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阮晓雨 《文物天地》2021,(3):108-112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呼吁,21世纪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即是保护与促进文化与自然的多样性。2015年,国际博物馆协会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同起草并通过了《关于保护与促进博物馆与收藏及其多样性、社会作用的建议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前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将其概括为“当今博物馆的价值将在于它们共有人文精神的前沿实验室,它保护我们的遗产,激发新的创造力,帮助我们捕捉世界的纷繁复杂”。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全球化形势的不断发展,文化多样性面临严峻挑战.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维护文化的多样性,已成为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03年10月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公约要求各缔约国采取必要措施确保其领土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保护.这些措施包括拟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单,保护、...  相似文献   

3.
王思渝 《东南文化》2016,(1):111-117
《国际博物馆》是1948年由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创办的重要国际性学术期刊。该刊自20世纪70年代以后日渐关注社区生态博物馆、文化遗产等新兴议题,并在研究视野上向社会议题逐步延伸,90年代以后其议题涉及市场化力量对博物馆产生的影响。而从新博物馆学的角度,该刊也反映出博物馆日渐参与社会问题和关注大众文化两方面的倾向。通过对该刊从创刊到第260期各期目录和部分发刊词进行梳理,提取各期讨论主题,并进行分类、统计、分析,可总结出《国际博物馆》议题关注点的变化,也反映了世界博物馆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中国文化遗产》2006,(6):109-109
本期《国际博物馆》的主题是博物馆和文化策略。内容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在公共领域的博物馆,包括《博物馆:文化策略的目标还是手段》、《国立博物馆和公共话语:公共政策在文化辩论中的角色》、  相似文献   

5.
正2019年9月2日,在日本京都举行的第25届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会员大会国际视听多媒体艺术节(F@IMP2.0)颁奖典礼上,南京博物院的三维虚拟电影《大运河》获得金奖。国际视听多媒体艺术节每年举办一次,由国际博物馆协会视听、新技术和社交媒体国际委员会发起,作为国际博物馆界参与机构最为多元化的一个评奖活动,旨在鼓励全世界博物馆及文化遗产机构创作、传播视听产品,创新多媒体技术(网站、交互项目、移动应用程序及有创造性的阐释性展览装置)应用,是  相似文献   

6.
试论新时期文化遗产事业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年12月《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的发布,加快了我国从“文物保护”走向“文化遗产保护”的发展进程,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文化遗产事业的内涵逐渐深化,注重其在全球化背景下,保持文化多样性和民族独立性方面的重要作用,注重其世代传承性和公众参与性;文化遗产事业的领域不断扩大,并由此引发了其要素、类型、空间、时间、性质、  相似文献   

7.
李菲 《贵阳文史》2009,(3):83-84
去年初秋,由贵州省文化厅组织,展现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族民间歌舞晚会——山花烂漫现身北京民族文化宫!此次展演主要通过地方专场的形式向世人展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资源和独特魅力。共由《侗族大歌》、《侗族琵琶歌》、《苗族芦笙舞》、《反排木鼓舞》、苗族《锦鸡舞》、苗族《铜鼓舞》等12个业已人选我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节目组成,它们承载着借奥运大舞台向全世界展示贵州省原生态文化多样性的重大使命。  相似文献   

8.
高永丽 《文博》2007,(4):11-15
今年的"国际博物馆日"和中国"文化遗产日"陕西可谓盛况空前,第七届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评选终评会及颁奖典礼均在西安举行、新建的西安博物院开放、《后土吉金、国宝荟萃——陕西宝鸡农民保护文化遗产成果展》6月5日在首都博物馆开展、中央电视台陕西梁带村考古现场直播。为了确保这些重大活动的圆满顺利,并以此为契  相似文献   

9.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整个人类文化多样性的根基、源泉和生态场。只有文化得到了传承,人类的创造力才能得到保护,文化的多样性才能被体现。文化多样性作为一种文化观或者一种文化立场,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主流舆论。  相似文献   

10.
正5·18国际博物馆日,南京博物院民族民俗部(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所,以下简称"非遗所")为广大观众展示了丰富多彩的民俗表演和优秀传统戏剧表演。当天下午,南京博物院"老茶馆"内曲调悠扬,观众一边品茗一边欣赏着江苏省演艺集团锡剧团带来的《双推磨》、《游庵定  相似文献   

