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鹏 《黑龙江史志》2011,(19):32-33
两汉是中国古代铜镜发展史上的繁荣时期,营口市博物馆收藏有两件汉代铜镜,一件是西汉连弧铭文铜镜,一件是东汉"宜子孙"凤鸟纹铜镜.两镜制作规整,图案清晰,反映出汉代精湛制镜水平,也集中体现了汉代的经济政治状况、人们的审美和思想观念等历史文化内涵,渗透着我国古代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是汉代工艺史上的一项重大成就.  相似文献   

2.
1985年4月,长治市博物馆在市外贸回收公司拣选出二件汉代铜镜,一件镜铭极为少见,另一件极具汉代风格,现将两镜铭简考如下:  相似文献   

3.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收藏有1983年从潞城县潞河搜集的几面古代铜镜。这几面铜镜的时代特征明显,但未见诸报道。现逐一介绍如下:1.日光四乳铭文镜 1件,汉代。圆形,直径10.4厘米,缘高0.25厘米。有一道裂缝。镜面、镜背呈银灰色,有少许铜锈。镜背中心为弓形弦纹钮。钮外围为一双凸线方框和一单凸线方框。二者之间环列铸汉代特有的篆隶体铭文“见日之光,天下大明。”单凸线方框四外角伸出双瓣苞花枝纹。四乳钉环列于该方框四边中心点外,乳钉纹上下分别连接桃形花苞及半圆形。内向十六连弧纹缘。此镜弓形弦纹钮是战国、汉初流行的镜钮形式,但其纹饰、铭文制作较粗劣(图一)。2.日光对称单层草叶纹镜 1件,汉代。圆形,直径11.5厘米,缘高0.25厘米。镜体较薄,有一道裂缝。镜面呈银灰色,镜背有少许铜锈。镜背中心为半圆形钮,柿蒂纹钮座。座外围是一单凸线小方框和一双凸线大方框,二者之间为铭文带,为汉篆隶体“见日之光,天下大明”。铭文带的四角为方格内小斜线纹。双凸线方框四外角各伸出一株双瓣花枝纹,枝尖外射。四乳钉及桃形花苞两侧各一对称单层叶纹。内向十六连弧纹缘。此镜制作精致,纹饰、铭文清晰(图二)。3.日光对称二叠层草叶纹镜1件,汉代。圆...  相似文献   

4.
正近日得暇拜读杨绪敏教授的新作《明末清初私家修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以下简称"杨著"),深为已过花甲之年的杨教授不避难题、勇攀高峰的精神所折服,感慨良多,特著之于文,以抒胸意。私家修史是中国史学史上一个值得大力研究的课题、是一座亟待发掘的富矿。所谓"私家修史",大约包括两种情况:一是指非史官、未得官方授意而私自修撰史书,二是指虽居史官但未受命撰史而利用职务之便私自修撰史书。我们这个民族历来  相似文献   

5.
两件馆藏唐代海兽葡萄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代是我国铜镜制作业的鼎盛时期,海兽葡萄镜是唐代铜镜制作工艺的典型代表,我馆收藏的这两件海兽葡萄镜图案精美,制作精湛,代表了唐代高超的制作工艺。  相似文献   

6.
刘金霞 《文物春秋》2014,(3):71-72,F0002
多年来,沧州市博物馆收藏了数十面具有一定历史价值和鉴赏价值的铜镜,本文介绍了其中的9件精品,包括汉代鸟兽规矩纹镜、"位至三公"铭文镜、八乳规矩草叶纹镜,唐代瑞兽葡萄纹镜、菱花形禽鸟云兽纹镜,宋代菱花形双龙纹镜,金代童子持莲镜等,它们均造型规整,纹饰精美,具有典型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7.
<正>乔治忠教授著《清代官方史学与私家史学相互关系研究》一书,于2016年9月由花木兰文化出版社出版。本书分为上中下三册,约53万余字,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研究成果,对于清代官方史学与私家史学的相互关系,进行了较为系统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蒲城店遗址汉代墓葬出土陶壶为主要考察对象,将其拆分为器盖、壶身主体、兽面铺首、圈足等多个实体分件,探讨各个分件的制作工艺,特别是兽面铺首的三种制作方式等,复原出汉代陶壶的制作流程。汉代的随葬陶器已批量化生产,制作已有明显的专业化分工,并形成了良好的买卖市场。  相似文献   

