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吕传彬 《文史春秋》2014,(10):30-32
“上马”一词,原意是指“骑上马去”,属日常生活小事。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上马”一词,却被用于比喻或说明大工程建设或大工作项目被列入国家计划,并宣告开始运作.那可是大事情。  相似文献   

2.
詹跃华 《新疆地方志》2013,(1):35-37,42
志书的资料长编,是指按志书篇目的要求,把收集到的原始资料作归类、整理、鉴别、筛选、考证、核实处理后,以时间顺序进行编排的一种资料形式。它是全面的、系统的、原始的、准确的资料。资料长编它既不是志书的初稿,也不是资料的汇编,更不是原始资料的堆积,而是在收集大量原始资料后,经过系统的纂辑形成的志书的“半成品”,是孕育志书初稿的“胚胎”,是从原始资料过渡到志书初稿的“桥梁”。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省,是以境内最大的河流黑龙江而得名。黑龙江古称黑水,汉代称弱水,唐代称望建河(室建河),辽金之后通称黑龙江,满语称“萨哈连乌拉”。“萨哈连”是“黑”的意思,“乌拉”是“江”的意思。黑龙江亦作乌龙江,或省文曰龙江。其实,黑龙江一词源于汉语,言其水呈黑色,状似游龙。黑龙江有南北两源,南源为额尔古纳河,其上源是发源于大兴安岭西坡的海拉尔河;北源为石勒喀河,其上  相似文献   

4.
擦擦     
擦擦原来是指模子做出的佛塔,后来衍生出模子做出的佛像。擦擦一词的来源有三种说法。一是源于古梵语的译音·二是源于制作擦擦时发出的声音,三是源于藏语的“萨”或“洽”,是泥土的意思,因为制作擦擦的主要材料是泥土。  相似文献   

5.
警察(Police)一词源于古希腊语的“Polis”,原意是指国家宪法,后引申为国家的目的和统治作用。14世纪末,法语中首先吸收了“La Police”一词,用以指代当时在法国出现的骑警和宪兵,意为使国家趋于稳定和秩序的一股无情的秘密保安力量。18世纪初,英文中也对“Police”一词赋予法语中的概念,意指军事化的、强制性的镇压力量。  相似文献   

6.
戊戌时期的学会运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讨论戊戌时期(1895—1898年)的学会以前,先对“学会”一词加以界定。学会有广狭二义:广义的学会,指知识分子为某些共同兴趣而组织的团体,参加团体的人,或研究学术,或传播知识,或宏扬理念;狭义的学会,指知识分子为研究学术所组织的团体,传播知识或宏...  相似文献   

7.
互助土族萨满宗教乐舞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萨满教是我国北方民族原始宗教之一,形成于原始社会后期。“萨满”一词为满一通古斯语族的语言。原意为‘因兴奋而狂舞的人’。后为萨满教巫师的通称。”  相似文献   

8.
乔传义 《中国钱币》2008,(2):70-71,F0004
哈尔滨素有“东方莫斯科”的“美誉”,这一“美誉”源于早年哈尔滨曾经是俄人的天下,就连当时哈尔滨的货币都是沙俄的“羌帖”。正是这些“羌帖”曾经给哈尔滨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也正是这些“羌帖”派生出了很多地方性纸币。本文根据史料介绍一种以羌帖为本位的特殊纸币—滨江农业银行存票(封底),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一、三苗非潮汕地区原始土著畲族之先民拙文《论古揭阳与闽西南及赣南的关系——兼论(揭氏族谱)的史料价值》①曾就上古的潮汕前史以及原始土著等相关问题作相关的讨论。近期,由于地方上有的文章对潮汕族源有不少误解,认为“畲族是东夷三古帝南迁苗裔之一,非原始土著”;“三苗即今瑶、畲、苗等族先民”;“畲族籍出东夷,是南迁而来,故应作迁久成籍的土著较宜”等,显然与历史事实不符。  相似文献   

10.
邹永红 《文史月刊》2012,(Z3):183-184
文化缺省(cultural default)是指具有共同的文化背景知识(shared background knowledge)或语用前提(pragmatic presupposition)的语言交际者之间为提高交际效率而将对双方来说不言而喻或不言自明的部分文化信息省去的一种具有鲜明文化特征的交际现象。正确处理汉荚双语转换过程中的这种现象对帮助英语读者尽可能准确理解源文意图或者是传播中国文化无疑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重点讨论了汉英双语转换中的对于文化缺省现象的几种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11.
11911(明治44)年,日本新女性的第一个文学团体——青社成立。9月1日,机关杂志《青》月刊创刊。创刊词《原始女性是太阳》出自女作家平雷鸟之手,她的“原始女性是太阳,是真正的人。现在的女性是月亮,依赖他人生存,借他人的光照亮自己,是有着病人般苍白面容的月亮。我们要拨开阴霾,重新做回太阳!”1的千古绝唱,成了日本最初的妇女解放宣言。“青”一词,源于18世纪中叶的英国,原意为“蓝袜子”,当时英国的新女性团体曾以此为自己冠名。明治新女性效仿前贤,由平雷鸟、保持研子、中野初子、木内锭、物集和子五人发起,日本的青社也因…  相似文献   

12.
文史臆札     
(一) “门墙”非谓“门生”元杂剧中的试官赵钱,在其自白诗中无耻地宣称:不以文章高下取士,“单要金银满秤盘”——“皆言桃李属春富,偏我门墙不一般。”(《元杂剧选注》第152页)其中的“门墙”,选注者释为“门生,后辈”,与原意相去甚远。按:“门墙”乃谓师门,即“老师之门”。其源出于《论语·子张》。子贡听到叔孙武叔“子贡贤于仲尼”的赞语后,深情地称颂孔子说:“夫子之墙数仞(古七尺为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宫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  相似文献   

