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天上许多星星,我们若把它纪录下来,加以说明,便成星表。若再绘图把星点的位置标出,那就是星图。有了星图以后,人们可以更方便地看星星。我国绘制星图的历史很久,据传后汉时代的张衡(公元78—139年)就曾绘过星图,但可惜该图  相似文献   

2.
明代制墨能手程君房制作了大量名墨,伹经过三百多年,存世的已寥寥无几。程制天文图墨更属罕见。山东临沂地区文物店不久前收购到古墨一块,重达半市斤,呈正圆形,直径14.5、边厚1.4、内厚0.9厘米,近似古代瓦当或圆砚;一面篆书"紫微垣"三字,一面是包括六十一个星座的天文图,侧面有  相似文献   

3.
一九七八年我区在文物普查时,在距博爱县城南约十五华里的邬庄大队一个社员家里,发现门楼的墙壁上镶嵌着耕织图石刻。发现后普查队的同志们随即进行了捶拓和文字记录工作。耕织图石刻共有20幅画面,分别刻在四块长200、宽30厘米的青石上,均系减地线刻。在画面的间隔部位,用卷云纹和花鸟图案填充。画面内容共分两组。第一组共十幅,是反映稻子从种到收的整个过程;第二组也是十幅,是反映棉花从播种到织成布的全过程。现分别介绍于下:  相似文献   

4.
1957年5、6月間曾赴安阳、三门峡、西安、洛阳、郑州、开封、曲阜,济南等地,获見各地遺存的汉代画象石刻百余种。在山东滕县出土的数十方画象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块长方形石刻冶铁鼓风爐图,上面刻有汉代鼓风爐的形象。該石现藏山东省博物館。(图見本期第2頁) 图的右方为三人打铁情形,左方有一楕圓形物,上面装置有排列的筒形。它的左边有一人,可能是操作此物的。对此有人認为是鼓风爐,也有人認为不是。归来以后,检寻有关記載,特提出下列数事  相似文献   

5.
<正>东海云台山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由锦屏山、南云台山、中云台山、北云台山及连岛5条山脉组成,有大小山峰236座。云台山古在大海中,至康熙五十年(1711)始与陆地相连。云台山古树参天,奇石幽洞,名胜古迹众多,景色清新秀丽;雨游云台山,更是云山雾海,烟雨朦胧,别有一番滋味。自古便是旅游胜地,有"东海第一胜境"的美誉。千百年来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官吏士绅畅游于此,留下了大量诗词歌赋、碑刻碣石。清黄申瑾的《东海云台山图》石刻即是其中佳作,并对后世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6.
宋代《禹迹图》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石刻地图之一,"是宋代制图学家的一项最大成就","在当时是世界上最杰出的地图"。据了解,《禹迹图》我国至今尚存两块:一块立于渭水之滨的西安碑林,是齐阜昌七年(1136年)刻石,已作过介绍;另一块藏于长江岸边的镇江博物馆内,是南宋绍兴十二年(1142年)立石,由于图首文字中明确表示是"元符三年(1100年)正月依长安本刊",这就将《禹迹图》的成图年代至少推前了三十六年。因此,镇江《禹迹图》  相似文献   

7.
8.
在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和批林批孔运动的推动下,最近,江苏省和南京市的文物管理单位在南京昇州路太平天国总圣库遗址,发现了二十个上面刻着浮雕的石柱础。这些浮雕,题材广泛,有不少具有强烈战斗性的画面,反映出了太平天国革命时代的艺术特色。毛主席教导我们:"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革命的文艺,则是人民生活在革命作家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在延安文  相似文献   

9.
1977年,西安市文物管理处配合基建,清理了西安新城内的"小碑林"。这里在明代是秦王藩府,清代是八旗兵教场;1927年以后,冯军将领宋哲元驻陕时,搜集历代碑石贮存于此,因有是称。清理时,发现一具唐代青石佛座,四周满布线刻图像(见下页)。佛座高50厘米。横截面呈正方形,每面  相似文献   

10.
浙江临安晚唐钱宽墓天文图的发现,是古天文研究工作中的喜讯。它对于了解星象的历史变迁、资料来源等,有重要的价值。这里试作简单的分析。 (一) 我国传统星象以二十八宿为基础,其系统化的时代不晚于公元前五世纪,起源则更为古老。计算表明,二十八宿和天球赤道吻合得比较好的时期约在4500—5000年前,演变到目前我们所熟悉的形式,大约在隋、唐之交或稍早一些。唐以后,提及传  相似文献   