9.
《文物》2014,(10)
2007年3月,为配合三峡工程建设,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对重庆涪陵点易墓地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其中两座汉代墓葬(M3、M4)出土遗物丰富。两墓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随葬器物一百余件,有陶、铜、玉、铁及石器等。结合墓中出土的釜、甑、钫、盉及鍪等铜器,初步推断两墓年代为西汉早期。M3出土的镜架和镜饰是本次发掘的重要收获。镜背之上放置的束腰多棱木杆、两件多面体束腰木杆,应分别是铜镜的附属物、镜架。这一发现对于研究汉代铜镜的具体使用方式,特别是镜架和镜饰的形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杨勇  白云翔 《中原文物》2020,(1):102-115
在古代铜镜铸造中,镜范的制作和使用是最为关键的环节,也是铸镜技术的核心所在。山东临淄齐故城出土的汉代陶质镜范在材质、结构和制作工艺等方面,都较先秦陶范有了很大的改进,反映了汉代铸镜技术的进步。这些镜范在制作时于泥料中羼入了大量稻壳灰,焙烧火候也高,因此范体密度低、重量轻,内含大量孔隙,适合铸造,同时又结实耐用且不失柔韧性,从而便于工匠对其进行塑形、雕刻乃至修补和改制。镜范结构设计亦较科学、合理,不仅可铸造出好的产品,而且有利于保护镜范,以达到多次反复使用的目的。另外,镜范成形工艺的改进,特别是刻纹技术的普遍采用,既保证了镜范的质量,也使工匠的艺术创造力得以充分发挥。技术上的进步,造就了汉代临淄镜范优异的铸造性能,同时还使其可以多次反复使用,从而大幅度提高了当时的铜镜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1.
汉代铜镜是中国铜镜历史上的重要阶段,制作工艺精致,镜背的纹样、铭文题材的多样化,特别是铭文,字形篆隶兼备,内容与社会、民俗密切联系。汉代镜铭的吉祥语内容丰富,就文辞区分,常见吉祥类、长寿类、富贵类、安乐类、子孙蕃昌类、官秩类以及家国类吉语七种类型。作为一种语言现象,镜铭吉祥语承载了丰富内涵,折射出汉民族绚丽多姿的文化形态,既表现了人们祈福长寿、富贵等普世幸福观,同时又反映了汉代人特定的民俗文化和社会追求。汉镜的铭文研究是汉镜研究的一个主要部分,从清代开始进入金石家的视野,20世纪上半叶考古实物整理渐成气候,下半叶骎骎然为专门门类,当今用力最勤无疑是邱龙升先生了。吉祥语之入镜铭,始于西汉,长铭绕镜一周尚有馀韵,短铭如"见日之光"一类,汉代之好尚,跃然镜背,其语尚见于今日祈福之用。由此可见,考古发掘获得实物,揭示文化内涵才能现其灵魂。  相似文献   

12.
河北省行唐县连家庄公社北高里村在1985年2月曾发现一批汉代铜器。其中两件容器刻有"常山"和"中山内府"铭款,和满城陵山中山靖王刘胜及其妻窦绾墓中出土文物关系比较密切,是研究汉代,特别是研究汉中山国历史的重要实物。  相似文献   

13.
平泉县博物馆收藏有两件"凭帖取钱"模具,是清末民国时期平泉私家商号所发的一种有价证券,其使用时间虽然很短,且仅限于平泉州,但它却反映了当时作为北粮南货集散地的平泉的经济繁荣情况,也折射出民国时期的社会和经济形势。  相似文献   

14.
青铜铸造工艺中陶范的制作至关重要,陶范的好坏决定着青铜铸件的优劣。本文通过对徐州地区西汉早期双层纹饰铜镜的研究,认为汉代铸造铜镜所用陶范不是单一的"镜模翻制成型",而是根据不同纹饰采用不同工艺方法,带有主纹、地纹的铜镜应是两次制范。  相似文献   

15.
1987年山西省博物馆为了促进和日本埼玉县及中日两国之间的友谊和文化交流,遴选了一批馆藏文物七十余件(组)赴日本举办了一次“山西文物展览”,展出的文物有陶瓷、青铜器、雕塑和书画四部分。在青铜器部分中有汉代的“方格规矩镜”(笔者按:应为“博局纹镜”)和“龙虎文镜”二  相似文献   

16.
鹏宇 《收藏家》2012,(9):50-54
梁鉴先生2004年发表的对汉代草叶纹镜研究的一文中,其中有一件以“投博”为铭者(图1、2)。据粱文介绍,该镜直径20.7厘米,内有铭文8字。  相似文献   

17.
"四夷服"镜铭是汉代镜铭中的一部分,主要是指以七言为主的有"四夷服"字样或表达四夷来服含义的铜镜铭文。"四夷服"镜铭出现于王莽时期,兴盛于东汉时期,其出现、兴盛的原因分别与王莽时期的民族关系和东汉儒学有密切关系。"四夷服"镜铭的内容包含了汉代人希望四夷归服、国家太平,父母双亲长享昌乐、夫妻恩爱、子孙绵延不绝,寿如金石、富贵昌乐、官位尊显的幸福追求。汉代人的这种幸福观包含了国家、家庭、个人三个方面,是一种爱己、爱人、利天下观念的结合。  相似文献   

18.
绍兴地区有传世的6面"尚方御镜",其制作年代约在西汉晚期至新朝时期。根据与其他地区出土的"尚方御镜"的比较分析,发现其在铭文、内容及纹饰上均存在着显著区别,这可能与语言、习俗等地区文化的差异有关。再结合绍兴出土汉代铜镜中的铭文等相关资料,认为传世的"尚方御镜"应为本地铸器,并在此基础上推测新朝山阴一带设有尚方铸镜作坊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文博》2019,(6)
本文对西安古桥遗址出土的两件大型铸铁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件大型铸铁件应为浮桥的地锚,其名称应为"桥敦",渭河古桥遗址出土的桥敦材质为灰口铁,制作方法为地坑立式倒浇法一次性浇注成型;涝渭河古桥遗址出土的桥敦材质为过共晶白口铁,制作方法可能为泥范法。在对样品进行金相组织观察及夹杂物分析后,本文初步探讨了两件大型铸铁件的重量、制作工艺与用途等问题。汉代不同地区出土的浮桥桥敦器形基本一致表明汉代对桥敦的形制、重量和规格都有严格的规定。  相似文献   

20.
山东沂水县征集的古代铜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山东省沂水县文物管理站对全县文物进行普查,征集古代铜镜百余件。现将经过修复整理的部分铜镜介绍如下。一.汉代铜镜铜华镜 1件。直径16.4厘米。圆纽,连珠纹纽座。纽座外饰内向连弧纹,其外有铭文:"涑冶铜华清而明,以之为镜而宜文章,长年而益寿,去不羊(祥),与天毋亟而日月之光。"宽缘。1983年沂水县龙家圈乡黄崖村出土(图一)。日光镜 2件。1.直径8厘米。桥形纽,圆纽座。座外饰内向连弧纹,其外有铭文:"见日之光,天下大明。"铭文间饰涡纹。素平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