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宿白先生《中国石窟寺研究》一书,1996年8月由文物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研究中国石窟寺考古学的专著,它记录了中国历史考古学的一个分支——中国石窟寺考古学的创建历程,是当代中国考古学研究中的一项丰硕学术成果,也是近年中国考古学的重要著作。  相似文献   

2.
中国考古学是从西方引入的,1921年瑞典人安特生发掘河南省仰韶村是近代科学意义的考古学在中国的开始,20世纪20年代末,李济、梁思永等从海外学成归国,在带回了当时国外考古学理论方法的同时也开始了中国考古学本土化的历程。建国后,中国考古学进入“理论多元化,方法系统化,技术国际化”的新时代。步入21世纪,中国考古学建立了以新技术、新方法为特征的一批新兴边缘学科,考古调查和发掘的主力军更加年轻化,为中国考古学注入了新鲜的有生力量。  相似文献   

3.
曹芳芳 《南方文物》2013,(2):113-116,117,118,66
中国考古学理论与方法渐趋多元化,而性别考古学却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梳理了性别考古学产生以来所走过的的历程,尤其对中国考古学中的性别研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梳理。本文将中国考古学中的性别研究划分了三个阶段,即20世纪30年代至建国、建国之后至20世纪90年代、90年代至今。其中在第三个阶段,后现代视角的性别考古学真正在中国出现。本文并对中国后现代视角下的性别考古学进行了反思,希冀能够引起学者的注意。  相似文献   

4.
俞伟超先生是中国考古学巨擘,为中国考古学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他是战国秦汉考古学框架体系的主要构建者,充实、丰富和发展了考古学的理论和方法,在用考古学方法探索人类早期发展、中国古代文明的产生发展过程、古代意识形态等诸多学术领  相似文献   

5.
最近拜读了〔日〕饭岛武次教授的新作《中国考古学概论》(同成社 ,2 0 0 3年出版 ) ,觉得很有必要向我国学术界作一介绍。饭岛武次教授是日本著名的中国考古学专家 ,在驹泽大学文学部讲授中国考古学已历 2 3年 ,本书就是将 2 3年间每年所讲授的《中国考古学概论》集于一卷而成。其内容包括中国的人文地理、中国考古学研究史、对中国考古学专业术语的解释 ,以及作为主论的从旧石器文化至秦汉时代的中国考古学。自 1 985年以来 ,饭岛教授曾先后出版了《夏殷文化的考古学研究》(山川出版社 ,1 985年 )、《中国新石器文化研究》(山川出版社 ,1 9…  相似文献   

6.
中国考古学中关于民族考古学的歧义是由于其定义模糊而引起的.现阶段两方考古学中的民族考古学是作为新考古学的民族考古学,而中国考古学引介的民族考古学仍然从属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研究范式,以殖民主义视角和单线进化主义为基础的两种类比观仍被视为民族考古学的主要方法.新考古学范式下的民族考古学以行为研究为诉求,对比研究对象不再局限在生活在边缘地区的前工业社会少数族群,因此可能称之为人类考古学更为恰当.  相似文献   

7.
《历史研究》2021,(1):12-22
正2020年9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的讲话中强调,要"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1)那么中国考古学的"中国特色"体现在哪些方面,又应如何理解?一、中国考古学的特色所在依照笔者理解,中国考古学的"中国特色"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其一,中国考古学在学科归属与研究目标上展现出自身特色。中国考古学长期以来在学科分类上被明确归入广义历史科学,属于广义历史科学的一个分支(这应该是中国高等教育授予考古学专业研究生"历史学硕士"或"历史学博士"  相似文献   

8.
许永杰 《北方文物》2023,(1):104-112
陈雍新著《考古何为》是一部全面阐释考古学中国化过程及中国考古学特色的专著,从五个方面对该书的内容做延伸和展开。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学派考古学的理论基础和最突出的特色,给予考古学这一“外来物种”旺盛的生命力。田野考古是考古学的生命源泉,根植于中国黄土的考古学经过几代人的实践,已经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考古层位学等方法论;作为阐释考古学的聚落考古学和认知考古学属于“新考古学”的范畴,作者通过缜密的逻辑阐述与易懂的实例演示,使读者能够有很好的理论理解和实践参照;考古学是一门与众多学科存在联系的学科,在与其他学科结合研究时,要注意把握考古学的学科本位;“考古学文献导读”是作者奉献给青年一代考古学者的全新知识。  相似文献   

9.
陈淳 《南方文物》2010,(1):13-18
<正>在中国,考古学被认为是历史学的一个分支,可以用来证经补史。梁启超的两重证据法体现了早期中国学界对考古学的认识和价值期望,至今仍被认为是中国考古学的特色。在欧美,考古学被认为  相似文献   

10.
苏秉琦是中国考古学的一面旗帜,他的学术思想对中国考古学产生的影响巨大而深远。苏秉琦创建中国考古学文化区系类型理论和文明起源、形成与发展道路理论的过程本身,就是创建具有中国特色考古学派的过程。以两论为代表的苏秉琦学术思想,是指导中国考古学的基本理论,也是中国考古学派形成和存在的重要标志。在没有出现新的能够超越它的理论或学说以前,中国考古学仍然处于苏秉琦时代。  相似文献   

