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年 《神州民俗》2006,(4):26-27
我国古典名红楼梦第六十七回写道,薛蟠从苏州回来,带了两大箱衣物分赠各家姐妹,“又有在虎丘山泥捏的薛蟠小像,竞与薛蟠毫无相差。宝钗见了,别的都不理论,倒是薛蟠的小像,拿着细细看了一遍,又看她哥哥,不禁笑起来了……”  相似文献   

2.
苏州的揑像     
苏州的捏像,也名塑真,在清代康熙、乾隆(十七、八世纪)时盛极一时,直到近三十年来才逐渐衰落乃至失傳。現在江苏省博物馆保存有一批这一民间艺术的精品。苏州捏像的創始时代已不可考,据清桐桥倚棹录說:"塑真,俗呼捏相,其法創于唐时杨惠之。"这当然还只是一种萌芽,到了宋代,吴县木凟人袁遇昌,把塑制神佛像的艺术发展到捏塑"泥娃娃"上去。据吳县县志記载。"袁遇昌,吳之木凟人,以塑婴孩,名揚四方,每用泥搏埴一对約高六、七寸者,价值三数十缗,其齿唇眉发、衣襦襞积势似活动,至于脑囟按之胁胁。"由于从塑神佛发展到塑制人民現实生活中的人物,因而得到了广大群众的喜爱。但是,这些"泥娃娃"虽然塑捏得生动,毕竟还没有面对着真人捏出对方的特点和性格来。以后,  相似文献   

3.
读《文物》今年第3期刘兴同志《镇江市区出土的宋代苏州陶捏像》一文,很感兴趣。南宋许棐有《泥孩儿》一诗,见于《梅屋四稿》(汲古阁影宋本《南宋六十家集》),诗云:  相似文献   

4.
梓君 《旅游纵览》2009,(6):36-36
<正>题记:看电影早就成为了人们司空见惯的娱乐休闲方式,而一部经典电影甚至可以引领时尚达人去电影的拍摄地或影片中故事的发生地玩玩、看看。从电影第一次进入我国民间播放到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欣赏那些大片儿,人们经历了一次次或快乐或震撼的视觉旅行。  相似文献   

5.
正今天,我要做一个"土"电话,本想让爸爸帮我做的,可爸爸一口回绝了,说:"孩子,只有自己做,才会有收获。"于是,我就自己干了起来。我先准备材料,拿来剪刀、毛线、牙签、一次性杯子和针。我先拿针把一次性杯子底中间戳了一个洞,把线的一头用嘴抿一抿,塞进洞口,一看线太粗,只好又捏了捏线头,试着再穿进去,一戳线头歪了,只好拿短一点再穿,终于塞进去了,紧张得我冒了一身冷汗。我把线轻轻拉  相似文献   

6.
李盈盈  于祥 《旅游》2012,(2):84-87
有一种说法,一个城市茶馆的数量和它的节奏成反比,茶馆多,说明这个城市的人们愿意把一部分时间拿出来,品茶聊天消磨时光。游走苏州,大大小小的茶馆遍布大街小巷,自成一景。泡茶馆,苏州人谓之"孵"。单从字面上就可以意会,"孵茶"是一个需要花点时间才能办到的事。或许正是因为这里的人们喜爱喝茶,上苍才眷顾地把绿茶中的精品碧螺春洒在苏州。  相似文献   

7.
夏丝丝 《神州》2014,(2):260-260
虽然在19世纪中期现代时尚诞生起,时尚就与艺术领域有着相互交织,但是时尚和艺术的关系变得越发密切的时间应该是在20世纪90年代至今这段时期。近年来,两者的相互交融在时尚产业中有了自己独特的特点。那么时尚到最后会不会成为艺术的一种呢?时尚与艺术设计又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呢?  相似文献   

8.
苏州评弹在海外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声音",吴侬软语作为人类问候外星人的66种语言中最后一缕声音载入航天器被送上了太空。苏州评弹,是江南一道不可不看的风景。  相似文献   

9.
微博作为网络交流的一种方式,赋予了信息时代人际沟通以全新的内容。微博架起了人们在虚拟空间与现实生活中的一道桥梁,成为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更是青年竞相追逐的一种时尚。在不断繁荣的网络文化世界里,通过微博,每个人都可以发出属于自己的声音。在这样的文化场域里,青年极力表达自己的理想、愿望以及对现实世界的不同看法,并不断地对网络与现实社会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卢星林 《世纪》2020,(3):31-33
我志愿"一手捏笔,一手握枪"1966年我在复旦大学中文系毕业,因"文革"原因到1967年才进行分配。分配方案中有一个名额是去人民解放军部队,这是我长期梦寐以求的志愿。8岁时,首次见到解放我家乡的战士,成排站在院子里,纪律严明,我就很羡慕。解放军英勇战斗的故事和雄壮的《解放军进行曲》始终伴随我成长,至今依然喜欢。叔叔卢世立是解放军也是志愿军,牺牲在朝鲜。"文革"期间,穿绿军装成为时尚。  相似文献   

