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伐后期,为保证南北通邮,南北双方进行了近半年的艰苦谈判。本组史料对双方交涉的过程有一定反应,可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2.
张一麐曾于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提议组织六十岁以上老人成立“老子军”进行抗日,效命疆场,推马相伯为统领,事为蒋介石阻止。蒋致张一麐电稿保存在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不失为研究张一(?)的一份好史料,特予公布。  相似文献   

3.
1934年6月8日,日本驻南京领馆副领事藏本英明莫名失踪,中日关系更趋紧张。为防止日军借口发动军事进攻,国民政府在南京城内外展开密集搜索的同时,采取外交手段与日方积极沟通与联系,此次外交危机随着藏本的被寻获而化解。下文所选一组史料包括时任参谋本部参谋次长的贺耀组向蒋介石报告有关事态发展的密电,反映了事件过程中军方的心理。  相似文献   

4.
我馆所藏国民党政府外交部档案《外交部二十五年七月~二十六年五月工作报告》中,对这一期间我国对日交涉案件的处理有所记载。其中如日本在阿拉善旗设立特务机关、在包头强修飞机库、青岛纱厂华工罢工时日军陆战队登岸示威以及日人在平通、塘津间设架电话线等案的处理经过,均可从一个侧面反映这一时期中日关系所出现的某些变化。特摘录公布于后。各案标题及文内标点系原件所有,除将「」号改为“”号外其余均未予变动。  相似文献   

5.
安美明 ,德国人 ,2 0世纪 30年代初至 40年代中 ,先后在桂、粤及汪伪集团担任军事顾问。本组史料主要为安氏与桂、粤各级将领间的来往函件 ,对安氏的这段经历有一定反应 ,特选编公布于后 ,供研究者参考。1 安美明致白崇禧函(193 2年 5月 2 6日 )白副总司令钧鉴 :谨禀者 :明在敝国时 ,曾寄呈一函 ,想久收到。本月十六日到南京后 ,本拟转道赴桂 ,趋谒崇阶 ,面禀一切 ,奈以俗务缠身 ,不能如愿。当时函知在广东之友人先行代为电询钧座现在何处 ,以俟到广东有机会时或者得便晋谒 ,不想当事人误会“想错了” ,就将那电报之意打错 ,很抱歉。今因私…  相似文献   

6.
1935年11月13日发生了施剑翘刺杀孙传芳以报十年前杀父之仇的案件。此案经报馆报道,一时间轰动全国,社会各界特别是妇女界纷纷声援施剑翘,呼吁当局予以特赦。天津地方法院一审判决其有期徒刑十年,经上诉至河北高等法院改判为七年,后又上诉至全国最高法院。在社会舆论的压力下,国民政府于1936年10月14日下令赦免施剑翘。  相似文献   

7.
美国外交档案中有关中美英三国交涉西藏问题的史料选译吴景平译1943年,中国、美国和英国(包括英印殖民当局)之间,围绕西藏问题进行了多次交涉。这些交涉关系到向西藏当局提供无线电设备、开辟自印度经由西藏抵达中国内地的陆路运输线、中国在青海与西藏交界地区集...  相似文献   

8.
三十年代华北地区的中日交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陶涵 《文史精华》2002,(11):36-41
陶尚铭和殷汝耕是上世纪30年代经常见报的“新闻人物”,华北地区中日交涉与此二人密切相关。其中,陶尚铭是我父亲,殷汝耕与我家也有来往。先父生前与朋友聊天时,对30年代旧事谈得较详细。现将我亲见亲闻整理成文,或许能对当时的一些疑案起到诠释作用。  相似文献   

9.
郅诚 《文史精华》2012,(4):53-58,1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关东军在东北得手,气焰更加嚣张,不可一世。南下日军及台湾(当时被日本占领,为日本的属地)驻屯军不能坐视关东军独享在中国的这一硕大果实,垂涎欲滴。1932年初,中国的东南沿海,一场场危机正在酝酿。就在这时,在台湾海峡的对面,发生了一起令国人震惊而又令人费解的凶杀案,几乎酿成一场战争。  相似文献   

10.
满铁档案中有关南京大屠杀的一组史料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组史料选自馆藏南满铁道株式会杜档案,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日军侵占南京后的具体情况,真实地记录了日军灭绝人蓑的罪恶行径,对研究南京大屠杀有一定参考价值。1937年12月13日,日军占领南京后,满铁会社上海事务所立即派出松冈功、佐藤鹤龟人、小岛友于、马渊诚刚、丸山进等人组成的“南京特务机关”(也叫南京特务班),进驻南京,协助日军侵占活动。这几件档案,就是南京特务班写给满铁有关部门的三次报告。这些报告,当时被列为极密材料。第一次报告形成于1938年1月21日,报告了日军侵占南京后的“治安”、难民、伪自治委员会的设立、交通恢复、日人街组建和国际社会反映等。第二次  相似文献   