11.
2015年4月18日《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新版正式发布,其中明确提出了遗产认知中文化价值与社会价值的重要性,这是对当今文化遗产研究体系的一次升级。由于文化的多样性与复杂性,中国文化遗产的研究需要有基于中国历史文化背景的认知体系,特别是对遗产价值内涵的挖掘。文章以中国近代建筑工业遗产为例,根据《准则》与文化遗产学理论的指导,探索中国语境下的遗产价值研究问题。中国近代工业遗产作为社会变革期中西文化相互交流的产物,其对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的吸收和对自身传统文化的传承有着典型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2.
侯捷 《神州》2013,(6):17-18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文化遗产面临这巨大的冲击,很多具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艺术濒临消亡或者已经消亡,而且文化趋同现象逐渐严重。传统音乐作为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面临这消亡的命运。所以,采取合理的措施保护我国的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弘扬传统文化,促进传统文化多样性的发展,体现了时代的要求,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文物古迹是过去文化的载体,文化既是不同人们共同体在特定时空中适应环境与社会的结晶,也是人类曾经的生存可能性的记录,因此,文化遗产是发展的智慧资源而非包袱。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对文物与文化遗产及其价值的认识有一个不断拓展和提高的过程,经历了由古玩、文物到全民性的文化遗产自觉的演变。正确认识和处理不同文化及历史文化遗产,既是作为文明古国的中国发展过程中无法避开的选择,也是全球化、信息化时代古今中外文化大会面时代人类和谐共处、共同繁荣的前提性要求。  相似文献   

14.
<正>俄罗斯的历史文化遗产非常丰富,在这个有悠久历史的国度,人们非常珍惜文化遗产,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俄罗斯联邦宪法》中专门有保护文化遗产的条款:"每个俄罗斯公民都有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义务。珍惜历史文化古迹,是实现拥有文化财富权利的重要途径。"《俄联邦文化遗产法》指出"文化遗产是俄罗斯人民的精神财富,保护国家文物是联邦政府的首要工作之一。"2014  相似文献   

15.
<正>《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从本质上讲,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中所形成且时代传承的知识、技能、艺术、民俗等智慧结晶和不断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体现,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是连结民族情感、维系国家统一的重要基础。所以,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共同承载着人类社会的文明,是世界多样性的体现。我国非物质文  相似文献   

17.
穆永强 《丝绸之路》2009,(24):34-35
全球化及其所引发的社会转型使得西部少数民族生产、生活方式发生巨变,民族文化认同出现危机。西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立法,将有助于从制度上保证少数民族的文化特性及其可持续发展,增进西部少数民族的文化认同,维系文化多样性及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相似文献   

18.
“文化遗产”的概念是1972年在《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公约》首先提出,其产牛背景是现代社会基本结构发育成熟,社会历史、长期资源和文化内涵需要整合与概括。文化遗产理念是比农业社会、工业社会更高层次的社会意识形态,是历史文化、文化未来规律的表现形式。文化遗产的保护意味着对人类未来的理性选择,是富有前瞻性和发展性,可保证人类文化正确与合理的发展。文化遗产是人类精神和物质财富有效结合的产物,其巨大的内在价值在时间坐标系里将与文化、自然、历史、  相似文献   

19.
朱歌敏  张倩  于晖 《文博》2023,(4):104-112
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会员大会的决议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阶段内世界博物馆领域的关注焦点和发展方向,历届会议的数百项决议涵盖了博物馆的诸多领域,是对博物馆发展进程中所面临诉求与挑战的权威回应、行业发展的趋势指南,并展现业界的新思考与新启示。本文利用Antconc对历届ICOM大会决议内容进行回溯,简要分析在新博物馆学运动的影响下,领域内对博物馆内涵的审视,以及由此引发的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多样性、公共社会问题等一系列重要议题的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20.
读者来信     
《旅游》2015,(5):156
地名保护地名,不仅仅是一种客观符号,因为是在漫长的历史沿革中沉淀下来的,充分汲取了当地的文化营养、精神营养。地名更是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名片、精神生态符号。前不久,第九届联合国地名标准化大会已确定地名属非物质文化遗产,适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我国还出台了《中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总体规划》,做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所以,将地名当做重要的文化工程,想方设法给予重要的法律和文化保护,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