辩张锴生(河南省博物馆)唐代卢舍那大像龛是龙门石窟中规模最大的一组造像,它不仅代表了龙门佛教造像艺术的杰出成就,也是今日龙门石窟的象征。可是长期以来关于此龛的始凿年代一直存在异议,这里我们也以一孔之见略作考辩。对龙门卢...  相似文献   

5.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和河南龙门文物保管所于1985年4月在龙门石窟召开了“魏晋南北朝佛教史及佛教艺术学术讨论会”。来自九个省市四十个单位的七十泣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交流了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6.
"凿山导伊流, 中断若天辟。" "精舍遶层阿, 千龛邻峭壁。" 这是唐代诗人韦应物《龙门游眺》中的诗句,也是对伊阙形胜和龙门石窟颇为形象的概括。 "九朝故都"洛阳南郊的龙门石窟群,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尤其是石窟艺术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笔者试就龙门石窟艺术的几个问题,提出一些初步的不成熟的看法,向文物考古界、美术史界的同志们请教。  相似文献   

7.
“洛阳龙门西山惊现29套神秘别墅群,龙门石窟规划科称不知石窟保护区范围。”12月7日,网友“火箭”在大河论坛上发帖,披露了29套别墅赫然出现在洛栾快速通道龙门山段东侧的龙门山西山上,西距洛阳龙门石窟不到2公里。这一神秘的别墅群,目前主体已建成的有6排27套,还有两套刚开始挖地基。  相似文献   

8.
前言北魏太和十八年(494年)迁都洛阳,佛教造像的舞台也从大同转移到洛阳。一般认为造像样式中国化(下称“汉化”)过程始于云冈第六窟,此后为龙门石窟所继承,并取得进一步发展,最终在以宾阳中洞和莲花洞为代表的龙门北魏诸窟中完成。这种看法是建立在故水野清一、长广敏雄二氏卓越的调查研究成果之上的①,至今仍得到学术界的广泛认可,水野、长广二氏在《龙门石窟研究》一书中高度评价了龙门的线刻艺术,指出“龙门北魏窟可以说是云冈造像的延续,但是,必须认识到在其它方面则另有基础”,其后,吉村怜氏基于云冈与龙门天人图象…  相似文献   

9.
龙门怀古     
魏星云 《丝绸之路》2011,(19):32-32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说过:“洛阳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 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城南6公里处的伊阙峡谷间。这里有东,西两座青山对峙,伊水缓缓北流远远望去犹如一座天然门阙。  相似文献   

10.
鲁迅与龙门石窟杨盛云龙门石窟是中国著名的石窟艺术宝库。一千多年来,龙门石窟饱经历史沧桑。尤其是近代以来,帝国主义分子多次勾结中国一些民族败类对龙门石窟进行野蛮的盗窃破坏。宾阳中洞内著名的"皇帝皇后礼佛图"浮雕,就是在1934年被美国人普爱伦贿通北京琉...  相似文献   

11.
龙门石窟潜溪寺凝结水病害形成机理及防治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中阐述了龙门石窟凝结水病害的影响因素,初步分析了凝结水的形成机理.以龙门石窟潜溪寺作为监测点,通过对比分析总结潜溪寺凝结水变化的现场、发展直至消失的规律,并提出了龙门石窟凝结水病害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2.
钮隽 《北京文史》2000,(1):44-45
“龙门造像”是指我国北魏时期(公元386——534年)河南省洛阳龙门石窟上的许多石刻作品而言,它们在石刻史上,书法史上都有着光辉的地位。有人从众多的“龙门造像”中选出了二十种,称为“龙门二十品”久负盛名。这二十品中最精采者是《始平公造像》、《孙秋生造像》、《杨大眼造像》、《魏灵藏造像》(以上是造像的简称)等。  相似文献   

13.
一鲁迅与龙门石窟龙门石窟是我国著名的石刻艺术宝库。一千多年来,它一方面受到自然的侵蚀破坏,另方面也受到人为的破坏,其中有帝国主义分子的盗窃破坏,也有如鲁迅先生所指出的“龙门的石佛,大半肢体不全……其毁坏的原因……仅因目前极小的自利,也肯对于  相似文献   

14.
龙门石窟的创建年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诗人许浑在《晚登龙门驿楼》中赞颂龙门的形势说:“鱼龙多处凿门开,万古人知夏禹材。青嶂远分从地断,洪流高泻自天来。”(《金唐诗》卷534)龙门不但景色清幽,更以她的石刻艺术驰名中外,与敦煌、云冈并称我国三大艺术宝库。三大艺术宝库中的敦煌莫高窟开创于公元366年,云冈武州山石窟开创于公元460年,早成学术界的定论。唯有这龙门石窟创自何年却成了“疑案”:有人说她创自太和十二年,有人说她创自太和七年,还有人说她创自太和十九年。但各家都一致认为古阳洞是龙门最早开凿的洞窟。古阳洞在龙门西山的偏南部,平面略呈  相似文献   