11.
关于盱眙东阳西汉木椁墓天 文 图[日]林巳奈夫著蔡凤书译图1、2是1974年发现的盱眙东阳木椁墓的天井板浮雕,此物被认为是西汉未到王莽时代的。一块木板上还残留有画像,减地浅雕,似乎在木头上运用了画像石的技法。这样的木雕残留品是稀罕的,而且其图案弥足珍...  相似文献   

12.
《文物》1982年第1期所载"明代天文图墨",有"天启元年程君房制"八字款。按程君房名大约,字幼博,一字君房。传世之墨称出于程制者,赝伪最夥。这锭"紫微垣"即是伪品,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13.
“耕织图”是中国古代艺术中的一个重要题材。清代康雍乾三朝均绘制过“耕织图”。乾隆帝在将内府织染局由皇城内迁至昆明湖畔的同时,还为清漪园构筑了耕织图景观。本文在分析耕织图景观与织染局迁建关系的基础上,讨论了三朝绘制“耕织图”的各自原因及其宫廷文化的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14.
《文物》1984年第10期所刊《西安发现唐代礼佛奏乐图石刻佛座》一文谓,该佛座正面博山炉旁之二僧,"执勺向炉内添香"。又谓佛座右侧刻纹中,"第一人拨‘阮’,第二人弹琵琶,第三人挟‘抚拍’,徒手作按节指挥状"。按以上解释均有可商。正面二僧拿的不是勺,而是柄香炉,又名鹊尾香炉,本身就是燃香之器,不能用于添香。右侧第一人是在弹曲项琵琶,不是拨阮,阮的音箱是圆形的,与琵琶的音箱之作梨形不同。第  相似文献   

15.
靖边渠树壕东汉壁画墓天文图以北斗为中心,以二十八宿为边界,描绘了二十八宿以内天区的主要星官,大多数星宿和星官有题名,并绘有人物或动物图像。这是首次发现大量星形、星数、图像、题名四要素俱全的汉代天文图。此图位于观赏星图和科学星图之间,具有一定的科学内涵,整体结构属于早期“三垣二十八宿”体系。题名星官大多与文献记载相符。图中描绘了伏羲女娲人首蛇身、手执规矩等形象,显示伏羲星象为天市垣、女娲星象为牛郎织女等。壁画星图为研究汉代丧葬习俗、神话传说以及天文学发展等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6.
刘慧  刘玉沛 《民俗研究》2006,(3):144-151
2001年8月,在修复岱庙西城墙马道时出土了6件刻有双面画的刻石。经专业人员清理,计有刻图14帧,内容包括《捶丸图》、《踢瓶图》、《戏鼓图》、《狮戏图》、《双鹿图》、《双羊图》等。石刻画为剔地起突,形象造型浑厚朴实。其中的《捶丸图》、《踢瓶图》、《戏鼓图》为人物图(人物均为儿童)。据初步考证,这部分石刻本来是一种石护栏(单钩栏)的构件,后因故拆除后被垒砌在了马道的底部。据出土时的地层关系及钩栏的形制特征看,为宋代遗物1。也就是说,石刻画所反映的内容是宋时儿童戏耍的情景。在宋代的古文献中,常有对儿童戏耍的文字描写,但形…  相似文献   

17.
桂林石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林,地处南岭山系西南,坐落在越城岭、海洋山、驾桥岭、天平山所夹持的岩溶盆地的近中央地区,漓江自北向南穿城而过。市区内的地貌,主要是在燕山期运动奠定的构造格架基础上发育形成,地貌的物质构成大部分属碳酸盐,以岩溶峰林地貌发育最全、分布最广,约占市区总面积的80%。它以峻峭的山峰、清澈的江河,  相似文献   

18.
唐崇陵石刻     
《文博》1997,(4)
1.石狮2.石马3.石人4.华表唐崇陵石刻  相似文献   

19.
藏东石刻     
昌都地区是西藏吐蕃时期石刻分布最多的地区。探寻这些石刻,似乎是对“唐蕃古道”沿途节点的考证,千年的时光早已让古道的样子模糊,但会说话的石头还在传递着吐蕃时期藏东艺术的余温。它们是汉、藏.印等艺术交流的典范,也是佛教在藏东地区弘传的一个辉煌的见证。  相似文献   

20.
南山石刻     
南山石刻,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走进贵港市南山风景区,就会看到琳琅满目的南山石刻,楷行隶篆,各显功力,是南山古迹又一绝。从南山寺门八角亭至山门,触目皆是碑刻摩崖,大部分岩洞都有题刻,其中石佛洞、观音岩最多,共40多(块)处。据旧志记载,自宋、元、明、清至民国,历代骚人墨客留题吟咏南山的诗文联额100余篇(首),近100块(处)石刻。南山的摩崖碑碣历史久远,其年代上至宋初,下至民国。其形式有题记、题额、诗联、序跋和捐资列名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