13.
擦擦     
擦擦原来是指模子做出的佛塔,后来衍生出模子做出的佛像。擦擦一词的来源有三种说法。一是源于古梵语的译音,二是源于制作擦擦时发出的声音,三是源于藏语的“萨”或“洽”,是泥土的意思,因为制作擦擦的主要材料是泥土。  相似文献   

14.
巴族崇“虎”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原始人们普遍认为,一个氏族集团中的一切成员都起源于某种动物或植物或其它物体或现象,而这种动物或植物或其它物体或现象也就成了他们的图腾①。这便是原始宗教式的图腾崇拜。古时候(指上古时期)的巴族曾是中国南方的大族,她们自然也不例外,是一个以“虎”为图腾崇拜的民族,这在文献史籍中已屡见不鲜,如巴人“魂魄世为白虎”、“弱头虎子”、“白虎复夷”、“白虎夷王”等,无疑说明巴族是崇虎的民族。考古发现的资料中也充分证明,在巴族主要活动的区域湖北、湖南、四川、陕西等地出土的一些巴人的青铜器上都见有专门铸造和精心雕…  相似文献   

15.
方志作为资料性著述,历来由撰述和记注两部分构成。前者是志书的著述部分,后者是重要的原始资料的辑存。清代著名方志学家章学诚在《方志立三书议》中,将志书构架解析为“志”、“掌故”和“文征”三部分,其中“志”指方志著述主体,“掌故”、“文征”指的是一地的  相似文献   

16.
《文博》2005,(1):55
“博物馆”一词,源于希腊文“缪斯庵”(museion),原意为“祭祀缪斯的地方”。缪斯是希腊神话中掌管科学和艺术的九位神女的统称,她们分别掌管着历史、天文、史诗、情诗、抒情诗、悲剧、喜剧、圣歌和舞蹈,代表着当时希腊人文活动的全部。约公元前5世纪,在希腊的特尔费·奥林帕斯神殿里,有一座收藏各种雕塑和战利品的宝库,它被视为博物馆的开端。在其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博物馆只是供皇室或少数富人观赏奇珍异宝的收藏室。直至18世纪末,西  相似文献   

17.
锡伯族共同体形成的浅见文言对锡伯族源的探讨,笔者先后从锡伯族大姓瓜尔佳氏的族籍、锡伯族的姓氏和早期分布地区,以及锡伯族称等方面考查,认为锡伯族源于明代史籍中所称的“熟女真”,或称作“山寨夷”的一部,并非明代前千余年鲜卑族的后裔,”民族是历史的范畴,明...  相似文献   

18.
说“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秦的“貊”地近燕,是一重要的古族。先秦即以“蛮貊”泛指非华夏民族。汉以后单称的“貊”指高句丽及其别种,它与先秦“貊”的关系尚有待考古学帮助解决。战国已出现“胡貊”并举,它固化为一合成词后可指匈奴或一切北方民族。“秽”本是“貊”之外的另一族,汉代因和“貊”同处东北,遂连称“秽貊”。固化为一词后可指不同的东北各族。  相似文献   

19.
四川濬川源官银行纸币拾遗罗维,许劲松作为一个钱币业余收藏爱好者,十分有幸地拜读了吴筹中、吴中英两位老师在今年《中国钱币》杂志第二期上发表的《川源官银行及其发行的钞票》一文。文章资料翔实,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使广大读者受益匪浅。文中谈到“溶行发行的钞票,存世甚少”,恰好我也藏有一张“银行”壹圆纸币,现附图以飨同好。此票与吴老师所藏(从影印件上看,是同一品种第二种版别。两钞的票幅尺寸,国家格局皆相似,但仔细一看,却有几处大不相同,此票最明显差别有二处:一是以正面中央图案为中心,由篆书“壹圆”字样由小到大、36度圆周形向外呈放射状排列。二是钞票正面的“四川川源官银行”八个字与背面“川源银行发行银圆兑换券简章”全文的字体为正楷,吴老师的藏品则为行楷。所以笔者认为它是第二种版别。其次是几点释疑,一是钞中左上角的圆形图章内为“巡按使印”,与吴老师的“巡按司印”有一字之差,此宇之差有待与吴老师校对。二是笔者藏票的正面中央下方加盖“成都”二字,是“川源官银行”总行所在地成都发行。三是票上的“墨”“礼”等字样,是当时银行或钱庄领用此票的暗记,也是银行用于内部查考的。四川濬川源官银行纸币拾遗@罗维,许劲松  相似文献   

20.
春秋战国时代,“士”阶层作为具有鲜明社会标志的文化群体,崛起于神州大地,这在中国文化史上,是意义重大和影响深远的。王国维先生在《观堂集林·释史》中指出,“士”源于“史”,其遥远的祖型,即是原始氏族社会从事占卜记事的人员。这是非常精辟的。笔者认为:“‘巫、史’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原始形态,在他们身上潜藏着知识分子所具有的某些基本品质,对中国早期文化的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但他们毕竟还算不上真正的、成熟的知识分子,他们的知识还揉杂着相当浓厚的虚妄成分,他们还缺乏自由从事文化创造的身分和能力”。在中国历史上,最早具备了真正成熟的知识分子特征的,当推春秋战国时代的“士”阶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