11.
牛丽云 《攀登》2009,28(6):104-108
“捏价”,是藏族、撒拉族等高原少数民族商事交易中常用的一种议价方式。长期以来,人们对“捏价”的认识仅仅停留在一种民族习惯上,至今还没有学者从法学的角度作出评析。笔者通过对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部分商事活动的调查与研究,重点分析了“捏价”及其涉及的相关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丁阿金与惠山戏文泥人艺术郝金娥泥塑人物艺术由来已久,女娲捏泥造人的传说说明了远古先民们就已开始用泥土塑造人物形象,考古发现出土的陶俑形象也证明了这一点。泥人艺术流传至今且在全国负有盛名的当以无锡、苏州一带为最。无锡惠山泥人的闻名,首先得益于这方水土。...  相似文献   

13.
正改革开放前,蓝、黑、灰、绿是中国人时尚标签的"主旋律"。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子迈大,人们的物质生活不断改善、思想逐渐开放,单调的色彩、着装搭配和娱乐方式已不能满足人们对时尚的要求,人们展示自我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化,俨然形成了一种"中国时尚"。  相似文献   

14.
《风景名胜》2011,(4):91-91
在江城武汉,看樱花已经成为不少游客寻春踏青的一种时尚,每年3月中下旬开始,樱花竞相开放。  相似文献   

15.
任志强 《民俗研究》2014,(2):F0003-F0003
<正>泥咕咕是河南浚县民间对泥塑小玩具的俗称。它集中产于浚县黎阳镇杨圯屯村,相传隋末农民起义军瓦岗军与隋军在此地争夺黎阳仓(古时浚县称黎阳),瓦岗军首领李密手下有一员叫杨圯的大将在此屯兵,故村名叫杨圯屯。当时军中有一些会捏泥人的将士,为了纪念在战场上阵亡的将士和战马,便用当地的胶泥,捏一些泥人、泥马、螺号等以表思念之情,后来由于部队转移,一些伤、病、残人员便留下来在此成家立业。这一技艺就这样代代相传,继承下来,延续至今。泥咕咕制作时就地取材,先将黄胶泥和  相似文献   

16.
一本《苏州杂志》,一座"老苏州茶酒楼",是陆文夫传播美食文化的两个阵地。前面一章,我们介绍了杂志,这里再说说"老苏州"。1993年2月,陆文夫创办"老苏州弘文有限公司",亲任董事长。公司名下,又开一家饭店,名曰"老苏州茶酒楼",坐落在苏州的十全街上。女儿陆锦,担任第一任总经理。有了自己的饭店,再到新聚丰吃饭时,陆文夫对朱龙祥(新聚丰大厨)说:"小朱啊,我今年要给女儿捧捧场,就不到你这边来吃年夜饭了。"当时的陆文夫,身份显赫: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作协主席。这样的文化名人,下海办公司,又开了饭店,要爆破人的眼球。陆文夫从此,再一次成为"新闻人物"。  相似文献   

17.
宝宝两岁以后,父母在选择玩具的时候,不妨加上彩泥。彩泥不仅好玩,还可以训练宝宝的注意力,在游戏的过程中,创作的乐趣会让宝宝的想象力得到极大的发挥,同时,小手也得到了锻炼。在揉、搓、捏、撕、拧、粘合的动作中,宝宝指尖的神经末梢得到刺激,小手更加灵敏。在观察塑造的过程中,宝宝的注意力、模仿力和创造力又得到发挥。孩子在游戏中逐渐自  相似文献   

18.
郑板桥是"扬州八怪"之一。他的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人称三绝。他一生创作了许多画作,尤其是代表作《兰竹图》,更为世人所称颂。郑板桥早年去山东做官前,在苏州桃花巷的东头开了一家画室,以卖画为生。而当地有名的画家吕子敬,则在巷子的西头开着一间画室。吕子敬自觉绘画技艺精湛,说自己画的梅花"远看花影动,近闻有花香"。有一次,一位酷爱字画的吏部尚书来到郑板桥  相似文献   

19.
朱红  吴若峰 《旅游》2010,(5):18-21
花卉大观园里分热带植物、沙生植物馆、蔬菜等几个馆,如果只是走马观花,也能看个热热闹闹;如果你仔细研究,可以给自己上堂植物科普课。沙地里的顽强和垂吊的烂漫沙生植物厅里,能看到不少罕见的沙漠里的植物。北京风沙年年都有,有专家说北京沙漠化是迟早的事。那就让我们提前认识一下沙漠植物吧,也算有个心理准备。  相似文献   

20.
<正>陆文夫对美食文化既有理论创新,也有实践成果,更有艺术表达。小说《美食家》将"吃"上升到艺术高度,也把苏州的美食文化,传播到全世界。陆文夫还有一个功劳,就是通过《苏州杂志》传播美食文化。人们阅读《苏州杂志》受到感染,有人因此提笔,为《苏州杂志》撰写美食文章。陆文夫爱才惜才,来稿必看,甚至写上评语。对身边的年轻作者,也耳提面命,鼓励多于批评,调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