11.
科学与考古学的关系是考古学发展史上的重大主题,它可以从三个阶段来进行分析:在考古学的早期形成阶段,科学是考古学的形成基础;在过程考古学阶段,科学在一般方法论与专门知识上提供了众多的支持,过程考古学也以要成为科学为目的;到了以人文主义为中心的后过程考古学阶段,科学成了要超越的对象。三个阶段中,科学所蕴藏的内涵在不断改变,影响到考古学的目标以及实现它的理论、方法与实践。"作为科学的考古学"的讨论对于中国考古学的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因为中国相对缺乏科学的传统。当前阶段,中国考古学还需要加强科学基础,进一步发展作为科学的考古学,同时吸收后过程考古学在本体论、认识论与伦理学上的部分优点。  相似文献   

12.
中国民族考古学的形成是由自身独特背景和学术环境所决定的,在辩证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民族志材料解释,复原考古学材料。从民族考古发展到民族考古学形成了中国民族考古学的强烈特色。  相似文献   

13.
苏秉琦先生一生为创建中国考古学学科理论和有中国特色的考古学派而不懈努力,并在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考古学结合、考古学与现实结合上取得瞩目成就。晚年在思考科学未来时提出动态考古学及古与今、中国与世界接轨等新课题。  相似文献   

14.
刘庆柱 《考古学报》2021,(2):161-176
目 次 一 考古学与文献史学的结合 二 形成于民族存亡关头的中国考古学 三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考古学 四 佐证中华文明国家认同与家国同构文化基因 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9月28日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提出"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考古工作者提出的时代使命、科学使命.作为考古工作者,我认为,必须深刻、全面地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向中国考古工作者发出的时代强音,这样才能通过我们的考古学研究,更好地向世界宣传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增强中国特色考古学在国际考古学界、历史学界乃至整个国际学术界的影响力、话语权.中国考古学建设中的"中国特色"是"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核心,只有全面、深刻、准确了解、把握中国特色考古学,才能完成"中国气派"、"中国风格"考古学的建设.  相似文献   

15.
陈雍 《北方文物》2019,(1):106-110
正许永杰《中国考古学理论与方法十讲》(以下简称《十讲》)~(1),是基于他十几年来为中山大学考古学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讲授"中国考古学理论与方法"和"考古学方法论及个案研究"课程编辑而成,收录了自1989年至2018年发表的19篇中国考古学研究案例,分为十个专题,全书谋篇布局充分体现出作者对于中国考古学理论与方法的整体思考。一个时期以来,国内出版的关于考古学理论与方法的书籍,大都是翻译、编译的国外论著或者  相似文献   

16.
张嘉欣 《文物鉴定与鉴赏》2021,(3):175-176,F0003
考古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其理论系统和其他社会科学学科的理论一样,由高级、中级、低级三个层次组成。中国考古学发展至今,一直提倡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作为研究学科问题的最高指导。然而一门学科的发展既需要基础的方法指导,也需要提纲挈领的哲学指导,更不能忽视的是各类在发展中的中级理论的指导。文章旨在讨论什么是考古学的中级理论,又包括哪些内容,中国考古学与考古学的中级理论的关系,以及考古学中的中级理论对中国考古学有什么样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宫城考古学研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古学是通过人类活动的遗迹、遗物来研究历史。考古学分为史前考古学与历史考古学,古代都城是历史考古学的主要内容和对象,都城是国家的历史缩影,是国家的政治中心,宫城是都城的政治中枢。基于上述情况,历史考古学以都城考古学为重点,都城考古学中又以宫城考古学最为重要。中国考古学的大规模田野考古始于本世纪20年代末的殷墟考古发掘,近七十年来,考古工作者在中国古代都城(包括宫城)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方面进行了大量工作,如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偃师商城遗址、郑州二里  相似文献   

18.
区系类型理论的构筑和完善,考古学化的命名和作用,考古学类型和化的区别及其地位,化和族属的关系等等,凸现出20世纪中国考古学实践的主要特色,深入思考其中的成败得失,拓展考古学的理论思维,是中国考古学走向新世纪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9.
至今的考古学研究,可以见到中国西部考古学文化的融合与分化和西方文化的影响在中国文明发展中的作用,也可见到西部古代生业文化与环境的关系。在当前开发西部中,应从考古学研究中,吸取古人的经验,正确处理现今民族及其文化之间关系,做好文物保护和改善及保护好环境,只有这样,中国西部才能走上持续发展之路,也才能不影响中国东部的发展。可能,考古学是连接中国西部古今之桥,在当前西部开发中,应推进考古学研究,发挥考古学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正中国考古学史研究的起步很早。1921年中国考古学诞生,卫聚贤在数十年后就相继出版了《中国考古小史》[1](1933年)和《中国考古学史》[2](1937年)这两本书。但此后因为战争的原因,以及五十年代初对考古学中资产阶级思想的全面批判,考古学史的研究一度归于沉寂。八十年代学术环境回归正常后,考古学史的研究又逐渐增多,经过这二、三十年的研究,中国考古学史,特别是民国时期的考古学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