15.
被誉为中国三大石刻艺术宝库之一的龙门石窟 ,位于洛阳市南 1 2公里的伊河两岸的崖壁上 ,这里古称“伊阙”。《水经注·伊水》云 :“两山相对 ,望之若阙 ,伊水历其间北流 ,故谓之伊阙矣。”约自隋炀帝时 ,遂称龙门。伊阙山地大规模的开窟造像工程则肇始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 (公元 493年 )的策迁洛阳。其创始窟即是名为“孝文窟”的古阳洞 (旧称“石窟寺”图一 )。本文仅就孝文帝与古阳洞的营建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图一 古阳洞石窟龙门古阳洞的开凿年代就是龙门石窟的开创年代。这是目前学术界一致的看法。但对古阳洞的确切创始之年 ,至…  相似文献   

16.
陈悦新 《文物》2020,(7):85-96
<正>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南12公里的龙门山麓,前滨伊水,其地东北距东汉迄北朝洛阳故城20公里。龙门石窟现窟龛编号总计2345个[1],其中唐代窟龛约占总数的三分之二[2],在西山和东山均有分布。约自贞观四年(630年)至天宝十四年(755年)的一百二十五载,可以说是龙门石窟唐代开窟造像的黄金时期[3]。龙门石窟唐代大型洞窟一般认为分作四期。第一期主要完工于太宗后期(637~649年),属创始阶段,洞窟均分布在西山,包括唐字洞、药方洞、宾阳南洞、宾阳北洞等。第二期主要完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龙门石窟现存造像题记为切入点,细致梳理了石窟与洛阳城行政区划的相关资料,涉及洛州、河南县及洛阳县,城内建置类型包括里坊、市场及寺院。同时,结合历史文献资料,构筑了题记所呈现的洛阳城社会空间。在都城研究整体观的视野下,作者重新审视了隋唐洛阳城与龙门石窟的空间关系,可以概括为“南北呼应,城窟一体”,自隋至唐,龙门实现了从洛阳城中轴线南端基点到佛教圣地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城南 13公里。这里香山和龙门两山对峙 ,伊河水从中穿流而过。这里山青水秀 ,环境清幽。春天 ,迎春花满山开遍 ;夏天 ,伊河水碧波荡漾 ;秋天 ,野鸽子成群飞翔 ;冬天 ,野鸭子在河中嬉戏。这样静谧、古朴、优美的自然环境最适合僧人打坐、修行、研习佛法 ,所以中国佛教宗派之一的禅宗就独具慧眼地选择在环境幽静的龙门石窟开凿禅窟 ,宣传其教旨和教义。本文拟探讨禅宗的发展及其在龙门石窟的造像。一、什么是禅宗 ?用静坐思维的方法 ,以期彻悟自心 ,就叫禅宗。它不立文字 ,所以禅宗又称“教外别传”。禅宗认为 …  相似文献   

19.
香玉 《神州》2014,(1):92-93
<正>在云南,有这样一种说法:"不耍西山等于不到昆明,不到龙门只是白跑一趟西山"。西山究竟有何魅力,龙门有多神奇,让习惯了安逸、看穿了美景的云南人发出这样的感慨?龙门位于昆明西山,由三清阁和龙门石窟组成,是云南省最大最精美的道教石窟。三清阁是一组九层十一阁的建筑群,包括三清境、灵官殿、真武殿等;龙门石窟由揽海处、慈云洞、云华洞、达天阁组成,是一条长数公里的  相似文献   

20.
一、概况龙门石窟同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岗石窟并称为我国三大石刻艺术宝库,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城南13公里,这里香山与龙门山对峙,伊水北流。远望犹如一天然门阙,所以古称“伊阙”,隋代始称“龙门”。龙门地块自新生代更新世以来一直处于整体抬升、遭受剥蚀和侵蚀卸荷作用阶段,伊水横穿地块,形成了深切的峡谷。这伊水深切的1000米长峡谷两岸,中寒武世白云岩和石灰岩地层,为石窟的开凿、雕刻提供了优良的地理条件。公元493年,北魏王朝由平城(今山西大同市)迁都洛阳前后开凿,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至北宋诸朝。其中北魏和唐代大规模开凿时间达150余年。据1989年统计:东西两山现存大小窟龛2345个,碑刻题记2860余块,造像10万余尊,石窟雕刻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反映了各个时代的政治经济等情况,其中以奉先寺为代表的群雕,气势雄伟。雕凿精湛,是我国美术史上的杰作。宾阳洞由唐太宗第四子魏王李泰撰文,大书法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