11.
从1907年起,日本为了其侵略利益挑起"间岛问题",严重危害中国领土主权和东北地区的安全。经过激烈交涉,1909年中日签订《图们江中韩界务条款》,以将"间岛"领土主权、杂居区域朝鲜人管辖权归于中方而暂告结束。但此后日本以设在延边5个商埠地的领事馆作为据点,以"保护"朝鲜人为借口,不断破坏《图们江中韩界务条款》,并派领事馆警察不断向商埠地外杂居区域进行渗透、扩张,擅自扩大对朝鲜人管辖权,致使中日交涉仍然持续不断且更趋复杂激烈,直至九一八事变。中日"间岛问题"交涉的实质是双方在延边地区进行的渗透与反渗透、扩张与反扩张、侵略与反侵略的外交斗争。中方各级官员经过努力,在一定程度上抵制和延缓了日本的渗透、扩张进程。  相似文献   

12.
日俄战争后,清政府就收回"南满"铁路附属地外的电信利权、烟台—大连间海底电信线的经营管理、中韩边境接线等问题主动与日本展开交涉。日本利用东北亚国际通信环境的变化,积极构建"满洲"、朝鲜半岛与本土之间的通信网,在维护既得电信权益方面态度强硬,致使中日交涉一度陷入僵局。另一方面,清政府收回"满洲"北部铁路附属地外的电信利权后,俄国以欲废除中俄电约为由向清政府施压,要求在一年之内与日本签订同等条件的电约。最终在英国斡旋下,清政府以向日本许以特殊权益的方式签订中日电约。而清政府试图尝试中韩日直接通信的构想,终因日本的态度消极未能实现。  相似文献   

13.
衣保中  刘洁 《史学月刊》2005,5(7):70-75
20世纪初,日本帝国主义以中朝边界纠纷和朝鲜移民的保护权为借口,蓄意制造了所谓的“间岛问题”,并由此在中日之间挑起了长达三年的外交争端。事实上,早在日俄战争前后,日本就将其军事、政治、经济势力以非法的手段和途径向延边乃至东北渗透。“间岛问题”只是日本帝国主义用来混淆视听、遮人耳目以达到公开夺取中国延边地区的借口。在中日交涉中,中国官员依据扎实的历史文献考证、实地勘查和国际法条文,通过开展移民实边和加强军备等措施,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的阴谋,捍卫了国家的领土。  相似文献   

14.
李宁 《民国档案》2007,(4):16-29
1939年11月,苏联在莫斯科举办艺术展览会,中央研究院及北平故宫博物院所藏部分文物应邀参展,后又应苏方请求将文物续展一年。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考虑到这批珍贵文物的安全性,中方要求尽快护送文物回国。1942年9月,赴苏参展文物从列宁格勒安全运回重庆。本组史料详细记录了参展展品名称、与苏方交涉情形及运输过程。  相似文献   

15.
1871年(清同治十年,日明治4年),中日两国签订《中日修好条规》与《中日通商章程》,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在中日两国筹议修好条规时,日本政府曾想以西方列强与中国的条约为蓝本,向中国攫取片面领事裁判权、协定关税、最惠国待遇等一系列不平等特权。这些要求使清政府大为吃惊和愤  相似文献   

16.
孔祥熙与抗战期间的中日秘密交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祥熙与抗战期间的中日秘密交涉杨天石在孔祥熙与宋子文二人中,蒋比较喜欢并信任孔祥熙。1938年1月,南京国民政府为了建立战时体制,任命孔祥熙为行政院长。同年6月,宋子文愤愤地对潘汉年说:“蒋之用孔作行政院长,就是为的准备好与日本谈判和议。”①蒋之用孔...  相似文献   

17.
本刊公布的日军侵华时期南京大屠杀史料源自英国国家档案馆外交档案,其客观性、权威性无可置疑。日本右翼学者田中正明称他曾访问过当年驻华日本使馆的官员,他们从未听说过南京大屠杀,但这组英国外交档案则清楚地说明日本使馆的外交官对侵华日军在南京所犯暴行也感到震惊和无奈。  相似文献   

18.
天台山发现一批唐代中日文化交流史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0年初,我们在搜集整理日本佛教天台宗赠给天台山国清寺的有关文献中,相继发现了一批国内已逸、日本尚存的唐代中日文化交流史料.  相似文献   

19.
抗战爆发后中德间关于存粤钨砂交易的一组史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战爆发后。日军侵占广州,资源委员会一批存粤钨砂因战事影响无法运出,委托德商代为存管。日本方面处心积虑欲夺取这批战略原料,德英法方面也欲购买。围绕这批存粤钨砂之买卖,中日德诸方开展多种交涉争斗,直至欧战爆发,中德断交,有关存粤钨砂之交易仍未中止。这一事件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中德日关系之复杂,对研究中德关系史颇具参考价值,特予选编刊布如后。本组资料选自馆藏资源委员会档案全宗,其中英文函稿有*标记者由马振犊翻译。  相似文献   

20.
西沙群岛矿藏丰富,鸟粪即是其中之一,它是很好的农用天然肥料,其性质属于磷矿。为很好地开发磷矿,1947年资源委员会矿产测勘处派人至西沙群岛做了广泛的矿区调查。资源委员会与上海的中元企业有限公司签订开采合约,拟将所采磷矿交于资源委员会直属的台湾肥料公司使用。同时,又在西沙群岛设定国营矿权二处。1949年,资源委员会与国防部召开国防建设与采矿互助办法会议,拟定办法五项,共同开发建设西沙群岛。本组史料选自馆藏档案资源委员会矿产测勘处、资源委员会、行政院全宗,为我们更好地了解我国开发建设西沙群岛的历史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